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兴化市新垛中心校课题组 郎宏琪 赵建国(执笔)
我们的课题《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从申报到现在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我们课题组的成员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已所能,积极钻研,认真探索,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又达到了预期效果。在本课题结题阶段里,我们不断地总结,认真地收集整理资料,务求给本课题的研究画上圆满的句号。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问题的由来或背景 ①社会上特殊家庭存在现状
通常一个温暖的家庭应是一个完整的家庭,既有父爱,又有母爱,父母之爱有机融合,维系着家庭的平衡,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然而近年来,社会的变迁使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离婚率大幅度上升,使离异家庭大量出现。离异家庭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缺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夫妻一同外出,在这些农民工中,有相当数量是有孩子的父母,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中很多人将子女留在农村,从而形成了一个特殊且较为庞大的孩子群体——农村留守孩子。据我校前两年有关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在全部儿童中超过了45℅。这些家庭的学生,由于过早地失去了正常的父母之爱,过早地承受了人间的悲欢离合,抗挫折能力低下,是非观念淡薄,心理素质差。并造成学生学业成绩下降,思想品质下滑,而且也导致行为异常和心理偏常。
以上这种种情况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未来国家人才的竞争,人口素质的提高,无疑是一个不可低估的不利因素。
②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学生群体中,特殊家庭学生往往言寡语少,性格内向,不善交往,不大引人注意。其实这些孩子也跟其他学生一样盼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他们的心理常处于压抑之中,他们的性格常处于内向状态,他们惧怕交往,但渴望交往,而实际上得不到正常交往,处于经常的苦恼之中,失落离群感和心理压抑感阻滞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开展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非常重要。
1
③特殊家庭子女引发青少年犯罪习惯严重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家庭结构缺陷,家庭教育失误等家庭因素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直接的原因。社会学家指出,家庭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活单位,在青少年成长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有资料显示,在青少年犯罪条件中大约有70%的青少年犯罪者与破裂家庭环境有直接关系。不良的家庭环境,无论是父母的离婚,分居或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都会给青少年造成心理上的创伤,他们往往由于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关怀而离家出走,极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影响,被犯罪分子引诱而走上犯罪的道路。据某少管所对302名少年犯的问卷调查表明,少年犯们回答他们的父母之间的感情很一般、差、很差的占30.8%;回答家长与子女关系时,29.1%的父母不与他们交谈,偶尔有交谈的占56.5%,经常有交谈的占8.3%。可见家庭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2.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所谓特殊家庭主要包括以下3类:一是留守家庭,即父母双方当前在外地上班、务工、经商,常年累月不回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及其他亲戚照管的家庭;二是困难家庭,即主要是“三无人员”、孤老残幼以及因主要劳动力死亡、残疾、生大病等偶然因素使家庭经济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经政府民政部门核准的享有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含一人或多人享有);三是单亲家庭,即父母离异后子女随一方生活、或随其他亲属生活及丧偶、再婚的家庭。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由于特殊家庭学生自身特殊的背景,可能造成他们的心理问题并由此而影响到他们的环境适应、人际交往、学业成才等许多方面。在今天的农村中学校园里,特殊家庭学生比例一般在55%左右,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然而,针对这样一个有着一定的共性、人数不少的群体,人们却很少有相应和系统教育措施。
对特殊家庭子女教育问题还有待于系统深入的研究。开展这项研究,有利于新形势下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实施素质教育架起新的支点。为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
本课题研究是以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管理学等为理论研究依据,并以《德育纲要》和《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指导开展研究,并参考特殊儿童教育学中相关理论进行比较研究。
本课题将树立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视学生为朋友、为知己、为亲人,一切为了学生,真正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作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班主任完善自身的人格魅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班主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公正地对待学生,要与学生进行平等、民主、互动的情感沟通。
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结合理论告诉我们,三者之间只有相互联系与作用才会对个体产生协同效应,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建立农村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的理论体系:
①农村特殊家庭子女不良品德、学习、生活习惯和良好品德、学习、生活习惯形成的原因研究;
②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的不良品德、学习、生活习惯矫正及对策; ③特殊家庭子女中品学兼优的个案研究,筛选提炼出规律性的经验; ④农村特殊家庭子女与家庭亲属、老师和同学关系的研究。 2.制定农村特殊家庭子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实践方案: ①农村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的途径研究; ②农村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的研究方法。
3.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4.提高参研人员的思想素质、敬业水平及教育教研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现状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兴化市新垛中心校及周边学校中特殊家庭子女的品德、学习、生活现状;了解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的认识和方法;了解特殊家庭子女家长对学生当前教育现状的评价及期待。
2.原因分析研究
3
①分析留守家庭子女的不良品德、学习、生活习惯和良好品德、学习、生活习惯形成的原因。②分析困难家庭子女的不良品德、学习、生活习惯和良好品德、学习、生活习惯形成的原因。③分析单亲家庭子女的不良品德、学习、生活习惯和良好品德、学习、生活习惯形成的原因。④分析当前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特殊家庭子女的品德、学习、生活教育的认识及所采用的方法。⑤分析家长及监护人自身文化素养对特殊家庭子女的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
