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2015—2016年度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调研测试卷(一) 下载本文

18.两首词对宝玉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 宝玉是混世魔王。

B. 宝玉任性,不能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感情。 C. 宝玉受封建礼教迫害产生了心理变态。 D. 宝玉有不为当时世人理解的叛逆性格。

19. 对《红楼梦》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深刻地写出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败过程,广泛地暴露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种种腐朽和罪恶,客观地显示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

B.课文节选部分,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贾府人物以及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多愁善感。

C.《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组成,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做了必要的交代。“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第二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

D.课文在描写贾府环境时,既介绍了贾府的宏伟外观、巧妙布局,又暗示了贾府的荣华及其荣华的原因。 11-14,DDBC 15-19,BADDC

三、文言文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

个正确答案,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20. 下列各句中“与”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孰与君少长 B. 吾与点也 C. 臣请入,与之同命 D. 六国与秦皆诸侯 21.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通假字的是 ..

A. 说怿女美 B.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已 C. 暴霜露,斩荆棘 D. 举酒属客 22.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大王来何操 B. 不吾知也 C. 而今安在哉 D. 孰能无惑 2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是 ..

A. 不忍登高临远 B. 粪土当年万户侯 C. 天下云集响应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2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

A. 朝去暮来颜色故 B.比及三年 ...

语文 第 5 页(共 15 页)

C. 思厥先祖父 D.盛以锦囊 ...25. 下列各句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善于运用典故的手法表达作者的政治见解和战略主张。 C.《赤壁赋》无论写景、抒情,还是说理,都紧扣清风、明月、江水等特定情景,使情、景、理三者融为一体。

D.《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尽吐不平之气,同时也流露了及时行乐的思想,表达了对现实的一种无奈、消极、颓废。 20-25,BBDDD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题,8小题,共20分)

(一)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

巴尔蒙特

①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

和蔚蓝色的田野。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

和连绵的群山。

②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大海,

和百花盛开的峡谷。 我与世界签定了和约, 我是世界的真主。 ③我战胜了冷漠无言的冰川,

我创造了自己的理想。 我每时每刻都充满了启示, 我时时刻刻都在歌唱。

④我的理想来自苦难, 但我因此而受人喜爱。 试问天下谁能与我的歌声媲美?

无人、无人媲美。

⑤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

语文 第 6 页(共 15 页)

而一旦天光熄灭, 我也仍将歌唱……我要歌颂太阳

直到人生的最后时光!

26. 诗歌①②所运用的意象有哪些?说说他们的表达效果。(3分) 27. 本文运用了什么手法?“太阳”在文中有什么含义?(3分) 28. 作者宣称自己的“歌声”“无人媲美”的原因是什么?(2分) 29. 诗中反复吟咏“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有什么作用?(2分)

26.太阳、原野、群山、大海、峡谷。营造出一种宏伟阔大的气势,使诗人的豪情尽显纸上,张扬出诗人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对理想和光明的追求。(3分)

27. 象征手法。太阳不近视自然界中的一个星体,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一个崭新的富有生机的世界,象征着希望、光明、爱等生命中一切崇高美好,是生命不息追求的东西,是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的源泉。(3分)

28. 诗人歌唱的是自己的理想,他的理想来自苦难,是战胜苦难才来之不易的理想,因此他的“歌声”“无人媲美”。 (2分)

29.这种复沓手法使得作品的主题不断提升,情绪不断高扬,突出了主题。(2分)

(二)

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我家曾有老保姆,正定乡下人,六十多岁了。她还有个婆婆,八十几了。她有一次要回乡探亲,临行称了二斤白糖,说她的婆婆就爱喝个白糖水。

北京人很保守,过去不知苦瓜为何物,近年有人学会吃了。菜农也有种的了。农贸市场上有很好的苦瓜卖,属于\细菜\,价颇昂。

北京人过去不吃蕹菜,不吃木耳菜,近年也有人爱吃了。 北京人在口味上开放了!

京人过去就知道吃大白菜。由此可见,大白菜主义是可以被打倒的。 北方人初春吃苣荬菜。苣荬菜分甜荬、苦荬,苦荬相当的苦。

30. 这段文字是哪位作家的哪部作品?简要介绍这位作家。(3分)

31. 文中划横线的“北京人很保守”“北京人在口味上开放了”“由此可见,大白菜主义是可以被打倒的”句子,有什么含义?(3分)

32. 本文取材于生活中的琐细小事,既写了饮食的滋味,也写了生活的滋味。结合语段举例说明作者怎样表现生活气息的。(2分)

33. 结合所选文字,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2分)

30.汪曾祺的《五味》。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现代作家。京派小说的传人。

语文 第 7 页(共 15 页)

也被称为“美文家”和“美食家”。20岁开始发表作品。年轻时手西方现代派的影响较深,晚年作品渐趋平实。提倡“回到民族传统、回到现实主义”。主要作品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沙家浜》等。此外还发表过散文、文学评论及诗歌等。(3分)

31.大白菜主义即大白菜文化,之所以要被打倒,就在于它的保守和封闭。看来,随着国际化潮流的到来,北京人自己也会从这保守、独尊的封闭形态中走出来。北京人在口味上的开放便能说明。(3分)

32. 如婆婆喝白糖水。清贫的生活之中有温暖的人情味。既有温情,也有生活的无奈和辛酸。(2分)

33.朴实平淡,雅致而含蓄。话语平常,语调和缓,犹如老者。但平常中包含韵味,和缓中给人以智慧。注重语感和语流,充分营造文字的氛围和节奏,富含幽默,趣味盎然。(“行文如行云流水,语言冲淡而有味”也行。)(2分)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韩愈《师说》

34.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共2小题,每小题1分,共2分) ①惑矣 .

②或师焉,或不焉 .

3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6.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一句是什么句式?(1分) 37.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本段中的三处对比。(3分) 34.糊涂;同“否” (2分)

语文 第 8 页(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