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2015—2016年度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调研测试卷(一) 下载本文

镇江市2015—2016年度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调研测试卷(一)

语 文

注意事项及说明:

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考生务必按规定要求将所有答案(含选择题)填写在答题纸上。 3. 答案不涂写在答题纸上,成绩无效。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

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1. 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是

A. 欢谑(xua) 踟蹰(chí) 蹩进(bi?) 喟然(kuì) ....B. 癖好(pǐ) 凝噎(yì) 锱铢(zhī) 深邃(suì) ....C. 攒射(cuán) 苔藓(xiǎn) 梗塞(sāi) 浸渍(zì) ....D. 筵会(yàn) 谬种(miǜ) 偃卧(yán) 昳丽(yì) ....2. 下列各句没有错别字的是 ..

A. 我听了羞愧的面红耳热,觉得太失了“先生”身分。

B.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崔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C. 这恶魔似的铁马,那振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

D. 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 3. 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妖童媛女(艳丽) 推陈出新(淘汰) 坚韧不拔(移动) ... B. 疾言厉色(急速) 无动于衷(内心) 待人接物(物品) ... C. 真知灼见(透彻) 殒身不恤(顾虑) 若即若离(靠近) ...D. 感同身受(感激) 灯火阑珊(零落) 溢美之词(过分) ....4.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结局的强悍、壮阔和威武不屈,使得以哀悼而起的思绪,随着心绪的升腾渐至壮怀激烈的情绪;使得这歌曲既哀悼,又 ▲ ;既感伤,又 ▲ ;既柔婉,又 ▲ ;我们就在一种柔情万缕的 ▲ 抒情中,不知不觉走进英雄主义的襟怀。 A. 激昂 英武 坚硬 婉约 B. 激动 雄壮 强硬 婉转 C. 激烈 豪迈 雄壮 婉丽 D. 急切 威武 坚强 委婉 5.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是

A.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B.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 C.成功的教学,在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语文 第 1 页(共 15 页)

D. 在甘肃民勤以及张掖等六个县市出现的特强沙尘暴天气,导致能见度几乎为零,最大风速达到26米/秒左右。

A“不绝如缕”多形容声音细微悠长或局势、生命危急,应改为“络绎不绝”;D成分赘余,删去“左右”

6.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 有许多思想领域(艺术、宗教、道德。)不能使用科学方法,它也许永远不能应用于这

些领域。

B. 乡下人说某人脸黑:看你像个灶王爷似的——但灶马头的灶王爷脸很白。 C. 如果蝉不被打扰或伤害,它常常会在一根枯枝上刺成三、四十个小孔。

D. 海尔赛以前曾在向记者的一次谈话中说过这样一件事:“他看中了日本天皇阅兵时骑的

那匹白马。”

7. 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是 ..

A. 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讳

饰)

B. 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比

喻)

C.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反语)

D.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通感) 8. 对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是

A.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记叙) B. 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

滴。(描写)

C. 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议论)

D. 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说明) 9. 下列作品、文体、作者及其国籍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诗歌 普希金 俄罗斯 B. 《寂静的春天》 散文 雷切尔?卡森 美国 C. 《<物种起源>绪论》 学术论文 达尔文 英国 D. 《冰河英雄》 人物通讯 克莱尔?萨夫安 美国 10. 对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故都的秋》紧扣“清”、静”、“悲凉”,描绘了故都北平的秋色,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

物,抒发了向往、眷恋之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独特的审美意趣。

B.《仁爱一生(节选)》选取了特里萨在贫民窟建立贫民区学校,收养弃婴建立“儿童之家”,

语文 第 2 页(共 15 页)

建立临终关怀院三件事,折射出特里萨大爱无疆的崇高性和伟大性。

C.《沁园春?长沙》意象纷呈,意境深远。“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都

给我们展示了广阔万里、绚丽多彩、激情豪迈的意境。

D.《化装舞会》记叙了“我”童年时期因莽撞而撞人的事情,情节跌宕,富有戏剧性,体

现了小说可读性。

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在下列每小题中,

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一)