3.个案研究
①对品学都存在问题的特殊家庭子女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②对品学兼优的特殊家庭子女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4.对策研究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已有的经验,指出当前农村中小学特殊家庭子女的品德、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记录研究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及数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不断总结,研究对策,为今后的特殊家庭子女的品德、学习、生活教育方案的形成提供参考。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以教育理论、学生心理学理论为研究基础,探求影响特殊家庭子女品德、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种种因素和改进办法。 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调查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给予关注,及时诱导。因为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习惯,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更具特殊性,因此要以动态的观点看问题。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改研究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
2.个案研究法:通过个案研究,寻找规律性的方法途径。如对这些家庭的子女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可采用激励方法,加以肯定,作为其他同学学习的借鉴。存在问题的,进行个别引导,使其向健康的方面发展。
3.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方式,进行现状调查,通过全员调查,掌握个别性情况以免挫伤特殊家庭子女的自尊心。通过相关调查,进行结果分析,找出农村特殊家庭子女表现出来的各种现状和目前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所暴露出来的教育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原因,以确定矫正对策,指导研究活动。
4
4.文献资料法:阅读相关文献,借鉴成功经验,寻找理论支持。
5.经验总结法:从已有的关于对策的成果中,以及特殊家庭子女中品学兼优的个案研究,筛选提炼出规律性的经验,用于指导对策实践,提高研究效果。
具体说来,本课题针对调查出的特殊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建立特殊家庭子女个人档案,掌握其个人情况。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特殊家庭子女制度。
3.设立亲情热线,班主任定期与特殊家庭子女的父母及监护人进行交流与沟通。
4.优化“家长学校”管理,定期对特殊家庭子女的监护人进行培训与指导。 5.搜集特殊家庭子女中品学兼优的个案和特殊家庭学生教育成功案例资料。 6.总结完善,积累经验。组织教师撰写研究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自2011年5月开始启动,规划到2014年3月完成,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时间为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 1.课题组织安排
①选定研究人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2011年7月 负责人:韩明圣) ②小组人员分工,明确个人工作责任。(2011年11月 负责人:郎宏琪) 2.课题内容安排
①组织学习课题活动知识、心理问题理论,培训课题研究成员。(2012年2月 负责人:姚华建)
②制定课题研究的工作措施,公开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筹备并召开课题论证会。(2012年3月 负责人:郎宏琪)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时间为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 理论研究与实践引导相结合:
1.开展对特殊家庭学生情况调查,建立特殊家庭学生档案。(2012年6月 负责人:姚华建)
2.和特殊家庭学生结对子、交朋友,以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口,加强学习指导,培养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责任人:课题组成员)
5
3.开展个案追踪活动,自确定结对子,交朋友的帮助对象后,每个课题组成员即认真拟订帮辅计划,开展谈心、走访调查、辅导学习、一起娱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责任人:课题组成员)
4.做好阶段总结,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成功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优化教育对策。(责任人:课题组成员)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 1.实践交流。
在理论总结的基础上,做好兄弟学校的经验交流。(2014年1-2月 负责人:赵建国)
2.整理结题。
对实施阶段中的典型的案例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研究成果,拟定研究报告,论证特殊家庭学生的有效教育对策,对各种已论证的教育对策进行实践探索,撰写可靠的研究报告;整理教师论文集和案例集,大力表彰先进,请专家评审、召开结题会。(2014年4月 郎宏琪 赵建国)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本课题自从2012年2月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对特殊家庭子女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分析,开展了很多的补救家庭教育的辅导活动,真实地开展了一系列效果明显的教育活动,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何配合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让研究工作走在科学的轨道上。
课题立项以来我们组织学习了《兴化市中小学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何伟俊编写》、《如何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初探: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心理冲突》等十多篇文章,用科学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
2. 细致制定研究方案,让研究工作有条不紊。
课题立项后,我们没有被动地等待开题活动的到来,我们在前期申报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设立课题档案。课题组坚持每1个月开展集体课题研究一次,每半年对课题研究工作作总结,并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按时撰写
6
一篇学习心得;完成一组与自己研究课题分工(见分工表)相关的教学案例或教学设计; 帮扶记录;家校联系卡;完成一篇与自己研究课题分工相关的论文。也要求全校班主任、教师支持和协助课题组开展活动。
3. 开展多种形式调查摸底,掌握一手研究资料。
课题组先后开展过三次调查,准确地弄清特殊家庭学生的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先后两次开展问卷调查。(一次是对全体特殊家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另一次是对“结对”的帮辅对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摸清其自然情况、行为习惯、心理偏差。建立了特殊家庭学生档案。(附调查表、问卷表)。
特殊家庭学生调查问卷
(本问卷为匿名问卷,不搜集个人隐私,请放心作答)
第一组[自然情况]
1.你家中有几口人?都是谁?他们的职业各是什么? 人口:______;称谓:
2.你的父母与你生活在一起吗?( ) A.与父母在一起 B.与母亲在一起或与父亲在一起 C.与爷爷、奶奶在一起D.住在其他亲属家中 3.你的父母外出打工吗?( ) A.父母一方外出打工 B.父母双方外出打工 4.你的家庭状况怎样?( ) A.生活富裕 B.生活一般 C.格外贫困 5.父母的身体状况如何?( )
A.健康 B.一方长期有病 C.双方长期有病 D.有残疾 6.你最喜欢的人是谁?( ) A.爸爸 B.妈妈 C.爷爷 D.奶奶
7.你的父母感情如何?(可多选)( ) A.很好 B.经常吵架 C.已经离婚或再婚 D.一方(或双方)去世 8.家中经常教育你的人是谁?
