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发育学试题 doc 下载本文

30.正常儿脊柱伸展与床面呈直角,是坐位的稳定阶段,称为直腰坐阶段的月龄为( ) 30.D

A.3个月 B.4~5个月 C.6个月 D.7个月 E.8个月

31.正常儿直腰坐位稳定,可以左右回旋身体,称为扭身坐阶段。可以在坐位上自由玩,也可以由坐位变换成其他体位的月龄为( ) 31.E

A.3个月 B.4~5个月 C.6个月 D.7个月 E.8~9个月

32.正常儿立位时阳性支持反射逐渐消失,下肢出现半伸展、半屈曲的状态而不能支持体重的月龄为( ) 32.B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E.5个月

33.正常儿立位时膝部与腰部屈曲,可以短暂支持体重的月龄为( ) 33.C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E.5个月

34.正常儿立位时由于伸肌张力较高,下肢伸展并支持体重,多呈足尖支持体重的月龄为( ) 34.D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E.5个月

35.正常儿立位时,出现跳跃动作,此阶段称为立位跳跃阶段的月龄为( ) 35.D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5~6个月 E.7个月

36.扶持正常小儿腋下站立,多数可站立,髋关节多不能充分伸展,称为扶站阶段的月 龄为( ) 36.B

A.6个月 B.7~8个月 C.9个月 D.10个月 E.11个月

37.正常小儿可抓物站立或抓住检查者的手后自行站起,脊柱充分伸展,称为抓站阶段的月龄为( ) 37.C

A.6个月 B.7~8个月 C.9个月 D.10个月 E.11个月

38.在抓站的基础上,由于立位平衡功能的逐渐完善,小儿可以独自站立,开始时间较短,逐渐延长,称为独站阶段的月龄为( ) 38.D

A.6个月 B.7~8个月 C.9个月 D.10个月 E.11个月

39.小儿站立稳定后,可以牵手向前迈步,称为牵手走阶段的月龄为( ) 39.E A.6个月 B.7~8个月 C.9个月 D.10个月 E.11个月 40.小儿可以独自步行,称为独走阶段的月龄为( ) 40.E A.8个月 B.9个月 C.10个月 D.11个月 E.12个月 【X型题】

41.与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密切相关的反射发育包括( ) 41.ABD A.原始反射 B.踏步反射 C.立直反射 D.平衡反应 E.上肢移动反射 42.原始反射中枢位于( ) 42.ABC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小脑 E.脑干 43.立直反射的主要功能是( ) 43.BCD

17

A.保持身体正常姿势 B.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 C.头颈和躯干间的正常协调关系 D.躯干与四肢间的正常协调关系 E.促进对称发育

44.肌张力分为( ) 44.ABC

A.静止性肌张力 B.姿势性肌张力 C.运动性肌张力 D.紧张性肌张力 E.松弛性肌张力 45.感觉输人包括( ) 45.CD

A.光感觉的输入 B.听觉的输入 C.皮肤感觉输入 D.本体感觉输入 E.位置感觉输入

46.前庭系统中的感觉器包括( ) 46.BCE

A.本体感受器 B.半规管内的运动位置感受器 C.椭圆囊斑 D.位置感觉器 E.球囊斑

47.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是( ) 47.ABC

A.由屈曲向伸展发育 B.从反射活动到随意运动发育 C.手、口、眼的协调发育 D.抗重力伸展发育 E.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 48.产伤分为( ) 48.ABD

A.颅外产伤 B.颅骨产伤 C.脑水肿 D.颅内产伤 E.脊柱裂 49.下列影响立直反射建立的原因有( ) 49.ACD

A.肌张力异常 B.身高 C.原始反射残存 D.姿势异常 E.性别 50.平衡功能的作用主要有( ) 50.ABC

A.保持体位 B.调整姿势 C.作出安全有效反应 D.促进原始反射消失 E.促进姿势对称 (二)名词解释 1.粗大运动发育

粗大运动发育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

2.觅食反射

觅食反射正常足月新生儿脸颊部接触到母亲乳房或其他部位时,即可出现“寻找”乳头的动作。该反射缺失预示较严重的病理现象,智力低下、脑瘫可持续存在。检查时用手指触摸婴儿的口角或上下唇,婴儿将头转向刺激侧,出现张口寻找乳头动作。存在于0~4个月。

