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后题答案(杨选辉) 下载本文

第一章信息系统导论

一、名词解释

1. 信息: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的决策或行为具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

2. 系统: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的若干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3. 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组织中的数据业务、管理和决策问题并为组织目标服务的综合系统。

4. 决策支持系统:这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交叉管理学、行为科学、运筹学,控制论等学科运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知识工程等理论和方法,辅助支持企业,决策活动的信息系统。 二、选择题 1. 信息运动的基本形式是(D)

A. 信息输入与输出 B信息处理 C信息控制 D信息循环 2. 决策的基础(C)

A管理者 B客户 C 信息 D规章制度 3. 下列是分布式系统缺点是(D)

A难于发挥用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B应变能力差

C系统难于扩展 D安全控制难度大 4. 集中式系统的缺点是(C)

A不利于安全控制 B应变能力差

C不利于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 D不利于人员素质的提高 5. 以下不是B/S结构特点的是(B)

A 客户端统一 B速度快

C开放性强 D 易于管理和维护

6.系统通过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而调节自身的行为,达到与环境平衡和适应,这是指系统的(A)

A 动态性 B 目的性 C 整体性 D 相关性 三、简答题

1.简述信息与数据的区别。 答: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于接收者的决策或行为具有现实或潜在意义。

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这些符号不仅指数字,而且还包括文字、图形、声音等。

数据本身没有意义,具有客观性。数据要经过处理和解释才有意义成为信息。 可以说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2. 决策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答:决策系统分为情报阶段、设计阶段、抉择阶段。

3.简述信息系统的功能。 答:1)、信息处理:这是信息系统必备的基本功能,它一般包括信息的收集和输入、传输、存储、处理及输出。

2)、业务处理:这是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3)、组织管理:这是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 4)、辅助决策:决策是管理的重要功能,决策存在于战略层、战术层、事物

层的各层活动之中。

4.简述C/S模式的基本结构,并分析其特征。

答:客户机/服务器的概念最早用于描述软件的体系结构,表示一个应用程序和一个服务程序之间在系统中的协调关系。客户机程序和服务器程序不一定在物理层上分离,它们可能就是在同一台机器上运行的两个程序。 5.试分析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

6试述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答: 阶段 年代 主要目标 典型功能 核心技术 代表性系统 单项事提高文书、统统计、计高级语言、文件电子数据处20世纪务处理 计、报表等事算、指标、管理 理系统50~70物处理工作文字处理 (EDP) 年代 的效率 系统处20世纪提高管理信计划、综合数据库技术、数早期的管理60~80理 息处理的综统计、管理据通信与计算机信息系统 年代 合性、系统报告生成 网络 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决策支20世纪支持管理者分析、优人机对话、模拟决策支持系70~90持 的决策活动化、评价、管理、人工智能统(DSS)、现年代 及提高管理预测 的应用 代的管理信决策的有效息系统 性 综合集20世纪提高管理者为管理者Internet/Intranet基于Web的成 90年代的素质、创造的智能活技术、多媒体技信息系统、以来 良好的工作、动、决策分术、人工智能应ERP系统、学习与生活析、研究、用 电子商务、环境 学习提供供应链管理 支持 7.试分析决策支持系统和主管信息系统的异同。 答: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 MIS)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发展,计算机在管理上的应用日益广泛,管理信息系统逐渐成熟起来。

管理信息系统最大的特点是高度集中,能将组织中的数据和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快速处理,统一使用。有一个中心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是MIS的重要标志。MIS的处理方式是在数据库和网络基础上的分布式处理。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不仅能把组织内部的各级管理联结起来,而且能够克服地理界限,把分散在不同地区的计算机网互联,形成跨地区的各种业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另一特点是利用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预测、计划优化、管理、调节和控制等手段来支持决策。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s,简称 DSS)

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展开了MIS为什么失败的讨论。人们认为,早期MIS

的失败并非由于系统不能提供信息。实际上MIS能够提供大量报告,但经理很少去看,大部分被丢进废纸堆,原因是这些信息并非经理决策所需。当时,美国的 Michael S.Scott Marton在《管理决策系统》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决策支持系统不同于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早期的MIS主要为管理者提供预定的报告,而DSS则是在人和计算机交互的过程中帮助决策者探索可能的方案,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

由于支持决策是MIS的一项重要内容,DSS无疑是MIS重要组成部分;同时,DSS以MIS管理的信息为基础,是MIS功能上的延伸。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DSS是MIS发展的新阶段,而DSS是把数据库处理与经济管理数学模型的优化计算结合起来,具有管理、辅助决策和预测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

综上所述,MIS和DSS各自代表了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但至今它们仍各自不断地发展着,而且是相互交叉的关系。MIS是面向管理的信息系统,DSS则是面向决策的信息系统。DSS在组织中可能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也可能作为MIS的一个高层子系统而存在。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2、供应链管理系统:就是为了实现供应链上各企业的共同目标,对整个供应链的物流与信息流进行集成的管理和统一协调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网络与通信系统、有关数据、规章制度和人员的统一体。 3、电子商务:狭义上来说,电子商务是指网上进行的交易活动,包括通过Internet买卖商品和提供服务;广义上,电子商务是指利用Internet、Intranet、Extranet来解决商业交易问题,降低产、供、销成本,开拓新的市场,创造新的商机,通过采用最新网络技术手段,从而增加企业利润的所有商业活动。

二、填空题

1、公司外部信息对下列哪类信息系统用户最重要(A)

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和知识工人 C、主管

D、操作员工

2、ERP是在以下哪项基础上发展而来的(B)

A、MRP B、MRPII C、闭环MRP D、SCM

3、在供应链中,信息流流动的方向是(C) A、从供应链下游向上游 B、从供应链上游向下游 C、双向互动

D、没有固定方向

4、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各功能模块中最基本的是(A)