A.父亲 B.母亲 C.爷爷奶奶D. 无人教育
9.如果100分为满分,你的学习成绩经常为多少分?( ) A.60分以下 B.61-89分 C.90分以上
7
10.父母通常每周给你多少零用钱?( )[是否乱花钱] A.不给 B.5元以内 C.10元以内 D.50元以内
第二组[行为习惯]
1.你怎样看待学习?( )[学习目标]
A.学习没什么用 B.学习可以提高自己 C.学习将来可以升官发财 2.你是否愿意学习?( )[学习动力] A.愿意 B.不愿意 C.时而愿意时而不愿意 3.你经常被老师批评吗?( )[学习成绩] A.经常 B.很少 C.从没有过
4.当老师向你了解你所看到的要好朋友打架事件时,你经常怎样做?( )[诚实程度]
A.将所知道的事实告诉老师 B.不想告诉老师,损害同学关系 C.帮助朋友欺骗老师
5.你经常将与你要好的学生拉帮结伙吗?( )[是否有帮派思想] A.经常 B.曾经有过 C.从来没有
6.你曾经欺负过小同学吗?( )[是否以大欺小] A. 有 B.没有 C.曾经有过
7.当你喜欢他人的东西时,你的做法是什么?( )[是否有偷窃意识] A.趁人不在,拿来所用 B.有礼貌地向他要 C.强硬地索要 D.自己买一个 8.你经常上网吧吗?[喜好] A.经常去 B.偶尔去 C.从来不去
9.当你犯错误时,老师或家长批评你时,你经常的做法是什么?( )[对待错误或批评]
A.承认自己错误,及时改正 B.将错误推到他人身上
C.顶撞批评自己的人,拒不承认错误 D.表面承认错误,事后有时还犯 10.你每天的花销有多少?( )[是否乱花钱] A.0元 B.2元以内 C.3-5元 D.5元以上
11.你的零用钱通常花销在哪些地方?(可多选)( )[是否乱花钱]
8
A.购买学习用品 B.网吧消费 C.买食品 D其他 12.你通常的娱乐活动是什么?[喜好]
A.看电视或电影 B.读书学习 C.打电脑游戏 D. 体育活动等
13.你没有完成作业,父母问到你时,你的回答是什么?( )[是否说谎] A.没有做 B.在学校做完了 C.老师没留 D.其他
第三组[心理偏差]
1.你的心事愿意与谁诉说?(可多选)( )[是否封闭] A.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 B. 朋友 C.老师 D.谁也不说 2.你认为交朋友有什么用吗?[是否孤僻]
A.无用 B.可以帮助学习和生活 C.可以分忧 D.受欺侮时帮助我 3.你认为自己的能力如何?( )[是否自卑] A.怎么努力都白费 B.通过努力可以超过别人 C.其他
4.当有人向你索要钱物时,你的做法是什么?( )[是否畏怯] A.害怕,乖乖给他 B.告诉老师 C.找朋友帮助打他 D.其他
5.你向父母要喜爱的东西时,父母说东西无用,你的做法是什么?( )[是否任性]
A.毫无怨言 B.口说不要了,心里耿耿于怀 C.记恨父母 D.大发脾气,威胁父母
6.当看到同学受欺负时,你的经常性态度是什么?( )[是否自私] A.躲开,免得惹祸上身 B.旁观,看笑话 C.参与其中 D.报告老师 7.有人欺负你了,你的做法是什么?( )[是否偏激] A.必须以牙还牙,否则没玩 B.对方认错即可原谅 C.谁都有可能犯错误,不用道歉 D.其他
8.假如你学习十分上进,以往都90分以上,突然考试不及格,你会如何?( )[是否脆弱]
A.查找原因,下次争取考好 B.一蹶不振,觉得自己不行了 C.无所谓 D.其他
9.你平时愿意犯的小毛病是什么?(可多选)( )[自制力如何]
9
A.上课搞小动作、说话或吃零食 B. 经常随口骂人、打闹 C. 丢弃垃圾D.其他
10.你是否有愿意和老师或家长作对的行为?( )[是否叛逆] A.经常有 B.偶尔有 C.没有
11.对于你现在的家庭,你满意吗?( )[是否有叛逆、怨恨心理] A.怨恨父母或长辈 B.感激父母或长辈 C.还行 12.你平时愿意发脾气吗?( )[脾气] A.经常 B.偶尔 C.没有过
13.你怎样看待早恋行为?( )[是否早熟、早恋]
A.很正常 B. 打发时间,排遣寂寞 C.随便玩一玩而已 D.其他
特殊家庭学生调查表
姓名 就读学校 身体情况 学习表现 学 生 个 人 生活方面 信 息 日常消费 评价:优秀 □ 良好 □ 一般 □ 较差 □ 说明: 内容:无吸烟、喝酒、赌博等行为。 不良嗜好 评价:优秀 □ 良好 □ 一般 □ 较差 □ 说明: 出生年月 年班 特长及成绩 性别 家庭住址 享受何资助 民族
内容:学习努力,不迟到早退和旷课,积极参赛,不断进步。 评价:优秀 □ 良好 □ 一般 □ 较差 □ 说明: 内容:积极参加各项有益活动,组织纪律性强,有集体荣誉感; 思想表现 同学关系和谐,生活乐观向上,品质高尚,有感恩心。 评价:优秀 □ 良好 □ 一般 □ 较差 □ 说明: 内容:勤俭节约,穿着朴素,不佩戴首饰,不染发。 评价:优秀 □ 良好 □ 一般 □ 较差 □ 说明: 内容:生活简朴,不乱花钱,不进入网吧、歌厅娱乐休闲场所。 10
基本情况 困难家庭□ 单亲家庭□ 留守儿童□ 其他家庭□ 家庭困 学难原因 生 家 庭 信 息 家 庭 成 员 联系人 家庭成员有重大疾病□ 遭受自然灾害□ 无或缺少劳动力□ 收入微薄,供多子女上学□ 失业下岗,无固定收入□ 姓名 联系电话 年龄 与学生 关系 工作 单位 健康 状况 年收入 备注:困难家庭:即家庭经济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经政府民政部门核准的享有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含一人或多人享有);单亲家庭:即父母离异后子女随一方生活、或随其他亲属生活及丧偶、再婚的家庭;留守家庭:即父母双方当前在外地上班、务工、经商,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及其他亲戚照管的家庭。
4. 在活教育的原则下开展系列实践活动,为科学教育观的形成提供实践检验标准。
为使特殊家庭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发展,课题组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性教育活动,主要有:
(1)启动“四个五”工程
①对学生的“五自”教育。针对特殊家庭学生意志薄弱、自由散漫,草率懒惰等特点,课题组提出了“五自”教育原则,即教师在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他们“自觉、自理、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围绕这一原则,课题组教师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如学校在2013年4月13日积极组织参加了由市民政局、文明办主办,市救助站、兴化市救助站承办的“童心看泰州”活动。来自我校的70名留守儿童逛
11
了一天泰州,感受泰州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感受社会的关爱,带走这里美景。上午9点,孩子们来到市救助站,观摩了温心驿站。市救助站向孩子们捐赠了书籍、文具等爱心物品。随后,孩子们参观了梅兰芳纪念馆、望海楼、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在梅兰芳纪念馆,带手机的孩子纷纷拍摄梅兰芳京剧脸谱和馆内美好春色。“我要把这里的美景带回家,跟大家分享。”六年级的闻丽说。同行的周老师将单反相机借给孩子,让他们拍摄梅纪馆、望海楼的优美景色,“看,拍得怎样?”一个女孩将相机挎在脖子上,其他孩子一脸美意,不再埋怨父母。当天下午,孩子们来到泰州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省泰中老校区),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亲子沟通游戏。泰州市心理学协会的老师准备了两个纸箱,一个提问箱,一个作答箱。在一张张白纸上,孩子们以不记名的方式给外出打工的父母提意见,例如“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年年出去打工,为什么不回来看我?”“爸爸,我想你了,你怎么不回来呀?”再由其他小朋友作答。孩子们的问答催人泪下,“为了你有好衣服穿、好东西吃,不挣钱哪有呢?”“为了你有好的教育,将来有份好工作,不要像爸爸妈妈这样做苦工”??旁观者清。孩子们用这种方式,彼此打开了对方的心结:父母在外打工,是为了让子女生活得更幸福,应该理解他们的苦心。(附图)
