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测量课后练习题总结 下载本文

第三章

1、摄影测量对航摄资料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1)影像的色调 要求影像清晰,色调一致,反差适中,像片上不应有妨碍测图的阴影。

2)像片重叠

同一航线上要求两相邻像片应有一定的重叠,称航向重叠。航向重叠:60% ~ 65% ,最小不应小于53%;

相邻航线间也应有足够的重叠称旁向重叠。旁向重叠:30% ~ 40% 最小不得小于15% 3)像片倾角

在摄影瞬间摄影机轴发生了倾斜,摄影机轴与铅直方向的夹角称为相片倾角,不大于2°,最大不超过3°。 4)航线弯曲

受技术和自然条件限制,飞机往往不能按预定航线飞行而产生弯曲,造成漏摄或旁向重叠过小从而影像内业成图。一般要求航摄最大偏距与全航线长之比不大于3%。 5)像片旋角

相邻像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两框标连线间的夹角称像片旋角,一般要求像片旋角不超过6°,最大不超过8°。

2、什么是像片重叠?为什么要求相邻像片之间及航线之间的像片要有一定的重叠? 答:两张相邻的像片之间重叠的部分叫像片重叠

为了满足测图的需要,在同一航线上,相邻两像片应有一定范围的重叠,称为航向重叠。相邻航线也应有足够的重叠,称为旁向重叠。

3、什么是中心投影?什么是正射投影?

答:若投影光线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投影面,称为正射投影

若投影光线汇聚于一点,称为中心投影

4、画图说明航摄像片上特殊的点、线、面。

5、摄影测量常用那些坐标系?各坐标系又是如何定义的?

像方坐标系:像平面坐标系、像空间坐标系、像空间辅助坐标系; 像平面坐标系:是以像主点为原点的右手平面坐标系。

像空间坐标系:以摄影中心S为坐标原点,x、y轴与像平面坐标系的x、y轴平行,z轴与光轴重合,形成像空间右手指教坐标系S-xyz。 像空间辅助坐标系:像点坐标可以直接从像片上量取获得,而各个像片的像空间坐标是不统一的,给计算带来了困难,就需要建立统一的坐标系,于是有了像空间辅助在坐标系。有三种取法:1. 取u、v、w轴系分别平行于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D-XYZ,这样同一像点a在像空间坐标系坐标为x,y,z = (-f),而在像空间辅助坐标系中的坐标为u,v,w;2. 是以每条航线第一张像片的像空间坐标系作为像空间辅助坐标系;3. 以每个相片对的左像片摄影中心为坐标原点,摄影基线方向为u轴,以摄影基线及左片光轴构成的平面作为uw平面,过原点且垂直于uw平面(左核面)的轴为v构成右手直角坐标系。

物方坐标系:地面测量坐标系、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

地面测量坐标系:高斯-克吕格3度或6度带投影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定义的从某一基准面量起的高程两者组合而成的空间左手坐标系

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地面测量坐标系是左手系,像空间辅助坐标系是右手系,给地面点由像空间辅助坐标系转换到地面测量坐标系带来困难,为此要建立一个过渡性坐标系,称为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原点在测区内某一地面点上,X轴大致与航向一致的水平方向,Y轴与X轴正交,轴沿铅垂方向,构成右手直角坐标系。

6、摄影测量中为什么常把像空间坐标系变为像空间辅助坐标系?

答:像点的像空间坐标可以直接从像片平面坐标得到,但由于格片的像空间坐标系不同一,给计算带来了困难,为此,需建立一种相对统一的坐标系,称为像空间辅助在坐标系。

7、什么是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 答:用摄影测量方法研究被摄物体的几何信息和物理信息时,必须建立该物体与像片之间的数学关系,为此首先要确定航空摄影瞬间摄影中心与像片在地面设定的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与姿态,描述这些位置和姿态的参数称为像片的方位元素。

内方位元素:是描述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位置关系的参数,包括三个参数,即摄影中心S到像片的垂距(主距)f及像主点o在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x0、y0。

外方位元素:在恢复内方位元素的基础上,确定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称为外方位元素。

8、为什么外方位角元素又三种不同的选择?

答:用模拟摄影测量仪器单张像片测量仪器单张像片测图时,多采用A、α、k系统;立体测图时采用φ、ω、κ系统或φ'、ω'、κ'系统;在解析摄影测量及数字摄影测量中采用φ、ω、κ系统。

9、在像点的空间坐标变换中,为什么用外方位角元素表示方向余弦? 答:像空间坐标系可以看成是像空间辅助坐标系经过三个角度的旋转得到的,即像空间辅助在坐标系经过三个外方位角元素的旋转后,恰好与像空间坐标系重合。因此,确定方向余弦的方法不涉及两坐标系轴系间的夹角,而由三个外方位元素来计算两坐标轴系间夹角的余弦

值。

10、什么是共线方程?它在摄影测量中有何应用? 共线方程:

上式描述了像点a、摄影中心S与地面点A位于一条直线上,所以又称共线方程。 应用: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双像摄影测量光束法、解析测图仪原理及数字影像纠正都要用到。

11、什么是像点位移?像点位移有什么规律?

答:像点位移:因航摄像片是地面的中心投影,所以当像片倾斜或地面有起伏时,所摄取的影像均与理想情况(相片水平,地面水平)有所差异,也就是地面点在像片上构像的点位偏离了应有的正确位置,产生了像点位移。 规律:

1.相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 图:

规律: (1) (2) (3) (4)

2.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图:

规律:

12、航摄像片与地形图有什么不同? 答:1.像片与地形图表示方法和内容不同 在表示方法上:地形图上是按成图比例尺所规定的各种符号、标记和等高线来表示地貌的,而航摄像片则表示为影像的大小、形状和色调。 在表示内容上:在地形图上用相应的符号和文字、数字注记表示,如据居民地的名称,房屋的类型,道路的等级,河流的宽、深和流向,地面的高程等,这些在像片上时表示不出来的。另一方面,地形图上必须经过综合取舍,只表示那些经选择的有意义的地物,而在像片上有所摄地物的全部影像。

