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教师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 分离工程 课程性质 必 修 授课教师 叶 庆 国 教师职称 教 授
授课对象化工工艺04级6~8班、05级AB班 授课时数 40学时 教学日期 2007年3月~6月 所用教材 分离过程 授课方式 课堂教学
重点与难点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分离工程
Separation Engineering
学时数:40小时 1、 课程依据
课程依据本大纲依据化学工业出版社刘家淇编写的“化工分离过程”(2002),化学工业出版社Seader J D编写的“Seperation Process Principles”(2002),史季芬编,“多级分离过程—蒸馏、吸收、萃取、吸附” (1991)等编写。适用于化学工程与工艺及相近化工类专业本(专)科学生。 2、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及相近化工类专业教学中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建立在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传递课程原理等技术基础课程知识之上的一门必修课程。化工分离过程是实现化工生产过程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它在化工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本课程在化学工程及相近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化工分离过程的知识和理论在化学工程及相近化工类专业人才的知识构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知识、溶液相平衡理论、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的原理来研究化工生产实际中复杂的物系的分离和提纯技术、分析和解决在化工生产、设计和科研中常用的分离过程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讨论分离设备的处理能力和效率,分离过程的节能技术和分离流量的选择;简要介绍膜分离、吸附、反应精馏等其它分离技术主分离过程的选择。
通过学习和应用化工分离过程的基本理论、概念和知识,掌握各种常用分离过程的基本理论,操作特点,简捷和严格的计算方法和强化、改进操作的途径,对一些新分离技术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选择适宜的分离方法,进行分离过程特性分析,解决在操作和设计方面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分离过程的共性出发,通过讨论各种分离方法的特征,培养和建立工程与工艺相结合的观点和经济学的观点,以及考虑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注重实际的求实态度。 3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教学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工程与工艺结合,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教学,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分离过程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方法,熟练进行简化计算,了解多种数值计算方法,学会实际分离过程的分析与综合,了解分离及相关工程研究的进展,学会针对工业实际正确选择分离过程及设备。
1)通过学习和应用化工分离过程的基本理论、概念和知识,掌握各种常用分离过程的基本理论,操作特点,简捷和严格的计算方法和强化、改进操作的途径,对一些新
2
分离工程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分离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2)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选择适宜的分离方法,进行分离过程特性分析,解决在操作和设计方面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从分离过程的共性出发,通过讨论各种分离方法的特征,培养和建立工程与工艺相结合的观点和经济学的观点,以及考虑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注重实际的求实态度。 4 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深度和广度
重点:
1)分离操作在化工生产中重要性及分离过程的分类;
2)多组分物系泡点和露点温度的计算及等温闪蒸和部分冷凝过程的计算; 3)分离系统变量分析、设计变量的确定方法; 4)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分析及简捷计算法; 5)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的严格计算(泡点法);
6)影响汽液传质设备处理能力和级效率的因素,强化分离操作的途径; 7)提高精馏热力学效率的途径; 8)分离顺序和分离过程选择。
难点:
1)非理想体系相平衡常数计算; 2)精馏过程泡点计算法
3)分离系统的变量分析及其应用; 4)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的严格计算法; 5)汽液传质设备级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深度:
1)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 2)包括化学反应的吸收过程; 3)多组分多级平衡级理论模型; 4)汽液传质设备级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5)精馏过程热力学不可逆性分析及提高热力学效率的途径。
广度:
1)以学习平衡分离过程为主,同时了解速率分离过程; 2)以学习常见的分离过程为主,同时了解最新发展的分离技术;
3)以学习常见分离过程的基本理论、过程特点,数学模型及其求解方法为主,同时了解必要的工程(设备)和经济学的知识;
4)既学习分离过程的简捷法计算,又学习其严格计算方法; 5)涉及分离顺序和分离过程的选择。
3
重点与难点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5 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除此之外以习题、作业的形式进行知识的强化和巩固。习题的类型以计算题为主,兼有问答题、证明题、思考题等形式。要求学生通过思考,独立完成作业。
本课程为必修课,考试形式为闭卷。 6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预修课有: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传递过程原理。有关的主要内容分别是:
物理化学:汽液相平衡,热力学第一定律
化工热力学:非理想汽液相平衡、热力学第二定律 化工原理:二元精馏、吸收过程与设备 传递过程原理:流体力学、传质原理
同时本课程又是《化工工艺设计与化工过程开发》的基础,它与《化工反应工程》紧密相连,只有这些课学好了才能学好这门课,做好毕业设计。 7 必要说明
1)本课程在学生课前预习、自学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内容的课堂讲授; 2)本课程的重点是第二、三和四章;
3)本课程的计算题原则上要求采用计算机编程求解。 8 教学用书及参考书
[1]陈洪钫、刘家淇编,化工分离过程,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年。
[2]史季芬编,多级分离过程—蒸馏、吸收、萃取、吸附,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年。 [3]King C. J.,Separation Processes ,2nd,McGraw-Hill,New,Youk,1980 [4]Wankat P C ,Equilibrium –Stag Separation in Chemical Engining,1 seviev,1988。 [5] 邓修等编著,分离工程,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6] 郁浩然主编,化工分离工程,中国石油出版社,1992 [7] 裘元焘,基本有机化工过程及其设备,化学工业出版社, [8] 郭天民,多元汽液平衡和精馏,化学工业出版社,
[9] R M Barrer. Diffusion in and Through Solid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onden, 1951
[10] 时钧,袁权,高从。膜技术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11] Seader J D,Seperation Process Principle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12] 刘芙蓉,分离过程及系统模拟,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13]刘家淇编,化工分离过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
4
分离工程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第一章 绪论
Chapter1 Introduction
学时数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分离工程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分离过程的分类以及常用的化工分离操作过程。理解工业上常用的分离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了解一些典型应用实例。 1)了解本课程的任务和内容,与其它课程的相互关系。 2)了解分离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掌握分离因子的定义。 3)了解传质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 授课主要内容:
1.1分离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地位 1.2分离过程的特征与分类
1.3 分离过程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
重点讲解分离过程的特征,区分分离因子和固有分离因子,讲解用其判断一个分离过程分离的难易程度。讲解平衡分离的的原理和处理的手段。
重点:掌握分离过程的特征,分离因子和固有分离因子的区别,平衡分离和速率分离的原理。
难点:用分离因子判断一个分离过程进行的难易程度,分离因子与板效率之间的关系。 复习思考题
1、说明分离过程与分离工程的区别?