12
13
14
再如我校联合政府,为我校特殊家庭学生进行了一次免费体检,并对健康状况每人建立健康档案,受到家长的好评。课题组还在2012年12月上旬开展了“珍爱生命,安全自护”的讲座等等。
②教师的“五心”教育要求。即要求教师在工作中要有“爱心、细心、耐心、匠心、恒心”,师生之间要建立起融洽、信任、真挚的感情。
③强化规范教育,开展 “五个一”活动。今年我校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好答卷,为学校添一份光彩,做一个好学生”。由于全校上下认识到位,齐心合力,特别是班主任及课题组成员非常重视工作的开展,求真务实,杜绝形式主义,不摆花架子,班级开展评比,活动开展扎实有效,有力的促进了良好的学风、教风。“特殊家庭学生”转变很大,也鼓舞了全校师生的斗志。
④对家长的“五个一”要求。即倡议外出家长每周给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2)和特殊家庭学生“对子”、交朋友。
特殊家庭学生得到家庭的爱是残缺的,当他们看到其他的孩子被很多的“爱”包围着,既羡慕又自卑,渴望得到爱的关心。为了探索对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的成功途径,填补特殊家庭学生残缺的爱,课题组在200多特殊家庭学生中先后两批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孩子80多人作帮辅对象,由课题组老师分两批同这些孩子结“对子”、交朋友。一年多来的“结对子”帮辅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逐个集体评估,认为在被帮辅的80个学生中,转变大的有31个,占37%,转变较大有9人占11%,转变不大(或反复大)有35人占44%,没有转变6人,占8%。(附帮扶记录)
(3)加强社会教育,与学校、家庭构建教育网络体系。
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对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的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同时为了优化“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环境,近年来,我校与派出所,建立了“警、校联动机制,”对外强化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对内经常邀请相关人员到校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这些工作的开展,使学校的学风建设上了新台阶,学生学习风气日渐浓厚,学生违规违纪习惯得到了根本抑制,“特殊家庭学生”更是受益匪浅,收到实效。(附家校联系卡)
15
《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帮扶记录 辅导教师 辅导学生 姓名 辅导时间 学生 存在 问题 帮教 内容 帮教 措施 帮教 效果
16
辅导地点 类型 《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家校联系卡
基本 情况 姓名 姓名 性别 关系 年龄 家庭住址 类型 联系电话 所在班级 家庭年收入 监护人的情况 职务 姓名 联系电话 学校基本情况 校长 班主任 结对教师 学生在校表现: 教师: 年 月 日 注:类型(留守、单亲、困难) 学生在家表现: 监护人: 年 月 日 17
(4)开展个案追踪活动。
自确定“结对子”、交朋友的帮辅对象后,每个课题组成员即认真拟订帮辅计划,开展谈心,走访调查(家庭和邻居),辅导学习,一起娱乐,组织活动(如节日祝贺,祝贺生日,“我能行”主题队会,排忧解难等活动),形式多样。为了帮助结对的学生转变,课题老师不厌其烦同他们谈心,耐心疏导;不辞劳苦的家访,做家长的工作,甚至出现了离婚的父母在老师真情感召下复婚的典型事例。针对学生成绩差,帮辅老师对他们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有的因家长没时间管孩子,帮辅教师还把“结队”学生弄到家无偿的吃住,辅导他们。对待缺乏家庭爱的单亲学生组织全班同学为他们过生日。老师和同学为他们赠送节日礼品,赠送生日蛋糕,用师生的真情填补家庭爱的残缺,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他们的转化起到促进作用。全组成员和帮辅对象谈心达300多次,家访200多次,开展调查150次,写个案笔记600多页。(附个案分析1份)
留守儿童教育个案分析
一、个案档案:
姓名:董智,年龄:12岁,性别:男。
基本情况:其父母出外务工,该生随奶奶待在家里,由于奶奶不识字,没法监管孩子的学习,所以生活上特别溺爱他,经过走访调查和细心观察、分析,我发现该同学是留守儿童中的典型代表。
二、问题概述:
1.经常有厌学的情绪出现
该生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在学习、生活上对家长过分依赖,上课打不起精神来,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而平时的作业不想做、懒得做,特别是当作业过多时,就会故意将作业忘在家里不按时交或者只做一部分,其它的说忘记做了或者说没听清楚作业做什么。实际上是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加上没有人约束,随心所欲地玩。最后造成了成绩不理想,有自卑心理,平时少言寡语,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各种班级活动中常常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2.不求上进,缺乏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18
在班级、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小到课堂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朗诵、歌唱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即使在老师和同学的劝说下也毫无兴趣,不愿意参加,好像班级里的任何事情都跟他没关系,逃避一切,游离于班集体和同学之外。
3.自卑心理严重,与同学交往困难
该生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不愿与同学、老师交流,课堂上几乎从不发言,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他会的问题,也不敢回答,自卑心理严重。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跟同学相处困难,所以无论是上学还是放学,还是在其他地方,他始终都是自己一个人,身边没有其他同学。
三、问题分析:
1.教育问题。学生的父母,基本上都进过学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懂得一些教育方法,易与教师、孩子沟通,给孩子的教育带来便利。而这个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处于童年时期的孩子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本来较差,在缺乏必要的鼓励和督导,甚至失去监督后,就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自然难以上进。