A、客户信息管理 B、销售过程自动化 C、营销自动化

D、客户服务与支持管理

5、广义的信息资源不包括(D) A、信息内容 B、信息设备 C、信息人员 D、信息意识

6、淘宝是实现(C)交易模式的著名网站 A、B2B B、B2C C、C2C D、B2G

三、简答题

1. 试分析信息系统各类用户的需求。

答:信息系统用户是企业各级人员,下面依次分析企业组织中各类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1)高层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的工作是制定战略规划,决定公司的所有任务和目标。为了策划未来的进程,高层管理要对公司大方向的方针战略进行决策。战略规划影响公司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包括长期的IT规划。高层管理者致力于整个企业的发展并用IT规划公司的进程与方向。为了确定一个战略规划,高层管理者还需要掌握公司外部的信息,如经济预测、技术趋势、竞争威胁和政府政策等。

(2)中层管理者和知识工人

中层管理者在公司组织层次中仅次于高层管理者,大多数公司都有这一管理层次。中层管理者的职责主要是贯彻高层管理者的决策和执行相关领域的管理职能,为下一层的主管和小组领导提供方向、必要的资源和信息反馈。他们的精力集中于较短时间的目标框架上,所以其所需信息比高层管理者更详细,比管理日常运行的主管所需信息更全面。

知识工人是处理企业相关事务的专业职员,如系统分析员、程序员、会计师、研究员、培训员和人力资源专家等。他们是企业组织必然的组成部分,企业需要他们来完成相应的专业事务。知识工人在系统中使用业务支持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和用户生产率系统,对组织的基本功能提供支持。

(3)主管

主管又称为小组领导,他们在组织中管理操作员工,完成日常职责。他们需要按照上层要求调整操作任务和人员,做出必要的决定,确保得到正确的工具、材料和培训。像其他管理者一样,主管在系统中需要借助决策支持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和用户生产率系统来完成他们的职责。

(4)操作员工

操作员工包括依靠事务处理系统输入和接收数据的人员。在系统中,操作员工需要信息支持来完成相关任务。同时,随着现代企业发展,许多企业通过授权的方式,赋予员工更大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操作员工在主管授权的领域还要进行相关

的决策。通过这种授权的方式,企业可以大大提高员工的能动性和员工的满意度。 2、简述ERP系统的功能结构。

答:一般企业管理包括:生产控制、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这4大系统本身应该是集成体,它们互相之间有相应的接口,能够很好的整合在一起来对企业进行管理,这就构成了ERP系统的基本功能结构。 3.简述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

答:1.客户关系管理不是一种简单的概念或方案,而是企业的一种哲学与战略,贯穿于企业的每个经营环节和经济部门,其目的是以有利可图的方式管理企业现有的和潜在的客户。

2.客户关系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合理平衡,即客户与企业间的双赢

3.对客户互动的有效管理是切实保证客户关系管理有效性的关键所在。4以因特网和数据挖掘工具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客户关系管理的技术支撑。5在不同客户表现差异性的偏好与需求的同时,他们也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 4、简述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 答: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吧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它更注重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为最终目的。 5.简述CIMS的基本构成。

答:CIMS分为四个功能分系统和两个支撑分系统。四个功能分系统分别是工程设计分系统、管理信息分系统、制造自动化分系统和计算机质量保证分系统。两个支撑分系统分别是数据库和网络支撑分系统。 6.试述电子商务系统的基本组成。

答:电子商务系统是信息系统向商务应用领域发展的新趋势,它是指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计算机硬件、软件、计算机网络与通讯装置、有关人员与组织以及有关法律、制度、标准、规范的统一体。完整的基础电子商务系统,是在Internet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由参与交易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组织和使用Internet的消费者主体,提供实物配送服务和支付结算服务的机构,以及提供网上商务服务的电子商务服务商组成。电子商务系统不仅是一个人机系统,它更是一个社会系统。它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组成部分:(1) Internet信息系统(2)电子商务服务商(3)企业、组织和消费者(4)实物配送中心(5)支付结算6)认证中心 7.电子政务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1)网上信息发布;(2)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3)实现网上交互式办公;(4)各个政府部门资源共享、协同工作。 8. 简述GIS系统的构成和应用情况。 答:(1)硬件配置,包括:计算机主机、数据输入设备、数据存储设备、数据输出设备。

(2)软件系统,包括:计算机系统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其他支撑软件,应用分析程序。

(3)地理空间数据。

(4)系统开发、管理与使用人员。 GIS的应用主要包括:(1)资源清查和开发,(2)城乡规划,(3)物流管理,(4)灾害监测,(5)环境管理,(6)宏观决策

此外GIS还广泛应用于如下领域:(1)管道网络、交通模拟设计,包括天然气管道、污水管道、输电线路、铁路、公路等的网络模型研究。 (2)导航系统建设,包括空中管制、海图制作。

(3)城市规划,包括居民点、商业网点、道路设计、各种管网工程的设计与管理,各种城市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4)教练与模拟,基于GIS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飞行、军事演习等的模拟。

(5)商业分析,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在企业商业应用实现企业网点优化布设与选址、最佳路径分析等。 9、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1)信息资源的规划

(2)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组织

(3)信息系统的建设与信息资源的利用 (4)对信息人员的管理和管理机构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

行维护。

对象的属性:反应对象的信息特征,如特点、值、状态等等。 对象的方法:用来定义改变属性状态的各种操作。

封装性:面向对象方法中,程序和数据时封装在一起的,对象作为一个实体,期

操作隐藏在

方法中,期状态有对象的“属性”来描述,并且只能通过对象中的“方法”来改

变,从而外 界无从得知。 二,选择题

(1)诺兰模型把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归纳为6个阶段。将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变化为以数据管理为主的阶段是( A )

A.集成阶段 B 蔓延阶段 C控制阶段 D.数据管理阶段 (2)下列属于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特点的是( D )

A.采用自下而上的开发方法 B.系统开发周期短 C.系统开发适应性强 D.适用于开发大型系统 (3)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起始阶段是( B )

A.系统分析 B.系统规划 C.系统设计 D.系统实现 (4)以下关于面向对象方法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问题空间与解决问题的方法空间不一致 B.继承是组装结构的重要特性 C.类是对象的抽象 D.数据与功能相割裂

(5)在面向对象的设计中,将对象的使用者与设计者分开的技术称为( C ) A.隐藏性 B.继承性 C.封装性 D.多态性 (6)以下关于原型法的阐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能及时反映用户需求

B.适合于大型系统开发

C.对开发环境和软件工具要求高 D.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7)企业开发信息系统广泛采用的开发方式是( C )

A.自行开发 B.委托开发 C.合作开发 D.咨询开发 三,简答题

1.信息系统建设涉及的因素有哪些?

