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凉山彝族婚嫁中的高价彩礼问题 - 图文 下载本文

1 绪论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风俗习惯在凉山彝族的生活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彝族儿女必须严格恪守风俗习惯。如在凉山彝族儿女缔结婚姻时,男方必须支付女方一定的彩礼才能谈婚论嫁。这些风俗习惯慢慢积淀下来,形成了凉山彝族地区特殊的习惯法,并支配着彝族儿女生活的方方面面。彝族婚嫁中的彩礼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剧变。到现在,其不仅仅意味着对传统风俗习惯的继承,而且掺杂着复杂的因素。在最近几年,彝族婚嫁中的彩礼呈急剧上涨趋势,这对凉山彝族社会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从宏观上来讲,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凉山地区的贫富差距,对凉山彝族社会的和谐发展极为不利,给凉山地区消除城乡差距、建设新农村带来了困难;从微观上来讲,高昂的婚嫁彩礼给彝族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特别在农村,多子家庭非常普遍,高额的婚嫁彩礼无疑对这些家庭会产生极大地影响,因此,在农村因婚返贫和因婚致贫现象严重。 1.1.2研究目的

基于凉山地区婚嫁高彩礼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凉山彝族的高价彩礼问题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或家支的问题,而是已经演变成一个社会公共问题,影响了凉山彝族社会的发展进程。由于笔者是凉山彝族,对凉山彝族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我也深刻认识到凉山彝族的高价彩礼所引发的社会隐患和消极作用。因此,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和相关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凉山彝族的高价彩礼问题进行全面了解和深入分析,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相应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 1.1.3研究意义 (1)社会价值

为凉山彝族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依据。凉山彝族婚姻中的彩礼彝语称为“者国”,可译为“聘金”、“彩礼”,也有学者称之为“身价钱”,凉山彝族儿女缔结婚姻时,男方必须支付女方一定的彩礼才能谈婚论嫁,可见它对凉山彝族婚姻能否成功缔结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这也成为凉山彝族卖卖婚的标志。因此,在民主改革后,凉山彝族自治州前后在1960年、1964年、1976年和1988年进行了婚姻改革,减少或取缔彩礼成为婚改的主要内容之一,可见彩礼在凉山彝族社会中的意义举足轻重。

彝族谚语有云:“父欠子债,为儿娶妻;子欠父债,养老送终。”凉山彝族的观念里,为儿娶妻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20世纪50年代“民主改革”以前,

1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论凉山彝族婚嫁中的高价彩礼问题

彩礼主要通过银两、牲畜等方式进行支付,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钱支付成为彩礼支付的主要方式,且支付的彩礼数目越来越大。近年来,婚嫁彩礼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给未婚男士极其家人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和负担。有的家庭为了给儿娶妻,不惜债台高筑,使得刚能解决温饱的家庭又因婚返贫,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农村,因婚而产生的债务很有可能转移给新婚家庭,导致新婚家庭因债务累积而外出打工挣钱,涌向发达城市,引发广泛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和谐。

纠正凉山彝族陈旧落后的婚姻观。“婚姻文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但是,它又不是与社会的发展同步进行的,往往受制于传统,具有滞后性①。”,到1956年民主改革,凉山彝族社会仍是奴隶制社会。有学者认为凉山彝族奴隶制在婚嫁中表现为:民族内婚、家支外婚、等级内婚、姑舅表优先婚和姨表不婚。我认为,除了以上表现之外,凉山彝族时下盛行的高价彩礼是奴隶制的产物,它不仅不适应于现代社会现状,而且在现实社会中已演变成为一股奢靡之风,加剧了凉山彝族社会贫富差距和内部矛盾,阻碍了凉山彝族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因此,纠正陈旧落后的婚姻观念对构建和谐、健康的社会极为有利。也正因为如此,2012年,在凉山州美姑县,深感当前彝族婚姻中女性结婚彩礼过高的300余位德高望重家支头人聚集在一起,用凉山彝族传统的“蒙格”(聚会商议)的方式,决定将婚嫁彩礼限制在两万元以内。

综合以上分析,对凉山彝族婚嫁彩礼过高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其现状进行全面把握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2)学术价值

本研究在凉山彝族彩礼过高问题已然成为凉山社会公共问题的大环境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本研究通过梳理凉山彝族婚嫁彩礼的现状,对凉山彝族婚嫁彩礼过高问题进行总体把握,有益于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本研究通过凉山彝族婚姻中的高价彩礼这一社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问卷研究对凉山彝族人对高价彩礼的看法进行一定的把握,无疑对研究凉山彝学与婚俗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1.2文献综述

凉山彝族婚嫁彩礼的飙升给彝族社会的良性发展带来了消极作用,婚嫁彩礼问题也愈加凸显。引起了关注凉山彝族婚姻问题的族人和学者的注意。冯敏的《凉山彝族婚姻中的身价钱问题研究》(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围绕“身价钱”,从其历史流存到现状分析,得出了身价钱对凉山彝族婚姻极为不利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如通过教育,在思想上予以疏导、用乡规民约进行约束、领带