2.像片与地形图的投影方法不同 地形图是正射投影,比例尺处处一致,常以1/M表示。地形图上所有的图形不仅与实际形状完全相似,而且其相关方位也保持不变。 航摄像片是中心投影。由于存在像片倾斜和地形起伏两种误差的影像,致使航摄像片上的影像有变形,各处比例尺也不一致,相关方位也发生变化。若利用航摄像片制作正摄影像图时,必须消除倾斜误差和投影误差,统一像片上各处比例尺,使中心投影的航摄像片转化为正射投影的影像。

第四章

1、说明双眼观察的天然立体视觉。 图:

如上图:有一物点A,距双眼的距离为L,当双眼注视A点时,两眼的视准轴本能地交会于该点,此时两眼视准轴相交的角度 ,称为交会角。在两眼交会的同时,水晶体自动调节焦距,得到最清晰地影像。交会与调节焦距这两项动作视本能地进行的。人眼的这种本能称为凝视。当双眼凝视A点时,在两眼的网膜窝中央就得到构像a和a';若A点附近有一点B,较A点为近,距双眼的距离为L-dL,同样的到构像b,b'。由于A、B两点距眼睛的距离不等,致使网膜窝上ab与a'b'弧长不相等,称 为生理视差,生理视差也反映为观察A、B两点交会角的差别,双眼交会A点时的交会角为 ,双眼交会B点时的交会角为 ,因此,人的双眼观察就能区别物体的远与近。生理视差时产生天然立体感觉的根本原因。

2、什么是人造立体效能?人造立体视觉必须符合自然立体观察的那些条件?

答:空间景物在感光材料上构像,再用人眼观察构像的像片而产生生理视差,重建空间景物立体视觉。这样的立体感觉称为人造立体视觉,所看到的立体模型称为视模型。

必须符合四个条件:

1. 两张像片必须是在两个不同位置对同一景物摄取的立体像对。 2. 每只眼睛必须只能观察相对的一张像片;

3. 两像片上相同景物(同名像点)的连线与眼睛基线应大致平行; 4. 两像片的比例尺相近(差别<15%),否则需要ZOOM系统进行调节。

上述方法观察到的立体与实物相似,称为正立体效应。

3、立体观察有哪些方法?

1.立体镜观察法;

2.双目镜观测光路的立体观察; 3.互补色法立体观察; 4.同步闪闭法立体观察; 5.偏振光法立体观察。

4、立体像对有哪些特殊的点、线及面? 图:

上图表示一个像对的相关位置,S S 分别为左像片P 和右像片P 的摄影中心。两摄影中心的连线B称为摄影基线,o o 分别为左右像片的像主点。a a 为地面上任一点A字左右像片上的构像,称为同名像点。射线AS a 和AS a 称为同名射线。通过摄影基线S S 与任一地面点A所作的平面W 称为A点的核面。若同名射线都在核面内,则同名射线必然对对相交。核面与像片面的交线称为核线。对于同一核面的左右像片的核线,如k a k a 称为同名核线。显然,k k 亦是基线的延长线与左右像片面的交点,称为核点。在倾斜像片上诸核线都会汇聚与核点。通过像主点的核面称为主核面。一般情况下通过左右像主点的两个主核面不重合,分别称为左主核面和右主核面。通过像底点的核面称为核垂面。

5、连续像对与单独像对各选取怎样的像空间辅助坐标系?各有哪些相对定向元素? 答:

连续像对:若将左片置平,以左片的像空间坐标系作为本像对的像空间辅助坐标系(或称以左方像片为基准或左像片的外方位元素为已知),这样的像对为连续相对。 相对定向元素:b b φ 、ω 、κ 为连续相对定向的五个相对定向元素。

单独像对:若将摄影基线置水平,像空间辅助坐标系选取S 为坐标原点,基线B作为U轴,垂直于作核面的轴V轴构成右手平面直角坐标系S –U V W ,这样的像对为单独像对。

相对定向元素:φ 、κ 、φ 、ω 、κ为单独像对的相对定向五个元素。

6、什么是绝对定向?一个立体模型有哪些绝对定向元素? 答:要确定立体模型在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中的正确位置,需要把相对定向所建立的立体模型进行平移、旋转、缩放,以便纳入到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中,并归化到制图比例尺,这一过程称为立体模型的绝对定向。

一共有七个参数X 、Y 、Z 、λ、Ф、Ω、К

7、简述模拟法立体测图原理。 答:模拟法立体测图需要在特定的立体测图仪上进行。该仪器是用光学投影或机械投影来模拟摄影过程,实现几何反转。在模拟立体测图仪上要恢复像片对摄影光束的空间方位及像片的空间方位,其方法是通过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完成。 模拟法相对定向:特点是只要所有同名光线对对相交形成一个几何模型,必然恢复了两像片的相对位置,也就恢复了相对定向元素,而并不在意相对定向元素数量值。 模拟法绝对定向:为了在立体模型上获取正射投影的地形图,还需要将相对定向的模型纳入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并将模型大小归化为测土比例尺,这一过程称为立体模型的绝对定向。

过程:首先将两像片分别放在测图仪的投影器内,且使两像片主点分别与两像片盘的主点重合,并安置摄影时的主距,这就恢复了摄影时的内方位元素,也称内定向。然后经过相对定向建立立体模型,在通过控制点进行绝对定向,建立与实地一样的模型并以该模型进行立体测图。完成上述过程后,对所建立的几何模型进行地物、地貌的量测。

8、模拟法立体测图中怎样进行像对的相对定向与模型的绝对定向? 答:相对定向: 图

如上图:分别在1、2、3、4、5点附近选取同名像点的投影点,通过量测台的升降消除同名投影点在X方向上的分离,然后按不同的定向方法(连续像对或单独像对),遵循投影器不同螺旋微小移动的变化规律,用某一螺旋移动微小量来消除上下视差Q,当然要反复进行。当上述各点存在的上下视差都消除后,再用6点进行检核,若6点上有视差但在允许范围内,就认为完成了本模型相对定向。这种定向方法也是一种模拟,也就是说,用五个投影器的螺旋消除五个定向点上的上下视差来恢复相对定向元素。

绝对定向:模拟法绝对定向不是通过公式求解七个绝对定向参数的大小,而是模拟恢复这些绝对定向参数,俗称为“相当于解求”绝对定向元素。 图:

如上图四个已知控制点N ,N ,N ,N 均为已知控制点。为了把模型纳入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人工将底图做X、Y方向上平移以及X、Y平面内的旋转,使模型上两投影点的连线与相应图底两点连线重合,这三个动作相当于恢复了X 、Y 、Z 。另外,立体切准某已知地面控制点,并在立体测图仪上安置该点的起始高程,这相当于恢复了Z ,因此,在模拟法绝对定向的任务仅是规划模型比例尺λ及旁向倾角Ф、Ω,恢复Ф、Ω也称模型航向、旁向置平。

具体做法是利用底图两点间的距离与模型上的相应点间的距离对比,并改变基线长度,是模型的投影点与底图相符,这项工作相当于恢复了λ。旋转模拟测图仪上的Ф、Ω螺旋,使模型在航向及旁向的两个高程点的高程与实地相符,这项工作相当于恢复了Ф、Ω,也就是进行了航向及旁向置平。

9、用解析测图仪测图,为什么称为数字投影?