答:(1)文化、社会因素,(2)科学理论因素,(3)技术方法因素,(4)专业领域知识因素,(5)环境多变因素,(6)组织管理因素,(7)经济效益因素 2.简述诺兰阶段模型的划分

答:诺兰模型划分为6个阶段:初装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成熟阶段。

3.简述企业信息系统建设部门(IT部门)的组织功能结构。

答:(1)应用程序的开发,(2)系统支持,(3)用户支持,(4)数据库管理,(5)网络管理,(6)web支持。

4.简述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各阶段包括的内容?

答:(1)信息系统规划:对企业的环境、目标、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根据企业目标和发展战略分析各级部门的信息需求,确定信息系统的目标、功能、规模、资源,对建设新系统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预测,并根据需求的轻重缓急、现有资源状况和应用环境的约束,合理安排建设计划,从经济、技术、等方面研究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信息系统规划: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义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旗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

(3)信息系统设计:根据系统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具体设计以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即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所以这个阶段有分为物理设计阶段。

(4)信息系统实施: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践的阶段,该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设计报告所确定的物理模型,将设计方案转为计算机上可实际运行的人机信息系统,并编写系统实施报告。

(5)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主要对系统评价和维护。 5.简述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

答: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用系统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采取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的方法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开发过程严格按照信息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5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在前三个阶段坚持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结构化分析,在实施阶段,则坚持自底向上

地逐步实施,即组织人员从基层的模块做起,然后按照系统设计的结构,将模块一个个拼接到一起进行调试,自底向上、逐步地构成整个系统。

6.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各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各阶段应提供什么技术文档?

答:(1)信息系统规划:对企业的环境、目标、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根据企业目标和发展战略分析各级部门的信息需求,确定信息系统的目标、功能、规模、资源,对建设新系统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预测,并根据需求的轻重缓急、现有资源状况和应用环境的约束,合理安排建设计划,从经济、技术、等方面研究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信息系统规划: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义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旗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

(3)信息系统设计:根据系统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具体设计以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即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所以这个阶段有分为物理设计阶段。

(4)信息系统实施: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践的阶段,该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设计报告所确定的物理模型,将设计方案转为计算机上可实际运行的人机信息系统,并编写系统实施报告。

(5)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主要对系统评价和维护。 7.简述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的特点 答:(1)封装性:面向对象方法中,程序和数据时封装在一起的,对象作为一个实体,期操作隐藏在方法中,期状态有对象的“属性”来描述,并且只能通过对象中的“方法”来改变,从而外界无从得知。

(2)抽象性:面向对象方法中,把从具有共同性质的实体中抽象出的事物本质特征概念,称为“类”,对象是类的一例,类中封装了对象共有的属性和方法,通过实例把一个类创建的对象实例化后,自动具有类中规定的属性和方法。 (3)封装性:封装性是类特有的性质,类可以派生出子类,子类自动继承父类的属性与方法。

1继承性2抽象性3封装性4动态连接性 8.简述原型法的基本思想。

答: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前,在限定的时间内,用最经济的方法,开发出一个可实际运行的系统原型,以便尽早澄清不明确的系统需求。在原型系统的运行中,用户发现问题,提出修改意见,技术人员完善模型,使它逐步满足用户的需求。 第四章

信息系统规划:是基于企业发展目标与经营战略制定的,面向企业信息化发展

远景的,

于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个建设计划,包含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信息系统

的IT方案

实施策略和计划、预算等。 BSP(企业系统规划):是IBM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的一种信息系统

规划方法。

SST(战略集合转移法):是一种确定信息系统战略目标的方法,该方法把组织

的总战略

成一个“信息集合”,包括使命、目标、战略以及其他组织支撑因素。 CSF(关键成功因素):指在规划期内影响企业战略成功的关键性任务。

可行性研究:又叫可行性分析,是指在项目正式开发之前,先投入一定的精力,

通过一

准则,从经济、技术、社会等方面对项目的必要性、可能性、可能性、合理性,

以及项

所面临的重大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得出项目是可行的结论。

系统流程图:用图形符号以黑盒子形式描绘组成系统的每个部件。表达数据在

系统各部件

之间流动的情况。是物理数据流图。

经济可行性研究:分析系统项目所需要的花费和项目开发成功之后所能带来的

经济效益。

技术可行性研究:是分析在特定条件下,技术资源的可用性和这些技术用于解

决信息系统

问题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即分析使用现有的技术是否能实现这个系统,能否解

决系统的技

术难点,系统对技术人员有什么样的要求,现有的技术人员能否胜任,开发系

统的软件、 硬件字样是否能如其得到等。

第四章

1、 名词解释

信息系统规划:是基于企业发展目标与经营战略制定的,面向企业信息化发展

远景的,

于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个建设计划,包含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信息系统

的IT方案

实施策略和计划、预算等。 BSP(企业系统规划):是IBM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的一种信息系统

规划方法。

SST(战略集合转移法):是一种确定信息系统战略目标的方法,该方法把组织

的总战略

成一个“信息集合”,包括使命、目标、战略以及其他组织支撑因素。 CSF(关键成功因素):指在规划期内影响企业战略成功的关键性任务。

可行性研究:又叫可行性分析,是指在项目正式开发之前,先投入一定的精力,

通过一

准则,从经济、技术、社会等方面对项目的必要性、可能性、可能性、合理性,

以及项

所面临的重大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得出项目是可行的结论。

系统流程图:用图形符号以黑盒子形式描绘组成系统的每个部件。表达数据在

系统各部件

之间流动的情况。是物理数据流图。

经济可行性研究:分析系统项目所需要的花费和项目开发成功之后所能带来的

经济效益。

技术可行性研究:是分析在特定条件下,技术资源的可用性和这些技术用于解

决信息系统

问题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即分析使用现有的技术是否能实现这个系统,能否解

决系统的技

术难点,系统对技术人员有什么样的要求,现有的技术人员能否胜任,开发系

统的软件、

硬件字样是否能如其得到等。 2、 选择题

(1) 可行性研究采用( B )概括说明体统的物理模型。

A.数据字典 B.系统流程图 C.数据流图 D.成本/效益分析 (2) 可行性研究的最终结果是( D )。 A.确定项目的规模 B.研究正在运行的系统 C.评价各种方案 D.可行性研究报告 (3)经济可行性研究的问题包括( C )。

A.开发方式 B.技术风险 C.成本效益 D.运行方式

3、简答题

1.信息系统规划应遵循哪些规则?

