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纺织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 下载本文

存在。部分地区的中小企业工资涨幅小,年后开工不足,湖北有部分企业开工率为50%左右。但际华3542、湖北银河纺织等优势企业用工情况良好。武汉江南实业搬迁入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新上了6万锭的带自动落纱长车和自动络筒设备,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部分缓解了用工短缺的压力。

山东地区2010年棉纺企业工资平均上涨20%左右,很多本地务工人员选择在本地工作,南下的数量减少,用工较为稳定。大部分企业的员工返岗率较高,节后开工率可达90%以上。目前普工缺口较小,但设计、研发等技术人才较为短缺,阻碍了企业提升设计理念、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对未来招工情况,企业普遍持有悲观情绪。湖北地区以本地职工和周边县市人员占工人结构的主体,达到90%以上,少量职工来自外省,棉纺企业给职工普遍加薪10%~30%,但当地职工的工资水平依然偏低,不含保险职工到手的工资普遍不足2000元,有的地区达不到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60%。目前企业的职工年龄偏大,部分企业为了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不得不保持四班三运转,用工需求多。有的企业根据工作性质不同还尝试采取四班三运转与三班二运转同时运行。走访所到企业的大门口都贴有招工信息,部分企业用工缺口较大,一线挡车工缺人较为严重。 (2)、订单平稳,接新单谨慎

河北、河南订单情况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山东大部分企业接单非常谨慎,由于原料价格短期内大幅波动,中小企业订单基本维持在2个月左右,大型企业也调整了对大客户的订单情况,由原来的1年期订单调整为半年或一季度。订单呈现品种多、批量小、利润低等特点。

湖北纺织企业生产、销售情况向好,市场需求旺盛,但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令很多企业对下半年纺织形势感到担忧。受国际货币及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影响,外贸订单减少,同时由于生产成本的提高,许多国外的订单转移到印度、东南亚等地区。随着国内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许多企业对下半年纺织形势不乐观,面对新的订单企业更为谨慎。当然,也有一些小企业经营情况较为困难,如湖北马口单一的涤纶线生产小企业,主要是由于产品单一,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不高造成利润率太低,小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而导致经营困难。

(3)、生产成本持续走高

据走访企业反映,近几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生产成本持续走高。除原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使企业的流动资金大为缩减,给企业造成极大的经营压力外,务工人员对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等条件要求也在提高。2010年棉纺织企业用工成本平均提高约20%以上。国外客户则到印度、东南亚等生产成本更为低廉的国家和地区寻求发展。此外电、汽、煤、运输等物料成本也在上涨,增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尤其是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大大压缩了流动资金的运转空间,企业在压力下被迫减小生产规模或停止生产。

(4)、棉质下降、库存不均

由于对后期棉花价格的走势预期不明,加之企业资金紧张,棉纺企业棉花库存量普遍不多。山东有50%以上企业棉花库存不足两个月,河南、河北企业库存原料平均也仅两个月,而湖北长江沿线有优势的棉纺企业都储备了较为充足的原料,存棉量都在3个月左右,个别企业的存棉量能用到8月份或者新棉上市。

棉花的质量下降是各地共同反映的问题,山东企业反映,高价买进新疆棉出现了亏重率较高且杂质多、质量无法保证。据了解新疆棉亏重率高达1.2%~1.3%,短绒率高,影响纱线生产质量,棉花价格也变相提高了。湖北企业也反映,大部分棉花纤维偏粗,与气候、品种、成熟度等均有关系。新疆棉质量也有所降低,且外运情况不是很好。另外企业收购棉花时,在利益的驱动下,掺杂、掺劣质棉的情况较为突出,严重影响到企业产品质量。 (5)、出口环境变化

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直接影响纺织品出口,对利润率较低的纺织业更是雪上加霜。纺织服装是对外依存度较高的行业,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非常敏感,所能承受的升值幅度较小,整个行业的出口受到极大影响,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广饶、高青棉纺产业集群2010年出口交货值均出现负增长,其中广饶规模以下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降低31%。 据湖北地区企业反映,从2010年下半年起企业已感到出口退税及相关出口的政策支持力度减弱。企业面对出口环境变化,在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提高、订单减少等因素下,对出口前景感到担忧。 (6)、融资难问题凸显

