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 题
【2.1.1】按照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位于( )抗震设防烈度地区内的建筑物应考虑抗震设防。
(A) 抗震设防烈度为5~9度 (B)抗震设防烈度为5~8度 (C)抗震设防烈度为5~10度 (D)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 【2.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使用范围是( ) (A) 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 (B) 抗震设防烈度为7~9度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 (C) 抗震设防震级为6~9级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 (D) 抗震设防震级为7~9级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
【2.2.1】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基本抗震设防目标设计的建筑,当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影响时,建筑物应处于下列何种状态( ) (A) 不受损坏
(B) 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C) 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D) 严重损坏,需大修后方可继续使用
【2.2.2】按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建筑,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遭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应( )。
(A) 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B) 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C) 不致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D) 不致倒塌
【2.2.3】 某建筑物,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小震不坏”的设防目标是指下列哪一条?( )
(A) 当遭遇低于7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经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B) 当遭遇低于7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C) 当遭受7度的地震影响时,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D) 当遭遇低于7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2.2.4】某建筑物,其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大震不到”的设防目标是指下列哪一条?( )
(A) 当遭受8度的地震影响时,不致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B) 当遭受8度的地震影响时,一般不致倒塌伤人,经修理后仍可继续使用
(C) 当遭遇高于8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经一般修理后仍可继续使用 (D) 当遭遇高于8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2.4.1】 建筑物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 (A) 【2.4.1】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 (B) 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破坏造成社会重大影响和国民经济重大损失的建筑 (C) 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一般建筑 (D) 丁类建筑应属于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
【2.4.2】 建筑物共有四个抗震设防类别,下列分类原则中正确的是( )
(A) 甲类建筑属于重要的建筑 (B) 乙类建筑属于较重要的建筑 (C) 丁类建筑属于一般重要的建筑 (D) 丁类建筑属于抗震适度设防类建筑
【2.4.3】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的建筑应划分为下列哪一个类别( )。 (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丁类
【2.4.4】抗震设计时,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四类。一幢18层的普通高层住宅应属于( ) (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丁类
【2.4.5】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下列哪一类建筑是属于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的乙类建筑( ) (A) 人数不够规模的影剧院 (B) 某些工矿企业的变电所 (C) 县级二级医院的住院部 (D) 中、小型纪念馆建筑
【2.4.6】建筑抗震设防为( )类建筑时,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 (A) 甲、乙 (B) 丙、丁 (C) 丙 (D) 丁
【2.4.7】根据其抗震重要性,某建筑为乙类建筑,设防烈度为7度。下列何项抗震设计标准正确( )
(A) 按8度计算地震作用 (B) 按7度计算地震作用
(C) 按7度计算地震作用,抗震措施按8度要求采用 (D) 按8度计算地震作用并实施抗震措施
【2.4.8】某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对于此地区丙类建筑的抗震设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按8度进行抗震设计,按7度设防采取抗震措施 (B) 按7度进行抗震设计(包括计算和抗震设计) (C) 按7度进行抗震计算,按8度设防采取抗震措施 (D) 按7度进行抗震计算,抗震措施可适当降低
【2.4.9】某丙类建筑所在场地为Ⅰ类,设防烈度为6度,其抗震构造措施应按何项要求处理( )
(A)7度 (B)5度
(C)6度 (D)处于不利地段时,7度
【2.4.10】某乙类建筑所在场地为Ⅰ类,设防烈度为6度,确定其抗震构造措施,应按下列( )要求处理。
(A)6度 (B)7度
(C)8度 (D)不能确定 【2.4.11】某丙类建筑所在场地为【2.4.12】,设防烈度为7度,确定其抗震构造措施,应按下列( )要求处理。
(A)6度 (B)7度
(C)8度 (D)不能确定
【2.4.12】某丙类多层建筑所在场地为Ⅳ类场地,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其房屋抗震构造措施,应按下列( )要求处理 (A)6度 (B)7度 (C)8度 (D)9度
【2.4.13】A、B两幢多层建筑:A为乙类建筑,位于6度地震区,场地为Ⅰ类;B为丙类建筑,位于8度地震区,场地为Ⅰ类,其抗震设计,应按下列( )进行。 (A) A幢建筑不必作抗震计算,按6度采取抗震措施,按6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B幢建筑按8度计算,按8度采取抗震措施,按6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B) A幢建筑按6度计算,按7度采取抗震措施,按6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B幢建筑按8度计算,按8度采取抗震措施,按6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C) A幢建筑不必作抗震计算,按6度采取抗震措施,按6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B幢建筑按9度计算,按9度采取抗震措施,按6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D) A幢建筑不必作抗震计算,按7度采取抗震措施,按6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B幢建筑按8度计算,按8度采取抗震措施,按7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2.4.14】乙类、丙类高层建筑应进行抗震设计,其地震作用计算按下列( )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
(A)6度时不必计算,7~9度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计算地震作用 (B)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一度计算地震作用
(C)6度设防时,Ⅰ、Ⅱ类场地上的建筑不必计算,Ⅲ、Ⅳ类场地上建筑及7~9度设防的建筑应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计算地震作用
(D)所以设防烈度的建筑结构均应计算地震作用
【2.4.15】在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内的乙类、丙类高层建筑,应进行抗震设计,其地震作用计算按下列( )做法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 (A) 各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结构均应计算地震作用
(B) 6度设防时,Ⅰ~Ⅲ类场地上得建筑不必计算,Ⅳ类场地上得较高建筑及7~9度设防的建筑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计算
(C) 6度不必计算,7~9度设防的建筑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计算
(D) 6度设防时对Ⅰ、Ⅱ类场地上的建筑不必计算,Ⅲ类和Ⅳ类场地上建筑及7~9度设防的建筑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计算
【3.1.1】选择建筑场地时,下列对建筑抗震不利的是( ) (A) 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的地段 (B) 地震时可能发生崩塌的地段 (C) 地震时可能发生地裂的地段 (D) 断层破碎带地段
【3.1.2】在地震区选择建筑场地时,下列( )要求是合理的。 (A) 不应在地震时可能发生地裂的地段建造丙类建筑 (B) 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应坚决避开 (C) 不应在液化土上建造乙类建筑 (D) 甲类建筑应建造在坚硬土上
【3.1.3】对于抗震要求属于危险地带的是( )地质类型 (A) 软弱土、液化土 (B) 河岸、不均匀土层
(C) 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 (D) 湿陷性黄土
【3.1.4】选择建筑场地时,下列( )地段是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 (A) 液化土
(B) 高耸孤立的山丘 (C) 古河道
(D) 地震时可能发生地裂的地段
【3.2.1】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下列( )方案。 (A) 特别不规则的建筑设计 (B) 严重不规则的建筑设计 (C) 非常不规则的建筑设计 (D) 不规则的建筑设计
【3.2.2】建筑抗震设计应符合下列( )要求 Ⅰ. 应符合概念设计的要求
Ⅱ. 当采用严重不规则的方案时,应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 Ⅲ. 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方案
Ⅳ. 当采用严重不规则的方案时,应进行振动台试验 (A) Ⅰ、Ⅱ (B)Ⅰ、Ⅲ (C) Ⅰ、Ⅳ (D)Ⅰ、Ⅱ、Ⅳ
【3.2.3】在地震区的高层设计中,下述对建筑平面、里面布置的要求,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 建筑地平面、里面布置宜规则、对称 (B) 楼层不宜错层
(C) 楼层刚度小于上层时,应补小于相邻的上层刚度的50% (D) 平面长度不宜过长,凸出部分长度宜减小 【3.2.4】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如图 所示的结构平面,当尺寸b、B符合下列( )时属于平面不规则。
(A) b≤0.25B (B)b>0.3B
(C) b≤0.3B (D) b>0.25B
【3.2.5】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下列( )属于竖向不规则的条件。 (A) 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B) 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80%
(C) 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0%
(D) 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5% .