答:A。支持企业的总目标B。整体上着眼于高层管理,兼顾其他各层管理 C。要摆脱信息系统对组织机构的依从性。D。保证系统结构有良好的整体性。E。要便于实施

2.如何进行信息系统规划? 答:(1)规划准备(2)收集相关信息(3)进行战略分析(4)定义约束条件(5)明确战略目标(6)提出未来战略(7)选择开发方案(8)提出实施进度(9)战略规划文档化

(10)总经理批准

3.初步调查的内容有哪些? 答:(1)新系统的目的或要求(2)组织机构的概况(3)实现系统运行情况 (4)企业发展规划与战略,企业产品和市场,在国内外中所处的位置等。 4.试述BSP法的基本思路与实现步骤?

答:基本思路:首先自上而下认识企业目标,识别义务流程,识别数据;再自下而上设计系统目标,识别业务流程,识别数据,再由下而上设计系统的目标,最后把企业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规划的全过程。 步骤:(1)准备工作 (2)调研 (3)定义业务流程 (4)业务过程重组 (5)定义数据类(6)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7)确定总体结构中的优先顺序 (8)完成BSP研究报告,提出建议书和开发计划 5.试述SST发的基本思想和步骤?

答:基本思想:是识别战略集合,并把组织战略集合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集合 步骤:识别组织战略集 将组织的战略集转化成信息系统的战略集 6. 什么是关键成功因素,如何识别?

答:Csf是指在规划期内影响企业战略成功的关键性任务.

特点:csf是少量的,易于识别的,可操作的目标,可确保企业成功,可用于决定组织的信息需求

7、可行性研究分为哪些?

答:复查系统规模和目标. 研究目前正在使用的系统. 导出新系统和高层逻辑模型.

进一步定义问题, 导出和评价供选择的方法. 推荐行动方针 草拟开发方案 书写文档提交审查

8、可行性研究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考察.简述其内容? 答:经济可行性:研究经济效益是否可行 技术可行性:研究技术问题是否可行

社会可行性:需从政策,法律,道德,制度,管理,人等社会因素论证信息系统开发的可能性和实现性

第五章 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一.名词解释

需求分析:是强调用户对新开发的信息系统的需要和要求,结合组织的目标、现状、实力和技术等因素,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确定出合理可行的信息系统需求,并通过规范的形式描述需求的过程。

数据流图:是描述软件系统中数据处理过程的一种有力的图形工具。

数据字典:是用来准确定义数据流图中各组成成分的具体含义的一种工具。

二,选择

1.信息系统需求分析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A)。 A.信息系统做什么 B.信息系统提供哪些信息 C.信息系统采用的结构 D.信息系统怎么做 2.信息系统需求分析阶段的目标是(B)。

A.制定系统开发计划 B.制定需求说明报告 C.制定系统结构说明 D.制定系统开发方案 3.各种需求分析方法都有它们共同适用的(D)。

A.说明方式 B.描述方式 C.准则 D.基本原则

4.在结构化分析方法中,用以表达系统内数据的运动情况的工具有(A)。 A.数据流图 B.数据字典 C.结构化语言 D.判定表与判定树 5.DFD中每个加工至少有(D)。 A.一个输入流 B.一个输出流

C.多个输入输出流 D.一个输入输出流 6.数据字典不包括的条目是(C)。

A.数据项 B.数据流 C.数据类型 D.数据加工

三,简答题

1.信息系统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答:包括(1)确定对系统的综合要求(2)分析系统的数据要求(3)导出目标系统的详细逻辑模型(4)修正项目开发计划,编写用户手册概要(5)编写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并提交审查。

2.数据流图的作用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成分?

答:作用:(1)作为交流信息的工具(2)作为分析和设计的工具 基本成分:数据的源点或终点、数据加工、数据存储和数据流 3.数据字典的作用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条目? 答:作用是给数据流图上每个成分加以定义和说明。

基本条目:数据流条目、数据项条目、数据文件条目和数据加工条目 4.需求分析阶段有哪些描述工具?

答:结构化语言、判定表、判定树、E-R模型、层次方框图、IPO图和Warnier图等。

5.信息系统需求说明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衡量需求说明书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答:内容:(1)引言:用于说明项目的开发背景、应用范围,定义所用到的术语和缩略语,以及列出文档中所引用的参考资料等(2)项目概述:主要包括功能概述和约束条件(3)具体需求:主要包括功能需求、接口定义、性能需求、软件属性及其他需求等。 标准:(1)正确性(2)无歧义性(3)完全性(4)可验证性(5)一致性 (6)可理解性(7)可修改性(8)可追踪性。 6.需求评审包括哪些内容?评审方法有哪些? 答:内容 :(1)系统定义的目标是否与用户的要求一致(2)系统需求分析阶段提供的文档资料是否齐全(3)文档中的所有描述是否完整、清晰、准确地反映了用户要求(4)与所有其他系统成分的重要接口是否都已经描述(5)主要功能是否已包括在规定的软件范围之内,是否都已充分说明(6)软件的行为和它必须处理的信息、必须完成的功能是否一致(7)设计的约束条件或限制条件是否符合实际(8)是否考虑了开发的技术风险(9)是否详细制定了检验标准,它们能否对系统定义成功进行确认。 方法:(1)自查法(2)用户审查法(3)专家审查法(4)原型法 四,应用题