2.行为问题。通过个案发现,在留守儿童中,监护人都没有很好地进到其监护的责任。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而外出父母则管不到,于是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放任自流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行为。
3.心理问题。留守学生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他们又不愿与监护人交流内心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19
4.价值观问题。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上的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滋生了“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等错误思想。
四、对策:
我们有必要对“留守儿童”进行适当的情绪调节,从不同的角度帮助“留守儿童”抑制或削弱其不良的情绪问题,使其正确面对现实,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以及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能够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心,克服自卑、疑虑等不良心理;培养良好的自尊心,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留守儿童”比平常人缺少最多的是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大多处在小学阶段,一般都是未满14岁的少年儿童。这个阶段,正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第二关键期,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完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搭建他们能够见面的桥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良好的情感是重中之重。比如,父母经常给孩子打打电话,询问生活学习等情况,孩子给远方打工的父母写一封信等,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
2.寻找合适的监护人,并提高监护人的素质
作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能够及时的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教育与引导,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沟通,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祖父辈的监护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其学习给予帮助,就像我们班的小汪,可以为孩子请家教,使其获得个别化的教育,提高学习成绩。
3. 加强学校的思想教育,学校主动担任起教育留守儿童的重任
作为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做到公平、公正,使“留守儿童”拥有与其他儿童同等对待的教育。教师本身应该注重身教而多于言教,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成为孩子心目中心理健康的
20
表率,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一旦发现他们的思想中有不健康的因素,学校、老师应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使其人格发展能够“弃恶扬善”。 学校教育还应以思想教育为突破口,对孩子要“教中有爱,爱中要严”,既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又体验到社会对自己的压力,以此来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灵。
4. 培养“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及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也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来源之一,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可从正面教育入手,教会学生用真诚去对待他人,只有坦诚相待、推心置腹,才能相互理解、建立信任感;只有真心交往,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中,还要学会宽容,即宽容他人无意中对自己的“伤害”。由于各人的兴趣、需要、性格、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使人们的交往不能事事如意,因此,对交往中非原则性的问题要持宽容的态度。
5.提高“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
“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的程度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自我体验,不同的自我控制,都会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使他们能够与其他同学一样健康发展,要加强“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提高意志力。鼓励“留守儿童”正确面对眼前的挫折,敢于面对,敢于挑战,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坚定性和自制力。
五、结论。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对家庭、学校而且对我们整个社会教育体系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目前各项教育远未完善,学校教育还没有条件深入到留守儿童学校生活之外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要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以及政府之间的协调合作。特别是家长和教师共同协作,让双方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校情况,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留守儿童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缺乏爱,让学生体会爱——这就是最重要的策略。“师爱是教育的基础!”让我们用爱去灌溉教育吧!