【3.2.6】抗震设计时,下列( )结构不属于竖向不规则的类型。 (A) 侧向刚度不够
(B) 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
(C) 局部收进的水平方向的尺寸不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 (D) 楼层承载力突变
【3.2.7】下列建筑物属于结构竖向不规则的是( )。 (A) 有较大的楼层错层
(B) 某曾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75% (C) 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
(D) 某层的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3.2.8】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架构抗震房屋的里面尺寸,H′/H>0.2时可按规则结构进行抗震分析的是图中( )体型。
(A)Ⅰ、Ⅲ (B)Ⅰ、Ⅳ (C)Ⅱ、Ⅲ (D)Ⅱ、Ⅳ
【3.2.9】抗震设计时,下列结构中( )不属于竖向不规则的类型。 (A) 侧向刚度不规则
(B) 竖向抗侧力构建不连续
(C) 顶层局部收进的水平方向的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 (D) 楼层承载力突变
【3.2.10】下列建筑( )属于结构竖向不规则。 (A) 有较大的楼层错层
(B) 某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5% (C) 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
(D) 某层的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层的80%
【3.2.11】下列( )属于竖向不规则的条件。
(A) 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B) 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80%
(C) 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0%
(D) 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5%
【3.2.12】在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中,达到( )情况时,既属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了。 (A) 在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中,仅有个别项目超过上述(或规范)的不规则指标 (B) 在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中,有多项超过上述(或规范)的不规则指标
(C) 在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中,有多项超过上述(或规范)的不规则指标,且超过较多或有一项大大超过时
(D) 在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中,有多项大大超过上述(或规范)的不规则指标时
【3.2.13】在一栋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中,防震缝的设置正确的是( ) (A) 防震缝应将其两侧房屋的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B) 防震缝应将其两侧房屋的上部结构连同基础完全分开
(C) 只有在设地下室的情况下,防震缝才可以将其两侧房屋的上部结构分开 (D) 只有在不设地下室的情况下,防震缝才可以将其两侧房屋的上部结构分开
【3.2.14】有关结构规则性的判断或计算模型的选择,其中( )不妥。 (A) 当超过梁高的错层部分面积大于该楼层总面积的30%时,属于平面不规则 (B) 顶层及其他楼层局部收进的水平尺寸大于相邻 的25%时,属于竖向不规则 (C) 平面不规则或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均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
(D) 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时,属于竖向不规则
【3.3.1】下列对结构体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宜设躲到抗震防线
(B) 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 (C) 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动力特性相差宜大 (D) 应避免应力集中
【3.5.1】下面所列构件,除( )外均为非结构构件
(A)女儿墙、雨篷 (B)贴面、装饰柱、顶棚
(C)围护墙、隔墙 (D)砌体结构中的承重墙、构造柱
【3.5.2】下列( )不属于建筑非结构构件 (A) 女儿墙、雨篷 的美好附属结构构件 (B) 贴面、吊顶等装饰构件 (C) 建筑附属机电设备支架 (D) 围护墙和隔墙
【3.5.3】 某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下列( )非结构构件可不需要进行抗震验算 (A) 玻璃幕墙及幕墙的连接 (B) 悬挂重物的支座及其连接 (C) 电梯提升设备的锚固件 (D) 建筑附属设备自重超过1.8kN或其体系自振周期大于0.1s的设备支架、基座及其锚固 【3.7.1】抗震设防地区钢结构钢材应选用( ) (A) 伸长率不大于20%的软钢 (B) 伸长率大于20%的软钢 (C) 伸长率等于20%的软钢 (D) 硬钢
【3.7.2】按一、二级抗震等级设计时,框架结构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 )
(A)1.25 (B)1.30 (C)1.50 (D)1.80
【3.7.3】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芯柱、圈梁等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 (A)C20 (B)C25 (C)30 (D)C40
【3.7.4】抗震设计时,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
(A)C20 (B)C25 (C)30 (D)C40
【3.7.5】按一、二级抗震等级设计时,框架结构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
(A)1.25 (B)1.50 (C)1.80 (D)2.00
【3.7.6】对于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砖砌体结构房屋,砖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 (A)M2.5 (B)M5 (C)M7.5 (D)M10
【3.7.7】有抗震设防要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如钢筋的钢号不能符合设计要求时,则( )
(A) 允许用强度等级低得钢筋代替 (B) 不允许用强度等级高得钢筋代替
(C) 用强度等级高地但钢号不超过Ⅲ级钢的钢筋代替时,钢筋的直径和根数可不变 (D) 用强度等级高地但钢号不超过Ⅲ级钢的钢筋代替时,应进行换算 【4.2.1】下列( )建筑可不考虑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 (A) 砌体房屋
(B)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粘性土的单层厂房 (C) 9度时高度不超过100m的烟囱 (D) 7度时高度为150m的烟囱
【4.2.2】下列建筑中( )不能确认为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建筑物。
(A) 砌体房屋
(B)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的单层厂房 (C) 8层以下高度在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
(D)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
【4.2.3】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地基土抗震承载力应按( )确定。 (A) 仍采用地基土静承载力设计值
(B) 为地基土静承载力设计值乘以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C) 采用地基土静承载力设计值,但不考虑基础宽度修正 (D) 采用地基土静承载力设计值,但不考虑基础埋置深度修正
【4.2.4】验算天然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时,下述标书中( )是正确的。 (A) 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部超过15% (B) 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部超过25% (C) P≤faE,且Pmax=1.2 faE (D) P≤faE,或Pmax=1.3 faE
【4.2.5】验算天然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时,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考虑,下述
表述中( )是不正确的。
(A) 基础底面平均压力不应大于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
(B) 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压力不应大于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的1.2倍 (C) 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拉应力 (D) 高宽比不大于4的高层建筑及其他建筑,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
过基础底面积的25%
【4.3.1】 下述对液化土的判别的表述中,( )是正确的。 (A) 液化判别的对象是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 (B) 一般情况下6度烈度区可不进行液化判别
(C) 6度烈度区的对液化敏感的乙类建筑可按7度的要求进行液化判别 (D) 8度烈度区的对液化敏感的乙类建筑可按9度的要求进行液化判别 【4.3.2】 下述对抗震设防区建筑场地液化的叙述中,( )是错误的 (A) 建筑场地存在液化土层对房屋抗震不利
(B) 6度抗震设防地区的建筑场地一般情况下可不进行场地的液化判别 (C) 饱和砂土与饱和粉土的地基在地震中可能出现液化 (D) 粘性土地基在地震中可能出现液化 【4.3.3】在8度地震区,( )需要进行液化判别。 (A)砂土 (B)饱和粉质黏土 (C)饱和粉土 (D)软弱粘性土
【4.3.4】存在饱和砂土或粉土的地基,其设防烈度除( )外,应进行液化判别。 (A)6 (B)7 (C)8 (D)9 【4.3.5】进行液化初判时,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晚更新世的土层在8度时可判为不液化土 (B) 粉土黏粒含量为12%时可判为不液化土
(C) 地下说为以下土层进行液化初判时,不受地下水埋深的影响 (D) 当地下水埋深为0时,饱和砂土为液化土
【4.3.6】对饱和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进行初判时,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设防烈度为9度,判为不液化 (B) 8度烈度区中粉土的黏粒含量为12%时,应判为液化 (C) 7度烈度区中粉土的黏粒含量为12%时,应判为不液化
(D) 8度烈度时粉土场地的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为6.0m,地下水位埋深为2.0m,基础埋
深为1.5m,该场地应考虑液化影响
【5.1.1】地震作用大小的确定取决于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 )无关。
(A) 建筑结构的阻尼比 (B) 结构自重 (C) 特征周期值
(D)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5.1.2】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所给出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结构自振周期的范围是( )。
(A)0~3s (B)0~5s (C)0~6s (D)0~4s
【5.1.3】在计算8、9度罕见地震时,建设场地的特征周期应( )。 (A)增加0.1s (B)减少0.1s (C)增加0.05s (D)减少0.05s
【5.1.4】北京市市区拟建一幢房屋,场地为Ⅱ类。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特征周期Tg(s),应为( )
(A)0.20g、0.25s (B)0.15g、0.25s (C)0.20g、0.35s (D)0.15g、0.35s
【5.1.5】某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场地类别为Ⅰ1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计算罕遇作用时的特征周期Tg(s)应取( )。 (A)0.30 (B)0.35 (C)0.40 (D)0.45 【5.1.6】一幢20层的高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该建筑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3g),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结构的自振周期T1=1.2s,阻尼比ξ=0.05,地震影响系数α与( )最接近。
(A)0.0791 (B)0.070 (C)0.060 (D)0.050
【5.1.7】某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丙类建筑,场地为Ⅰ1类,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基本自振周期为1.3s。多遇地震作用时,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与( )最接近。
(A)0.028 (B)0.027 (C)0.026 (D)0.15 【5.1.8】一幢5层的商店建筑,其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场地为Ⅲ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建筑采用钢结构,结构自振周期为T1=0.4s,阻尼比ξ=0.035,该钢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α是( )。
(A)0.18 (B)0.16 (C)0.20 (D)0.025
【5.1.9】某20层的高层建筑,采用钢框架-混凝土结构。该建筑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3g),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结构的第一平动自振周期T1=1.2s,,地震影响系数α与( )最接近。
(A)0.0791 (B)0.0826 (C)0.0854 (D)0.0778
例【5.3.1】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高层建筑结构地震作用计算时为了简化计算可采用( )方法。 (A) 时程分析法 (B)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C) 底部剪力法
(D) 先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再以时程分析法作补充计算 【5.3.1】 计算地震作用时,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 )
(A)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 (B)各可变荷载组合值 (C) (A) + (B) (D)(A) 或(B)
【5.3.2】某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场场地为Ⅰ1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时,特征周期为0.30s,计算8度罕遇地震作用时的特征周期Tg(s)应取( ) (A)0.30 (B)0.35 (C)0.40 (D)0.45
【5.3.3】当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遇地震水平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Tg=0.30s,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ΔFn=δnFEk,当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1.30s时,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系数δn应与( )最为接近。
(A)0.17 (B)0.11 (C)0.08 (D)0.0
【5.3.4】某框架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1.0s,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E=40000kN,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Ⅰ1类场地,8度设防。按底部剪力法计算的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 (kN)与( )最接近。 (A)2165 (B)3250 (C)2761 (D)1891