2、实际分离因子与固有分离因子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3、怎样用分离因子判断分离过程进行的难易程度? 4、什么是分离因子,它与固有分离因子有何不同?
5、按所依据的物理化学原理不同,传质分离过程可分为那两类?
6、分离过程常借助分离剂将均相混合物变成两相系统,举例说明分离剂的类型. 参考文献
[1] 刘会洲,陈家镛,过程工业中重要分离技术的新进展, 化工学报,2000年S1期 [2] 费维扬,王德华,尹晔东,化工分离技术的若干新进展,化学工程,2002年01期 [3] 朱家文,房鼎业,面向21世纪的化工分离工程,化工生产与技术,2000年02期 [4] 朱家文,纪利俊,房鼎业,化工分离工程与高新科技发展,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0年02期
[5] 袁晴棠,分离工程的技术进步,石油化工,1994年01期
5
重点与难点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第二章 单级平衡分离
Chapter2 Single stage balance separation
学时数 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化工热力学”课程有关相平衡理论的基础上,较为全面的了解化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多组分物系的气液平衡,即各种单级平衡过程的计算问题。
1)了解相平衡常数的计算:状态方程法,活度系数法,活度系数法计算汽液平衡常数的简化形式。
2)熟练掌握多组分物系的泡点和露点计算 3)掌握混合物相态的判别和等温闪蒸过程的计算 4)了解绝热闪蒸过程的序贯迭代法,正割收敛法 授课主要内容:
2.1汽液相平衡及其计算 2.1.1汽液相平衡关系 2.1.2汽液平衡的分类与计算 2.2 多组分物系的泡点和露点计算 2.2.1泡点计算 2.2.2露点计算 2.3闪蒸过程的计算 2.3.1等温闪蒸 2.3.2绝热闪蒸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
熟练掌握多组分非理想体系平衡常数计算方法;重点讲解汽液相平衡关系常用的两种形式;会用相平衡常数和相对挥发度表示相平衡关系;至少会一种求算活度系数和逸度系数;泡点和露点计算要教会学生会查阅P-T-K列线图,求算烃类物质的K值,讲解例题2-3;2-4说明泡、露点的计算方法;了解平衡常数与组成有关的泡、露点计算。以例2-8介绍等温闪蒸和部分冷凝过程的计算,了解绝热闪蒸过程的计算。
重点:多组分物系的相平衡条件;平衡常数;分离因子。多组分物系的泡点方程、露点方程;计算方法。等温闪蒸过程和部分冷凝过程。闪蒸方程;闪蒸过程的计算。
难点:多组分非理想体系平衡常数计算。多组分物系的泡点温度和泡点压力、露点温度和露点压力的计算。等温闪蒸过程和部分冷凝过程的计算。 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露点,精馏塔顶温度如何处理? 2、相平衡关系可用几种方法来表达。
6
分离工程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3、就活度系数法计算气液平衡常数的通式,分以下几种情况进行讨论: 1)气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理想溶液; 2)气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非理想溶液; 3)气相为理想溶液,液相为理想溶液; 4)气相为理想溶液,液相为非理想溶液。
4、怎样判断混合物在T,P下的相态,若为两相区其组成怎样计算?
5、用逐次逼近法进行等焓闪蒸计算时,什么情况下汽化率作为内循环,温度T作为外循环,为什么?
6、简述绝热闪蒸计算的计算方法和特点。 参考文献
[1] 李海明,褚福云,孙景威,相平衡常数在精馏过程中的应用,锦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2] 汪文川.汽液相平衡计算中活度系数法简评.化学工程,1988,(01)
[3] 屈强,罗金生,于广锁,于遵宏,人工神经网络在汽液相平衡常数预测中的应用,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1年04期
[4]仲卫涛,陈曦,钱积新.基于神经网络的多组分相平衡常数预测模型[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99,(3).