(1) 某银行的计算机储蓄系统功能是:将储户填写的存款单或取款单或取款单

输入系统,如果是存款则系统记录存款人姓名,住址,存款类型,存款日期,利率等信息,并打印出存单给储户;如果是取款,系统计算利息并打印出清单给储户。请用数据流图简单描绘本系统功能。 答:

打印存款单存款处理存款单储户凭单凭单验证修改取款单取款处理查找储户文件打印利息单。结算单利息

(2) 有一个飞机机票预订系统,其功能为:旅行社把预订机票的旅客信息(姓

名,年龄,单位,身份证号码,旅行时间及目的等)输入机票预定系统,系统为旅客安排航班,打印出取票通知单(附有应交的账款);旅客在飞机起飞的前一天凭取票通知等交款取票,系统检验无误,输出机票给旅客。请用数据流图描绘这个飞机机票预订系统的功能。

订票单旅行社取票通知单飞机机票预订系统飞机机票预订系统机票旅客取票单

0层数据流图

旅行社订票单分类并检验有效订票单订票航班目录订票单有效取票单记账文件机票文件旅客记账机票1层数据流图

第六章

1.名词解释 系统设计:用来确定系统的结构,即系统的组成以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详细设计用来确定模块内部的算法和数据结构,产生描述各模块程序过程的详细设计文档。

模块:指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由数据说明、执行语句等程序对象构成的集合。 模块化:指将整个程序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用于实现一个特定的功能。 模块设:自动向下、逐步求精的模块划分思想方法。

信息隐蔽:简化了系统结构的复杂度,提供了程序模块设计标准化的可能性。 逐步求精:是人类解决复杂问题时采用的基本方法,也是许多软件工程技术的基础。

模块独立性:指每个模块只完成系统要求的独立的子功能,并且与其他模块的联系最少且借口简单。

内聚:指模块内部各成分间联系的紧密程度。 耦合:指模块之间相互联系的程度。

2.选择题

(1).系统是一个把( B )转换为系统表示的过程。 A.代码设计 B.系统需求 C.详细设计 D.系统分析

(2).系统设计阶段分为( C )。

A.逻辑设计与功能设计 B.模型设计和功能设计 C.结构设计和模块过程设计 D.数据库设计和文件设计

(3).内聚性是对模块功能强度的度量,内聚性较强的是( D )。 A.逻辑内聚 B.顺序内聚 C.偶然内聚 D.功能内聚

账单机票准备取票通知单旅行社

(4).模块间的耦合性较强,说明模块之间的联系越密切,耦合性较强的是( C )。 A.非直接耦合 B.控制耦合 C.内容耦合 D.公共耦合

(5).能反映出系统结构的是( D )。

A.数据流图 B.判定树 C.判定表 D.系统程序结构图

3.简答题

1,如何理解模块独立性?用什么指标来衡量模块独立性? 答:模块独立性概括了把系统划分为模块时需要遵守的准则,同时也是判断模块构造是不是合理的标准,模块化程度较高的系统:其功能易于划分,接口简单,开发较容易。特别是在几个开发人员共同开发一个系统时,这一点尤为突出,因此模块独立性很重要;

衡量标准:模块本身的内聚和模块间的耦合。 2,模块内聚的类型有哪些? 答:(1)偶然性内聚 (2)逻辑性内聚 (3)实践性内聚(4)过程性内聚(5)通信性内聚(6)顺序性内聚 (7)功能性内聚 3,模块耦合性的类型有哪些? 答:(1)非直接耦合(2)数据耦合(3)特征耦合(4)控制耦合(5)外部耦合(6)公共耦合 (7)内容耦合

4,系统设计的优化规则有哪些? 答:(1)改进系统结构提高模块独立性(2)模块的作用域应处于其控制域范围内(3)系统结构中的深度和宽度不宜过大(4)模块应具有高扇入和适当的扇出(5)保持适中的模块规模和复杂度(6)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度(7)设计单入口单出口的模块(8)模块功能可以预测。 5,系统总体设计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1)设计软件系统结构(2)数据结构及数据库设计(3)编写总体设计文档(4)评审

6,进行变换分析需要哪些步骤? 答:(1)复查基本系统模块(2)复查并精化数据流图(3)确定数据流图具有变换特性(4)确定输入流和输出流的边界,从而孤立出变换中心(5)完成“第一季分解”(6)完成“第二级分解”(7)根据系统设计原理和优化规则,精化所得到的系统结构雏形,改良软件质量。

第七章 信息系统的详细设计 一、名词解释:

结构化程序设计:是一种设计程序的技术,采用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设计方法和单入口、单出口的控制技术,任何程序都可以通过顺序、选择和循环3种基本控制结构的复合实现

程序图:指把程序流程图中每个处理符号都退化成一个点,使原来连接不同处理符号的箭头变成连接不同的有向弧。 二、选择:

1、系统详细设计阶段属于系统生存周期的(B)阶段

A、 需求分析 B、系统设计 C、编码 D 、系统维护

2、系统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是(A)

A、 算法设计 B、功能设计 C、调用关系设计 D、输入输出设计 3、结构化程序设计采用的思想是(B)

A、 筛选法 B、逐步求精 C、迭代法 D、递归法 4、以语言形式描述算法的是(C)

A、 PAD B、程序流程图 C、PDL D、盒图

5、系统详细设计阶段采用自左向右的二维图形结构描述算法的是(C) A、 IPO B、JSP C、PAD D、JSD

三、简答题

1, 系统详细设计阶段使用的描述工具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答:(1)图形工具(2)表格工具(3)语言工具