答:在解析测图仪测图时,用计算方式取代了模拟测图仪上复杂的光学或机械投影,所以称为数字投影。

10、试述解析测图仪的工作原理。 答:工作原理:

1. 作业员把像片分别安放在解析测图仪左右像片盘上,将摄影参数如摄影机主距、底

片缩放系数、物镜畸变差、地球曲率、折光差及测土必要的数据输入计算机; 2. 按相应的程序进行内定向:用测标逐次对准每个框标,计算机用数字方式建立正确

的内定向,确定每张像片的主点位置及相片坐标系与仪器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 3. 量测出像对的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的像点坐之后,计算机按设计好的像对定向和绝

对定向运算程序解求出定向元素存储备用。

4. 作业员操纵手轮和脚盘将模型点的坐标X、Y、Z输入到计算机中,这是模拟量,需

要经过模/数转换,将模拟坐标变成一个数字量输入给计算机,有计算机按共线条件方程解求出理论的像点坐标x 、y 、x 、y 。再顾及像点的各种改正量后,转换为实际的像点坐标,这又是数字量,还须经数/模转换。像点坐标变成模拟量后,再由伺服马达驱动左右像片移动到应有的位置。因此,由作业员通过手轮和脚盘输入物空坐标直至左右像片盘的移动,其过程为:由仪器的X、Y手轮及Z脚盘输入X、Y、Z坐标,这是模拟量,需要经模/数转换后变为数字输入计算机,计算机按共线方程算出x 、y 、x 、y ,这是数字量,还须经数/模转换将数字量变为模拟量后又伺服系统推动左右像片盘移动到应有的位置。

5. 与此同时,还要进行模型坐标与地面坐标间的转换,其中还要顾及地球曲率和大气

折光差的改正。联机测绘作业时,还要实时地进行模拟坐标与图面坐标的换算,并有伺服系统驱动画笔绘图。

第五章

1、什么叫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其观测值和未知数各是什么?至少需要几个已知控制点?为什么?

答: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基本思想是利用至少三个已知地面控制点的坐标A(X ,Y ,Z )、B(X ,Y ,Z )、C(X ,Y ,Z ),与其影像上对应的三个像点的影像坐标a(x ,y )、b(x ,y )、c(x ,y ),根据共线方程,反求像片的外方位元素X 、Y 、Z 、φ、ω、κ。这种解算方法是以单张像片为基础,亦称单像空间后方交会。

共线方程有六个未知数,至少需要列六个方程才可以解出这六个外方位元素,每个点可以列出两个方程,所以至少需要三个已知地面控制点。

2、利用共线条件式进行空间后方交会如何推导出线性化误差方程? 附录:

3、已知摄影机主距f=153.24mm,四对点的像点坐标与相应的地面坐标列如下表:

计算近似垂直摄影情况下后方交会解。 附录:

4、立体像对双像前方交会的目的是什么? 答:用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可以求得像片的外方位元素,但要想根据单张像片的像点坐标反求相应地面点的空间坐标是不可能的。

外方位元素与一个已知像点,只能确定该像片的空间方位及摄影中心S至像点的射线空间方向,只有利用立体像对上的同名像点,才能得到两条同名射线在空间相交的点,即该地面点的空间坐标。

立体像对双像前方交会的目的就是通过外方位元素与已知像点,求解相应地面点的空间坐标。

5、什么是解析法相对定向?如何解算连续像对与单独像对的相对定向元素? 答:解析法相对定向是通过计算相对定向元素建立地面立体模型。解析法相对定向恢复核面,需要从共面条件式出发求解五个相对定向元素,才能建立地面立体模型。

解算连续像对相对定向元素:连续像对相对定向是以左像片为基础,求出右像片相对于左像片的五个相对定向元素b 、b 、φ 、ω 、κ 。 过程附录:

解算单独像对的相对定向元素:单独像对是以基线为u轴,左主核面为uw平面,建立像空间辅助坐标系S –U V W 及S –U V W 。像点a 、a 在各自的像空间辅助坐标系的坐标分别为(u ,v ,w )及(u ,v ,w ),则共面条件的坐标表达为: 附录:

6、如何利用相对定向元素解求模型点的坐标? P84

7、解析法绝对定向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解算绝对定向元素?至少需要几个地面控制点?为什么?

答:目的:恢复摄影时像片之间的绝对位置,三个线元素和角元素。

相对定向仅仅是恢复了摄影时相片之间的相对位置。 绝对定向基本关系式:

上式包含有七个绝对定向参数,即:模型比例尺缩放系数λ;两坐标轴系的三个旋转角Ф、Ω、К;坐标原点的平移量X 、Y 、Z 。

解析法绝对定向,就是利用已知的地面控制点,从绝对定向的关系式出发,解求上述七个绝对定向元素。

至少需要 个地面控制点。

因为有七个未知数, 个已知地面控制点可以列 个方程,以便解求七个未知数。

8、简述立体像对光束法解求像片对的外方位元素以及待定点地面坐标的过程。 答:过程为:

(1) 确定待定参数的初始值,Ф =Ω =К =0,λ =1, X= Y= Z=0; (2) 计算控制点的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中心的坐标和重心化坐标; (3) 计算控制点的空间辅助坐标系中心的坐标和重心化坐标; (4) 计算常数项;

(5) 按下式计算误差方程系数;

(6) 逐点法化及法方程求解;

(7) 计算待定参数的新值:

(8) 判断dФ、dΩ、dК是否小于给定的限值ε。若大于限值,将求得的所有未知数的改正数

加到近似值作为新的近似值,重复上述计算过程,逐步趋近,知道满足要求。

地面点解求过程:求出绝对定向元素后,可根据待求点的重心化坐标(U,V,W)按下式:

求出待求点的重心化坐标(X,Y,Z),再加上重心坐标(X ,Y ,Z )后得待求点的地面摄影测量坐标(X,Y,Z)。最后将地面摄影测量坐标再转回到地面测量坐标,提交成果。

9、双像解析摄影测量有哪三种解析方法?各有何特点?