【5.3.5】单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如图所示,集中于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1200kN,梁的抗弯刚度EI=∞,场地为Ⅱ类,7度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经计算知基本自振周期T1=0.88s。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框架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kN),与( )最接近。
(A)46.80 (B)48.50 (C)49.60 (D)59.40
计算【5.3.6】如图所示,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1=G2=1200kN,梁的刚度EI=∞,场地为Ⅱ类,7度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该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1.028s。多遇地震作用下,第一层、第二层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kN),与( )最接近。
(A)69.36;46.39 (B)69.36;48.37 (C)69.36;40.39 (D)69.36;41.99 【5.4.2】一幢20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如图所示。其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3g),结构自振周期T1=1.8s。该结构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G=392000kN。其水平地震作用采
jj=120用振型分解反映普法进行计算。算得底部总剪力 标准值VEk0=11760kN。由此,可算得底部剪力系数?=VEk0/?G。此λ值为( )
jj=120(A)0.03 (B)0.04 (C)0.02 (D)0.05
计算【5.4.3】~【5.4.4】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位于8度地震设防区,Ⅰ1类场地,
5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分组为第一组,该结构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4×10kN,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经计算其自振周期T1=1.24s。①求该结构底部总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值
4
(kN)?②若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得到其底部总水平剪力标准值VEk0=1.2×10kN,求其底部剪力系数?=VEK0/?Gj的值。
【5.4.5】某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该结构顶部增加突出小屋(第11层水箱间)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已知:10层(层顶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10=682.3kN,第11层(层顶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11=85.3kN,第10层的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ΔF10=910.7kN。试问,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顶部突出小屋(第11层水箱间)以及第10层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值VFEk11(kN)和VFEk10(kN),分别与( )最为接近。
(A)VFEk11=85,VFEk10=1680 (B)VFEk11=256,VFEk10=1680 (C)VFEk11=996,VFEk10=1680 (D) VFEk11=256,VFEk10=1850
正答:(B)
【5.4.6】某十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房屋,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40m,设一层地下室,采用箱形基础。该工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Ⅲ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按刚性地基假定确定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0.8s。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相同。按刚性地基假定计算的水平地震剪力,若呈倒三角分布,如图所示,当计入地基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时,试问、折减后的底部总水平地震剪力,应为( )。 (提示:各层水平地震剪力折减后满足重比要求)。
(A)2.95F (B)3.95F (C)4.95F (D)5.95F
正答:(C)
【5.5.1】下列关于扭转耦联效应的叙述中,( )是错误的。
(A) 对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地扭转影响 (B) 对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对称的结构,可以不考虑扭转耦联效应 (C) 对于任何结构的抗震设计,都要考虑扭转耦联效应的措施 (D) 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的结构,可以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但是对其平行于地
震作用的边榀的地震效应,应乘以增大系数 正答:(B)
【5.5.2】对位于7度抗震设防区、Ⅱ类建筑场地、110m高,房屋平面及其结构布置均匀、对称、规则,且房屋质量和其结构的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较均匀的丙类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办公楼。在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 )计算方法适合。 (A) 可采用底部剪力法
(B) 可采用不考虑扭转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C) 应采用考虑扭转耦联振动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D) 应采用考虑扭转耦联振动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并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
震作用下的补充计算。 正答:(D)
例【5.6.1】下列高层建筑中,地震作用计算时( )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Ⅰ).建筑设防类别为甲类的高层建筑结构
(Ⅱ).设防烈度为8度,Ⅲ类场地上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结构 (Ⅲ). 设防烈度为7度,高度不大于80m的丙类高层建筑结构 (Ⅳ).刚度与质量沿竖向分布特别不均匀的高层建筑 (A)(Ⅰ)、(Ⅳ) (B)(Ⅱ)、(Ⅲ) (C)(Ⅰ)、(Ⅱ) (D)(Ⅲ)、(Ⅳ)
【5.6.1】7度设防地区采用时程分析法的房屋高度范围( )
(A)>100m (B)>80m (C)>120m (D)>60m
【5.6.2】下列对于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动力时程分析的集中观点,其中( )相对准确。
(A) 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大于该楼层平均值1.2倍的高度的高层建筑可不进行
弹性动力时程分析补充计算
(B) 选用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其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的地震影
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各个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20%
(C) 弹性时程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求得的底部剪力的80%
(D) 结构地震作用效应,可取多条时程曲线计算结果及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中的最
大值。
【5.6.3】在下列高层建筑中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时,( )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A) 高柔的高层建筑结构
(B) 沿竖向刚度略有变化的52m高地乙类高层建筑结构 (C) 设防烈度为7度,高度大于100m的丙类高层建筑结构 (D) 甲类高层建筑结构
【5.6.4】在下列建筑中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时,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的是( )① 特别不规则的建筑 ② 甲类建筑
③ 7度设防烈度,高度120m的高层建筑
④ 8度设防烈度,Ⅱ类场地,高度85m的高层建筑
【6.1.1】13层办公室,框架剪力墙结构,总高为34m,当设防烈度为8度时,其剪力墙承受地震倾覆力矩占总值的45%,该结构的抗震等级应为下列何项?( ) (A) 框架一级,剪力墙一级 (B) 框架二级,剪力墙一级 (C) 框架二级,剪力墙三级 (D) 框架三级,剪力墙二级
【6.1.2】有一座10层办公室,如图所示,无库房,结构总高为34.7m,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建于8度地震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场地,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一级,二层箱形地下室,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该建筑物地下室抗震设计时,试问下列何项选择是完全正确的?( ) ①地下一层虽有很多剪力墙,抗震等级仍按一级
②地下二层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 ③地下二层抗震等级不能低于二级
(A)①③ (B)①② (C)② (D)②③
【6.1.3】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多层商场,建于Ⅱ类场地,7度抗震设防区,建筑物总高度28m,营业面积为12000m2,试问,下列对该建筑物抗震等级的判定,其中何项正确?(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
【6.1.4】某县级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由于医疗设施条件不足,拟建设二级医院项目,其门诊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高度为24m,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试问,该建筑应按以下何项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措施?(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6.1.5】某11层办公室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竖向刚度比较均匀,如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丙类建筑,Ⅰ类场地。试问,确定该结构需采取何种抗震构造措施所用的抗震措施,应为下列何项?(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6.1.6】某大型影剧院,房屋高度为25m,建筑场地为Ⅱ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试问,该影剧院该建筑应按以下何项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措施?(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6.1.7】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民用办公室,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48m,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Ⅱ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为方便计算,假定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为7.4×105kN·m,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Mw=3.4×105kN·m。试问,该建筑的框架和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为下列何项?( ) (A) 框架二级,剪力墙二级 (B) 框架二级,剪力墙三级 (C) 框架三级,剪力墙二级 (D) 框架三级,剪力墙三级
【6.1.8】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布。房屋高度为34.0m,首层层高为3.2m,其他各层层高为2.8m。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建于Ⅲ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房屋剪力墙抗震设计时,试问,下列何项符合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
(A) 符合与三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B) 符合与二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C) 符合与二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和三级抗震等级相应的构造措施要求 (D) 符合与三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和二级抗震等级相应的构造措施要求
【6.1.9】某大城市郊区一高层建筑,地上28层,地下2层,地面以上高度为90m,屋面有小搭架,平面外形为正六边形(可忽略扭转影响),如图所示,该工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5g),Ⅲ类建筑场地,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假定本工程地下一
层地板(地下二层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试问,地下室结构一、二层采用的抗震等级应为下列何组所示?( ) (A) 地下一层二级、地下二层三级 (B) 地下一层一级、地下二层三级 (C) 地下一层一级、地下二层二级 (D) 地下一层一级、地下二层一级
【6.1.10】某大城市郊区一高层建筑,地上28层,地下2层,地面以上高度为90m,屋面有小搭架,平面外形为正六边形(可忽略扭转影响),如图所示,该工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5g),Ⅲ类建筑场地,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假定该建筑物下不有面积3000m2二层公用裙房,裙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并与主体连为整体。试问,裙房框架的抗震构造措施等级宜为下列何项所示?(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6.1.11】云南省大理市某中学拟建一6层教学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及竖向均规则。各层层高为3.4m,首层室内外地面高差为0.45m,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下列关于对该教学楼抗震设计的要求,其中何项正确?( ) (A) 按9度计算地震作用,按一级框架采取抗震措施 (B) 按9度计算地震作用,按二级框架采取抗震措施 (C) 按8度计算地震作用,按一级框架采取抗震措施 (D) 按8度计算地震作用,按二级框架采取抗震措施
例【6.2.1】某县级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拟建设二级医院项目,其门诊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高度为24m,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试问,该建筑应按( )抗震等级采用抗震措施。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例【6.2.2】一栋四层小型武建仓库,平面尺寸为18m×24m。堆货高度不超过2m,楼面活载10kN/m2建筑场地的抗震设防区,现已确定采用现浇框架结构,下列各种柱网布置中( )最合适。
(A) 横向三柱框架,柱距9m,框架间距6m,纵向布置连系梁 (B) 横向三柱框架,柱距6m,框架间距4m,纵向布置连系梁 (C) 双向框架,两向框架柱柱距均为6m