图形工具的特点:程序的结构清晰可见,算法结构清晰、易读易懂,使用方便。 表格工具的特点:结构清晰、形式简单直观,不需要任何说明,能够简洁、无二义性地描述。

语言工具特点:可以很抽象,也可以很具体,与自然语言很接近,易于理解。 2, 结构化程序设计应遵循哪些主要原则?有什么优缺点? 答:(1)使用语言中的顺序、选择和重复等有限的基本控制结构表示程序逻辑(2)选用的控制结构只准许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3)复杂结构应该用基本控制结构进行组合嵌套实现(4)语言中没有的控制结构,可用一段等价的程序段模拟(5)严格控制go to语句。 优点:(1)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方法符合人类解决复杂问题的普遍规律,可以显著提高系统开发的成功率和生产率(2)先全局后局部、先整体后细节、先抽象后具体的逐步求精过程开发出的程序有清晰层次结构(3)使用但入口和单出口的控制结构,使得程序的静态结构和它的动态执行情况比较一致(4)控制结构有确定的逻辑模式,编写程序代码只限于使用很少使用直截了当的方式。(5)程序清晰和模块化使得在修改和重新设计一个系统时可以重用的代码量最大(6)程序的逻辑结构清晰,有利于程序正确性证明。缺点:结构化方法编制的源代码较长,存储容量和运行时间有所增加,有些非结构化语言不直接提供单入、单处的基本控制结构,个别情况下,结构化程序的结构也十分复杂。 3,JACKSon程序设计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在充分裂解问题输入、输出数据的基础上,找出输入、输出数据的层次结构对应关系,根据数据结构的层次关系映射为软件控制层次结构,然后对问题进行求精,给出对外求解的精确描述。

4,使用Wernier程序设计方法的步骤是什么? 答:(1)分析确定输入、输出数据的逻辑结构,并用Warnier图描绘数据结构(2)依据输入数据结构导出程序结构,并用Warnier图描绘书记程序的处理层次(3)将程序结构图改为流程图,并自下至上给每个处理框编号(4)根据程序流程图写出程序的伪代码指令(5)按分类写出的指令按序号排序,从而得出描述处理过程的伪码。

5,使用环形复杂度的度量方法有什么用途?

答:用于测试难度的一种定量度量,也对系统最终的可靠性给出某种预测,尽量

将程序的环形复杂度控制在10以下。

6,在人—机界面设计时,要考虑用户的那些需求? 答:(1)用提示选择,而不是输入命令串(2)联机帮助(3)可视化图形

第8章 信息系统的程序编码

一、名词解释

编码:编码的目的是使用选定的程序设计语言,把模块的过程描述翻译为用该语言书写的源程序。

编码风格:是程序员在编写程序时遵循的具有准则和习惯的做法。 二、选择题

(1)下面属于功能性注释的是(C)

A. 说明模块的用处和功能的注释 B. 说明数据的名称和用处的注释 C. 说明程序段的注释 D. 说明程序开发背景的注释 (2)为了保证系统的质量,使其具有较好的可维护性,关键在于(B)

A. 选择合适的程序设计语言 B. 选择好的程序设计风格 C. 具有好的数据结构 D. 具有好的运行环境 (3)下面对提高程序编码效率没有影响的是(D)

A. 选择良好的设计方法 B. 选择良好的算法 C. 选择良好的数据结构 D. 变量名的使用 (4)从下面关于程序编制的叙述中,选出3条正确的叙述(ADF)

A. 在编制程序之前,首先必须仔细阅读给定的程序说明书。然后,如是地依照说明书编写程序。说明书中常会有含糊不清或难以理解的地方,程序员在作业时应该对这些地方做出适当的解释。

B. 在着手编制程序时,重要的是采用既能使程序正确地按设计说明书进行处理,又易出错的编写方法。

C. 在编制程序时,首先应该对程序的结构充分考虑,不要急于开始编码,而要像写软件文档那样,很好的琢磨程序具有什么样的功能,这些功能如何安排等等。

D. 考虑到以后的程序变更,为程序编写完整的说明书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而且程序的编写形式也尽可能让他人看得懂。

E. 编制程序时不可缺少的条件是,程序的输入和输出数据的格式都应确定。

其它各项规定都是附带的,无足轻重。

F. 作为一个好的程序,不仅处理速度要快,而且易读易修改等也都是重要的条件。为了能得到这样的程序,不仅要熟悉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还要注意采用适当的规程和单纯的表现方法,注意使整个程序的结构简洁。 (5)国际上最广泛使用的商用及行政管理语言是(A)

A. COBOL B. BASIC C. FORTRAN D. PL/I (6)国际上最流行的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语言是(C)

A. BASIC B. ALGOL C. FORTRAN D. C (7)在人工智能领域,目前最广泛使用的高级语言是(D)

A. Ada B. FORTRAN C. COBOL D. LISP 三、简答题

1.选择程序设计语言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答:A.项目运用领域 B。系统的开发方法C。系统的运行环境D。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复杂性

E.系统开发人员的知识F。系统用户的要求G。工程的规模H。可以得到的软件开发工具

I.系统的可移植性要求

2.简要叙述程序中与编码风格有关的因素有哪些?

答:A。源程序文档化 B。数据的说明 C。语句的构造D。输入或输出的渠道 3.影响程序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A.算法对效率的影响 B。存储器对效率的影响C。程序输入与输出的因素

第九章 信息系统的测试

一、名词解释

测试: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白盒测试: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打开的盒子,测试人员须了解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以检查处理过程的细节为基础,对程序中尽可能多的逻辑路径进行测试,检验内部控制结构和数据结构是否有错,以及实际的运行状态与预期的状态是否一致。 黑盒测试:把测试对象看成一个黑盒子,测试人员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只在系统的接口处进行测试,依据需求说明书,检查程序是否满足功能要求。 调试:是指在成功的进行了测试之后,进一步诊断和改进程序中存在的错误过程。 系统可靠性:程序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成功的运行的概率。二、二、选择题