答:三种方法分别为:后交-前交解法、相对定向-绝对定向解法、光束法。分析比较如下: (1)第一种方法前方交会的结果依赖于空间后方交会的精度,前方交会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多余条件平差计算;

(2)第二种方法计算公式比较多,最后的点位精度取决于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的精度,用这种方法的结算结果不能严格表达一幅影像的外方为元素;

(3)第三种方法的理论严密、求解精度高,待定点的坐标是按最小二乘法准则解得的。

通过以上分析,第一种方法常用在已知像片的外方为元素、确定少量待定点坐标时采用;第二种方法多在航带法解析空中三角测量中应用;第三种方法在光束法解析空中三角测量中应用。

10、相对定向需要地面控制点吗?为什么?

答:不需要,因为相对定向只是解求两像片相对位置参数的过程,不需要控制点。利用六对定向点的像点坐标(x ,y ) 及(x ,y ) (i=1,2,?,6),按如下方程 连续法相对定向:

解求相对定向元素近似值的改正数。看是否小于给定的误差ε,若符合则将改正数加到近似值上的最后成果,若超出误差,则迭代计算直到小于误差值。

第六章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1、简述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概念。 答:在一条航带几十个像对覆盖的区域或由几条航带几百个像对构成的区域内,仅仅由外业实测几个少量的控制点,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平差解算出(加密)摄影测量作业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部控制点(称待定点或加密点)及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这是空中三角测量与区域网平差的基本思想,通常称之为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或解析空三加密。

2、构建航带时,为什么要进行模型连接?如何计算模型连接系数?

答:将单个模型连接成为航带模型,要将个模型不同的比例尺归化为统一的比例尺。通常,以相邻像对重叠范围内三个连接点的高程应相等为条件,从左向右顺次得将后一个模型的比例尺归化到前一个模型的比例尺中,建立统一的以第一个模型的比例尺为基准的航带模型。这样就可以将各像对的模型坐标纳入到全模型航带统一的坐标系中。

如下图

由于模型1与模型2比例尺不相等,公共点M在模型1上位于M 处,在模型2上位于M 处,现对模型2的比例尺进行归化,使其与模型1具有相同的比例尺,即M 与M 点重合。 若使S M 与S M 相等,则模型2的比例归化系数为:

一般在模型重叠的区域内用上中下三个点侧球模型比例规划系数,去算术平均值为最后结果,即:

模型连接的实质是求处相邻模型间的比例归化系数。

3、航带网经绝对定向后,为什么还要进行非线性改正?航带网整体平差接球的未知数是什么?

答:由于单个模型构成航带模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误差存在,同时还要受到误差积累的影响,致使航带模型产生非线性变形。所以,航带模型经绝对顶向后,还要进行航带模型的非线性改正,最终求出加密点的地面坐标。

4、试说明航带网法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基本思想及作业过程。

答:基本思想:航带网法空中三角测量研究的对象是一条航带的模型,在一条航带内,首先用立体像对按连续法建立单个模型,再把单个模型连接成航带模型,构成航带自由网,再把航带模型视为一个单元模型进行航带网的绝对定向。

作业过程: 1. 建立航带模型

(1) 像点坐标量测及改正系统误差

(2) 连续法相对定向,建立单个立体模型。 (3) 模型连接,建立统一的航带自由网。

2. 航带模型的绝对定向 3. 航带模型的非线性改正 主要步骤:

1. 按单航带模型法分别建立航带模型,以取得各航带模型点在本航带统一的辅助坐标系中

的坐标值。

2. 各航带模型的绝对定向。 3. 计算重心坐标及重心化坐标。

4. 根据模型中控制点的加密坐标应与外业坐标实测坐标相等以及相邻航带间公共连接点

的坐标应相等为条件,列出误差方程,并用最小二乘准则平差计算,整体求解各航带的非线性改正系数

5. 用平差计算得出的多项式系数,分别计算各模型点改正后的坐标值。

5、试说明独立模型法区域网平差的基本思想,并与航带网法区域网平差进行比较,说明这答: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独立模型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是基于单独发相对定向建立单个立体模型,再由一个个单模型相互连接组成一个区域网。

由于各个模型的像空间辅助坐标系和比例尺均不一致,因此,在模型连接时,要用模型内的已知控制点和模型间的公共点进行空间相似变换。首先将各个单模型视为刚体,利用各模型彼此间的公共点连成一个区域。在连接的过程中,每个模型只做平移、旋转和缩放,所以,利用空间相似变换式能完成上述任务。在变换中应使模型公共点的坐标相等,控制点的计算坐标应与实测坐标相等,同时误差的平方和应为最小,在满足这些条件下,根据最小二乘准则对全区域网实施整体平差,解求每个模型的七个绝对定向参数,从而求出所有待定点的地面坐标。 优缺点:

航带网法区域网平差:方便,速度快,但精度不高。目前,航带网法区域网平差主要提供初始值和小比例尺低精度定位加密

独立模型法区域网平差:解求的未知数较多。优点:可将平面和高程分开求解,仍能得到严密平差的结果。

6、试说明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的基本思想,为什么说它是最严密的一种方法。

答:在一张像片中,待定点与控制点的像点与摄影中心即相应地面点均构成一条光束。该方法是以每张像片所著称的一束光束作为平差的基本单元,以共线条件方程作为平差的基本方程,通过各个光束在空中的旋转和平移,使模型之间公共点的光线实现最佳交会,并使整个区域纳入到已知的控制点地面坐标系中去,所以要建立全区统一的误差方程式,整体解求全区域内每张像片的六个外方位元素以及所有得求点的地面坐标。 主要内容包括:

(1) 获取每张像片外方位元素及待定点坐标的近似值;

(2) 从每张像片上控制点、待定点的像点坐标出发,按共线条件列出误差方程式; (3) 逐点法化建立改化方程式,按循环分块的求解方法,先求出其中的一类未知数,通

常先求出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4) 按空间前方交会求待定点的地面坐标,对于相邻像片的公共点,应取其均值作为最

后结果。

为什么说它是最严密的一种方法: 光束法区域网平差是基于摄影点、物点和摄站点三点共线提出来的。由单张像片构成区域,其平差的数学模型是共线条件方程,平差单元是单个光束,像点坐标是观测值,未知数是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及所有待定点的地面坐标。误差方程直接由像点坐标的观测值列出,能对像点坐标进行系统误差改正,所以说光束法区域网平差是最严密的一种方法。

7、光束法区域网平差中,为什么要给出未知数的初始值?并说明确定初始值的方法。 光束法区域网平差公式是由共线方程线性化而得到的,因此,必须提供未知数的近似值。

外方位元素初始值:以近似垂直摄影设角元素近似值为0,线元素设为: 控制点坐标实地测得,相应的像点坐标通过量测获得。

第七章 数字地面模型及其应用

1、 什么是数字高程模型?它有何特点?

答:数字地面模型DTM是一个用于表示地面特征的空间分布的数据阵列,最常用的是用一系列地面点的平面坐标X、Y地面高程Z及属性信息如资源、环境、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等组成的数据阵列。若只考虑DTM的地形分量,我们通常称其为数字高成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

特点:DEM是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一种离散的数字表示。

2、 获取建立数字高成模型的数据点有哪些方法? 答:主要由以下四种方法获取数据点:

(1) 由现有地形图上采集。现在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扫描装置采集。

(2) 由摄影测量方法采集。可用解析测图仪或自动化的测图系统获取数据点。

(3) 野外实地测量。即在实地直接测量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和告成。一般使用电子速测仪

进行。

(4) 由遥感系统直接测得。如航空和航天飞机搭载雷达和激光测高仪获得的数据。

3、 简述移动拟合法逼近曲面的原理。

答:移动曲面拟合法是一种以待定点为中心的逐点内插法,它以每一待定点为中心,定义一个局部函数去拟合周围的数据点。应用于由离散数据点生成规则格网DEM,计算速度较其他方法慢。 其过程为:

(1) 对DEM每个格网点,从数据中检索出对应该DEM网格点的几个分块个网中的数

据点,并将坐标原点移至待定点P(X ,Y )上: X =X - X Y =Y - Y

(2) 为了选取临近的数据点,以待定点P为圆心,以R为半径做圆,如下图所示,落在

圆内的数据点即被选用。所选择的点数根据所用的局部拟合函数来确定,在二次曲面内插时,要求选用的数据点个数n>6。数据点P (X ,Y )到待定点P(X ,Y )的距离为d :

d = X + Y

当d

(3) 列误差方程式。若选择二次曲面作为拟合面:

Z=Ax + Bxy + Cy + Dx + Ey + F 则数据点P 对应的误差方程为: v =X A + X Y B + Y C + X D + Y E + Z 由n个数据点列出的误差方程为: v = MX – Z (4) 计算每一数据点的权。

根据平差理论,二次曲面系数的解为: X = ( M PM ) M PZ

由于X =0, Y = 0 ,所以系数F就是待定点的内插高程Z 。

4、 简述数字高程模型的应用。 答:DEM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测绘中可用于绘制等高线、坡度、坡向图、立体透视图、制作正射影像图、立体景观图、立体地形模型及地图的修测等。

在各种工程中可用于计算体积、面积和绘制断面图等。 在军事上可用于导航、通信、作战任务的计划等。

在环境与规划中可用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各种规划和洪水险情预报等。

5、 什么是三角网数字地面模型?简述用角度判别法建立数字地面模型的过程。

答:对于非规则的离散分布的特征点数据,可以建立各种非规则格网的数字地面模型,其中最常见的时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TIN)数字地面模型。可以精确地表示复杂地形,很好地顾及地貌特征点、线。 角度判断法建立TIN: 先选定三角形的两个顶点(即一条边)后,利用余弦定理计算所有备选第三顶点所在的内角的大小,选择最大的内角所对应的顶点作为该三角形的第三个顶点。 步骤为:

(1) 将原始数据分块,以便检索所处理三角形的临近的点,不必检索所有数据。

(2) 确定一个三角形。从几个离散点中任选取一个点A,通常可取数据文件中的第一个

点或左下角检索格网的第一个点。在其附近选取距离最近的一个点B作为三角形的第二个点,然后对这两点附近的点C ,利用余弦定理计算 C :

C = arccos

其中,a = BC ; b = AC ; c = AB。 若 C = max{ C } ,则C为该三角形第三个顶点。

(3) 三角形的扩展。由第一个三角形向外扩展,将全部离散点构成三角网,并要保证三

角网中没有重复和交叉的三角形。其做法就是依次对每一个已生成的三角形的新增加的两个边,按角度最大的原则向外进行扩展,并检测是否重复。 1. 向外扩展的处理。若从顶点为P (X ,Y ),P (X ,Y ),P (X ,Y )的三角

形的P P 边向外扩展,扩展的点P应相对于直线P P 与点P 异侧。判断的方法为:设直线P P 的方程为

F(x , y) = ( y - y )( x - x ) - ( y - y )( x - x ) = 0

P点坐标为(x , y),则当F(x , y) · F(x , y ) < 0时,P 与P 在直线P P 的异侧,P点可作为备选扩展点。

2. 重复与交叉的检测。由于任意一边最多只能是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因此只需

给每一边记下扩展的次数,当改变的扩展次数超过2时,扩展无效;否则才有效。

当所有生成的新生边经过扩展处理后,则全部离散的数据点就练成了一个不规则的三角网。

第八章 全数字摄影测量基础

1、 什么是数字影像?如何获取数字影像?

答:数字影像是一个灰度矩阵g: g g ? g g g ? g g = ? ? ? ? g g ? g

矩阵的每一个像元素g 是一个灰度值,对应着光学影像或实体的一个微小区域,称为像元素或像素。各元素的灰度值g 代表其影像经采样与量化了的“灰度级”。

数字影像可以直接从空间飞行器中的扫描式传感器产生,也可以利用影像数字化器对摄取的光学像片经过采样的量化而获取。

2、 什么是数字影像的重采样?