国内通货膨胀现象日显,国家实行紧缩货币政策,银行贷款程序的繁琐及银行贷款“嫌贫爱富”的特性,使得纺织企业融资难成为一个普遍问题。国有商业银行不看好纺织业发展,另外由于纺织属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用工人数较多,随着国家进一步提高各项保险和养老金标准,导致企业的经济负担远高于同等产值其它行业企业。因原料成本高涨使流动资金更加短缺,纺织企业因流动资金的困扰,无力购买先进的设备、改进落后的工艺、开发适应时尚潮流的新品种,阻碍了行业企业经济方式的转变。 (7)、技术和管理人员短缺

目前纺织企业普遍缺乏技术、设计和管理人员,尤其是面料花型设计人员,许多纺织类高校毕业生不愿在纺织行业发展,转行去市场销售、贸易等其他行业发展,使得纺织企业高层次技术、管理人员相对匮乏。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纺企只有不断地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提高技术水平、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增加产品附加值,才能在国内外的竞争中顺势而上,占有一席之地。

四:外需趋降背景下纺织行业出口现状分析

(1)金融危机引发外需下降,导致纺织企业出口减少,利润降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出现衰退迹象,造成国内消费需求下降,尤其是随着下半年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加深,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回落,对出口造成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而受冲击最大的当属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纺织服装业。

(2)外需下降使出口企业经营压力加大,货款回收风险增加。造成订单减少、导致货物积压、货款回收难度加大。据某纺织企业反映,目前尚不存在货款无法收回的现象,但外方已出现部分退单的苗头,企业慎重接单,甚至以银行信用为担保的信用证业务企业也不敢接,为规避无法收回货款的风险,该公司着手办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进一步增加企业成本,使本来经营困难的企业更加步履维艰。 (3)外需趋降增强了企业应对复杂形势的能力。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涉外企业的发展遇到了许多阻滞因素。内外环境的趋紧,使得棉纺织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国际竞争力不强等劣势凸现,发展步履维艰,而企业在困境中求生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这些在欠发达地区尤其明显。据海关统计,2008年1~11月,纺织行业仅下降了0.3%,反映了德州市纺织行业外贸经济的运行还是比较平稳的,在被调查的纺织企业中,多数表示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外需减少的局面。 二、值得关注的问题

(1)融资难问题仍然存在,制约企业的发展。企业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是融资难问题长期存在,尽管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已经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把保持经济稳定放在首要位置,但从银行、企业的调查情况看,银行尚未出台具体措施,融资难问题仍未得到缓解。一是企业融资成本增加。据纺织企业反映,尽管目前金融机构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已下调到目前的5.31%,但纺织业仍然属于高风险行业,企业贷款还要承担额度占用费、授信额度保证金等附加条件,一般利率还要上浮20%~50%,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二是企业资金周转风险加大。由于纺织业属于高风险行业,企业间担保难以落实,担保公司费用又比较高,一般在1.8%~2%之间,另外还要缴纳10%~20%的保证金,企业难以承受,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有所加大。

(2)外需减弱制约纺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市场的消费需求持续下降,仅为上年的同期的一半,许多消费者减少了高档品的消费量,更加偏好低档产品。这对于正处在产业升级关键时刻的纺织行业非常不利。据企业反映,金融危机发生后,大量订单都偏向于低档产品,为迎合市场,企业低档产品出口增多,高新技术产品研制开发处于低谷,影响了企业的升级换代的步伐,长期来看,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外需趋降背景下人民币升值挤压盈利空间。据纺织企业反映,人民币每升值1%,利润大约下降3%,为企业带来汇兑损失。尽管近期人民币升值幅度趋缓,但自2007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挤压部分低附加值纺织类出口企业利润。如某企业,2007年利润率为6%,2008年仅为3%,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另外,企业议价能力不高,从被调查的企业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由于自身出口产品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在对外报价时处于劣势,很难将成本增加等一系列不利因素与外方分摊,议价能力不高,提价幅度在2%以内,制约了其利润的增长;相反,外方提价能力却在逐步增强,这种现象在劳动密集性行业中表现明显,如临邑澳泰纺织有限公司反映,纺织业退税率上调的消息一公布,国外进口商立即要求降低价格,由于国内同类产品竞争激烈,企业只得将上调的利润拱手让给外方,造成国家对纺织业的优惠政策变相转移给国外进口商的局面。