[5] 白润生,精馏过程计算中相对挥发度的平均值近似,石油化工,1999年04期 [6]张珏成;纯物质逸度定义的讨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 2004年 02期 [7]耿晓云; 刘乐; 杨贵荣;关于逸度和逸度参比态的讨论.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 03期
[8]牛家治; 郭乔峰;从气态方程讨论逸度的计算.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2年 03期
[9]陈必清;普遍化方法计算混合气体逸度.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00年03期 [10]傅杨武; 王裕玲; 陈书鸿;活度系数模型预测汽-液相平衡的发展概况.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年 03期
[11]李小斌; 任万能; 刘桂华;NaOH-NaAl(OH)4-H2O体系活度系数的计算模型.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 03期
[12]王聪玲; 楼台芳; 刘馨;环己烷-乙醇体系活度系数的测定.大学化学, 2005年01期
[13]李娴;高温高压碱土金属溶液活度系数新模型的研究.南京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导师,陆小华;
[14]景孔华; 康惠宝; 王利生;改进PSRK模型预测高分子溶液的活度系数.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5年 11期
[15] 汪萍 项曙光一种改进的泡露点计算方法化工时刊, 2004年 05期
7
重点与难点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16] 曾健,胡文励,一种新的泡点计算方法,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1995年01期
[17] 曾健,胡文励.露点计算的一种改进[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1999,(5). [18] 李谦,魏奇业,华贲.基于神经网络的多组分混合物泡露点计算及应用.化学工程,2004,
[19] 王双成.理想混合物泡点温度和露点温度的快速计算方法.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年 01期
[20]马志杰. 改进的中低压下泡点、露点和等温闪蒸编程计算方法.广州化工, 2002年 01期
[21] 极性物系多组分分离泡点计算,齐鲁石油化工,91(3),208 [22] 三组分平衡闪蒸中Z?k?v的关联式,石油化工,1993,(3):170 [23] 多元平衡闪蒸计算的新方法,石油化工,1988,17(4):217
[24] 杜英生,李鑫钢,赵汝文,郑陵,余国琮.多组元多级绝热闪蒸过程的研究(Ⅲ)──多级闪蒸过程的工业应用. 化学工程, 1994年01期
[25]谷里鹏,谷雨. 绝热闪蒸的快速计算和应用化工机械, 2004年 04期
第三章 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分析与简捷计算
Chapter3 Multistage separation process of multi-component analysis and shortcut calculation 学时数1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和应用化工分离过程的基本理论、概念和知识,掌握多组分或复杂物系设计变量的确定方法,各种常用分离过程如多组分精馏、共沸和萃取精馏、吸收和蒸出等过程的基本理论,操作特点,流程及其简捷计算方法,以及塔内的流率、浓度和温度分布特点。
1)会确定系统的独立变量数、约束关系数和设计变量数
2)了解多组分精馏过程与二组分精馏的比较分析。掌握关键组分等概念。 3)掌握清晰分割和不清晰分割物料衡算的计算方法。简捷法求算精馏过程理论板数的步骤。
4)掌握萃取精馏原理和萃取剂选择性的定义和影响因素以及萃取剂的选择。 5)了解萃取精馏流程和萃取精馏过程的计算
6)了解共沸物的特性和共沸组成的计算,三元物系组成的表示方法,掌握共沸精馏过程共沸剂的确定。
7)掌握简捷计算法计算萃取精馏和共沸精馏过程的理论板数。
8)了解吸收过程的特点及分类,掌握多组分吸收简捷计算法,吸收因子法 授课主要内容:
8
分离工程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3.1分离系统的变量分析 3.1.1设计变量 3.1.2单元的设计变量 3.1.3装置的设计变量 3.2多组分精馏过程 3.2.1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
3.2.2多级分离过程的简捷法(群法)计算 3.3特殊精馏 3.3.1萃取精馏 3.3.1.1萃取精馏过程 3.3.1.2萃取精馏的原理 3.3.1.3萃取剂的选择 3.3.1.4萃取精馏过程分析
3.3.1.5萃取精馏过程理论板数的简捷计算 3.3.2恒沸精馏 3.3.2.1恒沸物 3.3.2.2恒沸剂的选择 3.3.2.3 恒沸精馏流程 3.3.2.4恒沸精馏的计算 3.4 多组分吸收和蒸出过程 3.4.1吸收过程分析 3.4.2吸收和蒸出流程