答:数字影像是个规则排列的灰度格网序列,但当对数字影像进行几何处理时,如对核线的排列,数字纠正等,由于所求得的像点不一定恰好落在原始像片上像素的中心,要获得该像点的灰度值,就要在原采样的基础上再一次采样,称重采样。

3、 已知四个框标点的像点坐标x 、y 及扫描坐标 x 、y ,写出数字摄影测量内定向的

关系式。

答:由于在像片扫描的数字化过程中,像片的扫描坐标与想平面坐标一般不平行,且坐标原点也不同,所以同一像点的像平面坐标x,y与其扫描坐标x,y不相等,需要加以换算,这种换算成为数字影像内定向。用仿射变换公式进行变换,即 x = h + h x + h y y = k + k x + k y

式中,h 、h 、h 、k 、k 、k 称为内定向参数,其数值由像片上四个框标点的

扫描坐标及相应的像平面坐标(视为理论值)组成误差方程式,平差运算求得。

4、 什么是基于灰度的数字影像相关?以相关系数法为例,写出一维影像相关与二维影像相

关的关系式?

答:所谓基于灰度的数字影像相关,主要是基于待相关点所在的一个小区域内的影像的灰度。其做法是在左片上确定一个待定点,以该点为中心选取n×n个点的灰度阵列作为目标区,一般n为奇数,其中心点即为待定点。为了在右片上便于搜索到同名像点,估计出该同名像点可能出现的范围,以此定出一个l×m的灰度阵列(m > n,l > n)作为搜索区。在搜索区寻找同名像点时,若搜索工作在x,y方向上进行,这种工作的相关运算是二维的,称为二维影响相关。相关过程就是以此把一个目标区的灰度阵列,与其搜索去内搜索到的某一个与目标阵列有同等大小的阵列,根据它们的灰度值按某一数字相关方法进行计算,判断它们的相似程度并最终找出同名像点。

相关系数法:

一维影像相关:设g代表目标区组的灰度值,g’代表搜索区域内相应点组的灰度值,则每个点组共取n个点的灰度值的均值为: g = g , g'= g' (k = 1,2,3,4,5,…,m - 1)

两个点组的方差 分别为: = g - g , = g' - g' 两个点组的协方差 为: = g g' - g g' 则两个点组的相关系数ρ 为: Ρ = (k = 0, 1, 2, 3, ?, m-n )

在搜索区域内沿核线寻找同名像点,每次移动一个像素,按上式依次计算出相关系数ρ,共能计算出m-n+1各相关系数,取ρ的最大值,其对应的相关窗口的中心像素被认为时目标点的同名像点。设k = k 时相关系数取得最大值,则同名像点在搜索区内的序号为: k + ( n + 1)

在二维相关的情况下,上述公式的相应公式为:

g = ∑∑ g

g' = ∑∑ g'

σ = ∑∑ g - g

σ = ∑∑ g' - g'

σ = ∑∑ g g - g g'

5、 什么是核线相关?为什么要进行核线相关?

答:在进行二维影像相关时,为了在右片上搜索到同名像点,必须在给定的搜索区内沿x,y两个方向搜索同名像点,因此,搜索区是一个二维影像窗口,在这样的二维影像窗口里进行相关计算,其计算量是相当大的。由摄影测量的基本知识可知,核面与两像片面的交线为同名核线,同名像点必定在同名核线上。沿核线寻找同名像点,即核线相关。这样,利用核线相关的概念就能将沿x、y方向搜索同名像点的二维相关问题转化为沿同名核线搜索同名像点的一维相关问题,从而大大减少了计算工作量。

6、 如何获取同名核线?

答: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共面条件的方法;另一种是基于数字影像几何纠正的方法。

1. 共面条件法,这种方法是从核线定义出发,直接在倾斜像片上提取同名核线。 2. 基于数字影像几何纠正法提取核线 具体过程附录:

7、 什么是高精度的最小二乘影像相关?分别说明一维与二维最小二乘影像相关过程。

答:本方法由德国Stuttgart大学的一些学者提出。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实行数字影像的相关运算中,引入变换参数作为待定值,直接纳入到最小二乘法运算中。引入变换参数的目的是抵偿目标区与搜索区两个窗口之间因辐射及几何畸变产生的差异。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利用这种方法寻找同名像点,其精度可达到1/50 ~ 1/100像元( 1μm ) ,因此也称该方法为高静的最小二乘影响相关。 过程:附录

8、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目前全世界已有近20个撒谎能够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问世,这些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1) 相片扫描数字化;

(2) 影像处理,有一些系统含基本的影像处理系统,如反差增强、几何变换等,有少数

系统含有较强的影像处理系统;

(3) 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 (4) 几何操作,坐标量测,影像配准; (5) 人工获取数字高成模型原始数据;

(6) 人工或自动化获取数字高成模型,包括影像相关功能; (7) 空中三角测量;

(8) 半自动化空中三角测量;

(9) 数字制图,包括特征提取与更新,属性化及绘图; (10) 序列影像获取与分析; (11) 单像测图,通常是指利用影像特别是正射影像作为背景来进行特征提取与向量更

新,不需要利用数字高成模型确定高程; (12) 正射影像图的生成,包括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的叠合和正射影像图的绘制; (13) 正射影像图的生成,有时包括影像拼接; (14) 规则数字高程模型的内插,其他产品包括等高线图、断面图、体积的派生及可视化; (15) 可视化,特别是地形三维显示,即正射影像叠置在数字高程模型上; (16) 遥感功能,主要是多光谱分析; (17) GIS功能,通常用于栅格数据的分析、叠置和表达; (18) 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

第九章 像片纠正与正射影像图

1、 为什么要进行像片纠正?什么是像片纠正?

答:由于航空摄影时不能保持像片严格水平,而且地面也不可能是水平面,致使中心投影的像片上的影像由于像片倾斜和地形起伏产生像点位移,使影像的构成产生位移与变形及比例尺不一致。不能简单地用原始航摄像片上的影像表示地物的形状和平面位置,因此,需要进行相片纠正。

从原始非正射的数字影像获取数字正射影像,这项作业过程称为像片纠正。

2、 什么是像片平面或正射影像图?