3.握持反射

握持反射将手指或其他物品从婴儿手掌的尺侧放入并按压,小儿手指屈曲握物。此反射出生后即出现,2~3个月后消失。

18

4.拥抱反射

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的突然变化,刺激颈深部的固有感受器,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反应分为拥抱型和伸展型,存在时问为拥抱型0~3个月;伸展型4~6个月。

5.放置反射

放置反射又称跨步反射,扶小儿呈立位,将一侧足背抵于桌面边缘。可见小儿将足背抵于桌面边缘侧下肢抬到桌面上。存在于0~2月。

6.踏步反射

踏步反射又称步行反射。扶持小儿腋下呈直立位,使其一侧足踩在桌面上,并将重心移到此下肢。可见负重侧下肢屈曲后伸直、抬起,类似迈步动作。存在于0~3个月。

7.侧弯反射

侧弯反射又称躯干内弯反射。婴儿处于俯卧位或俯悬卧位,用手指刺激一侧脊柱旁或腰部。婴儿出现躯干向刺激侧弯曲。存在于0~3个月。 8.紧张性迷路反射

紧张性迷路反射也称前庭脊髓反射,头部在空间位置及重力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躯干四肢肌张力的变化。该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检查时将婴儿置于仰卧位及俯卧位,观察其运动和姿势变化。仰卧位时身体呈过度伸展,头后仰;俯卧位时身体以屈曲姿势为主,头部前屈,臀部凸起。存在于0~4个月。

9.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 当头部位置变化,颈部肌肉及关节的固有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引起四肢肌紧张的变化。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的头转向一侧。小儿颜面侧上下肢因伸肌张力增高而伸展,后头侧上下肢因屈肌张力增高而屈曲。存在于0~4个月。

10.立直反射

立直反射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立直状态的反射,立直反射的中枢在中脑。其主要功能是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头颈和躯干间、躯干与四肢间的正常协调关系,是平衡反应功能发展的基础。多于出生后3~4个月出现,持续终生。

11.降落伞反射

降落伞反射又称保护性伸展反射。检查者双手托住小儿胸腹部,呈俯悬卧位状态,然后将小

19

儿头部向前下方俯冲一下。此时小儿迅速伸出双手,稍外展,手指张开,似防止下跌的保护性支撑动作。脑瘫患儿此反射也可出现双上肢后伸呈飞机样的特殊姿势,或上肢呈紧张性屈曲状态。

12.平衡反应

平衡反应 当身体重心移动或支持面倾斜时,机体为了适应重心的变化,通过调节肌张力以及躯干与四肢的代偿性动作,保持正常姿势。 13.平衡

平衡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

(三)简答题

1.平衡功能中躯体感觉系统的作用。

平衡的躯体感觉输入包括皮肤感觉(触、压觉)输入和本体感觉输入。皮肤触觉、压力觉感受器向大脑皮质传递有关体重分布情况和身体重心位置的信息;分布于肌梭、关节的本体感受器则向大脑皮质输入随支持面变化如面积、硬度、稳定性以及表面平整度等而出现的有关身体各部位的空间定位和运动方向的信息。这些感受器在人体支持面受到轻微干扰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因此,皮肤感觉输入和本体感觉输入及其反馈,对于姿势运动起到重要的作用。

2.平衡功能中视觉系统的作用。

通过视觉,人们能够看见某一物体在特定环境中的位置,判断自身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同时也知道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视觉信息准确与否影响站立时身体的稳定性。当身体的平衡因躯体感觉受到干扰或破坏时,视觉系统在维持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颈部肌肉收缩使头保持向上直立位和保持水平视线,使身体保持或恢复到原来的直立位,从而获得新的平衡。如果去除或阻断视觉输入如闭眼或戴眼罩,姿势的稳定性将较睁眼站立时显著下降。

3.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

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②从反射活动到随意运动发育;③手、口、眼的协调发育。

4.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②抗重力伸展发育;③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

5.坐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①发育顺序是全前倾→半前倾→扶腰坐→拱背坐→直腰坐→扭身坐;②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③是抗重力伸展以及相关肌群发育的过程。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