(D) 双向框架,横向框架柱距6m,纵向框架柱距4m
例【6.2.3】当有下列情况中( )时,框架单独柱基宜设双向基础系梁。 (A)二级框架 (B)一级框架 (C)埋深较浅 (D)埋深一致
例【6.2.9】地震区框架结构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为( ) (A)1.5% (B)2% (C)2.5% (D)3%
例【6.2.10】某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一级,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采用HRB335及HPB235。框架梁h0=340mm,其局部配筋如图所示,试判断下列关于梁端纵向钢筋的配置中( )是正确的配置。
(A)Asl=3Ф25 As2=3Ф25 (B)Asl=3Ф25 As2=3Ф20 (C)Asl= As2=3Ф22 (D)前三项均非正确配置
例【6.2.13】某框架梁尺寸为30mm×7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抗震等级为二级,环境类别为二类。梁端纵向受拉钢筋为8Ф25,其中心至受拉边缘as=65mm,箍筋为Ф8间距100mm(不必验算箍筋加密区长度),试问( )判断是正确的。 (A) 为违反强制性条文 (B) 违反一条强制性条文 (C) 违反二条强制性条文 (D) 违反三条强制性条文
例【6.2.14】某多层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一级,采用C30混凝土、钢筋采用HRB335.框架梁h0=340mm,其框架梁梁端配筋如图所示。根据梁端截面地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和截面的受压区高度,判断其纵向钢筋的配置,( )是正确的配置。 (A)Asl=3Ф25 As2=2Ф25 (B)Asl=3Ф25 As2=3Ф20
(C)Asl= As2=3Ф22 (D)前三项均非正确配置
例【6.2.15】框架梁截面尺寸应符合下述各项中的哪一项条件? (A) 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B) 截面高宽比不宜小于4
(C) 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大于4
(D) 梁截面尺寸的确定一般与梁剪力设计值的大小无关
【6.2.1】关于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要求中,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应设计成双向梁柱抗测力体系 (B) 主体结构可采用铰接 (C) 可采用单跨框架
(D) 不宜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的混合形式
【6.2.2】框架梁、柱中心线宜重合在同一平面内,当梁、柱中心线有偏心时,下列何项偏心距要求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
(A) 9度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宽度的2/ (B) 6~8度抗震设计时不宜大于柱截面在该方面宽度的1/4 (C) 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柱截面在该方面宽度的1/4 (D)不宜大于柱截面垂直方向宽度的1/4
【6.2.3】当采用梁宽大于柱宽的扁梁作为框架时,下列要求哪一项是不合理的?( ) (A) 不宜用一二级框架结构
(B) 梁中线宜与柱中线重合 (C) 扁梁应双向布置
(D) 梁宽不应大于柱宽的二倍
【6.2.4】抗震设计时,框架扁梁截面尺寸的要求,下列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 梁截面宽度不应大于柱截面宽度的2倍
(B) 梁截面宽度不应大于柱截面宽度与梁截面高度之和 (C) 梁截面宽度不应小于纵筋直径的16倍 (D) 梁截面宽度不应小于净跨的1/15
【6.2.10】当抗震等级为一级时,框架结构中柱的最小总配筋率为( ) (A)0.8% (B)0.9% (C)1% (D)1.5%
【6.2.11】下列柱纵筋布置不正确的是( ) (A) 对称布置
(B) 总配筋率不大于5%
(C) 纵筋在铸锻箍筋加密区绑扎 (D) 每侧纵向配筋率不宜大于1.2%
【6.2.12】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结构的底层,柱下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乘以( ) (A)增大系数1.7 (B)增大系数1.2 (C)减小系数0.9 (D)减小系数0.8
【6.2.13】下列对柱轴压比描述正确的是( )
(A) 柱的组合轴压力标准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乘积的比值 (B) 柱的组合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的比值 (C) 柱的组合轴压力标准值与柱的核心混凝土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乘积的
比值
(D) 柱的组合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核心混凝土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乘积的
比值 【6.2.14】某丙类高层建筑房屋高度为42m,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在重力荷载代表值、水平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下,底层边柱的轴向标准值分别为NGk=4120kN、Nwk=1010kN及NEhk=520kN,柱截面为600mm×6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试验算该柱的轴压比λN,下列( )正确。
(A)0.66 (B)0.70 (C)0.82 (D)0.84
【6.2.15】某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度24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Ⅲ类场地,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第二层柱的剪跨比不大于2.0.问该层柱的轴压比限值为( )。
(A) 0.9 (B) 0.85 (C) 0.8 (D) 0.70
【6.2.16】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Ⅱ类场地,其层高为2.9m,室内外高差为900mm。二层框架柱剪跨比λ=1.8,抗震设计时,该柱在竖向荷载与
地震作用组合下地轴压比的限值[λN]宜取( )。
(A)0.70 (B)0.80 (C)0.85 (D)0.90
【6.2.17】某现浇混凝土高层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其第二层中柱截面为600mm×800mm,梁截面为350mm×600mm,层高为3600mm,柱间为填充墙。该柱箍筋加密区的范围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全高加密 (B)800 (C)500 (D)600
【6.2.18】某现浇混凝土高层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一级,柱配筋方式如图所示,12Ф22、假定柱剪跨比λ>2,柱轴压比为0.7,钢筋采用HRB400级和HPB235级,混凝土为C35,钢筋保护层厚度为30mm。柱加密区配置的复合箍筋直径、间距为下列何项数值时,才最满足规程中的构造要求?( )
(A)Ф8@100 (B)Ф10@100 (C)Ф12@100 (D)Ф14@100
【6.2.19】某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位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地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g,Ⅱ类场地,丙类建筑,其中间楼层某柱截面尺寸为800mm×8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 30,配置Ф10井字复合箍筋,as= as′=50mm;柱净高2.9m,弯矩反弯点位于柱子高度中部,则该柱的轴压比限值与以下哪项最接近( )? (A)[λN]=0.60 (B)[λN]=0.75 (C)[λN]=0.80 (D)[λN]=0.85
【6.2.20】某高层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房屋高度为50m的丙类建筑,修建于Ⅲ类场地上,已知某层边柱承受的轴向力标准值为: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NGk=4500kN,水平风荷载作用下Nwk=650kN,水平地震作用下NEhk=1000kN。该边柱截面尺寸为700mm×700mm,柱净高Hn=3.3m,采用C40级混凝土,环境类别一类。试问,该柱轴压比与柱轴压比限值的比值( )。
(A)1.101 (B)0.95 (C)0.80 (D)0.85
【6.3.2】抗震设计时,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厚度(不含端柱或翼者)为何项( )。 (A) 不宜小于14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5 (B) 不宜小于16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0 (C) 不宜小于20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16 (D) 不宜小于层高的1/12
【6.3.4】假定重力荷载代表值修改为N=8480.4kN,其他数据不变,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lc(mm)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450 (B)540 (C)600 (D)650
【6.3.5】抗震墙的两端有翼墙或端柱时,其墙板厚度(mm)对于一级抗震墙,除不应小于层高的1/20外,还不应小于下列何项要求?( )
(A)120 (B)160 (C)200 (D)250
【6.3.7】抗震墙的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的3倍、墙肢厚不大于300mm时,应( ) (A) 按柱的要求设计,箍筋沿全高加密 (B) 按柱的要求设计,箍筋沿中部加密 (C) 按梁的要求设计,箍筋沿全高加密 (D) 按梁的要求设计,箍筋沿中部加密
【6.3.8】非地震区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端部设置暗柱的要求,下列何者是正确的?( ) (A) 当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时需要设置
(B) 应设暗柱,且截面尺寸取1.5t(t为腹板厚度) (C) 应设暗柱,且截面尺寸取2t (D) 可不设暗柱
正答:(D) 【6.4.1】在抗震区,当采用框架-抗震墙结构并采用预制板、屋面板时,应采取措施保证楼、屋盖的整体性和抗震墙的可靠连接,应采用配筋现浇面层加强时,厚度不应小于( ) (A)40mm (B)50mm (C)60mm (D)80mm
【6.4.2】在抗震设防烈度7度区,A级高级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为λ,在下列λ值时,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H何项是不恰当的?( )
(A)λ=10%时,H=120m (A)λ=30%时,H=120m (A)λ=70%时,H=120m (A)λ=90%时,H=50m
【7.1.1】多层砌体房屋设置防震缝的下列叙述,其中( )是不恰当的。 (A) 防震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
(B) 6、7度时,房屋里面高差在4m以上,宜设置防震缝 (C) 防震缝宽可采用50~100mm
(D) 8、9度时,房屋有错层,且露面高差较大,宜设置防震缝 【7.1.2】地震区砌体结构房屋之间的防震缝应按( )取值。 (A) 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计算值的70% (B) 按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结算确定 (C) 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计算值的50% (D) 根据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取70~100mm
【7.1.3】地震区砌体结构房屋的总高度限值与下列( )因素有关。
Ⅰ.砌体类型 Ⅱ.砌体强度 Ⅲ.砌块强度 Ⅳ.结构类型及横墙的多少
(A) Ⅰ、Ⅱ (B)Ⅰ、Ⅳ (C)Ⅰ、Ⅱ 、Ⅲ (D)Ⅰ、Ⅱ 、Ⅲ 、Ⅳ 【7.1.4】在8度地震区修建6层、总高度18m的砌体房屋,可采用以下( )类砌体 Ⅰ.普通砖砌体,最小墙厚240mm Ⅱ.多空砖砌体,最小墙厚240mm Ⅲ. 小砌块砌体,最小墙厚190mm Ⅳ. 配筋砌块砌体,最小墙厚190mm
(A) Ⅰ、Ⅱ (B)Ⅰ、Ⅳ (C)Ⅰ、Ⅲ 、Ⅳ (D)Ⅰ、Ⅱ 、Ⅲ 、Ⅳ 【7.1.5】位于7度抗震设防区的烧结普通砖砌体房屋,其房屋总高度(m)和层数限值(层)分别是( )。
(A) 18 , 3 (B)24 , 5 (C)21 ,7 (D)27 , 9
【7.1.6】多层砌体房屋为带阁楼的坡屋面时,房屋的总高度应从室外地面算到下面( )位置。
(A)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 (B)屋面檐口的高度
(C)屋面山尖处 (D)屋面山尖墙的1/2高度处
【7.1.7】 抗震设计时,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中,横墙较少是指下列( )情况。 (A) 同一楼层内开间大于4.2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40%以上 (B) 同一楼层内开间大于4.5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40%以上 (C) 同一楼层内开间大于4.8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35%以上 (D) 同一楼层内开间大于5.1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30%以上 【7.1.8】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各层横墙很少的多层砌体房屋,尚应比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再适当降低总高度和减少层数。问横墙很少的定义是( )
(A) 各层横墙间距不大于4.2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不到20%且开间大于4.8m的房间占该
层总面积50%以上
(B) 各层横墙间距不大于6.3m的房间的面积均大于该层总面积的70% (C) 各层横墙间距均在11.4~14.4m之间
(D) 各层横墙间距均接近《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最大间距
【7.1.9】某抗震设防烈度7度区拟建医院、教学院等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当墙采用240mm厚的多孔砖时,下列层数和总高度限值正确的是( )
(A)7层,21m (B)6层,18m (C)5层,15m (D)4层,12m
【7.1.10】横墙较少的多层砖砌体房屋,当按规定采用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时,下面( )房屋仍可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层数和总高度限值。 (A)教学楼 (B)住宅楼 (C)医院 (D办公楼
【7.1.11】在地震区采用普通砖、多孔砖和小砌块非配筋砌体承重的多层房屋,其层高不应超过( )。
(A)3.3m (B)3.6m (C)3.9m (D4.2m
【7.1.12】抗震设计的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最大值不应超过( ) (A)5.0m (B)4.5m (C)4.0m (D 3.6m
例题【7.1.13】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与《建筑抗震设计规则》不符的是( )
(A) 地震烈度为6度时,最大高宽比为2.5 (B) 地震烈度为7度时,最大高宽比为2.5 (C) 地震烈度为7度时,最大高宽比为2.2 (D) 地震烈度为8度时,最大高宽比为2.0
例题【7.1.14】某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采用190mm厚混凝土小型空心砖砌块砌筑,剖面如图,室内外高差为0.3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5g。则( )能满足抗震规范要求。 (A) 总层数4层,每层层高h=3.2m,l=8.5m (B) 总层数4层,每层层高h=3.6m,l=8m (C) 总层数4层,每层层高h=3.3m,l=7.5m (D) 总层数4层,每层层高h=3.7m,l=10m
例题【7.1.15】抗震设计时,限制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横墙的间距是为了满足( )要求。 (A) 满足抗震横墙的承载力要求
(B) 满足楼板传递水平地震力时的刚度要求 (C) 保证纵墙出平面的稳定 (D) 保证房屋的整体稳定
例题【7.1.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作出了规定,例如:对黏土砖房,8度设防时,按不同楼、屋盖类别分别规定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为15m、11m和7m。其中11m适用于( )
(A)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房屋
(B) 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房屋 (C)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房屋 (D) 木屋、屋盖房屋