答:像片平面图或正射影像图是地图的一种形式,是用相当于正射投影的航摄像片上的影像来表示地物的形状和平面位置。当像片水平且地面水平情况下,该航摄像片就是正射投影的像片,相当于该地面比例尺为1 : M ( = f / H)的平面图或正射影像图。

3、 像片纠正有那些方法?分别说明各种纠正方法的基本特点。

答:

1. 光学机械纠正法:用光学机械纠正法对航摄像片进行纠正,是摄影测量的传统

方法,对平坦地面的航摄纠正,就是用纠正仪进行投影变换的。特点:只适用对平坦地区的航摄像片进行纠正只能消除因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不能消除因地形起伏产生的投影差。

2. 光学微分纠正:在缝隙就正时,取缝隙中心点的水平面作为纠正基准面,但缝

隙的长度一般也有几毫米长,若地面沿X方向存在一定的坡度,高出或低于基准面的点仍会产生投影差,因此在断面扫描时,会出现影像的丢失、重复或错位的现象,影像图面的质量。其改进方法是:对于零级的正射投影仪,加入坡度改进器,能够改正投影差,因此影像质量大大提高。利用光学微分纠正,算

然使用一个小缝隙操作为纠正单元,要想提高精度,必须缩小缝隙,但这样一来势必增加作业时间,降低作业效率,并且光学机械的限制缝隙不可能太小。 3. 数字微分纠正:利用计算机对数字影像进行逐个像元的微分纠正。

4、 什么是光学微分纠正?问什么说光学微分纠正能实现山区航摄像片的纠正?

答:对要纠正的像片分为若干戈小块儿面积进行纠正。把每一个小块视为一个平面按中心投影方式进行变换,但并不是用“对点”的方式进行纠正,而是按每小块面积的断面高程来控制纠正元素,使之实现从中心投影到正射投影的变换。小块的面积最常见的是呈线状面积,是一个纠正单元,亦称缝隙。其宽度在0.1-1.0毫米级,其长度也只有几个毫米,使用这样一个呈线状面积的小块沿扫描带方向连续的移动,这种纠正方法称为光学微分纠正,又称正射投影技术。

因为:加入了断面高程来控制纠正元素,所以能实现山区航摄像片的纠正。

5、 说明直接式光学微分纠正的原理和方法。

直接投影关系的微分纠正,其投影晒像的光线是经过投影器定向好了的中心投影管线。如图:( a )

为直接光学投影方式中最直观的一种正射投影仪的示意图,由一台双像投影测图仪与具有相同投影器的正射投影仪联系在一起,正射投影器的投影镜箱与立体测图仪中的一个投影器始终保持同高,且可在Z方向作同步运动。将要纠正的像片放在投影器内,立体测图仪进行绝对定向后,读得P 片的角元素,并在正射投影仪上安置感光材料,上面用黑布遮盖,只留缝隙。缝隙可以沿仪器Y方向跟踪模型表面运动,称扫描,上图( b )。缝隙沿Y方向运动时,缝隙的中心与测图仪的测点相对应承影面(或投影面)根据地形起伏作升降运动,观测者不断改变投影高度,使空间浮游测标始终且准立体模型表面。缝隙经过处,即进行曝光、晒像。一条带晒完,缝隙在X方向上移动一个缝隙长度,称为步进,在Y方向上反向扫描。依次地进行整个模型各个断面扫描,便可获得正射影像的像片,这样的纠正方法称为直接光学投影微分纠正。

6、 什么是数字微分纠正?

答:根据已知影像的内定向参数和外方位元素及数字高成模型,按一定的数学模型用控制但你解算,从原始非正射投影的数字影像获取正射影像,这种过程是将影像化为很多微小的区域,如何为一个像元大小的区域(可笑道25μm × 25μm),逐一进行纠正。这种直接利用计算机对数字影像进行逐个像元的微分纠正,称为数字微分纠正。

7、 试述数字微分纠正中正、反解法数字纠正的原理。

答:在已知像片的内定向参数、外方位元素及数字高成模型的前提下,进行数字微分纠正与光学微分纠正一样,其基本任务仍然时实现两个二维图像之间的几何变换,因此要首先确定原始图像与纠正后图像的几何关系。 设任意像元在原始图像与纠正后图像中的坐标分别为(x , y)和(X , Y),它们直接存在这映射关系,即 x = f (X , Y) ; y = f (X , Y ) ( a ) X = φ (x , y ) ; Y = φ (x , y ) ( b ) 公式( a )是由纠正后的像点P(X , Y)出发,根据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及P点的高程反求其在原始图像上相应像点p 的坐标(x , y),经内插出P的灰度值后,再将灰度值赋给P,这种方法称为反解法(或称间接法)。公式( b )则反之,是由原始图像上的像点p的坐标( x , y )解求出纠正后图像上相应纠正点P的坐标( X , Y ),并将原始图像点p的灰度值赋给纠正点P,这种方法称为正解法(或称直接法)。

8、 试绘出反解法数字纠正的程序框图。

计算地面点坐标 正射影像上任意一点P坐标为( X , Y ),由正射影像左下角地面坐标( X , Y )与正射影像图比例尺分母计算P点对应的地面点坐标( X , Y ): X = X + MX Y = Y + MY 计算像点坐标 应用贡献条件式计算P点相应在原始图像上的像点p的坐标( x , y ): 式中,Z是P点的高程,由DEM内插求得。 灰度内插 由于所求得的像点坐标不一定正好落在其扫描采样的点上,为此这个像点的灰度值不能直接读出,必须进行灰度内插,一般可采用双线性内插,求得p点的灰度值g(x,y)。 灰度赋值 最后将像点p的灰度值赋给纠正后的像元素P,则: G( X , Y ) = g ( x , y ) 依次对每个像元完成上述纠正,即获得反解法纠正的数字影像。

选取正射图像一点 计算地面点坐标 计算像点坐标 灰度内插 灰度赋值 是否每个点都计算完成 否 是 获得反解法纠正的数字影像

第十章 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1、 摄影测量外业工作的任务是什么?