1.在下列文档中,与测试无关的是(A)。

A. 立项报告 B. 需求说明书 C. 设计说明书 D. 源程序 2.可提高系统测试效率的是(B)。

A. 随意选取测试的数据 B. 制定测试计划

C. 选取边界数据作为测试用例 D. 取全部尽可能的数据 3.系统测试中,黑盒法在设计测试用例时主要考虑的依据是(A)。 A. 系统功能 B. 输入数据 C. 输出数据 D. 内部逻辑 4.系统测试采用白盒的是(A)。

A. 单元测试 B. 集成测试 C. 确认测试 D.系统测试 5.集成测试有两个具体的方法,它们是(A)。

A. 非渐增式方法和渐增式方法 B.白盒法和黑盒法 C. 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 D. 归纳法和演绎法 6 .集成测试是为了发现(C)阶段的错误。

A. 编码 B. 详细设计 C.概要设计 D. 需求设计 7.确认测试是以(B)为基础进行的测试。

A. 源程序 B. 需求说明 C. 设计说明 D. 测试报告 8.从下列叙述中选出5条关于系统测试的正确叙述是(ABCDH) A. 为了使得系统容易测试,应该使用高级的程序设计语言设计语言编制程序

B. 系统测试是一个程序的执行过程,目的是为了发现系统中隐藏的错误 C. 如果程序中连锁式连接了8个判定(IF)结构,则程序中总的路径数达28条

D. 白盒测试仅与程序的内部结构有关,完全可以不考虑程序的功能要求 E. 为了快速完成集成测试,采用一次性集成方式是适宜的

F. 对一批模块进行测试,被发现的错误多的模块中残留的错误将比其他的模块少

G. 好的测试用例应能证明软件是正确的

H. 边界值分析方法是取输入输出等价类的边界值作为测试用例

I. 等价类划分方法考虑了各等价类之间取值的组合情况下可能的结果 J.判定覆盖法可能查不出在判定中逻辑运算符使用有误时产生的错误 三、简答题

1、系统测试的目标是什么?有哪些基本原则? 答:目标:(1)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普遍希望通过系统测试暴露系统中隐藏的错误和缺陷,以考虑是否可接受该产品。

(2)从系统开发者的角度出发,则系统测试成为表明系统产品中不存

在错误的过程,验证该系统已正确的实现了用户的要求,确立人们对系统质量的信任。 原则:(1)应该把“尽早的和不断的进行系统测试”作为系统测试者的座右铭。 (2)程序员或程序设计机构应避免测试自己的设计的程序。

(3)测试用例的设计不仅要有输入数据,还要有与之对应的语气结果。 (4)测试用例的设计不仅要有合法的输入数据,还要有非法的输入数据。 (5)要充分注意测试过程中的群集现象。 (6)严格执行测试计划,排除测试的随意性。 (7)应对每一个测试结果做全面检查。

(8)除了检查程序是否做完;额它应做的事之外,还要检查它是否做了不应该的事。

(9)在对程序修改之后要进行回归测试。

(10)妥善保留测试计划、全部测试用例、出错统计和最终分析报告,并把

它们作为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为维护提供方便。

2、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有何区别?各有哪些具体的测试方法? 答:白盒测试是把测试对象看做一个透明的盒子,它允许测试人员利用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及有关信息,设计或选择测试用例,对程序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通过不同点检查程序状态,确定实际的状态是否与预期的状态一致。

黑盒测试是把测试对象看成一个黑盒子,测试人员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只在系统的接口处进行测试,依据需求说明书,检查程序是否满足功能要求。黑盒测试是一个功能测试需要研究需求说明和概要设计说明中有关的程序信息,与测试后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是互补的方法。 白盒测试的方法:(1)逻辑覆盖 (2)基本路径测试 黑盒测试的方法:(1)等价类划分法(2)边界值分析法(3)错误推测法(4)因果图法

3、系统测试分成几个阶段?个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答:阶段:(1)单元测试(2)集成测试(3)确认测试(4)系统测试 任务:单元测试:(1)模块接口测试(2)局部数据结构测试(3)路径测试(4)错误处理测试(5)边界测试。

集成测试:将所有的模块按照要求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分析。

确认测试:使用实际数据进行测试,从而验证系统是否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

验证系统的有效性。

系统测试:把通过确认测试的系统,作为基于计算机系统的一个整体元素,与整个系统的其他元素结合起来,在实际运行环境下,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一系列的集成测试盒有效性测试 。 4、系统测试包括哪些类型? 答:(1)恢复测试(2)安全性测试(3)强度测试(4)性能测试 5、非渐增式方法和渐增式方法有什么区别?

(1)非渐增式方法把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前一阶段完成单元测试,后一阶段完成集成测试。渐增式测试则是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结合在一起同时完成。

(2)非渐增式需要更多的工作量,因为每个模块都需要驱动模块和桩模块。渐增式利用已测试过的模块作为桩模块或驱动模块,因此工作量较少。

(3)渐增式可以较早的发现接口之间的错误。非渐增式只有到了最后组装时才能发现。

(4)渐增式有利于排错,发生错误往往和最近加进来的模块有关。非渐增式发现接口错误杯推迟到最后,而且很难判断是哪一部分接口出错。

(5)渐增式测试比较彻底,已测试的模块的新的模块组装在一起又接受测试。 (6)非渐增式开始可并行测试所有模块,能充分利用人力,对测试大型系统很有意义。

6、α测试和β测试有何区别?

答:α测试是由一个用户在开发环境下进行测试,也可以使开发机构内部的人员在模拟实际操作环境下进行的测试,尽可能逼真的模拟实际运行环境和用户对系统产品的操作,并尽最大努力涵盖所有可能的用户操作方式,因此,α测试是在一个受控制环境下的测试。

β测试是由系统的多个用户在一个或多个用户的实际使用环境下进行的测试,与α测试不同的事,开发者一般不在现场,因此,β测试是系统不在开发者控制

的环境下的“活的”应用。

7、使用等价类划分法进行测试的步骤?

1有效等价类○2无效等价类(2)确定测试用例(3)用等答:(1)划分等价类:○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的实例。

8、使用因果图法生成测试用例的基本步骤?

(1)分析软件规格说明描述中,哪些是原因,哪些是结果,并给出每个原因和结果赋予一个标识符。

(2)分析软件规格说明描述中的语义,找出原因与结果之间,原因之间对应的关系,根据这些关系,画出因果图。

(3)由于语法或环境限制,有些原因与原因之间,结果与结果之间不可能同时出现。

(4)把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

(5)把判定表的每一列拿出来作为依据,设计测试用例。 9、测试的综合策略是什么?