3.4.3多组分吸收和蒸出的简捷计算法 3.4.3.1吸收过程工艺计算的基本概念 3.4.3.2吸收因子(吸收因素) 3.4.3.3吸收因子法的基本方程
3.4.3.4平均吸收因子法(Kremser-Brown克雷姆塞尔-布朗) 3.4.3.5平均有效吸收因子法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
掌握多组分或复杂物系设计变量的确定方法,多组分精馏、共沸和萃取精馏、吸收和蒸出等过程的基本原理、流程及其简捷计算方法,以及塔内的流率、浓度和温度分布特点,熟练掌握多组分多级分离工程的简捷计算方法。
通过例3-2说明关键组分等概念和总结清晰分割的两种计算方法;会推导芬思克公式,了解不清晰分割物料衡算的计算思路。熟悉简捷法求算精馏过程理论板数的步骤。 从萃取剂作用说明其如何改变关键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推导萃取剂的选择性的
9
重点与难点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计算公式,总结其在萃取剂选择中所其的作用;了解图解法求算萃取精馏过程理论板数的过程。从共沸剂作用说明其如何改变关键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会用三角相图计算共沸剂的用量。与精馏过程比较说明精馏为双向传质过程而吸收为单向传质过程,推导平均吸收因子法的公式,通过例3-8说明多组分吸收简捷计算的方法,蒸出因子的公式与吸收过程一起学习。
重点:常用化工生产操作单元、装置和过程的设计变量的确定。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和简捷计算方法。特殊精馏过程、流程,及其简捷计算方法。多组分吸收和蒸出过程分析、简捷计算方法。
难点:常用化工过程设计变量的确定。普通多组分精馏过程的物料衡算;清晰分割;非关键组分的分配。复杂精馏过程的简捷计算。共沸精馏流程。多组分吸收、蒸出过程计算的平均吸收因子法和有效因子法。 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清晰分割法,什么叫不清晰分割法?
2、什么是关键组分?非关键组分?分配组分与非分配组分?非关键组分是否就一定是非分配组分?
3、非清晰分割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怎样做物料的预分布? 4、怎样用简捷法计算精馏过程的理论板板数。 5、萃取精馏的实质是什么?如何提高其选择性。
6、萃取精馏的原理是什么?画出液相进料的萃取精馏流程。 7、当A?12?0,X??0.5时,画出其萃取工艺流程。
8、甲醇(1),沸点337.7k,丙酮(2)沸点329.4k,溶液具有最低恒沸点,
L恒?328.7k,x1?0.2的非理想溶液,如用萃取精馏分离时,萃取剂应从酮类选还是从醇类选?请说明原因。
9、什么叫恒沸精馏,画出一个二元非均相恒沸精馏流程。 10、怎样用三角相图来求解恒沸剂的用量。
11、恒沸精馏的基本原理,说明沸点相近和相对挥发度相近是否为同一概念。 12、当原溶液为二组分时,恒沸精馏和萃取精馏都可以用图解法求算,试问两者原理是否相同,为什么?
13、请指出共沸精馏与萃取精馏的主要异同。 14、简述精馏和吸收过程的主要不同点。 15、怎样用简捷法计算吸收过程的理论板板数。
10
分离工程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16、当吸收效果不好时,能否用增加塔板数来提高吸收效率,为什么? 17、精馏有两个关键组分,而吸收只有一个关键组分,为什么? 18、组分的吸收因子是怎样定义的,推导i组分的吸收相平衡方程。 19、叙述用简捷法作吸收过程物料预分布及理论板数的步骤。 20、吸收因子如何定义?其值大小对设计塔高有何影响?
21、请解释对于一般多组分吸收塔,为什么不易挥发的组分主要在塔釜几块板上吸收,而易挥发的组分主要在塔顶的几块板上吸收? 22、试确定分配器、全凝器、分凝器的设计变量 参考文献
[1] 郭慕孙,AIchE J,1956(2):240-248
[2] 朱宪; 刘群; 周忠华; 理论塔板数的简捷算法,化学工程,1992,(1):70 [3] 简捷法求算多组分精馏过程的理论板,化工设计,1993,3(5):27 [4] 一种新的理论板数简捷算法,化学世界,1991,(6):272 [5] 曾平,估算精馏理论塔板数的新方法,大学化学,1997,(2):55
[6] 彭小平, 颜清,迭代法求算精馏塔的理论塔板数,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7] 李宝增,介绍计算二元体系精馏理论板数新方法,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8]赵晶莹,刘龙,王璐,张微微,孙兰兰.精馏分离技术及进展(上).化工科技市场,2005,(06) [9] 黄光斗,二元理想溶液常规精馏塔Rmin解析计算,湖北化工,1998年02期 [10] 高维平,杨莹,精馏塔最小回流比通用求解方法,吉林化工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11] 杨莹,高维平,精馏塔最小回流比求解方法,计算机与应用化学,1995年02期 [12] 陆小荣,谈精馏操作最小回流比的确定,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3] 龙军,精馏塔适宜回流比的确定,石油炼制与化工,1996年01期 [14] 刘志伟,回流比对操作费和设备费的影响,现代化工,1997年03期
[15] 李宝增,李萍,王娟,用虚拟混合法计算二元精馏最小回流比,化学工程,1996年03期