九、课题研究成果
(一)开展多种形式调查摸底,了解了农村特殊家庭教育现状和其子女不良品德、学习、生活习惯形成的主要原因。
21
在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课题组结合我校实际,通过观察、谈话及问卷的方式,先后开展过三次调查,内容包括特殊家庭学生的人际关系,情绪反应,学习态度,家庭经济状况,家长的教育方式及对子女的学习态度的了解,单亲家庭学生的处世方式、内心世界等。通过调查,准确摸清情况,并建立特殊家庭学生教育档案,以便跟踪辅导。
调查告诉我们农村特殊家庭子女不良品德、学习、生活习惯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1.思想认识不够,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学校。
据调查,特殊家庭子女的家长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责任,并能较好地担当起这一责任的家庭只占15%。85%的家庭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有的家长和代理监护人甚至说:“孩子在学校,家长出钱学校管,自己还操什么心?”这种教育理念与思想认识,大大增加了学校对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更有一部分父母或代理监护人教育理念差,认为“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儿孙自有儿孙福”,认为只要能挣钱,读书也没什么用,不读书照样可以赚钱,大学生不是还找不到工作吗?这些观念势必影响孩子,产生学习无用的情绪;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由于学校单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出了问题之后,家长们往往只是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教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
2.家庭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
由于大多数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后,这些学生的监护权一般都移交给了祖辈或亲朋。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祖父辈或其他代理监护人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艺术。而有的亲戚和朋友的责任心更差,许多只是口头应承而已,形成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盲区,导致这些学生出现许多问题。如厌学、逃课、外出打电子游戏、上网,有的甚至与社会上的“混混”聚在一起,逐步沾染上赌博、看黄色录像、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社会恶习。不少家庭的老人有迷信、打牌、饮酒等行为,对孩子也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如果只有父母一方在家,要承担所有家务和田间劳作,也无法顾及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有部分父母外出打工从事非法活动,影响子女健康发展,这部分家长对此心里虽然非常清楚,但他们不但没有对孩子作任何矫饰,反而认为这是生财的一条捷径;更有甚者,每当寒暑假来临时,把孩子接到所务工的城市去,让孩子耳濡目染一些非法行为,甚至让孩子直接成为自己的帮手,做着一些违法违纪的事情,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3.亲情缺失影响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
22
特殊家庭子女由于缺少亲情的关怀,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造成不少学生孤独、自卑、封闭、虚荣、过于敏感、过分自尊、盲目交友等,甚至让个别学生产生仇视心理。一些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父母,由于经济条件宽裕,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给孩子拿钱方面十分慷慨,无计划、无节制,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他们自恃家长有钱,模仿大人请客过生日,花钱请人做作业,久而久之,生活上追求享受,学习上怕吃苦头、不思进取、自由散漫、懒惰贪玩。这部分学生中多数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同时有部分单亲、贫困、残障、表现差等特殊家庭由于亲情的缺乏,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非常大,极大地影响孩子的人格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等。
4.教育内容单一,普遍存在重智轻德习惯。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大部分家长和学校只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成绩,而在他们眼中,往往是分数代表着一切,只关注孩子“成才”而不是“成人”,过度看重学习成绩的好坏、名次的位置,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习惯严重,忽视了对孩子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忽视了健全人格、优良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家庭教育目标的偏离,使不少家长落入“重身体轻心理,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满足轻精神需求,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误区。有的家长甚至用暴力“逼”“压”孩子学习,更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专心读书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家里不让孩子做家务劳动,还往往暗示孩子少参加集体活动,少承担班级集体工作,使孩子变得自私、冷漠、不关心集体,这种“重智轻德”的后果十分严重。一些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胸无大志,缺乏理想和人生追求,没有把“学会做人”当作自己的首要任务,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思想道德的修养,思想品德素质较差。少数孩子在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下,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途,农村小学生中盗窃、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时有发生。
5.学校教育措施不力。
特殊家庭的家长将子女的教育寄望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有的班级50、60人,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特殊家庭子女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很难为特殊家庭子女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在学习上、生活上难以给予特殊家庭子女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有问题的特殊家庭子女难以管理。再加上特殊家庭子女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有的学校人数比例小,没引起重视;有的学校虽人数比例较大,但缺乏有效的措施。
23
6.社会对特殊家庭子女关注不够。
农村学校教育相对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特殊家庭子女教育关怀的不足;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电影、录像、影碟、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有的为了追逐市场卖点,牟取暴利,渗入不少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对缺少亲情关爱、性格孤僻、苦闷无聊的特殊家庭子女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也使一些特殊家庭子女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二)提炼矫治特殊家庭子女不良品德、学习、生活习惯的教育对策, 构建符合当地实际的特殊家庭子女教育模式。
通过两年多的课题研究和具体实施,我们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已所能,积极钻研,认真探索,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的策略研究,从中提炼出矫治农村特殊家庭子女不良品德、学习、生活习惯的教育对策,构建了符合当地实际的特殊家庭子女教育模式。我们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1.社会方面
(1)社会各职能部门要协调配合,发挥合力,大力宣传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的重要性,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的社会氛围,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如广播、有线电视、宣传专栏、印发家庭教育知识小册子、举办形式各异的家庭互动实践类活动,如亲子活动、家庭运动会、家庭艺术节、孝敬父母好儿童、教子有方好家长报告会等等,使家庭教育实现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的统一。
(2)注重家庭教育组织网络的建设,形成乡镇、村庄、学校的三级家教组织网络,建立家教领导小组、家长学校、家教指导服务站、“母亲课堂”等家教组织,为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3)办好家长学校,大力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家长学校的领导和管理,抓好示范家长学校建设,通过对这些示范家长学校的重点指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广,使家长和学校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动家长学校的兴办和发展,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同时要加大对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培训的投入,保障家长学校的培训经费,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从而保证家长接受家庭教育知识,引导教育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