例题【7.1.17】下列关于多层砌体房屋的城中窗间墙最小宽度叙述正确的是( ) (A) 设防烈度为7度的地区为1.5m (B) 设防烈度为8度的地区为1.2m (C) 不考虑设防烈度,均为1.2m (D) 不考虑设防烈度,均为1.5m
【7.1.1】多层砌体房屋,其主要抗震措施是( ) (A) 限制高度和层数 (B) 限制房屋的高宽比 (C) 设置构造柱和圈梁 (D) 限制墙段的最小尺寸
【7.1.2】为了减轻震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砖混结构房屋的尺寸进行了限制,但其中不包括( )
(A)层数和总高度 (B)高宽比 (C)楼层高度 (D)楼板厚度
【7.1.3】关于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和层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无地下室时,砌体房屋的总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檐口的高度
(B) 当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设置构造柱时,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和层数可较规定
的限值有所提高
(C) 各层横墙很小的砌体房屋应比规定的总高度降低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 (D) 砌体房屋的层高不宜超过4m
【7.1.4】在抗震设防7度时,建造一幢6层中学教学楼,下列( )体系较为合理。 (A)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B)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C) 普通砖砌体结构 (D) 多孔砖砌体结构
【7.1.5】在地震区,下列各类砌体结构中( )可以建造的高度相对最高。 (A) 焙烧普通砖砌体房屋 (B) 烧结多孔黏土砖砌体房屋 (C) 蒸压粉煤灰砖砌体房屋
(D)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房屋 【7.1.6】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各层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尚应比横墙较少的房屋适当降低总高度和减少层数,问横墙较少的定义是( )。 (A) 各层横墙间距均在7.8~11.4m之间
(B) 各层横墙间距大于6.3m的房间的面积均大于该层总面积的75% (C) 各层横墙间距均在11.4~14.4m之间
(D) 同一楼层内开间大于4.20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40%以上
【7.1.7】在地震区,下列各类砌体结构中哪类结构建造的高度可以相对最高?( ) (A) 烧结普通砖砌体房屋 (B) 混凝土小砌块房屋 (C) 混凝土中砌体房屋 (D) 粉煤灰中砌体房屋
【7.1.8】抗震设计时,墙厚为240mm的多孔砖多层住宅房屋的层数限值,下列( )是不正确的。
(A)6度时为8层 (B)7度时为7层 (C)8度时为6层 (D)9度时为4层
【7.1.9】7度设防区,多层黏土砖教学楼的最大总高度和最大层数分别为( ) (A)21层,6层 (B)18层,7层 (C)18层,6层 (D)21层,7层
【7.1.10】在地震区采取普通砖,多孔砖和小砌块非配筋砌体承重的多层房屋,其层高不应超过( )。
(A)3.3m (B)3.6m (C)3.9m (D)4.2m
【7.1.11】限制房屋高宽比的目的是( )
(A) 避免房屋产生剪切破坏 (B) 避免房屋产生弯矩破坏 (C) 防止房屋产生不均匀沉降 (D) 增大房屋整体刚度
【7.1.12】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的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是( )
(A)18m (B)15m (C)11m (D)7m
【7.1.13】 抗震规范对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作了规定,例如,对烧结普通砖房,8度设防时,按不同楼、屋盖类别分别规定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为15m、11m和7m,其中11m适用于( )
(A) 现浇钢筋混凝土、屋盖房屋 (B) 装配整体式楼、屋盖房屋 (C) 装配式楼、屋盖房屋 (D) 木楼、屋盖房屋
【7.1.14】抗震设计时,限制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横墙的间距是( )。 (A) 满足抗震横墙的承载力要求
(B) 满足楼板传递水平地震力时的刚度要求 (C) 保证纵墙出平面的稳定 (D) 保证房屋的整体稳定
【7.1.15】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下列( )是不恰当的 (A) 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方案 (B) 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
(C) 规定横墙最大间距是为了保证房屋横向有足够的刚度 (D) 纵、横墙的不知沿平面内宜对齐
【7.1.16】多层砌体房屋的承重窗间墙的最小宽度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是( ) (A)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最小窗间墙宽度为0.8m (B)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最小窗间墙宽度为1.0m (C)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最小窗间墙宽度为1.5m (D) 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最小窗间墙宽度为1.6m
【7.1.17】抗震设计规范对砌体房屋作了以下( )限制。 Ⅰ.房屋高度和层数的限制 Ⅱ.房屋最大高宽比的限制
Ⅲ.抗震横墙间距的限制 Ⅳ.房屋局部尺寸的限制
(A)Ⅰ、Ⅱ、Ⅲ (B)Ⅰ、Ⅲ、Ⅳ (C) Ⅰ、Ⅱ、Ⅳ (D) Ⅰ、Ⅱ、Ⅲ、Ⅳ
【7.1.18】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中的( ) Ⅰ.应优先采用横墙恒重或与纵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Ⅱ.纵横墙的布置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 Ⅲ.同一轴线上的窗洞可相错
Ⅳ.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A)Ⅰ、Ⅲ (B)Ⅰ、Ⅱ (C) Ⅰ、Ⅱ、Ⅲ (D) Ⅰ、Ⅱ、Ⅳ
【7.1.19】有抗震要求的长矩形多层砌体房屋,应优先采用下列结构体系中的( ) Ⅰ.横墙承重 Ⅱ.纵墙承重
Ⅲ.纵横墙共同承重 Ⅳ.柱及带壁柱承重 (A)Ⅱ、Ⅲ (B)Ⅰ、Ⅲ (C) Ⅱ、Ⅳ (D) Ⅰ、Ⅳ
【7.1.20】设防烈度8度、9度的多层砌体房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楼梯间设置在房屋尽端或转角处 (B) 房屋高差在6m以上
(C) 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D) 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例【7.1.18】地震区,在多层砌体房屋中设置构造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工作,与最主要的作用是( )
(A) 提高墙体的水平受剪承载力 (B) 提高房屋的抗倾覆力矩 (C) 提高房屋整体抗弯承载力
(D) 增加房屋延性,防止房屋突然倒塌
例【7.1.19】下列有关砖砌体结构构造柱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构造柱在墙体破裂之后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B) 构造柱对墙体的抗剪强度可提高10%~30% (C) 构造柱可以有效地房主墙体开裂
(D) 构造柱不必使用过大的截面或配置过多的钢筋提高本身的抗剪能力
例【7.1.20】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多层黏土砖房当需设置构造柱时,下列叙述( )是正确的
Ⅰ.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
Ⅱ.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应设构造柱
Ⅲ.外墙四角,错层部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应设构造柱 Ⅳ.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应设构造柱 (A)Ⅰ、Ⅱ、Ⅲ 、Ⅳ (B)Ⅰ、Ⅱ
(C) Ⅰ、Ⅲ 、Ⅳ (D) Ⅰ、Ⅱ、Ⅲ
例【7.1.23】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构造柱柱底构造应满足( )要求。 (A) 单独设置基础
(B) 锚入深于室外地面100mm以下的基础板内
(C) 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 (D) 伸入室外地面下1000mm即可
例【7.1.24】地震区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纵筋的布置方式为( ) (A) 构造柱纵筋贯通圈梁 (B) 圈梁纵筋贯通构造柱 (C) 构造柱与圈梁纵筋均切断 (D) 以上都不对
例【7.1.25】关于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构造柱最小截面尺寸、纵向钢筋和箍筋间距的规定,下述正确的是( )
(A) 240mm×180mm,不宜小于4Ф 12,不宜大于200mm (B) 240mm×240mm,不宜小于4Ф 14,不宜大于250mm (C) 240mm×240mm,不宜小于4Ф 14,不宜大于200mm (D) 240mm×180mm,不宜小于4Ф 12,不宜大于250mm
例【7.1.26】对于砌体结构中的圈梁,下列何项表述为正确?( )
(A) 多层砌体房屋,如果设有墙梁,若有托梁顶、强梁顶和屋面檐口设置了圈梁,器重他
楼层在重要部位也增设圈梁
(B) 8度设防时,圈梁内的纵向配筋式为4Ф 12,如果采用高强度钢筋时可以通过强度代
换减小钢筋的直径,但根数不能减少
(C) 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板时,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
平行时,外墙在板底标高位置设置了圈梁,可以满足有关构造要求
(D) 砌体结构静力计算中,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例【7.1.27】在地震区,多层多孔砖房屋,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高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板载内墙上的最小支承长度不应小于( )
(A)80mm (B)90mm (C)100mm (D)120mm
例【7.1.28】 横墙较少的多层普通砖住宅楼,欲要使其能达到一般多层普通砖房屋相同的高度和层数。采取下列哪一项措施是不恰当的?( )
(A) 底层和顶层的窗台标高处,设置沿纵横墙通长的水平现浇钢筋混凝土带 (B) 房屋的最大开间尺寸不大于6.6m
(C) 在错位横墙时,楼、屋面采取装配式或现浇混凝土板
(D) 在楼、屋面标高处,沿所以纵横墙设置加强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7.1.21】在下列关于构造柱主要作用的叙述中,( )是正确的。 (A) 减少多层砌体房屋的不均匀沉降 (B) 提高墙体的强度 (C) 提高房屋的承载力 (D) 改善砌体的变形能力
【7.1.22】有抗震要求的砖砌体房屋,对构造有利的施工为( ) (A) 应先砌墙后浇混凝土柱 (B) 条件许可时宜先砌墙后浇柱
(C) 如混凝土柱流出马牙槎,则可先浇柱后砌墙
(D) 如混凝土柱流出马牙槎并预留拉结钢筋,则可先浇柱后砌墙
【7.1.23】关于砌体结构中构造柱作用的下列表述,( )不正确。 (A) 强中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可提高墙体在使用阶段的稳定性和刚度 (B) 施工及使用阶段的高厚比验算何总,均可考虑构造柱的有利影响 (C) 构造柱间距过大,对提高墙体刚度作用不大 (D) 构造柱间距过大,对提高墙体的稳定性作用不大
【7.1.24】7度设防,7层高砖房构造柱的设置,下列叙述( )是正确的。 Ⅰ.外墙四角,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 Ⅱ.楼梯间四角
Ⅲ.内墙和外墙交接处 Ⅳ.较大洞口两侧
(A)Ⅰ、Ⅱ (B)Ⅰ、Ⅱ、Ⅲ (C) Ⅰ、Ⅱ、Ⅲ 、Ⅳ (D) Ⅱ、Ⅲ、Ⅳ
【7.1.25】下列关于构造柱设置的叙述中布正确的是( )。 (A) 楼梯间四角宜设构造柱 (B) 外墙四角宜设构造柱
(C) 构造柱一定要单独设置基础 (D) 大房间外墙交接处应设构造柱
【7.1.26】砌体房屋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应满足以下( )要求。 Ⅰ.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必须单独设置基础
Ⅱ.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不应小于240mm×180mm Ⅲ.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 Ⅳ.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应先浇柱够砌墙
(A)Ⅰ、Ⅱ (B)Ⅰ、Ⅲ (C) Ⅱ、Ⅲ (D) Ⅱ、Ⅳ
【7.1.27】多层烧结普通砖房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 )。 (A) 180mm×180mm (B) 240mm×180mm (C) 240mm×240mm (D) 370mm×240mm
【7.1.28】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超过6层的房屋、8度时超过5层和9度时的房屋,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 )。
(A)4Ф 8 (B)4Ф 10 (C)4Ф 12 (D)4Ф 14
【7.1.29】设防烈度为7度时,5层砖砌体房屋的构造柱箍筋间距不宜大于( )。
(A)200mm (B)250mm (C)300mm (D)350mm
【7.1.30】在地震区,多层普通砖砌体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在墙内的最小支撑长度,下列( )是正确的。
(A)80mm (B)90mm (C)100mm (D)120mm
【7.1.31】 在地震区,多层普通砖砌体房屋,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高时,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子啊内墙上的最小支承长度不应小于( )。
(A)60mm (B)80mm (C)100mm (D)120mm
【7.1.32】下列对多层烧结普通砖房中门窗过梁的要求,( )说法不正确。 (A) 钢筋砖过梁的跨度不应超过1.5m (B) 砖砌平拱过梁的跨度不应超过1.2m
(C) 抗震烈度为7度的地区,可采用无筋砖过梁
(D) 抗震烈度为7度的地区,过梁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240mm
【7.1.33】横墙较少的错层普通砖住宅楼,欲要使其能达到一般多层普通砖房屋相同的高度和层数,采取下列( )措施是不恰当的。
(A) 在底层和顶层的窗台标高处,设置沿纵横墙通长的水平现浇钢筋混凝土带 (B) 房屋的最大开间尺寸不大于6.6m
(C) 在错置横墙时,楼、屋面采用装配整体式或现浇混凝土板
(D) 在楼、屋盖标高处,沿所有纵横墙设置加强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7.1.34】下列对于砌体结构抗震设计的要求,( )不正确。 (A) 采用的烧结普通黏土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
(B) 采用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
(C) 进行地震剪力分配时,对于高宽比大于4的砌体墙段,其层间等效侧向刚度可取为0 (D) 对于砌体房屋,可只选择从属面积较小或竖向应力较大的墙段进行截面抗震承载力验
算
例【7.1.40】 对砌体房屋进行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时,就如何确定不利墙段的下述不同见解中,其中( )正确。
(A) 选择竖向应力较大的墙段 (B) 选择竖向应力较小的墙段 (C) 选择从属面积较大的墙段 (D) 选择从属面积较小的墙段
抗震题库计算题
【4.1.1】已知某建筑场地的地质钻探资料如下表所示,请确定该建筑场地的类别。 土层剪切波速土层底部深度/m 土层厚度/m 土层名称 /(m/s) 9.5 9.5 砂 170 37.8 28.3 淤泥质黏土 135 48.6 10.8 砂 240 60.1 11.5 淤泥质粉质黏土 200 68.0 7.9 细砂 330 86.5 18.5 砾石夹砂 550
【4.1.2】已知某建筑8层、高度为29m,丙类建筑,其场地地质钻孔资料(无剪切波速资料)如下表,试确定该场地的类别。 地基土静承载力特征值土层底部深度/m 土层厚度/m 岩土名称 /kPa 2.20 2.20 杂填土 130 8.00 5.80 粉质黏土 140 12.50 4.50 黏土 160 20.70 8.20 中密的细砂 180 25.00 4.30 基岩 —
【4.1.9】某场地地质勘察资料如下: ①0~2.0m,淤泥质土,Vs=120m/s; ②2.0~25.0m,密实粗砂,Vs=400m/s; ③25.0~26.0m,玄武岩,Vs=800m/s
④26.0~40.0m/s,密实含砾石砂,Vs=350m/s ⑤40.0m以下,强风化粉砂质泥岩,Vs=700m/s 请分析该场地的类别?
