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通览》第一章教案(3)
一、授课目的
引导学生大致了解中国人的传统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模式,并能够比对目的语文化与中国文化,辩证地分析评判本章节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发表个人观点。
二、学生分析
该年级学生由三部分组成:全日制英语专业本科生,全日制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专升本入校不足一年的英语专业学生。语种不一,英语专业学生能在视听同步的情况下听懂英语版的授课内容,对于其它语种的学生,可以向他们提供恰当的翻译方法,启发他们提供与汉语内容基本对应的外语译文。
大部分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兴趣,对相关的外国文化有一定了解。因此,可向学生介绍中国文化的英语关键词语,或介绍恰当的翻译方法引导学生提供对应的其它外语译文。
学生课前课后阅读习惯较弱,应进行必要的督促检查。
三、时间、教材及其它教学资源、环境条件、授课途径
1. 时间:本学期第 3 周, 共计2课时;
2.教材: 以杨敏、王克奇、王恒展等编写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中国文化通览》为课堂教材,以《中国文化通览》光盘,《中国文化通览》 课件补充材料(见辅助阅读一)作为辅助教学/学习资源。
3.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及自由式座次排列。
4.授课途径:非精读式授课、视听与讨论、课前课后阅读;课前阅读任务包括:分别布置每周课前预习《中国文化通览》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课后阅读书目包括
四、授课原则
本着知识课型非精读式授课途径所要求的原则,提纲挈领,要点突出,师生互动,心得互享。1)要点突出。主要讲清楚中国文化的几个主要历史发展阶段及特征 ; 2)师生互动。围绕本部分内容展开讨论,组织引导学生就本部分内容发表个人观点,交流心得;3)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启发学生就补充文献与讨论中的各种观点提出个人见解,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 授课内容
1.话题:
a)中国人的传统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模式
The traditional worldview, values and mode of thinking of the Chinese people
b 以儒、道两家为基干的古代思想文化
The ancient Chinese thought
2.要点: (a)理性的求和谐主平衡的世界观 在对世界的基本认识和处世态度上,中国人形成了理性的、求和谐而主平衡的思想观念和安土乐天的生活情趣。
(b) 大一统的观念和注重整体利益的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社会具有宗法社会的性质,重视人伦关系成为其文化特色。孟子将“人伦”归结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种基本的社会关系有四种关系与血缘和家庭有关,而国家关系正是这种血缘和家庭关系的拟制。
(c) 辩证思维和经学思维 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的相对独立的发展,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模式。在传统的思维方式中,辩证思维和经学式思维互见,思维的直觉性、整体性和模糊性是其特色
(d)以儒、道二家为基干的古代思想文化
六、 活动:a) 两人一组讨论以下话题。
Discuss in pairs about the following topics.
1) 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主要特点。
The general traits of the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culture
2) 理性的求和谐主平衡世界观的消极积极方面。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of the rational world outlook seeking for harmony and maintaining equilibrium
b) 汉译英。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terms into English.
1) 游牧部落 / 疆域 / 抑商 / 封建主经济
2)宗法制的 / 炎黄子孙 / 礼仪之邦 / 大一统经济
3)和谐平衡 / 天人合一 / 中庸 / 内圣外王 / 齐家治国平天下 4)汉代经学 / 禅宗思想 / 玄学 / 无为而治 / 佛学 / 超越平凡 c) 请向外宾介绍下列话题。
Introduce the following Chinese cultural topics to foreign visitors to China.
1) 中国的地理环境
The geographic condition of China
2) 秦始皇
The First Emperor of the Qin Dynasty
3) 儒学
Confucianism
七、实施细则
1.监控学生对于所列话题的学习与训练。
2.监控学生的讨论。使学生学会了解以上两个讨论题目的主要观点。
3.监控学生的解释与介绍。使学生学会学会翻译方法,并运用翻译方法自由介绍话题。 4.监控内容的准确性。
5. 引导学生进行了解信息型阅读练习。
八、反馈意见:
《中国文化通览》第二章教案
一、授课目的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历史故事、神话、寓言和民间传说。了解中国一些重要的历史故事、神话、寓言和民间传说。增加学生的中国文学常识。
二、学生分析
该班级为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水平和中国传统文学水平较差,一些基本的文化常识、基本的文学常识都不一定掌握。因此要加强这一方面的教学。
鉴于学生的文学知识较差,所以建议在课外阅读时应该适当增加历史故事、神话、寓言和民间传说方面的阅读。
三、时间、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环境条件、授课途径
1、时间:第四周,共二课时。
2、教材:以杨敏、王克奇、王恒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文化通览》为基本教材,以《中国文化通览》光盘及课件作为补充教学资源。
3、环境条件: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均可。
4、授课途径: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前可布置学生预习本章第一、二、三、四节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自学心得。
四、授课原则
首先让学生掌握有关历史故事、神话、寓言和民间故事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讲授相关的作品,以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让学生增加这一方面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兴趣。
五、授课内容
第一节、历史故事的定义,来源等基础知识。姜太公钓鱼、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
第二节、神话的定义,保存神话的古代典籍。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等神话作品。
第三节、寓言的定义,中国寓言史的大体情况。愚公移山、画蛇添足等寓言作品。
第四节、民间传说的定义,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间传说。
六、实施细则
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3、布置作业。
4、布置阅读书目。
七、反馈意见:
《中国文化通览》第三章教案
一、授课目的
中国文化名人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因此,首先让学生了解这一章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讲授中国文化名人的分类:如哲学名人、政治名人、军事名人、科技名人、文学名人等。通过本章的讲授,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引导同学们努力奋斗,为祖国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学生分析
该年级学生由三部分组成:全日制英语专业本科生,全日制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专升本入校不足一年的英语专业学生。所以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较少。对中国文化的构成了解更少。对中国文化名人的了解也应该是一知半解。
鉴于这种情况,估计学生对本章的内容就比较感兴趣。因此,可适当让他们通过看电视、课外阅读等途径,增加这一方面的相关知识。
三、时间、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环境条件、授课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