(4)加大投入,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影响力较大的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德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加大对家庭教育事业和家庭教育工作的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加强学校图书阅览室等场所建设等,让更多的孩子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有可去之处。社会各方面要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提供场地和各方面的条
24
件,组织开展一些健康有益、具有吸引力的道德实践活动,鼓励和引导家长及学生共同参与,帮助孩子搭桥铺路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让学生参与道德实践,加深道德体验,提高道德修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从而实现家庭教育和社会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
(5)加强对网吧、电子游艺等游乐场所及音像制品、出版物的管理,创作生产、推荐一批健康科学的、有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图书、音像制品,努力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不断优化农村孩子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环境。 2.学校方面
(1)建立信息袋及时发现问题
建立特殊家庭子女的信息袋,掌握学生家庭和家长的有关信息,如家中人数、每个人的姓名、出生年月、监护人或代理监护人工作单位或地址、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联系方式及学生的有关成长信息等,以便能及时对症下药地向学生家长或家庭人员了解和汇报学生的有关信息。在教育社会化的现在,影响特殊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更加复杂化、多样化。比如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直接影响着特殊家庭子女的学习、生活和人格的发展。再者人们往往对特殊家庭学生另眼相待。这么多的因素交织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积极关注特殊家庭子女,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特殊家庭子女出现了心理上的种种问题。
(2)心理辅导工作要做到面向全体又关注个别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已成为一种国际潮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上在承认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价值,相信每一个学生有发展自我的潜能,主张每个学生都应该受到公平的对待。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世界教育界的共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还是社会和家庭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由于心理问题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越来越多,解决心理问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谋求和谐的社会及家庭的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也是学校育人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将成为现代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也是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需求。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学生的成才道路的选择将会多样化。
(3)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进行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对少数儿童的个别谈话法,揭示出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个案研究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就是对我们所研究的学生中的一个进行个案分析。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然后个案研究不能仅停留
25
在对个案的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还需要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一些积极的教育对策,以便针对学生个人进行因材施教,做出相应的策略处理。个案研究的目的固然是了解把握某个个体的具体情况,但也要通过一个个案的研究,揭示出一般规律。我们需要正确处理好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个别虽可以反映某些一般的特征,但个别毕竟不等于一般。
(4)成立“爱心基金会”
成立“爱心基金会”,帮助特困家庭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减免生活费;切实解决特困生的教育问题,努力做到不让一个特殊家庭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辍学。
(5)采用立体式教育法
立体式教育就是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协作的全方位教育。只有三者结合形成教育的合力,对品德不良学生的教育才能有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它们是教育体系中的统一关系,缺一不可,过度的弱化其中的任一项的作用都是不可取的。就像我们种庄稼,需要施以氮、磷、钾等,使其相互作用,互相渗透,才培育出我们所需要的成果。家庭教育给受教育者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教育将家庭教育向着多方向延伸和完善,而社会教育则要调动整个社会教育资源,给以受教育者最大化的影响。但最终必须做到三者协调,形成同心同步同向,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格局,才能达到我们最终的培养目标。
(6)树立榜样展示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后进生的群体中树立榜样更为重要,不仅使后进生看到了希望,而且增强了后进生转化的决心。如在后进生的帮教工作中,我们请具有良好品德、学习、生活习惯的学生(或原来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而多次处分,但在老师们的帮教下转化过来的学生)来讲述自己的成长史,使后进学生懂得人人都是可以转化的。转化不仅要靠老师的帮助,更需要自己的努力和毅力。同时,我们不断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发现点滴进步,及时鼓励,每当后进生听到原来与自己差不多的学生受到表扬,他们的心灵总会受到震动,渴望着自己也能得到表扬。
3.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连续性、权威性、感染性、及时性等特点,为此家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6
(1)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和义务,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发生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强化家长的垂范意识和责任感,不断学习家教知识,给家庭教育注入新的内涵与理念。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同时更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作为家长只有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才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2)为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因为环境因素有广泛性、经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点,所以,儿童会受到种种影响。尤其是自然性的特点,它有与教育相平行的影响,也有与教育相矛盾的影响,这时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不能低估环境因素的作用。在不同的家庭中成长的儿童,往往会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古代曾有“孟母三迁”,从“其舍近墓”到“迁居市旁”,最后徙居“学官之旁”,终于使孟轲在学官的影响下,成为学者,这说明人们很早就重视环境影响人的作用。温馨和睦、民主宽松的家庭人文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树立现代家庭教育思想
家长要改变过去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狭隘观念,努力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改变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等传统观念,积极培养孩子的科学民主、自立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现代意识;要改变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4)不断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父母的“言、行、举、动”都将在子女洁白无暇的心灵上铭刻下难以泯灭的痕迹。对子女思想、性格、品德、作风的形成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讲文明、讲礼貌,有意识有步骤的教给子女应对进退、待人接物的礼仪,循循善诱,持之以恒,使儿童耳濡目染从小就受到真善美的陶冶与感化。在家庭教育中,教育者是家长,被教育者是子女。在这个关系中,家长是家庭生活的组织者,是家庭大厦的支柱,是子女生活的依靠,家长与子女一般地说是朝夕相处,利害与共,命运一致,关系亲近,这种特点的生活环境,家长具有权威性,使孩子非常尊敬家长,父母与子女关系密切和其被子女的尊重,这是家庭教育的
27
一个优势。但优势能否发挥出来,家长能否与子女亲密无间,能否严格约束自己,受到子女的尊重,这就看家长的修养如何?若家长的素质、言行不足以让孩子依赖,家长经常说空话,那么孩子就不听你的话,家庭教育的特点、优势就发挥不出来。
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言一行、事事处处为孩子做出表率,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品德熏陶。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吸纳新思想、树立新观念、研究新方法,做智慧型的家长。要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让孩子从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5)转变教育方式方法