【4.1.10】某场地底层资料如下: ② 0~30m,黏土,Vs=150m/s; ②3~18m,砾砂,Vs=350m/s; ③ 18~20m,玄武岩,Vs=600m/s ④ 20~27m/s,黏土,Vs=160m/s ⑤ 27~32m/s,黏土,Vs=420m/s ⑥ 32m以下,泥岩,Vs=600m/s 请分析该场地的类别?
例【5.1.3】某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为150m/s,覆盖层厚度为60m,结构自震周期为T=0.40s,试求阻尼比为ζ=0.05时的地震影响系数α
例【5.1.4】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Ⅲ类,结构自震周期为T=1.65s,结构阻尼比ζ=0.05,试求多遇地震作用下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例【5.1.6】某高层建筑,采用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房屋高度34.0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场地特征周期Tg=0.35s,考虑非承重墙体刚度影响折减后结构自震周期为T1=1.82s,已知η1=0.0213,η2=1.078,试求,地震影响系数α。
【5.1.6】一幢20层的高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该建筑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3g),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结构的自振周期T1=1.2s,阻尼比ξ=0.05,求地震系数α。
【5.1.7】某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丙类建筑,场地为Ⅰ1类,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基本自振周期为1.3s。多遇地震作用时,求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
【5.1.8】一幢5层的商店建筑,其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场地为Ⅲ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建筑采用钢结构,结构自振周期为T1=0.4s,阻尼比ζ=0.035,求钢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α。
【5.1.9】某20层的高层建筑,采用钢框架-混凝土结构。该建筑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3g),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结构的第一平动自振周期T1=1.2s,求地震影响系数α。
【5.1.10】确定地震影响系数
条件:某工程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场地的地质资料如下表,试求结构的自振周期T=1.0s时的地震影响系数α 场地的地质资料 序 号 层底深度/m 层厚/m 土层名称 Vs/(m/s) 1 2.70 2.70 杂填土 160 2 5.50 2.80 砂土 160 3 6.65 1.15 黏土 160 4 12.65 6.00 黏土 210 5 18.00 5.35 黏土 280 6 31.7 12.7 砾砂 380 7 >30.7 砾岩 750
计算 例【5.2.1】单跨二层框架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条件: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1=G2=1200kN,H1=4m,H2=8m。自振周期T1=1.028s,T2=0.393s,第一振型、第二振如下图。建筑场地为Ⅱ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结构阻尼比ζ=0.05,试确定多遇水平地震作用Fij,给出地震剪力图。
【5.2.3】~【5.2.5】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所示,框架梁刚度EI=∞,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抗震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2g,阻尼比ξ=0.05。 ① 已知第一、二振型周期T1=1.1s,T2=0.35s,求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对应第一、二振型地震影响系数α1,α2?
② 当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时,相应于第一、二振型水平地震作用下剪力标准值如图所示,求水平地震作用下A轴底层柱剪力标准值V(kN)?
③当上柱高4.5m,当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时,顶层柱顶弯矩标准值M(kN)?
例【5.3.4】某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于基本烈度为8度区,场地为Ⅰ1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结构层高和层重力代表值如图,取一榀典型框架进行分析,结构的基本周期为0.56s。求各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5.3.4】某框架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1.0s,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E=40000kN,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Ⅰ1类场地,8度设防。按底部剪力法计算的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 为多少?
【5.3.5】单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如图所示,集中于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1200kN,梁的抗弯刚度EI=∞,场地为Ⅱ类,7度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经计算知基本自振周期T1=0.88s。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框架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多少?
计算【5.3.6】如图所示,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1=G2=1200kN,梁的刚度EI=∞,场地为Ⅱ类,7度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该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1.028s。多遇地震作用下,第一层、第二层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是多少?
【5.3.7】~【5.3.9】某6层框架结构,如图所示,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Ⅲ类,集中在屋盖和楼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6=4750kN,G2~5=6050kN,G1=7000kN。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
①假定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0.65s,结构阻尼比ξ=0.05。求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 (kN)?
②若该框架的基本自振周期T1=0.85s,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3304kN,求作用于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ΔF6?
③若已知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3126kN,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ΔF6=256kN,求作用于G5处的地震作用标准值F5(kN)?
计算【5.4.2】8层框架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条件:某工程为8层框架结构,梁柱现浇,楼板预制,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加速度为0.10g,地基为Ⅱ类场地土,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阻尼比0.05.尺寸如图。现已计算出结构自振周期为T1=0.56s,集中在屋盖和楼盖的恒载为顶层5700kN,2-7层5000kN,底层6000kN,活载为顶层600kN,1-7层1000kN。要求:按底部剪力法计算各楼层的地震作用标准值与地震剪力标准值?
计算【5.4.3】某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层框架顶部有突出屋面小屋,层高和楼层重力代表值如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考虑填充墙的刚度影响后,结构自振基本周期T1=0.6。 要求各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
计算【5.4.4】该建筑为一幢六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屋顶有局部突出的楼梯间和水箱间。设防烈度为8度、地震加速度为0.2g,Ⅱ类场地、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框架平面、剖面、构件尺寸和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如图所示。基本自振周期T1=0.61s。阻尼比ζ=0.05。求各楼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计算【5.4.1】某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7度地震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s,Ⅱ类场地、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该建筑物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3×104kN。经计算水平地震作用下相应的底层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VEk1=500kN。底层为结构薄弱层,该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1.8s。求底层楼层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值?
计算【6.2.6】 梁端最大剪力设计值
条件:某多层民用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平面形状为矩形,抗扭刚度较大,属规则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平行于该建筑短边方面的边榀框架局部立面如图所示,在计算地震作用时,假定框架梁KL1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Pk=180kN,qk=25kN/m,由重力荷载代表值产生的梁端(柱边处截面)的弯矩标准值Mbll=260 kN·m(逆时钟),Mblr=-150 kN·m(顺时针);由地震作用产生的梁端(柱边截面)的弯矩标准值Mb2l=390kN·m(逆时钟),Mb2l=300 kN·m(顺时针)。求梁端最大剪力值?
计算例【6.2.7】某高层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一级,框架梁截面尺寸b×h=250mm×500mm,采用C30级混凝土,纵筋采用HRB335级,箍筋用HPB235级,已知梁的两端截面配筋均为:梁顶4Ф22,梁顶3Ф22,梁顶相关楼板参加工作的钢筋为4Ф10,梁净跨ln=5.6m,重力荷载代表值为30kN/m。在重力荷载和地震作用组合下,内力调整前的梁端弯矩设计值如图所示,环境类别为一类。试求框架梁的梁端剪力设计值(kN).
计算例【6.2.8】某框架梁截面尺寸b×h=250mm×550mm,h0=515mm,抗震等级为二级。梁左右两端截面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最不利弯矩设计值:
rl=175kN?m,Mb=420kN?m (1) 逆时钟方向:Mbrl=-360kN?m,Mb=-210kN?m (2) 顺时针方向:Mb梁净跨ln=7.0m,重力荷载代表值产生的剪力设计值VGb=135.2kN,采用C30混凝
土,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335级,箍筋采用HPB235级。试计算梁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
【6.2.5】~【6.2.6】某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一级。已知:框架梁截面宽250mm,高600 mm,as=35mm,纵筋采用HRB335钢筋,箍筋采用HPB235钢筋,梁的两端截面的配筋均为:梁顶4 Ф 25,梁底2 Ф 25,梁顶相关楼板参加工作的钢筋4 Ф 10,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梁净跨ln=5.2m,重力荷载引起的剪力V6b=135.2kN。 ①计算该框架梁的剪力设计值Vb(kN)?
②若采用双肢箍筋,设配置箍筋加密区的箍筋?
【6.2.7】~【6.2.8】某3跨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边跨跨度为5.7m,框架梁截面宽250mm,高600mm,柱宽为500mm,纵筋采用HRB335钢筋,箍筋采用HPB235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重力荷载引起的剪力VGb=135.2kN。 在重力荷载和地震作用组合下作用于边跨一层梁上的弯矩为: 梁左端:Mmax=210kN·m,- Mmax=-420kN·m 梁右端:Mmax=175kN·m,-Mmax=-360kN·m 梁跨中:Mmax=180kN·m 边跨梁:V=230kN
①计算该框架梁的剪力设计值Vb(kN)? 、
②若采用双肢箍筋,则设配置箍筋加密区的箍筋?