[16] 简丽,精馏塔中适宜回流比的优化选择,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17] 宁英男,多元精馏中组分在塔顶塔底预分配关系的计算机计算,化工设计通讯,1995,21(1):53-56。
11
重点与难点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18] 洪文国,精馏加料板位置精确确定研究,齐齐哈尔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19] 马玉龙,周新花,郑洁修,计算精馏塔理论塔板数和加料板位置的新方法(Ⅱ),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20] 雷志刚,王洪有,许峥,萃取精馏的研究进展, 化工进展, 2001年09期 [21] 崔现宝,杨志才,冯天扬,萃取精馏及进展,化学工业与工程,2001年04期 [22]肖斌; 肖文; 罗建军;间歇萃取精馏技术和进展,广州化工,2002年01期 [23]胡兴兰; 周荣琪;萃取精馏萃取剂的一种实验筛选方法.化学工程师,2003年03期 [24]宋海华; 孙伟; 王秀丽; 萃取精馏溶剂选择的研究进展,化学工业与工程,2002年01期 [25]吴涛; 罗春雨; 范文平;萃取精馏的溶剂再生, 化学工程师,2001年02期 [26] 隋振英,邹东雷,共沸精馏中共沸剂的选择,化学工程师,1996年03期 [27] 二元非均相恒沸精馏的图解法,化工设计,1993,(2):24
[28] 贾绍义,李锡源,二元非均相共沸物分离过程模拟计算, 化学工程, 1994年05期
[29]陆建刚,王连军,李健生,孙秀云,刘晓东.MDEA-TBEE复合溶剂吸收酸性气体性能的研究.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5,(04)
[30]王丛瑄.新的吸收解吸系统工艺流程探讨.石油和化工设备,2005,(04) [31]马友光,高瑞昶,冯惠生,余国琮.吸收过程的界面传质机理.化学工程,2003,(01) [32]丁锁根.气液反应双膜论吸收速率及计算应用.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0,(03) [33]乔世璋,齐润红.伴有复杂反应气液吸收过程的模拟计算.化学工程,1995,(04) [34]张兴法.化学吸收填料塔有效高度的计算.化工设计通讯,1995,(04)
[35]安亮,全琼,吴重光.面向对象的吸收过程动态仿真建模分析.河南化工,1999,(08) [36]李忠玉,徐松.吸收塔填料层高度的解析计算.化工设计,1998,(05)
[37]王晓红,郑世清,周传光,韩方煜.多θ法用于模拟复杂吸收过程.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997,(01)
[38]苗容生,陈静德.吸收过程多θ模型求解的改进[J].化学工程,1992,(5).
[39]王扶明,王晓红,唐继国.单塔物理吸收操作线图解与分析.青岛化工学院学报,1996,(03)
[40]R. W. Rousseau ,J. S. Staton ,张近.化学吸收塔和解吸塔的分析.化学工程,1991,(01) [41]周传光,王纯,丁惠华.新松弛法与流量加和法结合模拟吸收过程.化学工程,1989,(06) [42]周亚夫.多组分吸收计算—SR法[J].化学工程,1984,(6).
[43]崔金海,戚俊清.膜吸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化工装备技术,2005,(01)
[44] 袁力,王志,王世昌.膜吸收技术及其在脱除酸性气体中的应用研究.膜科学与技术,2002,(04)
[45]沈慧芳,程江,陈焕钦.臭氧在对硝基苯酚溶液中的吸收与模拟过程.化学工程,2005,(01)
12
分离工程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第四章 多组分多级分离的严格计算
Chapter4 Multistage separation process of multi-component rigorous calculation 学时数 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复杂塔的类型,了解数学模型法求解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建立物理模型和建立平衡级理论模型的基本方法。熟悉三对角线矩阵方程的托玛斯解法;了解精馏过程的逐板计算法和松驰法。
1)了解平衡级的基本假定,掌握多级平衡分离过程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 2)掌握逐板计算法原理、计算起点和步骤。
3)掌握三对角线矩阵法(泡点法)的计算原理和解法,该法的优缺点和改进方法。 4)了解流率加和法(SR法)和松驰法的计算原理。 授课主要内容:
4.1多级分离过程的模型 4.1.1模型塔 4.1.2数学模型 4.1.3计算方法 4.2逐板计算法
4.2.1计算内容与计算起点 4.2.2计算方法
4.2.3进料板的确定和计算结束的判断 4.2.4变摩尔流的逐板法 4.3三对角矩阵法 4.3.1计算原理 4.3.2ME方程 4.3.3初值的确定 4.3.4求解方法 4.3.5计算步骤
4.3.6计算框图(泡点法) 4.3.7讨论 4.4松弛法
4.4.1松弛法的基本方程 4.4.2计算步骤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
13
