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手段 史料二:新⑤“改良主义”→指新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的⑥“国家调节”→苏维埃政权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发特点 [学会用史] (1)根据史料一,归纳新经济政策有哪些特点。从史料一来看,你认为列宁的思想存在什么局限?
提示: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生产;在无产阶级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施;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思想局限:没有摆脱无私有制、无市场经济的传统社会主义思想观念的束缚。 (2)如何理解史料二中的“改良主义”的办法? 提示: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关系发展生产。
(3)在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上,列宁的指导思想有何变化?
提示:由直接过渡到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 史论归纳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特点
①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②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③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2)历史作用
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政治经济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②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在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③从实践上说明采用什么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模式,必须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适应。
展生产力 2.“斯大林模式”
史料一 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①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作斗争”。
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②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斯大林说:③“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史料二 ④政府为发展冶金、采矿和电力工业而建立了大量的工厂,使俄国成了独立于西方控制的世界银行和贸易模式之外的工业国家。……⑤和以前一样工业化的核心是依靠俄国强大的自然资源和为与希特勒的反共产主义德国进行战争做准备的重工业。斯大林不相信价格竞争,而是依靠正规的集中的资源配置来分配设备和物资。这导致了瓶颈现象和浪费,因为给各个工厂的配额是在莫斯科制定的。不过毫无疑问,迅速的工业增长正在发生。⑥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到1937年之前,同一时期的西方正陷于经济萧条,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苏联已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工业强国。
——摘编自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学会读史] 主旨归纳 信息解读 史料一:斯①“英国……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作斗大林强调重争’”→苏联面临帝国主义的封锁敌视 工业建设的②由“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靠畜力和人力来完原因 成”→苏联重工业基础薄弱 ③“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吸取中国的教训,巩固国防的需要 ④“政府为发展冶金、采矿和电力工业而建立了大量的工厂,使俄国成了独立于西方控制的世界银行和贸易模式之外的工业国史料二:斯大林时期工业化建设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 家”→建立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之外的经济体系 ⑤“……和以前一样工业化的核心是依靠俄国强大的自然资源和为与希特勒的反共产主义德国进行战争做准备的重工业”→依靠强大的自然资源优先发展重工业 ⑥“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到1937年之前,同一时期的西方正陷于经济萧条,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苏联已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工业强国”→制定完备的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 [学会用史] (1)史料一指出了斯大林强调重工业建设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联为此采取的措施。
提示:措施: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优先、片面发展重工业;实行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解决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条件。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时期工业化建设遇到瓶颈的原因及其启示。
提示:原因:排除市场体制,倚重计划体制;国际形势的变动,如西方经济危机的恢复等。启示:适时调整经济政策与模式;积极利用国际机遇,与世界经济密切联系。
史论归纳
“斯大林模式”的经验及教训
(1)经验
①促进了苏联经济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使苏联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斯大林模式的创立是取决于当时苏联极为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可行方式,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2)教训
①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从本国国情出发。
③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 ④制定政策必须考虑人民的利益,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NO.3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
1.(2017·苏、锡、常、镇调研)沈志华说:“(十月革命前)列宁就宣布:‘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义务劳动制,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是一种实行计划和监督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可见,革命后采取的一些措施早在革命前已经设想好了,被看作是无产阶级管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下列符合革命前设想的措施是( )
A.允许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 B.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C.恢复货币机制和市场功能 D.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D [革命前的设想“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义务劳动制”,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相似。“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反对资本家经营,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实现“粮食垄断”,故B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货币和市场,故C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张实行企业完全国有化,故D项正确。]
2.“只有农村居民流入城市,只有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混合和融合起来,才能使农村居民摆脱孤立无援的地位”。苏俄的下列措施中最有助于实现这一点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