【6.2.9】某高层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一级,框架梁截面尺寸b×h=250mm×7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筋采用HRB335钢筋,箍筋采用HPB235钢筋。已知梁左端截面配筋为:梁顶6Ф 20,梁底4 Ф 20;梁右端截面配筋为:梁顶6Ф 20,梁底4 Ф 20。梁顶相关楼板参加工作的钢筋为4Ф 10,在重力荷载和地震作
用组合下,内力调整前的梁端弯矩设计值如图所示,VGb=85kN,梁净跨ln=5.6m。单排钢筋时,取如as=asˋ=35mm;双排钢筋取as=asˋ=60mm.该框架梁端部剪力设计值(kN)?
例【6.2.20】节点下柱上端截面的弯矩设计值
条件: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首层柱上端某节点处各构件弯矩值如下:节点上柱上端Mcu=-708kM·m;节点下柱上端Mcd=-708 kM·m;节点左梁右端Mbl=+882 kM·m(左震时);Mbl=-442 kM·m(右震时);节点右梁左端Mbr=+388 kM·m(左震时);Mbr=-360 kM·m(右震时)。 求节点下柱上端截面的变矩设计值?
例【6.2.21】柱端弯矩设计值
条件:某钢筋混凝土高层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底部一、二层梁截面高度为600mm,柱截面为600mm×600mm。已知在重力荷载和地震作用组合下,内力调整前节点B和柱DB、梁BC的弯矩设计值(kM·m)如图所示。 求:柱DB的柱端B的弯矩设计值。
例【6.2.22】一幢10层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一级。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中间横向框架的计算简图如图,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柱)及C20(梁、板),柱、梁的纵向钢筋采用HRB335级钢。已知节点处横梁配筋上部为4Ф25,下部为4Ф25相关楼板的钢筋为4Ф10,as= as′=500mm。图中节点I处上、下柱端弯矩相等。
求:该节点的上、下柱端弯矩设计值(kM·m)。
例【6.2.23】一多层框架房屋,抗震等级为三级,其底部某柱下端截面在恒载、活载、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弯矩标准值分别为34.6 kM·m、20.0 kM·m、116 kM·m。
求:底层柱下端截面最大弯矩设计值。
例【6.2.24】某12层住宅楼,修建于设防烈度7度、Ⅱ类场地上,其层高为2.9m,室内外高差900m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二层框架柱剪跨比λ=1.8.
求:抗震设计时,该柱在竖向荷载与地震作用组合下地轴压比μN得限值。 、
例【6.2.27】验算轴压比(剪跨比>2)
条件:某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房屋高度为42m的丙类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修建于Ⅲ类场地上,某层边柱承受的轴向力标准值分别为: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为Ngk=4000kN,水平风荷载为Nwk=1000kN,水平地震作用为NFk=500 kN,柱截面为600mm×600mm,柱净高Hn=3.2m,混凝土C40,fc=19.1N/mm2.
例【6.2.36】已知某框架中柱,抗震等级为二级。轴向压力组合设计值N=2710kN,柱上、下端组合弯矩设计值分别为Mct=730kN?m和Mcb=770kN?m。选用柱截面500mm×600mm,采用对称配筋。层高4.2m,框架梁高7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试验算其剪压比是否满足要求。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 ( )
2.在计算地震作用时,多质点体系的高阶振型发挥的贡献比低阶振型小。 ( )
3.坚实地基上的房屋震害重于软弱地基和非均匀地基上的房屋震害。 ( )
4.多层砌体房屋应优先采用纵墙承重体系。 ( )
5.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轴压比越大,抗震性能越好。( ) 6.一般体系阻尼比越小,体系地震反应谱值越大。( ) 7.地基的抗震承载力一定大于静承载力。 ( )
8.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 )
9.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抗震第一道防线是剪力墙。( ) 10.在同等场地、烈度条件下,钢结构房屋的震害较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要大。 ( )
1、非结构构件的存在,不会影响主体结构的动力特性。( ) 2、场地类比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综合确定。( ) 3、一般工程结构均为欠阻尼状态。( ) 4、地震动振幅越大,地震反应谱值越大。( )
5、当结构周期较长时,结构的高阶振型地震作用影响不能忽略。( ) 6、多遇地震下的强度验算,以防止结构倒塌。( )
7、砌体房屋震害,刚性屋盖是上层破坏轻,下层破坏重。( ) 8、柱的轴力越大,柱的延性越差。( )
9、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暗梁。( )
10、排架结构按底部剪力法计算,单质点体系取全部重力荷载代表值。()
1.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 ( ) 2.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距 ( ) 3.抗震结构在设计时,应保证有一定的强度、足够的刚度和良好的延性 ( ) 4.设防烈度小于8度时,可不考虑结构物场地范围内发震断裂的影响 ( ) 5.当饱和粉土中粘粒含量百分率达到一定数值后,可初步判为不液化土 () 6.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只能适用于弹性体系 ( ) 7.地震作用下,绝对刚性结构的绝对加速度反应应趋于零 ( ) 8.若结构体系按某一振型振动,体系的所有质点将按同一频率作简谐振动( ) 9.地震基本烈度是指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 ) 10.结构的刚心就是地震惯性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 ( ) 11.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 ) 12.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 ( ) 13.砌体房屋中,满足一定高宽比要求的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 ( ) 14.多层砌体房屋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可直接取?1?0.65?max ( ) 15.对多层砌体房屋,楼层的纵向地震剪力皆可按各纵墙抗侧移刚度大小的比例
进行分配 ( ) 16.建筑场地类别主要是根据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厚度来确定的( ) 17、为防止地基失效,提高安全度,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应在地基土静承载力的基础上乘以小于1的调整系数 ( ) 18、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 ) 19、限制梁柱的剪压比,主要是为了防止梁柱混凝土过早发生斜压破坏. ( ) 20、在截面抗震验算时,其采用的承载力调整系数一般均小于1(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地震动三要素是指地震动峰值、频谱、持续时间。 2.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采用的是三水准、两阶段设计法。 3.地基土液化判别过程分为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试验两大步骤。
4.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区的大跨度屋盖结构、长悬臂结构、烟囱及类似高耸结构和设防烈度为9度区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5.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中最有效的是构造柱与圈梁的设置。
6.为了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延性,通过内力组合得到框架结构的设计内力,还需进行调整以满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杆件的原则。 7.完整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包括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
一、 填空题
1、构造地震为 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面振动 。
2、建筑的场地类别,可根据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 和 场地覆盖层厚度 划分为四类。
3、《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越概率为 10% 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为 63.2% 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
4、丙类建筑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 结构类型 和 房屋高度 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5、柱的轴压比n定义为 n=N/fcAc (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
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
6、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 震中 ,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 震源深度 。
7、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分别为最大加速度、 频谱特征 和 强震持时 。
8、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1=G2=1200kN,第一振型φ12/φ11=1.618/1;第二振型φ22/φ21=-0.618/1。则第一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j= 0、724 。
9、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 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 和 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 。
10、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 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 11、在多层砌体房屋计算简图中,当基础埋置较深且无地下室时,结构底层层高一般取至 室外地面以下500mm处 。
1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则该场地的场地土类别为 Ⅲ类场地 (中软土) 。 13、动力平衡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动力平衡方程多
惯性力 和 阻尼力 。
14、位于9度地震区的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为
S??GSGE??EhSEhk??EvSEvk??w?wSwk。
1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y(i)?Vy(i)/Ve(i) 为第i层根据第一阶段设计所得到的截面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受剪实际承载力与第i层按罕遇地震动参数计算的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 。
16、某一高层建筑总高为50米,丙类建筑,设防烈度为8度,结构类型为框架-抗震墙结构,则其框架的抗震等级为 二级 ,抗震墙的抗震等级为 一级 。
17、限制构件的剪压比,实质是 是防止梁发生脆性的斜压破坏 。 18、某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则其多遇地震烈度为 6.45度 ,罕遇地震烈度为 9度 。
19、框架结构的侧移曲线为 剪切 型。 20、框架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小于 70 mm。
21、7度区一多层砌体房屋,采用普通粘土砖砌筑,则其房屋的总高度不宜超过 21 米,层数不宜超过 7 层。
22、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的抗震重点工程,其抗震为 一级 ,设计基准期为 80年 。
23、桥梁结构动力分析方法,一般情况下桥墩应采用 反应谱 理论计算,桥台应采用 静力法 计算。
24、位于常水位水深超过 5m 的实体墩桥,抗震设计时应计入地震动水压力。
25、粉土的粘粒含量百分率,7度和8度分别不小于 10% 和 13% 时,可判别为不液化土。
26、当判定台址地表以下 10米 内有液化土层或软土层时,桥台应穿过液化土层或软土层。
27、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前第四纪基岩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层厚度大于 60 米,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结构的影响。
28、框架结构设计时(不考虑填充墙的作用), 框架梁 是第一道防线, 框架柱 是第二道防线。
29、建筑结构扭转不规则时,应考虑扭转影响,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层间位移不宜大于楼层层间位移平均值的 1.5 倍。
30、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应优先采用 横墙承重 或 纵、横墙共同承重 的结构体系。
31、为了避免发生剪切破坏,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 4 。 32、按抗震等级为一、二级设计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1.25 ;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钢筋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 1.30 。
33、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两步进行,即 初步判别 和 标准贯入试验 判别。
34、地震波包括体波和面波,体波分为 纵(P)波和 横(S) 波,面波分为 瑞雷(R) 波和 洛夫(L) 波,其中波速最快的波为纵(P)波。
35、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1>1.4Tg时,在 结构顶部 附加ΔFn,其目的是考虑 高振型 的影响。
二、 名词解释
1、 砂土液化: 饱和砂土或粉土的颗粒在强烈地震下土的颗粒结构趋于密实,土本
身的渗透系数较小,孔隙水在短时间内排泄不走而受到挤压,孔隙水压力急剧上升。当孔隙水压力增加到与剪切面上的法向压应力接近或相等时,砂土或粉土受到的有效压应力下降乃至完全消失,土体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丧失抗剪强度,形成犹如液体的现象。
2、 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以地震释放的能量为尺度,根据地震仪
记录到的地震波来确定
3、 地震烈度:指某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它是
按地震造成的后果分类的。
4、 重力荷载代表值: 结构或构件永久荷载标准值与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5、 结构的刚心: 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抗侧力的合力中心
6、 构造地震: 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面振动 7、 基本烈度: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超越概率10%的烈度值 8、地震影响系数α:单质点弹性体系在地震时的最大反应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9、反应谱: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给定的地震作用下,某个最大反应量与体系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
