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培训提纲-薛炳泉 - 图文 下载本文

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培训

授课提纲

主讲人:薛炳泉

1

第一章 QC小组活动基本理论

一、QC小组概念 1.1定义

QC小组是指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各种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或保护环境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上述定义包含了以下四点内容:

1、人员:企业的全体职工,包括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一般的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和服务人员。

2、选题: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来选题。

3、目的:

无形成果—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形成果—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4、理论方法:强调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突出其科学性。 1.2 QC小组的性质和特点 1.2.1性质:

1、它是由群众自愿成立,并由企业质量管理部门批准的群众组织; 2、它不担负具体的生产任务,只进行质量改进工作;

3、它的组建灵活性很大,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为攻关而临时组建的;可以同工种组建,也可以跨工种车间组建;可以单独由某一类人员组建,也可以各类人员联合组建;可以同一单位也可多个单位联合组建(譬如与设计单位、科研单位、分包单位)。 4、它与行政班组有很大差别,行政班组是自上而下建立的,是基层的行政组织;行政班组必须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生产经营任务和技术经济指标;行政班组的日常活动,通常是在本班组进行的;

5、QC小组与传统的技术革新小组也不同。技术革新小组侧重于用专业技术进行攻关,而QC小组的选题比技术的攻关要广泛得多。 1.2.2 特点:

1、明显的自主性:实行自主管理、自我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2、广泛的群众性:通过群策群力,发挥小组群体优势。

2

3、高度的民主性:主要指活动中充分发扬民主,各抒已见,集思广益。

4、严密的科学性:活动中遵循科学的方法和程序,QC小组活动涉及的管理技术主要有三个方面:

(1)、遵循PDCA循环;

(2)、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 (3)、应用统计方法. 1.2.3 QC小组的宗旨

QC小组的宗旨,即QC小组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可概括为三点; (1)提高职工素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3)建立文明的心情舒畅的生产、服务、工作现场。 1.2.4 QC小组的作用

开展QC小组,可以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有利于开发与挖掘人的智力资源与潜能,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2)有利于预防质量问题和改进质量; (3)有利于实现全员参与管理;

(4)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人的团结协作精神; (5)有利于改善和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6)有利于提高职工的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职工岗位成才;

(7)有利于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 二 开展QC小组活动的意义

(1)我国已加入WTO,目前又处于全球金融风暴,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经营环境,市场对质量内涵的要求也随之拓展和深化。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质量已成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2)与贯标工作相结合。贯标是以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为目标,QC小组活动则是持续不断地进行质量的改进。两者并不矛盾,应该很好结合起来,这样将有助于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和人员素质的提升。

(3)与各项质量评奖相结构。现在,全国和地区的优质工程奖、质量管理奖等都把优秀QC小组活动成果作为评奖内容或参考条件或必要前提。

3

(4)QC小组活动与企业科技进步相结合。例如:把QC小组活动成果转变成企业工法、企业发明、企业专利。在企业无法成立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中心的前提下,QC小组成果的积累可形成企业的自主科技含量与科技储备力量。 三、QC小组的组建和注册登记 3.1组建原则

1、自愿参加,自由组合; 2、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3、实事求是,联系实际; 4、自上而下,上下结合。 3.2课题类型

1、问题解决型课题包括: (1)现场型课题; (2)攻关型课题; (3)管理型课题; (4)服务型课题。 2、创新型课题

定义:QC小组成员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方法研制、开发新的产品、工具或服务,以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不断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新需求,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3 “创新型”课题与“问题解决型”课题的主要区别

(1)、立意不同。“创新型”立足于研制原来没有的产品、项目、软件、方法以及材料等;而“问题解决型”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改进或提高。因此,选题在立意上突破常规、追新求变的,应选择“创新型”;选题在提高或降低现有水平,达到规定要求或水平的,则应选择“问题解决型”。

(2)、过程不同。

“创新型”课题是对过去没有发生过、或是本小组从没有做过的事情而开展的活动,没有历史数据参考,也就没有现状可查,而是研究创新的切入点。 “问题解决型”则必须对现状数据(信息)进行收集调查,并加以分析清楚。

(3)、结果不同。

“创新型”课题从无到有,即由活动前不存在的事件或产品,经过活动后成为提高工作效率或增加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增值点。

而“问题解决型”课题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或降低,是在逐步达到更加完美的结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