要学会与孩子沟通,通过言传身教,把理性的教化、爱的滋润、美的熏陶有机融为一体,倾注到孩子的成长过程,指导孩子在做事中开智明理;要尊重理解自己的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孩子,尊重孩子的爱好兴趣,给孩子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要多鼓励,不要总是与其他孩子作横向比较,要多看其自身的发展与进步;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并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
运用以上策略,对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大家普遍认为:
1.特殊家庭学生的生活习惯明显好转
课题研究之前课题组的调查问卷显示:很多特殊家庭学生因为缺乏家庭教育,他们的生活习惯很差,多数人不讲卫生。不洗澡、留长发、不换衣服、不整理被盖、好吃零食、乱花钱等。但经过课题组近两年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辅导、纠正,特殊家庭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得到了行之有效的矫正。
2.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经过课题组两年多持之以恒的心理健康辅导,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的厌学心理得以有效控制,持逆反心理的学生人数较以前有很大幅度的降低,学生抑郁、孤僻、闭锁、暴躁等心理障碍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缓解。在课题组的研究个案对象中有一个男孩,论学习成绩,应该是一个中等生,智力较好,但他遇事总爱猜疑,争强好胜,脾气暴躁。与本班同学和多科任课教师的敌对情绪很重,经常与班上的同学发生矛盾,有意扰乱课堂纪律是家常便饭,当课题组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对该生各方面情况进行了再一次的全面调查了解,发现该生的问题出在了心理上,必须通过“治心”来“治行”,为此,
28
课题组落实专人对该生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心理辅导,帮助这个孩子纠正观念,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乐趣。
3.特殊家庭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得到了有效矫正
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情感体验得到了升华。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近两年的研究教育转化,在我校最近开展的《农村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研究》研究效果问卷调查分析得知:很多的特殊家庭学生在课题研究前所表现出来的抑郁、自卑、孤僻、任性、暴躁、逆反等不良性格得到了有效的矫正。他们与家长、同学、教师交流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在家里能主动做家务,在学校能关心集体热爱劳动,与家长、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亲密了,很少乱花钱和吃零食了,能理解父母、老师和同学,有心事、遇困难和挫折时比以前更爱找同学和老师帮助。
(三)教师教育观念得到了转变,理论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通过两年多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在教育观念上有了明显的转变,对特殊家庭子女的特殊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课题组成员都认识到,要矫治特殊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异常行为,必须重新认识并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地位,使自己由一个简单的行为裁判者,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参与者,同时,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与技巧,才有可能帮助学生矫正异常心理、不良品德及不良生活习惯,促进其健康发展。为此,课题组成员主动参与培训,经常利用工作空闲时间自学专业知识,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学习。为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铺平道路。随着课题研究的实施,不断深入,课题组成员以及相关的一些教师在教育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老师的素质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撰写了有关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的论文共30多篇,其中韩丽华老师撰写的《关爱留守儿童 撑起一片心灵蓝天》论文在江苏教师发表;有4篇论文获省奖;6篇论文获泰州大市奖;8篇在兴化市获奖。不少论文还有值得推广探索的价值。
(附发表或获奖论文)
姓名 内容 时间 发表或获奖 韩丽华 关爱留守儿童 撑起一片心灵蓝天 2014.1 江苏教师 29
赵建国 践行行知思想, 做好“特殊家庭子女” 的教育 2013.9 江苏省“行知杯” 二等奖 李仁明 韩丽华 借行知理论 谈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2013.9 江苏省“行知杯” 二等奖 郎翠娟 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转化小学英语学困生 2013.9 江苏省“行知杯” 三等奖 郎宏琪 浅谈行知思想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渗透 2013.9 江苏省“行知杯” 三等奖 郎翠娟 这里更需要阳光 ——浅谈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 2013.3 泰州市教育学会 二等奖 赵建国 倾情呵护 健康成长 ——班主任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2013.3 泰州市教育学会 二等奖 郎宏琪 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013.3 泰州市教育学会 三等奖 泰州市教育学会 三等奖 泰州市教育学会 三等奖 泰州市教育学会 三等奖 兴化市教育学会 一等奖 李之龙 对留守儿童中有暴力行为 学生的心理分析与对策 2013.3 郎宏琪 浅谈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良好习惯 2014.2 韩丽华 浅谈农村初中单亲家庭学生的 心理特征及教育策略 2014.2 吴翠玲 关于农村初中特殊学生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3.3 30
何文琴 校如何培养留守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013.3 兴化市教育学会 一等奖 韩丽华 浅谈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 2013.3 兴化市教育学会 一等奖 何文琴 家庭贫困学生自信心的训练初探 2014.2 兴化市教育学会 一等奖 陆同扣 教师如何培养单亲学生的自信 2014.2 兴化市教育学会 一等奖 李仁明 共同撑起一片蓝天 ——心系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2013.3 兴化市教育学会 二等奖 陆同扣 农村留守学生不能完成家 庭作业的成因及策略 2013.3 兴化市教育学会 二等奖 李仁明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2014.3 兴化市教育学会 二等奖
(四)家长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
从家长的反映来看,通过家长会,经验交流会,普遍提高了家长对教育子女重要性的认识,家长感到责任重大。最近,我们对家长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
(1)对教育子女的重要性的认识有提高占80%; (2)对教育子女方式方法上有进步的占70%;
(3)从学校关于孩子心理健康方面的专题讲座中有收获的达89%。 (4)平时能主动学习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的达65%。 我们对学生也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如下: (1)认为父母对你比过去关心的占83%; (2)自己出现错误时,父母耐心教育的占86%。
31
我们从班主任和家长的反映汇总了解到,大部分特殊家庭学生自主能力、自理能力有所增强,自信心倍增,学习态度明显好转,部分特殊家庭学生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的态度明显好转,能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通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深深的感到特殊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单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有的特殊家庭子女学生虽经过帮辅老师不厌其烦家访,苦口婆心真诚谈心,千方百计关心帮助,为其排忧解难,抓住节日和生日的契机进行感化,有时也见成效,但有时也反复大,成效不持久,甚至有的所做的一切是徒劳。看来教育不是万能的,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大,有的家长吸毒、赌博、嫖娼、卖淫,电游室、网吧对学生的诱惑,以及色情暴力的影视片的教唆,往往学校教育一个钟头赶不上电影录像一个镜头。有的电游室、网吧老板为经济利益的驱动,不顾国家的政策法令,容留逃学的学生,整天整夜沉醉于电游室、网吧里,老板还为他们提供食宿方便。虽然公安及有关部门经常清理整顿,但这些问题依然存在。所以希望有关部门加大禁毒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宣传和打击力度,全社会都来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让他们茁壮成长。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也深深感到还有许多有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
1.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为特殊家庭学生的行为问题很多都是心理问题。但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能以更有趣味的形式出现,让更多的孩子自觉自愿地参与其中,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在目前情况下,学校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老师很难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管理和辅导特殊家庭学生。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建立社会帮教体系,发动家庭教育志愿者担当义务辅导员,选定特殊家庭学生作为帮教对象,一对一长期结对,跟踪帮教,关心特殊家庭学生的思想、学习和行为习惯。尽可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