①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我们人类怎么样呢□是否也遵循伯格曼法则□如果是这样,那么爱斯基摩人是不是比我们要大得多□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得回顾一下人类演化的历史。

②简单地说,人类是在非洲演化出来的,大约是几百万年以前。但等到学会制作衣服和帐篷之后进入寒冷地区,大概只是几万年以前的事。而进入西伯利亚北极,大约是在两三万年以前,进入阿拉斯加北极,最早的证据是在1.2万年前。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伯格曼法则是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的。尽管如此,如果仔细观察一下,伯格曼法则在人类身上似乎还是留下了某些痕迹。例如,白人是在欧洲比较靠北的地方演化出来的,所以个子比较大。而黄种人是在亚洲温带地区演化出来的,所以个子比白人要小一些。同样的,在中国,北方人比南方人个子就要大一些,也许这也是伯格曼法则发挥作用的结果吧。

③但是,以此类推到黑人,似乎就有点矛盾了。按理说,黑人一直生活在热带,个子应该最小。然而,现在的黑人不仅比黄种人个子大,有的甚至比白人还高大,美国的篮球运动员,大部分都是黑人。不过,如果到非洲去看看,还是可以找出伯格曼法则的蛛丝马迹来。在非洲中部的热带雨林地区,生活着一种黑人,叫做俾格米人,过着狩猎收集型的群体生活,他们与其他黑人的差别是:个子明显的矮小,平均只有1.3米左右,偶尔也有长到1.5米的,就算是“巨人”了。他们的皮肤颜色浅而发红,不像一般的黑人那么黑,面部长而体毛多,额部、眼睛和牙齿都比较往前突出,更接近于人类的原始面貌,所以被称之为“矮黑人”。按照伯格曼法则来推断,也许这种黑人才代表着原始的黑人,其他的黑人可能都是后来的变种。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伯格曼法则在人类身上的表现还是很明显的。

——选自位梦华《伯格曼法则在北极》

11. 第①段□中应该使用的标点符号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12. 第②段中提到白人和黄种人,是为了说明 A. 白人生活的地区比黄种人生活的地区寒冷。 B. 白人比黄种人适应能力更强。

语文 第 3 页(共 15 页)

C. 白人、黄种人不像爱斯基摩人那样演化在非洲。 D. 伯格曼法则在人类身上似乎还是留下了某些痕迹。 13. 下列对第③段中“蛛丝马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一直生活在热带的黑人,也许可以验证伯格曼法则。

B. 非洲中部生活着俾格米人,也许可以验证伯格曼法则。 C. 变种的黑人,也许可以验证伯格曼法则。

D. 个子比黄种人大、甚至比白人大的黑人,也许可以验证伯格曼法则。 14. 联系全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伯格曼法则不适用于非洲黑人,因为他们的个子太大。 B. 今天人们看到的人高马大的黑人是黑人的变种。 C. 非洲地区的黑人不一定都能验证伯格曼法则。

D. “矮黑人”才是真正的黑人,因为他们的长相与人类的原始面貌一样。

(二)

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的极确,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又曰: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曹雪芹《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

15.对词中“恨”“乐”两个词的词性判断正确的项

A. 都是形容词。 B. “恨”是名词,“乐”是动词。 C. 都是动词。 D. “恨”是动词,“乐”是名词。 16.《西江月》二词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了人物?以下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两首词似褒实贬,寓贬于褒,看似歌颂,实则嘲讽批判。

B. 这两首词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宝玉,实际上却是宝玉独立不羁、要求个性解放的写照。

C. 从修辞角度看,“草莽”的用法是暗喻,比喻人没有知识,没有修养。

D. 从修辞角度看,“纨绔”“膏粱”是借代,用华美的衣着、精美的食物指代富贵子弟。 17.对“愚顽怕读文章”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宝玉无能又顽皮,一见书就害怕。 B. 宝玉愚顽,贪玩,不肯读书。

C. 宝玉不愿意读四书五经之类的文章,因此愚笨。

D. 宝玉不愿意读四书五经这些孔孟之道追求功名利禄的文章,被看作愚笨、顽劣。

语文 第 4 页(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