答:利用航摄像片进行信息处理,要有一定数量的控制点作为数学基础。这些控制点不但要在实地测定坐标和高程,而且它们的数量和在像片上的位置还要符合像片信息处理的需要。因此,在已有大地成果和航摄资料的基础上,需要在野外测定一定数量的控制点,这项工作就是摄影测量外业控制测量。

摄影测量外业工作的另一项任务就是像片解译(判读)及调绘;

此外,对于航摄漏洞以及大面积的云影、阴影、形象不清楚的去的补测工作,也是摄影测量外业工作的任务之一。

2、 试述摄影测量外业工作的流程。

答:摄影测量外业工作时摄影测量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安排好各项工序,才能保证外业工作顺利完成。摄影测量外业工作的作业流程一般为:

1. 技术设计

2. 准备工作及拟定作业计划

3. 外业工作施测:摄影测量外业工作主要包括控制测量及像片调绘两个部分。 4. 外业成果检查与验收。

3、 像控点在像片上的位置有哪些要求?

答:像控点的位置要求,像控点在像片和和航线上的位置,除各种布点方案的特殊要求外,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1. 控制点一般应在航向三片重叠和旁向重叠中线附近,困难时可布设在航向重叠

范围内。在像片上应布在标准位置上,也就是通过像主点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附近

2. 像控点距像片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1cm,因为边缘部分影像质量较差,且像点

受畸变和大气折光差等所引起的位移较大,再则倾斜误差和投影误差使边缘部分影像变形大,增加了判读和刺点的困难。

3. 点位必须离开像片上的压平线和各类标志(气泡、框标、片号等),以利于明确

辨认。为了不影响立体观察时的立体照准精度,规定离开距离不得小于1mm。 4. 旁向重叠小于15%或由于其他的原因,控制点在相邻两航线上不能公用而必须

分别布点时,两控制点之间裂开的垂直距离不得大于图上2cm。

5. 点位应尽量选在旁向重叠中线附近,离开方位线大于3cm时,应分别布点。

4、 像控点布设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答:像控点布设的一般原则有:

1. 像控点一般按航线全区统一布点,可不受图幅单位的限制; 2. 布在同一位置的平面点和高程点,应尽量联测成平高点;

3. 相邻像对和相邻航线之间的像点应尽量公用。当航线间像片排列交错而不能公

用时,必须分别布点。

4. 位于自由图边或非连续作业的待测图边的控制点,一率布在轮廓线外,确保成

图满幅;

5. 控制点尽可能在摄影前布设地面标志,以提高刺点精度,增强外业控制点的可

靠性;

6. 点位必须选择在相片上明显目标点,以便于正确地相互转刺和立体观测时辨认

点位。

5、 什么是全野外布点方案与非全野外布点方案?

全野外布点:像片控制点全部由外业测定时,称为全野外布点

非全野外布点:为了减少工作量,一般在外业只布设测定少量的控制点,以此为依据,按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平差计算,解求加密点(即每张像片或每个立体像对内需要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平面和高程,这样的方法称为非全野外布点法。

6、 区域网平差加密时有哪些布点方案?

答:

1. 区域网布点,一般只在区域网的四周布设平高点,中间多加一个高程点;(a) 2. 当像片的重叠度过小时,应在重叠的部分增设告成点;(b)

3. 采用光束法区域网平差时,在区域的四周,经常是平高点与高程点间隔布设,

为了加强布点的可靠性,关键部位布设双平高点; (c) 4. 当采用GPS进行像片联测时,有时也在区域网的四周,密集型布设平高点。(d) 图:

7、 什么是像片解译?什么是直接解译特征与间接解译特征?

答:像片解译俗称像片判读。解译的目的是为了识别目标,即识别像片上各种影像所反映的属性特征。 直接解译特征:它是地物本身属性在影像上的反映,即直接凭借影像特征确定地物属性。包括:

1. 形状 2. 大小 3. 色调 4. 阴影 5. 图案 6. 相关位置 7. 纹理

间接解译特征:它是通过与之联系的其他地物在影像上反映出来的特征,推断地物的类别属性,如地貌形态、水系格局、植被分布的自然景观特点、土地利用及人文历史特点等,多数采用逻辑推理和类比的方法引用间接解译标志。 8、 什么是像片调绘?像片调绘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在对航摄像片进行解译的基础上,根据用图的要求,今生适当的综合取舍,并按图式规定的符号将地物、地貌元素描绘在相应的像片上并作各种注记,然后进行室内整饰,这些工作称为像片调绘。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掌握目视解译特征,做到准确解译和描绘;二是正确掌握综合取舍的原则,综合合理,取舍恰当;三是掌握地物地貌属性、数量特征和分布情况,依据图式的说明和规定,正确运用统一的符号、注记描绘在相片上

9、 像控点GPS联测与常规方法相比有何优越性?

答:通过GPS方法联测像控点,与常规方法相比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 (1) GPS方法联测像控点不受地形条件影响,不要求点间通视,这对不通视的像控点

来讲,无疑是最佳方案,特别是对阻闭得去或距基础控制点较远的地区,更显示其明显的效率。

(2) GPS方法联测像控点可跨等级布设。对于大比例尺成图而言,一般常规方法的作

业程序是:进行基础等级控制测量、像片刺点、像控点联测、加密计算、形成DEM等,作业工序环环相扣,不可颠倒。当利用GPS进行像控点联测时,可直接用测区内或测区外的国家等级控制点作为起算点,布设像控级GPS网,测得像控点坐标即可进行加密计算、成图等,可将基础等级控制安排在作业过程中任何时间进行,作业工序较为灵活,并且对国家控制点距测区较远或不需要基础等级控制的区域来说将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3) GPS方法联测像控点精度良好,常规方法联测像控点的精度受基础等级控制带你

的精度、作业人员素质、地形、气象等诸多因素的影像,且精度因各点情形而异,GPS作业过程自动化,少有人为因素的影响、量测成果可靠、精度好。

(4) GPS方法联测像控点可不区分平高点和高程点,同时获得平高和高程成果,而且

无须每点均用水准或三角高程联测,用GPS代替测图水准,大大减少了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的工作量。

(5) GPS方法联测像控点不仅从时间上,且经济效益上或是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等方

面均远优于常规连侧方法,节省了大量前道工序的时间,保证了以最快速度满足用户用图的需要,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