10、鞭稍效应:突出屋面的附属小建筑物,由于质量和刚度的突然变小,高振型影响较大,将遭到严重破坏,称为鞭稍效应
11、强剪弱弯: 梁、柱端形成塑性铰后仍有足够的受剪承载力,避免梁柱端截面先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
12、抗震等级:考虑建筑物抗震重要性类别,地震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因素,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抗震要求划分等级,以在计算和构造上区别对待。
13、层间屈服机制:结构的竖向构件先于水平构件屈服,塑性铰先出现在柱上。
14、震源深度: 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
15、总体屈服机制::结构的水平构件先于竖向构件屈服,塑性铰首先出现在梁上,即使大部分梁甚至全部梁上出现塑性铰,结构也不会形成破坏机构。 16、剪压比:截面内平均剪应力与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之比 17、轴压比:n?N 柱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fcAc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
18、抗震概念设计: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19、动力系数: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20、地震系数: 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21、抗震防线: 在抗震体系中,吸收和消耗地震输入能量的各部分。当某部分结构出现破坏,降低或丧失抗震能力,其余部分能继续抵抗地震作用。
22、楼层屈服强度系数:?y(i)?Vy(i)/Ve(i),第i层根据第一阶段设计所得到的截面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受剪实际承载力与第i层按罕遇地震动参数计算的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
23、抗震设防烈度: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或颁发的文件(图件)执行。
24、场地覆盖层厚度:一般情况下,可取地面到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坚硬土层或岩层顶的距离。
25、等效剪切波速:若计算深度范围内有多层土层,则根据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剪切波速加权平均得到的土层剪切波速即为等效剪切波速。
三、判断题
1.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 ( √ ) 2.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距 ( × ) 3.抗震结构在设计时,应保证有一定的强度、足够的刚度和良好的延性 ( × )
4.设防烈度小于8度时,可不考虑结构物场地范围内发震断裂的影响 ( √ ) 5.当饱和粉土中粘粒含量百分率达到一定数值后,可初步判为不液化土 ( √ ) 6.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只能适用于弹性体系 ( √ ) 7.地震作用下,绝对刚性结构的绝对加速度反应应趋于零 ( × ) 8.若结构体系按某一振型振动,体系的所有质点将按同一频率作简谐振动( √ ) 9.地震基本烈度是指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 ) 10.结构的刚心就是地震惯性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 ( × ) 11.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 ) 12.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 ( √ ) 13.砌体房屋中,满足一定高宽比要求的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 ( √ ) 14.多层砌体房屋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可直接取?1?0.65?max ( × ) 15.对多层砌体房屋,楼层的纵向地震剪力皆可按各纵墙抗侧移刚度大小的比例 进行分配 ( √ ) 16.建筑场地类别主要是根据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厚度来确定的(√ ) 17、为防止地基失效,提高安全度,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应在地基土静承载力的基础上乘以小于1的调整系数 ( × ) 18、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 ) 19、限制梁柱的剪压比,主要是为了防止梁柱混凝土过早发生斜压破坏. (√ ) 20、在截面抗震验算时,其采用的承载力调整系数一般均小于1( √ )
四、选择题
1、《抗震规范》给出的设计反应谱中,当结构自振周期在0.1s~Tg之间时,谱曲线为( A )
A.水平直线 B.斜直线 C.抛物线 D.指数曲线 2、实际地震烈度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 B )
A.建筑物类型 B.离震中的距离 C.行政区划 D.城市大小 3、规范规定不考虑扭转影响时,用什么方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计算?
( B )
A.完全二次项组合法(CQC法) B. 平方和开平方法(SRSS法 ) C.杜哈米积分 D.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4、基底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可用于下列何种建筑? ( C )
A.4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 B.自振周期T1很长(T1>4s)的高层建筑 C. 垂直方向质量、刚度分布均匀的多层建筑 D. 平面上质量、刚度有较大偏心的多高层建筑 5、地震系数k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A )
A.地震基本烈度 B.场地卓越周期 C.场地土类别 D.结构基本周期
6、9度区的高层住宅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eq为( C ) A. 0.85(1.2恒载标准值GK+1.4活载标准值QK) B. 0.85(GK+Qk) C. 0.75(GK+0.5QK) D. 0.85(GK+0.5QK) 7、框架结构考虑填充墙刚度时,T1与水平弹性地震作用Fe有何变化?( A ) A.T1↓,Fe↑ B.T1↑,Fe↑ C.T1↑,Fe↓ D.T1↓,Fe↓
8、抗震设防区框架结构布置时,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 A ) A.柱宽的1/4 B.柱宽的1/8 C.梁宽的1/4 D.梁宽的1/8 9、 土质条件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很大,土质越松软,加速度谱曲线表现为( A )
A.谱曲线峰值右移 B.谱曲线峰值左移 C.谱曲线峰值增大 D.谱曲线峰值降低
10、震中距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很大,在烈度相同的条件下,震中距越远,加速度谱曲线表现为( A )
A.谱曲线峰值右移 B.谱曲线峰值左移 C.谱曲线峰值增大 D.谱曲线峰值降低 11、为保证结构“大震不倒”,要求结构具有 ( C )
A. 较大的初始刚度 B.较高的截面承载能力 C.较好的延性 D.较小的自振周期T1
12、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薄弱层的位置为 ( D )
A.最顶层 B.中间楼层 C. 第二层 D. 底层
13、多层砖房抗侧力墙体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分配 ( B ) A.与楼盖刚度无关 B.与楼盖刚度有关
C.仅与墙体刚度有关 D.仅与墙体质量有关 14、场地特征周期Tg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C )
A.地震烈度 B.建筑物等级 C.场地覆盖层厚度 D.场地大小
15、关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构造柱的作用,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 D ) A. 可增强房屋整体性,避免开裂墙体倒塌 B. 可提高砌体抗变形能力 C. 可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
D. 可抵抗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
16、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 ( B ) A.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B.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C.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
D.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17、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的大小除了与质量,地震烈度,结构自振周期有关外,还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 B )
A.场地平面尺寸 B.场地特征周期 C.荷载分项系数 D.抗震等级 18、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个,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要素( B )
A.加速度峰值 B.地震烈度 C.频谱特性 D.地震持时
19、震级大的远震与震级小的近震对某地区产生相同的宏观烈度,则对该地区产生的地震影响是 ( B ) A. 震级大的远震对刚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 B. 震级大的远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 C. 震级小的近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 D.震级大的远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小
20、地震烈度主要根据下列哪些指标来评定 ( C ) A.地震震源释放出的能量的大小
B.地震时地面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C.地震时大多数房屋的震害程度、人的感觉以及其他现象
D.地震时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该地区的土质条件和地形地貌 21、一般情况下,工程场地覆盖层的厚度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多少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 D ) A.200m/s B.300m/s C.400m/s D.500m/s
22、关于地基土的液化,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 A ) A. 饱和的砂土比饱和的粉土更不容易液化 B. 地震持续时间长,即使烈度低,也可能出现液化 C. 土的相对密度越大,越不容易液化 D. 地下水位越深,越不容易液化
23、某地区设防烈度为7度,乙类建筑抗震设计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设计 (D ) A.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8度考虑 B.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7度考虑 C.地震作用按8度确定,抗震措施按7度采用 D.地震作用按7度确定,抗震措施按8度采用 24、框架柱轴压比过高会使柱产生( B )
A.大偏心受压构件 B.小偏心受压构件 C.剪切破坏 D.扭转破坏 25、钢筋混凝土丙类建筑房屋的抗震等级应根据那些因素查表确定 ( B ) A.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层数 B.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 C.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层数 D.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高度
26、纵波、横波和面波(L波)之间的波速关系为 ( A ) A.VP > VS > VL B.VS > VP > VL C.VL > VP > VS D.VP > VL> VS 27、位于软弱场地上,震害较重的建筑物是: ( A ) A.木楼盖等柔性建筑 B.单层框架结构 C.单层厂房结构 D.多层剪力墙结构
28、强剪弱弯是指: ( B )
A.抗剪承载力Vu大于抗弯承载力Mu B.剪切破坏发生在弯曲破坏之后 C.设计剪力大于设计弯矩 D.柱剪切破坏发生在梁剪切破坏之后
29、下列结构延性哪个延性在抗震设计时要求最高 ( D ) A.结构总体延性 B.结构楼层的延性 C.构件的延性 D.关键杆件的延性
30、强柱弱梁是指: ( B ) A.柱线刚度大于梁线刚度 B.柱抗弯承载力大于梁抗弯承载力 C.柱抗剪承载力大于梁抗剪承载力 C.柱配筋大于梁配筋
31、对于8度以上地区,当墩高大于( B )应在接近地面或施工水位处设置横系梁
A.6米 B.7米 C.8米 D.9米
32、一级公路上的一般工程,其重要性修正系数为 ( B )
A.1.0 B.1.3 C. 1.5 D. 1.7
五、简答题
1、 工程结构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是什么?如何通过两阶段设计方法来实现? 答: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 :
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二水准: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两阶段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设计:验算工程结构在多遇地震影响下的承载力和弹性变形,并通过合理的抗震构造措施来实现三水准的设防目标;
第二阶段设计:验算工程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变形,以满足第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
2、 抗震设计中为什么要限制各类结构体系的最大高度和高宽比?
答:随着多层和高层房屋高度的增加,结构在地震作用以及其他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水平位移迅速增大,要求结构的抗侧移刚度必须随之增大。不同类型的结构体系具有不同的抗侧移刚度,因此具有各自不同的合理使用高度。 房屋的高宽比是对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的宏观控制。 震害表明,房屋高宽比大,地震作用产生的倾覆力矩会造成基础转动,引起上部结构产生较大侧移,影响结构整体稳定。同时倾覆力矩会在混凝土框架结构两侧柱中引起较大轴力,使构件产生压曲破坏;会在多层砌体房屋墙体的水平截面产生较大的弯曲应力,使其易出现水平裂缝,发生明显的整体弯曲破坏。
3、 简述现行抗震规范计算地震作用所采用的三种计算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答:现行抗震规范计算地震作用所采用的三种计算方法为: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 适用条件:
(1) 高度不超过40米,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
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 (2) 除上述结构以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3) 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规范规定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
进行补充计算。
4、 什么是动力系数、地震系数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答:动力系数是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地震系数是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重力加速度的
比值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地震系数与动力系数的乘积
5、 什么是鞭端效应,设计时如何考虑这种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