重点与难点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从复杂塔的物理模型推导理论板的物理模型,由此推导MESH方程即数学模型,逐板计算法重点讲解恒摩尔流的MES方程,以及计算步骤,了解进料板的确定方法。从三对角矩阵法的计算原理出发,推导ME方程,说明该法迭代变量的选择和组织的方法,说明该法的缺点和用CMB矩阵改进的方法,了解松弛法的计算原理和基本方程。
重点:逐级计算方法;托玛斯法解三对角矩阵方程;精馏问题的求解。 难点:多级分离过程的MESH数学模型,三对角矩阵方程托玛斯解法计算精馏过程的泡点温度。 复习思考题
1、在严格的精馏计算中,应采用何种方法进行物料预分布,其物料衡算的原理是什么? 2、简述从下往上对精馏塔进行逐板计算的步骤。
3、逐板计算法的计算起点如何选择,怎样确定适宜的加料位置,叙述从塔釜向上逐板计算的步骤。
4、逐板计算法应采用什么方法作物料预分布,叙述其原理并说明从塔顶向上逐级计算的步骤。
5、简述逐板的计算进料位置的确定原则。简述逐计算塔顶的判断原则。简述逐计算的计算起点的选择原则。
6、试指出逐级计算法计算起点的确定原则(按清晰分割处理,分只有轻非关键组分的物系、只有重非关键组分的物系两种情况论述)。
7、写出三对角矩阵法的方程及计算原理简单说明该法在应用上的局限性。44 8、三对角矩阵法(泡点法)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框图,并简单说明该法在应用上的局限性,即如何改进。
9、写出三对角矩阵法的MESH方程,并说明流量加合法和三对角矩阵发有何不同。 10、三对角线矩阵法用于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严格计算时,以方程解离法为基础,将MESH 方程按类型分为哪三组。
11、设计一个操作型精馏塔,分离含苯0.35(摩尔分率)甲苯0.35及乙苯0.30的混合液,该塔为一板式塔,,共有五块理论板,以第三快位进料板,叙述怎样用三对角矩阵法计算馏出液,釜液的浓度及沿各理论板的浓度及温度分布。
12、开发精馏过程的新算法需对那几点作出选择和安排,以三对角矩阵法为例说明,并指出该法的缺陷与改进。
13、简述三对角矩阵泡点法和露点法两种严格计算方法的主要区别。 14、松弛法的开发思路是什么?具有何种物理意义?其基本方程式什么? 15、松弛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列出松弛法的基本方程。 参考文献
[1] 周少华; 张磊; 唐麟书;精馏塔MESH方程组求解的一种双重迭代法,化工学报,
14
分离工程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1992,(6):705
[2] 宋海华 王秀英 秦奎德。模拟复杂精馏过程的新算法,石油化工,1997,(12):817,将松弛法与N-R法结合。
[3]宋海华 王秀英 秦奎德,模拟复杂精馏过程的新算法,化学工程,1996,(3):13,三维非平衡混合池模型。
[4] 邵之江 张余岳 钱积新,面向方程联立求解的精馏塔模拟与优化一体化算法,化工学报,1997,(1):46
[5] 漆志文 张瑞生 于遵宏,非均相催化精馏过程模拟,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8,(3):279
[6] 精馏过程动态模拟与仿真的研究,1998级杨霞研究生论文。
[7] 三对角矩阵的精馏过程新算法,扬子石油化工,1990,5(3):34(用于吸收,扬子乙烯装置C3绿油吸收塔)。
[8] 吴燕翔 邱挺 王良恩 谭天恩,三对角与二对角矩阵法应用于非理想溶液精馏计算的收敛性,化工学报,1999,(1):70 [9] 石川、平田 J of chem eng Japan1972.5(2)
[10] 丁惠华,“改进的CMB矩阵法”,石油化工,1984,(2):121。
[11] 丁惠华,三对角矩阵法在计算非理想系统精馏塔时的局限性,化学工程,1981(1):7
[12] 多组分吸收计算—SR法,化学工程,1984,(6):30
[13] 高军 丁惠华 胡仰栋,用物料衡算校正温度的逐板计算,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995,9(4):338
[14] 谭耕; 塔底直接蒸汽加热蒸馏的逐板计算法,化工设计通讯,1995,(3):56 [15] 新松弛法用于非理想溶液的计算,青岛化工学院学报,1984(2):151。
[16] 王纯; 刘川来; 丁惠华;分离过程非稳态算法的分析和讨论。化学工程,1988(4):36
[17] 吴俊生 唐小琪,酸性污水汽提塔的模拟算法。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5(4):435。
[18] 吴燕翔,邱挺,王良恩,应用于非理想溶液精馏计算的收敛性,化工学报 1999年01期
[19]陈良恒,陈敏恒.化工模拟计算中的加速收敛[J].化学工程,1981,(2).
[20]王健红,魏寿彭.严格法精馏过程模拟的加速收敛技术[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3).
[21]史贤林,韩方煜,王纯,丁惠华.内校正2N牛顿-拉甫逊法与新松弛法结合用于多级多组分分离过程的计算.化学工程,1990,(01)
[22]王庆艳.PBM法与新松弛法结合用于精馏过程的模拟.大连理工大学,2004
15
重点与难点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23]董红星,王正平,朱修锋.分离模拟计算中简捷法与严格法的联合应用[J].化学工程师,2001,(4).
