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本语文练习题 下载本文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文言实词数量很大,词义___丰富,用法也比较复杂;文言虚词___数量有限,但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___是多方面的。___,正确理解词义和判断使用功能,____成了读文言文的基础。 A 相当 则 却 因此 就 B 相当 虽然 却 因此 就 C 不但 则 仍 当然 必然 D 不但 虽然 仍 当然 必然

20.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他当了两年的局长,却没干过一件实事,这次被免职,实在是众望所归。

B 由于患有帕金森症,他两只手经常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这对他来说真是痛苦的事。 C 她走起路来故意让皮鞋踩出“卡卡”的响声,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 D 张教授抛砖引玉的一番话,顿时使大家的发言积极起来。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位教授不喜欢无时无刻地指导球员的技术动作,因为他对自己的队员们充满了信心。 B许多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都以充满人文关怀的实际行动解决部分下岗职工就业。

C“东方明珠”号是一艘设施齐全、装修豪华、服务一流的游轮,归属于长江轮船公司管理。 D实践证明,知识是点燃智慧的火把;一个人知识的多寡,往往取决于他的勤奋程度。

2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的“水”,有凌空飘逸的,有汪汪一碧的,有晶莹澄澈的,_______。 A 它们是琼浆、深潭、瀑布。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质、色、形。 B它们是瀑布、深潭、琼浆。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形、色、质。 C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质、色、形。它们是琼浆、深潭、瀑布。 D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形、色、质。它们是瀑布、深潭、琼浆。

23.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高亢 伉俪 沆瀣一气 引吭高歌 B 绯闻 扉页 蜚短流长 雨雪霏霏 C 睥睨 裨益 奴颜婢膝 稗官野史 D 手谕 觊觎 瑕不掩瑜 不可逾越

2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影牒 亟待 一蹶不振 繁文缛节 B弛名 赈灾 姗姗来迟 萍水相逢 C先驱 伎俩 入不敷出 凤毛鳞角 D凋敝 氤氲 生死攸关 蔚然成风

2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世界各国发展水平不平衡,___表现为一种经济差距和技术差距,同时也表现为一种知识差距和教育差距,___两者之间日趋表现出互为因果的关系。缩小和消灭经济差距和技术差距,___需要从经济本身着眼,___需要长远的目光,从消灭知识差距和教育差距入手。 A 既 并且 不仅 更 B 不但 而且 所以 也 C 既 而且 因此 更 D 不但 并且 不但 也

26.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某高校作出“三本的分数线拿一本的毕业证”的承诺,对许多学生来说可能是一枕黄粱。 B 这项新规定颁布一年多,已经漏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羊补牢,为时太晚。 C 黄山的怪石、云海、奇松堪称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D 从高处眺望,辽阔的草原一片碧绿,几座白色的蒙古包星罗棋布,煞是好看。

2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有关人士指出,近几年石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中东等主要产油区形势不稳造成的。 B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表示,此次访华无论能否达成共同声明或宣言,能与中国高层领导认真会谈,就是成功的。

C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别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却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一方面。

D某些西方国家不断把中国经济的崛起归咎于不公平的竞争,并且越来越频繁地采取贸易保护主义。

2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一个精灵,漂泊如___,清冷似___;有一个精灵,惆怅如___,幽怨如___;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二胡,阿炳。

(1)三春之水(2)初夏梅雨(3)深秋落叶(4)冬夜之月 A(1)(2)(3)(4) B(1)(4)(2)(3) C(2)(1)(4)(3) D(3)(2)(1)(4)

29、

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中“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青,取之于蓝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0、

同“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C.吾尝终日而思

D.秦不吾哀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 31、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作者是鲁迅,以下对作者鲁迅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 B.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C.浙江绍兴人。

D.哲学家。 32、

以下对《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思想内容表述是否正确( )

通过对刘和珍等人的沉痛悼念,热烈地歌颂了爱国青年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愤怒地揭露和抨击了反动军阀杀害爱国青年的罪恶行径和帮闲“文人”的无耻、阴险,总结了斗争的经验教训,并激励革命者继续战斗。 A.正确 B.错误

33、

以下对《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写作特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融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 B.人物描写细致生动。 C.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D.写法灵活、自然。 34、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写道: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愤然而前行。”其中对“苟活者”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有是非观念,对反动派的暴行麻木不仁,毫无斗争勇气和胜利信心的人。 B.没有是非观念,对反动派的暴行麻木不仁,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人。

C.有一定是非观念,不满反动派的暴行,同情死难烈士,但安于现状,不思变革的人。 D.有一定是非观念,不满反动派的暴行,同情死难烈士,但顾及个人安危,得过且过的人。 35、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写道: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愤然而前行。”其中对“真的猛士”正确的一项是( ) A.被剥削与被压迫的劳苦大众 B.敢于斗争的革命志士 C.刘和珍等死难烈士

D.参加“三·一八”请愿的人们

36、

以下对《简笔与繁笔》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述是否正确( )

本文引用著名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事例和名人言论为例,精辟地论述了文章繁简“不可以多寡论”,当繁则繁,当简则简,“各得其宜,各尽其妙”这一中心论点,针对当今“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提出简练为文的正确主张。 A.正确 B.错误

37、

阅读以下文字并回答问题。

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以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这可称为以繁胜简。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对“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这一句话的意思,下面四种理解你同意哪一种?( )

A.文字多,就是繁冗拖沓,是作文病忌;文字少,就是简练,值得提倡。 B.文字多,就是繁笔,文字少,就是简笔,各有各的长处。

C.文字多,不能一概视为“繁冗拖沓”;文字少,也不一定就算简练。

D.区别简笔与繁笔,出了文字的多寡之外,还应考虑其他因素。 38、

阅读以下文字并回答问题。

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以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这可称为以繁胜简。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对整段意思的理解,那一项是正确的( ) A.真正值得提倡的是以繁胜简。

B.写文章既要用简笔,也要使繁笔。

C.简笔与繁笔各有各的妙处,不能光提倡简练。

D.提倡简练并不是只要文字少就好,简笔也得言简意赅才好,繁笔倘能精彩也好。 39、

阅读以下文字并回答问题。

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但是这提炼的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像上列几个例子,我相信作者在写出的时候并没有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顾炎武引刘器之的话说:“文章岂有繁简耶?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 这段文字强调的是什么( ) A.文章无所谓繁简。

B.要做到繁简适当,重要的是写作内容必须来自生活,发乎真情。 C.无论繁简,都要做到句无可削,字不得减。 D.无论繁简,都需要提炼,字斟句酌。

40、

《简笔与繁笔》中采用了几种论证方法,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例证法 B.引证法 C.对比论证 D.排比论证 41、

下列对《群英会蒋干中计》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选自《三国演义》——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 B.作者是罗贯中,明小说家、戏曲作家。

C.《群英会蒋干中计》的中心事件是周瑜实施反间计。 D.文章着重描写了曹操,刻画出了他奸诈的性格。

42、

在三江口折兵后,曹操“唤蔡瑁、张允责之曰:‘东吴兵少,反为所败,是汝等不用心耳!’”在蔡、张二人解释后,又说:“汝既为水军都督,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这段对话表明( )

A.曹操善于用人,即使是降将也委以重任放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