①戴庆厦.中国彝学.第一次印刷.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304

2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论凉山彝族婚嫁中的高价彩礼问题

干部起表率作用等,深刻强调了“身价钱”是“彝族自主婚沉重的枷锁”②、“属凉山彝族婚姻中的难点问题”③。张邦铺在《论彝族婚姻中的身价费及其法律调适》(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2年2月第1期)中从法学的角度分析了彝族婚嫁中的“身价费”与我国现实的冲突,指出彝族婚姻中的“身价费”与婚姻法、经济观念、社会文化的冲突以及对婚姻家庭的不利影响,直指彝族婚姻中“身价钱”,并提出应对其进行改良,让彝族婚姻制度符合法律规范。另外,马鑫在《浅析凉山彝族婚姻习俗的变迁》(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3年度课题研究成果)中指出,彝族婚姻中的“身价钱”已经不只是金钱的问题,而是一种象征:凉山彝族的婚姻变成了社会商品交易市场,根据每个女孩的长相、教育程度、家支势力等因素标上不同的价格,并进行相互攀比,甚至有不断发展之势。基于这样的事实,他呼吁,凉山彝族地区的人民应该理性看待婚姻,在继承与发展优异的传统习俗的同时,要与时俱进,去其糟粕。李浩淼的《新农村“乡风文明”的调查与思考———以凉山彝族婚姻中的身价钱为例》(前沿,2012年第四期)对凉山彝族“身价钱”的探讨较具代表性。他首先从凉山彝族婚姻中的“身价钱”对凉山彝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阻碍作用展开讨论,然后对凉山彝族婚姻中的“身价钱”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和成因分析,对规范凉山彝族婚姻制度和“身价钱”问题给出了建设性对策与建议。

以上研究论文的重点直指凉山彝族婚姻中“身价钱”的不合理和对彝族社会的重要影响,给我的研究提供了直接参考。此外,李绍明、冯敏的《凉山彝族旧有婚姻家庭形态与现代化题》(《思想战线》,1990年第6期)挑明了高额“身价钱”背后的跟风和炫耀等不良风气。彭逢铭《当代凉山彝族婚姻家庭的特点和趋势》(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9月第3卷第3期)和蔡华《论彝族旧婚姻伦理对青年教育的影响》(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部分章节也道明了凉山彝族婚姻中的“身价钱”的奴隶社会私有社会形态的烙印。

其余文献更多对凉山彝族的婚姻习俗和婚姻制度两方面做了深入研究。为本文的研究开展提供了丰富的依据和参考。 (1)婚姻习俗方面

普忠良《中国彝族》(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年)中涉及到彝族的婚俗形式、婚前男女社交、婚前、正婚、婚后等阶段的礼俗,全面还原了彝族的整个婚姻过程的习俗及礼俗。贾仲益的《中国少数民族婚俗》(上海传播出版社,2007年)通过总结中国少数民族的婚俗,展现了中国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婚俗,其中很好

②冯敏. 凉山彝族婚姻中的身价钱问题研究.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56

③冯敏. 凉山彝族婚姻中的身价钱问题研究.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56

3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论凉山彝族婚嫁中的高价彩礼问题

的总结了彝族族内通婚、抢婚、哭嫁等婚姻习俗。阿里瓦萨(刘正发)在《文化传承与民族教育田野调查——三十三位凉山彝人访谈录》中,通过田野调查,实地采访了三十三位彝人,其中针对“您怎样看待凉山彝族婚姻缔结情况”的问题,采访了凉山彝族人,展现出了凉山民间群众对婚姻的看法和意见。巴莫阿依莫、巴莫曲布莫、巴莫乌萨莫《彝族风俗志》(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年)在婚姻礼俗这一章节通过从婚前的社交到离婚的具体阐述,道出了彝族婚姻的具体习俗情况。戴庆厦《中国彝学》(民族出版社,2003年)从两个方面对彝族婚姻做了深入的研究,一方面是从彝族民间文学《孜孜尼乍》、《妈妈的女儿》、《阿诗甘伟》等妇女题材的作品入手,写出了妇女在彝族婚姻家庭中的地位,说明了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妇女反抗买卖婚姻制度,正如文中所述:“这与彝族社会形态和婚姻制度是相应的”。另一方面在彝族古代婚姻形态试探和对当代彝族婚姻文化变迁的考察这两章节中,分别从血缘婚、对偶婚等婚姻形态和传统文化对彝族婚姻习俗的冲击及变迁,阐述了彝族婚俗的发展历程。 (2)婚姻制度方面

袁亚愚《当代凉山的社会和家庭》(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在婚姻和家庭这一章中,通过比较人类婚姻形式和凉山彝族旧有的婚姻制度,得出:作为各种婚姻所产生的后代,一降落人世就属于他们父辈的血缘家支等级,并世代固着于一种与生俱来的社会关系等级秩序中,这是凉山彝族社会的血缘家支制度得以延续的原因,也使血缘关系长期发挥对社会的支配作用,从而造成社会的分割、封闭、同质性、不开化和发展的及其缓慢。除此外,文中还对凉山彝族历次婚姻改革的具体情况进行阐述,为本研究深入分析凉山彝族婚嫁中的高价彩礼问题提供了重要基础。林耀华《凉山夷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婚姻这一章中,对彝族重要的婚姻规例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了彝族婚姻制度中的突出特点。

1.3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3.1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和比较法。

(1)问卷调查法。对四川凉山彝族婚姻中的高价彩礼问题的基本现状进行调查,联系其发展的历程和彝族婚姻习俗,就其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结合实际,提出解决凉山彝族婚嫁中的高价彩礼问题的策略。由于本人财力有限,缺乏相应的研究经验,本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访谈与电话采访为主。

(2)文献分析法。本研究的文献与资料来源主要为四川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知网,通过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和资料,搜集、梳理、提炼、归纳总结文献资料,对凉山彝族婚嫁中高价彩礼的研究现状有个清晰的认识,为本研究的深入分析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