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设计
年产40万吨合成氨脱碳工段的设计
[摘要]脱碳工段是合成氨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工段之一,二氧化碳吸收塔和溶液再生塔是脱碳过程中不可缺少的
塔设备。合成氨厂无论使用何种原料制成原料气,经变 换后,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如果不在合成氨工序前及时除净,氨的合成就无法进行下去;另一方面,二氧化碳本身是制取尿素、碳酸氢铵等产品的原料,也可加工成干冰、食品级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吸收塔的设计具有回收二氧化碳的功能。
本文权衡众多合成氨脱碳方法之利弊,最终选择碳酸丙烯酯脱碳法。首先进行工艺流程分析并根据工艺参数及有关标准进行二氧化碳吸收塔和解析塔内的物、热量衡算;其次就二氧化碳吸收塔、溶液再生塔等设备利用物理吸收机理、传质传热方程、溶液物性数据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塔体的总体结构设计和计算;然后对二氧化碳吸收和解析塔进行了必要的强度校核;最后对脱碳工段车间结构布置进行合理的设计。本设计作为理论上的准备工作,为分析工艺流程、设备设计上存在的问题、确定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准备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碳酸丙烯酯法;脱碳工艺;工程设计
第 I 页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第 II 页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设计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第 III 页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设计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 1
1.1合成氨工业概况 ............................................................................ 1
1.1.1我国合成氨工业发展概况 ................................................... 1 1.1.2发展趋势 ............................................................................... 1 1.1.3合成氨生产工艺简述 ........................................................... 2 1.1.4合成氨工业中脱碳单元的作用 ........................................... 2 1.1.5脱碳方法概述 ....................................................................... 2 1.2净化工序中脱碳方法 .................................................................... 2
1.2.1化学吸收法 ........................................................................... 2 1.2.2物理吸收法 ........................................................................... 3 1.2.3物理化学吸收法 ................................................................... 5 1.2.4固体吸附 ............................................................................... 5 1.3碳酸丙烯酯(PC)法法脱碳工艺基本原理 ............................... 5
1.3.1PC法脱碳技术国内外现状 .................................................. 5 1.3.2发展过程 ............................................................................... 5 1.3.3技术经济 ............................................................................... 5 1.3.4工艺流程 ............................................................................... 5 1.3.5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 6 1.3.6 PC法脱碳技术发展趋势 ..................................................... 6 1.4工艺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 7
第二章 物、热量恒算 ...................................................................... 8
2.1计算依据CO2的PC中的溶解度关系 ........................................ 8 2.2 PC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 8 2.3 PC的蒸汽压 .................................................................................. 9 2.4 PC的黏度 ...................................................................................... 9 2.5物料衡算 ........................................................................................ 9
2.5.1各组分在PC中的溶解量 .................................................... 9 2.5.2 溶剂夹带量 .......................................................................... 9 2.5.3 溶液带出的气量 .................................................................. 9 2.5.4出脱碳塔净化气量 ............................................................... 9 2.5.5计算PC循环量 .................................................................. 10 2.5.6入塔液中CO2夹带量 ........................................................ 10 2.5.7带出气体的质量流量 ......................................................... 10 2.5.8验算吸收液中净化气中CO2的含量 ................................ 10 2.5.9出塔气的组成 ..................................................................... 10 2.6热量衡算 ...................................................................................... 10
2.6.1混合气体的定压比热容 ..................................................... 10
第 IV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