系统测试策略把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集成到一系列经过周密计划的测试步骤中去,从而大大提高系统测试的效果,使得系统开发获得成功,任何测试策略都必须与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以及测试结果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10、调试和测试有什么不同?他们各有什么用途? 不同:(1)目的不同(2)所需的技术理论不同(3)定义不同(4)作用和意义不同(5)方法和过程不同

用途:测试是尽可能多的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调试时确定错误的原因和位置,并改正错误。

11、系统调试的原则有哪些?

(1)确定错误的性质和位置的原则:○1撕开与错误征兆有关的信息○2避开死胡同○3调试工具当做辅助手段来使用○4避免用试探法

(2)改正错误的原则:○1注意错误的群集现象○2注意只修改了错误的征兆○3当心修正一个错误的同时看、有可能会引入新的错误○4修改错误的过程将迫使人们展示回到程序设计阶段○5修改源代码而不要去修改目标代码

第十章 信息系统的维护

一、 名词解释

系统维护:在系统交付使用之后,为看改正错误或满足新的需要而修改的过程。 系统可维护性:维护人员理解、改正、改动和改进这个系统的难易程度。 维护的副作用:至由于写该而导致的错误或动作的发生。 二、选择题

(1) 为了识别和纠正运行中的程序的错误而进行的维护被称为(A)

A.改正性维护 B.适应性维护 C.完善性维护 D.预防性维护

(2)维护困难的主要原因(B)

A.人员少 B.开发方法的欠缺 C.费用少 D.系统维护有副作用

(3)系统维护的最后一项工作是(B)

A.制定维护申请 B.复审 C.编制修改报告 D.系统修改 (4)下面有关系统维护的叙述中不准确的有哪些(BCDFG) A.要维护一个系统,必须首先理解这个系统

B.阅读别人写的程序并不困难

C.如果文档不齐全也可以维护一个系统

D.谁编写的系统软件就应由谁来维护这个系统系件 E.设计系统时就应考虑到将来的可修改性 F.系统维护是一件很吸引人的创造性工作 G.维护系统就是改造系统中的错误 H.维护好一个系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三、简答题

1、系统维护有哪些类型?

(1)改正性维护 (2)适应性维护 (3)完善性维护 (4)预防性维护 2、影响系统维护工作量的因素有哪些? (1)系统的大小

(2)程序设计的语言 (3)系统的年龄

(4)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5)先进的系统开发技术 (6)其他因素

3、系统维护的策略有哪些? (1)降低改正性维护成本的策略 (2)降低适应性维护成本的策略 (3)降低完善性维护成本的策略 4、简述系统维护的过程。

系统维护的过程本质是修改和压缩了系统分析和开发的进程,要进行系统维护首先必须建立一个维护组织,再按照下列进程进行:(1)制定维护申请报告 (2)审查申请报告并批准

(3)进行维护并做详细记录 (4)复审

5、系统的课维护性欲哪些因素有关?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采取哪些措施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因素:(1)可理解性 (2)可测试性 (3)可修改性 措施:(1)建立系统质量目标和优先级(2)使用投稿系统质量的技术和工具 (3)进行明确的资粮保证审查(4)选择可维护性好的程序设计语言 (5)改进程序的文档 6、系统维护的副作用有哪些?

(1)修改代码的副作用 (2)修改数据的副作用 (3)修改文档的副作用 7、如何理解逆向工程和再工程? 逆向工程是分析程序,力图在比源代码更高抽象层次上建立程序表示的过程,逆向工程是四个胡恢复的过程,逆向工程工具可以从已存在程序中抽取数据节

后、体系节后和程序设计信息。

再工程也叫做复壮或再生,它不仅能从已存的程序中重新获得设计信息,而且还能使用这些信息来改建或重构现有的系统,以改进它的综合质量。一般软件人员利用再工程重新实现已存在的程序,同时加进新的功能或改善它的性能。

第11章 课后习题

1.名词解释

甘特图:又称线条图,是基于二位坐标的项目进度图示表示法。

项目质量:是指在所有确定的功能和性能需求、成文的开发标准,所有专业开发的系统所期望的隐含一致性。 2.选择题

⑴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一项关键性的活动是(D)。

A.编制需求说明书 B.程序编码 C.人员组织 D.制定项目计划 ⑵信息系统工程管理要加强(B)的管理。

A.程序 B.文档 C.开发过程 D.程序设计风格 ⑶信息系统工程管理中的项目进度安排采用的是(A)。

A.甘特图 B.DFD C.CASE D.DD 3.简答题

1. 信息系统的成本是如何构成的?

信息系统的成本和分为开发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

开发成本包括:分析和设计费用,系统实施费用,管理费用。 运行维护成本:运行费用、管理费用、维护费用 3、一个项目的进度计划如何安排更合理?

一个合理的安排技能支持把项目成本分解成较小的子任务,又能兼顾管理总图工作常用甘特图,计划评审技术网,关键路程和机动时间的认识 4、项目质量的内涵是什么?

系统需求是度量项目质量的基础,不符合需求的系统不具备 专门的标准中定义了一些开发的准测,用力知道开发人员用工程化的方法来开发软件

往往会有一些隐含的需求没有明确提出来

5、项目人员的组织方式有那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组织方式:民主程序员组、主程序员组、现代程序员组

特点:民主程序员组:小组成员完全平等,享有充分民主,通过协商做决策 主程序组:能把兼备高级程序员优秀管理集中 现在程序员组:各组任务明确又能帮助其他任务

6、简述系统的安全保姆的重要性,有哪些能保证系统安全保密的措施? 信息系统的各种软硬件以及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积累的大量信息是企业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他们的损坏或泄漏将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是危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提高系统安全保密很重要。

措施:依法及用户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西诺西安全制度,广发宣传,提高人们的保密意识

配备齐全的安全设备、制定系统损害应对措施、设置切实可靠的系统访问机制、定期杀毒,隔离内部与外部数据、完整滴制作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专人保管

7、文档的规范化管理包括那些内容?

文档书写规范、可行性研究报告、系统开发计划、详细设计报告、用户使用手册 8、编写用户手册的目的是什么,内容有那些?

目的:是使用产品了解系统的用途,也便正确操作使用他 内容:引言、用途、运行环境、使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