[24] 许松林,马友光,混合池模型在精馏计算中的应用,化工设计, 1994年03期 [26]许松林,王树楹,余国琮,模拟精馏过程的新方法──三维非平衡混合池模型应用,化学工程,1996年03期
[27] 孟艾,谭学富.一种实用的精馏过程模拟方法——非平衡级双区模型.沈阳化工学院学报,2004,(03)
第五章 分离设备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Chapter5 Separation Equipment handling ability and efficiency
学时数 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影响气液接触设备能力的因素;气液接触设备的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液液接触设备的能力和效率。掌握强化分离操作的途径。
1)了解气液传质设备处理能力的影响因素,掌握气液传质设备的效率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2)掌握气液传质设备效率的估算方法。 3)了解气液传质设备的选择方法。 授课主要内容:
5.1级效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5.1.1实际板和理论板的差异 5.1.2级效率的定义 5.2影响级效率的因素 5.3经验法 5.3.3HETP 5.4机理模型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
从实际板和理论板的差异的出发,了解影响级效率的因素。一般了解级效率的定义。讲解Pe的含义,会用来判别板式塔板上混合的情况。通过例5-1说明机理模型的应用。
重点:液液接触设备及其影响因素;气液传质设备效率的估算方法。气液传质设备和液液传质设备的选型。
难点:确定传质设备效率的经验方法和机理模型。
16
分离工程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复习思考题
1、实际板和理论板的差异表现在那些地方,这些差异的影响应用什么方法来处理? 2、常用的有几种级效率?影响级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3、影响气液传质设备处理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参考文献
[1] 陈洪钫; 匡建武; 施书味;多组分物系精馏过程级效率的研究,化工学报,1993,(5):591
[2] 用于计算全塔效率的新关联式,石油化工,1991,(2):122
[3] 许松林 王树楹 余国琮,计算塔板效率的局部贡献法,化工学报,1997,(2):241 [4] 宋海华,王秀英,韩志群,吴剑华,预测非理想多元混合物精馏点效率的新模型,化工学报,1996,(5):571
[5] 宋海华,王忠诚,韩志群,非理想多元物系精馏点效率预测,天津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6] 张声浩,徐孝民,沈复多元系蒸馏中Murphree点效率的奇异性及其浓度分布极值的关系,化学工程,1990,(3):62
[7] 张红彦,王树楹,周荣琪,计算气体返混对蒸馏效率影响的混合池模型,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12期
[8] 刘春江 袁希钢 余国琮塔板上流型变化对板效率影响的计算传质学化工学报, 2003年 01期
[9] 于驰,吴剑华.雾沫夹带及沟流对塔板效率的影响.沈阳化工学院学报,2004,(4). [10] 王洪江.流程模拟计算中关于塔板效率选择的技巧.石化技术,2003,(1). [11] 李哲,吴剑华.漏液的不均布对塔板效率影响.辽宁化工,2003,(2). [12] 钱建兵,朱慎林.影响精馏塔板效率因素探讨.化工时刊,2003,(7).
第六章 分离过程的节能
Chapter6 Energy saving of separation process
学时数 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等温分离的最小功的计算方法,了解非等温分离和有效能、净功消耗和热力学效率的计算。
2)了解精馏过程的热力学不可逆分析方法,掌握精馏过程的节能技术。 3)掌握简单分离和复杂塔的分离顺序的合成的原则。 授课主要内容:
6.1 分离的最小功和热力学效率
17
重点与难点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6.1.1等温分离的最小功 6.1.2非等温分离和有效能 6.1.3净功和热力学效率 6.2精馏的节能技术 6.2.1精馏过程的不可逆性。
6.2.2节省精馏过程能耗的一些措施。 6.3 多组分离顺序的选择 6.3.1多组分精馏分离流程方案数 6.3.2安排分离流程的一些经验规则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
了解分离最小功的条件是完全可逆,说明理想功与最小功的关系。介绍净功和损耗功和热力学的关系,通过例6-1、例6-2说明等温分离最小功的计算方法。掌握分离工程的最小功、净功消耗和热力学效率的计算方法;精馏过程的节能技术和分离顺序的选择。
重点:实际分离工程的有效能损失;有效能衡算方程。分离工程的最小功。精馏过程的节能。热力学效率。分离顺序的选择。
难点:分离工程的有效能分析和节能。 复习思考题
1、分离最小功的条件是什么,说明什么是完全可逆。
2、精馏过程的不可逆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节省精馏过程能耗有哪些措施? 3、试列举确定多组分分离顺序的经验法所包含的主要规则。 参考文献
[1] 许世兵,余晖,精馏分离与节能,精细化工中间体,2001年06期
[2] 李会泉,祝刚,王世广,复杂精馏塔的用能分析法,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998年02期 [3] 姚阳照,浅谈精馏塔的节能设计, 化工设计,1999年06期
[4] 刘庆林,李鹏,张志炳,精馏节能过程非平衡热力学分析——模型方程的建立,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年07期
[5]马庆元.精馏过程的节能方法.冶金能源, 2004年 03期 [6] 杨友麒,精馏过程节能,现代化工,1994年05期
[7] 李群生.精馏过程的节能降耗及新型高效分离技术的应用.化肥工业, 2003年 01期 [8] 许维秀.热泵技术在精馏中的应用.节能与环保, 2005年 03期
[9]许维秀,朱圣东, 李其京.化工节能中的热泵精馏工艺流程分析.节能, 2004年 10期 [10]朱玉琴, 李迓红.高效节能的热泵精馏技术.发电设备, 2003年 03期
[11] 荣本光,利梅,胡仰栋.分离五组分含复杂精馏塔流程的研究.化工学报,1996,4 [12] 荣本光,利梅,胡仰栋. 多组分复杂精馏流程的简捷设计法.化学工程 1998年01期
18
分离工程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13] 彭昌荣,何锡辉.相对费用函数法和动态规划法确定最优精馏流程.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14] 赵彩虹,广义最小偏差排序方法确定多组份分离过程最佳序列,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15]董宏光,秦立民,姚平经.设计演化算法实现精馏分离序列优化综合.化工科技, 2005, (01)
[16]魏哲如,董宏光,钱建华.基于神经网络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精馏分离序列优化综合.当代化工,2004,(05)
[17] 董宏光,王涛,秦立民,姚平经,袁一.精馏分离序列综合邻域结构的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4,(1).
