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管护难、引导成长难。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推动了打工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面对这种局面,如何吸引一部分青壮年劳动力留守农村、扎根农村、建设农村,成为摆在基层党委、政府面前一道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农民种粮积极普遍不高
种粮成本连年攀升,粮食收购价格多年不变,使得粮农收入不增反降,不愿种田。
2004、2005、2006年3年种1亩双季稻的成本如下(见下表)
种1亩双季稻成本表
费用单位:元
年份 2004 2005 2006 化肥 160 200 200 农药 100 115 125 种子 24 25 30 犁田 80 100 140 插田 110 130 160 收割 150 160 200 水费 28 28 28 比2004年增加 628 758 883 因此,农民不但没有增加收入,而且收入大量减少。种粮成本增加费用冲减免税金额和种粮综合补贴后,2005年农民种1亩双季稻比2004年相对减少收入90元;2006年比2005年减少收入111元,比2004年则减少收入201元。
生活开支大,收入难提高,价值难实现 剩余劳动力大量外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农村家庭支出过大。农村家庭大额开支主要有教育、婚嫁、建房3大项。现在农村,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到读大学毕业,最节省花费也需要支出近10万元,还有子女婚嫁,一般支出在5万元左右;家庭建房,盖
5
两层楼房要10万多元,平房也要花费5万元以上。如此大额支出,对于农民来讲,只有靠外出打工积蓄才能支撑。
2.从根本上讲,在我国由于长期存在城乡差别,城市的先进和农村的落后形成巨大的反差,较多的认为在城市中比较容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落后的农村成为很多人眼中的“弃儿”。城市里发达的科技、丰富的信息、便利的交通、先进的教育、优质的服务、优厚的待遇…较之于贫瘠的农村更具有吸引力,跳出农门成了许多农村人难以释怀的政治情节。
3.从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层面来看,农业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在农业保险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农业产业化经营初期具有资金投入较多、风险大、效益低等特点;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农副产品价格波动大,工农产品查加大,农民纯收入增长缓慢,使得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粗放式经营。加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优惠政策比较少,农民自身的务农主体意识淡化也是农村劳动力缺乏的原因。
4.地方经济发展滞后。受地理区位、交通、环境、基础设施等因素影响,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招商引资效果不明显,镇域经济发展滞后。农村实用人才的社会价值无法实现,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缺乏便利的交通和前沿科技信息,没有雄厚的资金和优惠的政策保障使他们缺乏创业的勇气和创新的锐气,中国农民素质普遍偏低的残酷社会现实,使他们的产品难以满足市场挑剔的眼光。
四、我为乡亲献计策
首先,要从保护农民利益和维护粮食安全出发,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
6
格制度。从近几年的情况看,粮食价格一般由最低收购价格支撑和稳定,市场粮价一直围绕在最低收购价格上下游移波动,这对于稳定市场粮价和稳定农民收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个制度要进一步完善,价格制定后不能“一定几年不变”,而应该随着生产资料价格、市场工业产品价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升和城市居民及工薪阶层的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变化。
其次,要重视农村教育。在农村基础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于是一批批的农村中的优秀学生(约占30%左右)被高一级学校录取,跳农门成功,离开了生之、养之的农村,投入到城市,一去不复返。建设农村的重任留给了并不被人们重视、关注的剩下的大多数学生身上,而对于这大部分学生,教育界是按照对待像那30%的学生一样来进行教育的,从这部分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是在陪读,没有学到将来走向社会投身农村经济建设所需的知识,而是浪费了宝贵的几年时光来学习并不必须的一些知识,以至于走向社会后一片茫然,缺乏生存、发家致富的本领和技术。同时社会、学校、教师等给予他们的关注和投入实在是太少太少!往往是被遗忘的群体。(太多的关注投向了升学率,投向了那30%)。也就是说,农村教育现在是用我们的绝大多数精力、物力、财力投入到一少部分学生身上,而忽视了对大多数的未来农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的教育和培养,犯了本末倒臵的错误。
没有农村建设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农村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农村教育在这上面应该大有可为。我们应当看到农村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它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农村教育存在的问
7
题严重影响到了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进而又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本已存在的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化,对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农村教育与经济发展相关,与社会的系统发展也有关。所以,农村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口的质量,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
再次,要积极引导外出务工有成人员回乡创业。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是当前壮大经济总量,带动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为此,建议各级政府、各部门要牢固树立“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的新理念,把鼓励和支持回乡创业,像招商引资工作一样摆上重要日程。一方面,要与已回乡创业的人员加强联系,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经常派出人员,深入回乡创业人员、深入企业、深入现场,深入了解并帮助解决其在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竭力做好帮扶工作,促进其做大做强,为经济社会发展多做贡献。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外出务工人员的联系,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节假日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的时机,召开外出务工人员联谊会、座谈会,宣传家乡的发展形势、良好环境和优惠政策,积极主动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的信息整合,加强政府与务工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鼓励、吸引“游子”回归故里,造福家乡。
最后,要积极抢抓中部崛起历史机遇。十堰连接武汉、西安、重庆三大经济区的快速通道正在形成,十堰在促进东、中、西部经济融合中的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应从十堰市的区位特点、产业和资源优势出发,构建连接我国东西部的交通大通道,打造国际化汽车产业基地,建设汉江--堵河流域水电产业带,构建以武当山为中心的连接西北、西南的中西部黄金
8
旅游圈,积极建设湖北西部生态经济圈的核心区,努力把十堰建设成为国际化汽车城、水电城、旅游城、生态城和区域性中心城市。
五、个人感悟
在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中,我懂得了与人交流,沟通的重要性。同时也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们在与农民朋友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启发,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同时扩大了视野,对自己有了清醒的定位,不仅发现了自己知识结构中欠缺的一面,也感受到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这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启发。 七天的实践活动虽已结束,但它为我们开启了生活中的另一扇大门,是它让我们开拓了视野,也使我们对自己有了清醒的定位,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作为一名e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只埋头于课本之中,更不能只埋头于所学专业之中,更多的时候要投身于社会实践之中,拓展知识面,使自己全面发展。
我们青年一代要有理想,要坚定自己的方向,把握自己的前途,为了理想而奋斗。“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每当回首往事,不因虚度光阴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