五:总述新疆棉纺织业的优势与劣势及“十二五”期间新疆纺织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1) 新疆棉纺织企业的优势

首先,新疆有丰富的棉花资源优势,新疆已成为国家最大的产棉区,棉花总量(特别是长绒棉)居全国之首。同时,新疆还是全国优质棉的生产基地,其优质长绒棉、高等级棉在全国乃至世界是有名的,棉花品级高、色泽白、成熟度好、纤维长,是棉纺织企业优选的原料;其次,新疆棉纺织业发展历史长,有近50年的历史,有一定的基础与规模,具有市场竞争能力;再次,新疆劳动力价格相对沿海发达地区要低得多,这也是一个优势 (2) 新疆棉纺织企业的劣势

新疆棉纺织业的劣势,从宏观方面看,新疆受地域限制,市场信息相对滞后,产品开发没有跟上国内国际市场的变化。同时,棉纺织企业的原料长期实行垄断经营,对国际棉花市场分析研究、判断能力差,经常造成国内棉价与国际棉价相差甚远,流通环节无序操作、市场较乱,对棉纺织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新疆棉花资源优势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从微观方面来看,棉纺织企业内部资产结构不合理,东部棉纺行业的国有资产只占全部资产的20%左右,而新疆却高达70%左右,其中有30%以上的已经是亏损挂账,这十分不利于新疆棉纺织企业的发展。

(3)“十二五”期间新疆纺织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经过五年的科学发展,使我区成为中国西部纺织产业转移主要承载地和中国纺织品服装商品向西出口的桥头堡;将新疆建设成中国西部最具影响力的棉纺织品生产基地及功能较为完备的纺织品服装贸易物流中心”。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承接内地纺织产业转移为契机,加快纺织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振兴纺织工业。重点建设阿克苏、石河子纺织工业城,加快发展喀什、呼图壁、莎雅、巴楚、奎屯、库尔勒、博乐等纺织工业园区。以大型棉纺骨干企业(集团)为依托,大力发展棉纱精深加工,加快发展中高档优质面料,做大做强棉纺产业。稳步发展毛纺、麻纺等特色产业。适度发展人造纤维产业,以发展差别化和高性能粘胶纤维为重点,支持玛纳斯和库尔勒两大人造纤维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发展针织、印染、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深加工产业,加快建设纺织品出口加工基地。到2015年,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50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2亿元,纤维加工量达到170万吨,其中:棉花加工量达100万吨,棉纺环锭达到800万锭以上,气流纺达到12万头以上。

六:棉纺原料“棉花”产业存在的问题及资源优势

资源优势未发挥各种问题突出

每当人们提及棉花这种初级的农作物时,首先会想到的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服装、棉被等纺织产品。其实,棉花产业链有着庞大的支系,它不仅关联到棉花种植业和纺织业,而且涉及到食用油、饲料、油脂化工、医药等其它衍生行业。整个棉花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的中心轴是:良种繁育—棉花种植—棉花采摘—棉花初加工—储存— 棉纺纺织—服装制造—服装批发和零售—服装消费。在棉花产品的初加工这一环节,除主要产品皮棉外,还有许多副产品。这些副产品可以衍生出很多不同的副产业链条:棉籽—棉油—精化工;棉籽—棉籽壳—培养食用菌的原料;棉籽—棉粕—精饲料。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一直坚持“一黑一白”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国家大力扶持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新疆棉花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经过“九五”、“十五”和“十一五”将近14年的科技攻关和基地建设,新疆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棉花种植基地,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产产量和调出量连续十几年来都是全国第一。2009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达到134.33万公顷,占全国棉花种植总面积的26%;总产量达302.6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