[18] 施宝昌,王健红.多组分分离塔序列相对费用函数的建立和应用[J].化工学报, 1997,(2).
[19]王延敏.碳五分离序列综合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
第七章 其它分离技术和分离工程的选择
Chapter7 Advanced s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separation process choice
学时数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学,要求写出读书报告,并组织课堂讨论,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授课主要内容:
7.1 溶盐精馏和加盐萃取精馏 7.1.1 盐效应及其对气液平衡的影响 7.1.2 溶盐精馏 7.1.3 加盐萃取精馏 7.2 超临界流体萃取 7.2.1 超临界流体及其性质 7.2.2 超临界流体的选择 7.2.3 超临界萃取的原理和流程 7.2.4 应用 7.3 膜分离 7.3.1 概述
7.3.2 反渗透、超滤及微滤 7.3.3 电渗析
19
重点与难点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对一些新分离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了解膜分离技术和超临界萃取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掌握各种分离过程的特点。正确选择分离技术。
重点:加盐萃取精馏与萃取精馏和溶盐精馏的区别,分离用膜和膜分离设备。反渗透,超滤,电渗析,气体、液体膜分离。分离工程的类型,分离工程的选择。
难点:盐效应及其对气液平衡的影响,膜的种类和特点;膜组件。渗透压的定义和浓差极化现象。分离工程的选择原则。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盐效应,盐效应对气液平衡有影响吗?
2、加盐萃取精馏是怎样提出来的?它与萃取精馏和溶盐精馏有何区别? 3、什么是超临界流体,它与气体和液体的性质有哪些主要区别? 4、说明超临界萃取的原理并画出其流程。
5、什么是渗透现象,说明反渗透过程的渗透通量和浓差极化现象。 6、说明电渗析的基本原理以及和离子交换树脂的区别。 参考文献
[1]李红利,孙健哲.溶盐萃取精馏系统的特点及设计计算.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
[2]曹亚光,周荣琪,段占庭.加盐萃取精馏制取无水乙醇的过程模拟.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3,
[3]任洪东.盐效分离中盐的选择及加盐萃取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
[4]刘思周.加盐萃取——恒沸精馏法制取冰醋酸.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 04期 [5]何玉平,蒋安元.加盐萃取精馏法分离乙腈和正丙醇的混合物.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2)
[6]董红星,刘剑,裴健.加盐萃取精馏的研究进展.化工时刊,2004,(05) [7]李国龙,李继睿,邵涛.超临界流体技术应用及进展[J].广州化工,2004,(3). [8]林俊岳,罗秋燕.超临界流体在环保中的应用[J].天津化工,2003,(1).
[9]段林海,张晓彤,唐克,孙兆林.超临界流体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化工时刊,2005, [10]林春绵,周红艺,潘志彦,章渊昶,金耀门.超临界水氧化法降解苯酚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0,(2).
[11]樊文乐,武文洁.超临界萃取中夹带剂的概述.食品科技,2005,
[12]崔玉良,王威强,刘燕.连续式超临界流体萃取进卸料装置.压力容器,2005,(03) [13]高竹青,李红晋.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工业化现状.山西化工,2004,(02)
[14] 刘会洲,陈家镛,过程工业中重要分离技术的新进展,化工学报,2000年S1期 [[15] 邰超,朱若华,邹洪,谷学新,分离科学的前沿——膜分离技术,化学教育,2000年12期
20
分离工程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16] 孙福强,崔英德,刘永,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化工科技,2002年04期 [17] 张明月,廖列文,分离技术及其在化工行业中新型膜的应用,广西化工,2002年02期
[18] 王学松,膜分离现状及发展趋向化学进展,1994年04期 [19] 杨照,王志祥.反应精馏技术及其应用.化工时刊,2004,(11)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