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市怀柔区高考生物零模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生物膜上蛋白质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控制物质运输时必须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B. 类囊体膜上没有行使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C. 线粒体的双层膜上没有转运葡萄糖的载体 D. 垂体细胞膜上有识别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但物质进出细胞不一定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如水等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类囊体膜上发生光反应,可以合成大量ATP,故类囊体膜上有ATP合成酶;有氧呼吸中,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才能进入到线粒体;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故甲状腺细胞膜上有识别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垂体细胞膜上有识别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
【详解】A. 细胞膜控制物质运输时载体蛋白不是必须的,如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的协助,A错误; B. 类囊体膜上有行使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如ATP合成酶,B错误;
C. 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为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线粒体的双层膜上没有转运葡萄糖的载体,C正确;
D. 垂体细胞膜上有识别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D错误。
2.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的有丝分裂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B. 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 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 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而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造血干细
胞虽然是干细胞,但已经不是全能干细胞,是经过分化的细胞,只能分化为血细胞;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不同细胞基因表达情况不同;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故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
【详解】A. 细胞的有丝分裂增加了细胞的数量,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A正确; B. 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分化程度较低的细胞,不是未经分化的细胞,B错误; C.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C正确;
D.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3.如图表示健康人和Graves病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 A、B、C为三种激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C随血液运送至全身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B. 图中抗体的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相似 C. 甲状腺细胞释放的C对下丘脑具有反馈调节作用 D. 由图分析可推知Graves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答案】B 【解析】
C是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通过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故A正确。图中抗体的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相似,故B错误。甲状腺细胞释放的C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具有反馈调节作用,故C正确。由图可知Graves是因为产生的抗体将自身正常的细胞作为抗原发挥作用,所以属于自身免疫病,故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分级调节的基本模型
①分级调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 ②反馈调节:如图中“相应激素”含量的变化,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进而影响“相应激素”的分泌量。
4.(2017?海南卷)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
A. 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 B. 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 C. 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 D. 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 【答案】D 【解析】
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破坏粮食作物,不能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以及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AB错。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由于食物不足,正在觅食,不是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C错。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保护区内资源不足,需要外出觅食,D正确。 【考点定位】种群数量变化
【名师点睛】明确种群数量变化会导致种内竞争,而环境资源有限是解题关键。
5.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宜选择过氧化氢酶的原因是过氧化氢的分解与温度有关 B. 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会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
C.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其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 D. 调查血友病的遗传方式,可在学校内对同学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答案】A 【解析】 【分析】
过氧化氢不稳定,易分解,且其分解速率受温度影响,因此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宜选择过氧化氢酶;叶绿体色素不溶于水,但能溶于有机溶剂,层析液属于有机溶剂,因此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噬菌体只含有DNA和蛋白质,且在侵染细菌时,只会将DNA注
入细菌,便于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在遗传中的作用;调查血友病的遗传方式应该在患者家系进行调查,调查血友病的发病率可以对人群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详解】A. 过氧化氢易分解,且分解与温度有关,故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宜选择过氧化氢酶,A正确;
B. 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这可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颜色浅,甚至没有色素带,B错误;
C.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这样可以将DNA和蛋白质彻底分开,C错误; D. 调查血友病的遗传方式,需要在血友病的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D错误。
二、探究题
6.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以下是光合作用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一:取长势一致、无病害的青桐木幼苗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个组,分别置于以下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其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及最大净光合速率如表。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①干旱土壤中的作物光合作用弱的原因,一是光反应产生的______减少,从而使暗反应受阻;二是影响叶片气孔的开闭,使暗反应合成的______减少,进而生成的(CH2O)减少。
②与乙组相比,丙组最大净光合作用强度大,导致该差异的内因是丙组幼苗叶片中的______含量多。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当处于弱光的冬春季时,若提高青桐木幼苗光合作用强度,可适当减少______。 (2)实验二:为了选择适宜栽种的作物品种,研究人员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测定了3个品种S1、S2、S3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结果如图和如图,请回答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