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全部名词解释及解答 下载本文

由民主制是最好的国家制度,只有这种制度才能充分保证自由、平等和主权在民。按照达尔的说法,在世界的150多个国家中,只有约24个国家称得上是多元民主国家。

69.政治统治的合法性: 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是指社会成员基于某种价值信仰对政治统治的正当性表示的认可

70.卡里斯马型统治: 卡里斯马型政治统治是指建立在“非凡的献身于一个人以及由他所默示和创立的制度的神圣性,或者英雄气概,或者楷模样板之上”的统治。这种类型的政治统治所依赖的权威是最高统治者的特殊魅力和超凡品质。它往往产生于传统秩序发生危机,人们对原有的信仰体系产生动摇之时。其合法性来自于服从者作为信徒的虔诚态度或产生于激情、困顿和希望而致的信仰上的献身精神。因而,卡里斯马型政治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最不稳固、“非常态的”统治形式,这不仅因为它缺少理性的稳定的组织机构和它固有的反经济性,而且还因为领袖个人的生命迟早会终结,要选择新的卡里斯马式领袖来接替。这些因素促使卡里斯马型统治向其他形式转化,或者把职位卡里斯马化,造成新的卡里斯马式领袖;或者把权力世袭化,转向传统型统治;或者由追随者荐贤选能,转变为法制型统治。

71.传统型统治: 如果一种统治的合法性是建立在遗传下来的(历史就存在的)制度和统治权力的神圣的基础之上,并且也被相信是这样的,那么这种统治就是传统型的

72.法理型统治: 法律理性统治(简称法理型统治)的基础是一套内部逻辑一致的法律规则以及得到法律授权的行政管理人员所发布的命令。

第十一章 政治管理

73.政治管理: 政府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协调和控制。广义泛指国家政权体系(主要是政府)对社会全部政治生活的调控,包括对国家行政机关的调控。狭义仅指政府对人民群众政治生活的协调和控制。人们一般使用狭义的政治管理概念。政治管理涉及人们的公共政治生活,是统治阶级维持社会稳定、秩序和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

74.“公域”: \公域\是超越国家主权和管辖范围,使一切人共同受益而存在的区域,对其保护关乎全人类利益.\全球公域\的保护在一定的程度上与国家主权观念存在不协调之处.国际法目前不接受用国内环境法的域外效力来实现,\公域\的保护.

75.政治领导: 作为政治管理方式的政治领导是指,政府、政党、政治集团以及政治领袖等政治管理主体运用权力和权威,通过对政治管理客体施加政治影响力,确立社会政治生活的性质和目的,实现与政治统治相关的原则和方向的过程。政治领导在政治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在形式上表

现为政治领导人的活动。从政治领导行为的角度讲,政治管理可以被看作是国家政权对社会公众政治生活的根本性问题的权威指导过程

76.政治决策: 指政府或政党等政治管理主体对政治生活的重大问题指定和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政治生活的方向、目标、原则、方法和步骤进行抉择的过程。政治决策具有如下特征:它是对公共政治生活所作的抉择,涉及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公共性),它的行为主体是国家政权组织及与其相关的个人和组织(权威性),它的结果决定政治管理的整个实施过程(指导性),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要求普遍服从并执行(强制性)。

第十二章 政治参与

78.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近代的政治概念,是政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变量。政治参与,亦称参与政治,顾名思义就是一定的政治主体从事政治的活动。

79.政治冷漠: 政治参与意义上的政治冷漠,是指参与的缺乏,表现为不参与政治活动或参与政治活动的不情愿,对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不关心。

:

84.普通的(或普遍的)选举权: 选举权是指我国公民依照法律规定享有参加选举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各项活动的权利,包括参加提名代表候选人,参加讨论、酝酿、协商代表候选人名单,参加投票选举等。

第十三章 政治现代化

85.政治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政治现代化的理论繁杂而庞大,其中我们最熟悉的观点是亨庭顿的现代化理论。

总的来说政治现代化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权威的的理性化,由单一的,世俗化的,全国性的政治权威取代各种传统的或宗教的家庭的种族的政治权威。

二是政治现代化包括政治功能的专门化。 三是包括全社会各阶级广泛的政治参与。

政治现代化应满足两个前提:

一是国家适应能力增强,推动社会的经济改革,社会全面发展 二是国家有能力将新生的社会力量纳入制度之内

86.政治革命: 革命的本义是指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关于政治革命,列宁有过明确的解释.他说,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革命就是用暴力打碎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即打碎那由于和新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而到一定时机就要瓦解的上层建筑.

政治革命的特征

政治革命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政治改革和政治斗争,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革命。它具有四个主要的特点:

1、政治革命以先进阶级和广大群众为革命主体 2、政治革命以夺取政权为首要标志3、政治革命以变革政治体系为主要内容 4.政治革命以暴力革命为基本方式

87.政治改革: 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即统治阶级中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政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整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

88.政治改良: 指渐进、缓慢、局部地改变阻碍社会前进的政治制度、政权结构及其活动方式的行为。政治改良一般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不触动现有政治制度和政权结构的基础,对现有社会秩序不具有破坏性。社会对改良也具有较广泛的承受能力。改良的局限表现为不彻底性。

90.分项的渐进式改革: 所谓渐进式改革是指在根本经济制度不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对经济发展过程中限制或阻碍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进行逐渐地改革。

第十四章 政治民主

91.民主: 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意为人民。其定义为: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92.“民主悖论”: 当代著名社会哲学家波普尔认为,仅把民主理解成大多数被统治者可以参与选举政府,那就会导致“民主悖论”。在他看来,执着于选择大多数人选举政府这种形式的人会陷入一种无法解脱两难境地:一方面,任何阻止不信仰自由制度的政党,如法西斯党上台的企图都与他们的原则相悖;另一方面,如果真的让他们上台,民主便可能丧失掉。并且,如果大多数人都选择拥护纳粹政权,再反对它便失去了道德基础。波普尔力图跳出这个悖论,他是从维护某些被统治者能够有效的批评统治者、并可用不流血的方式更换统治者的制度。他认为这可以使那些抵御

来自任何方面的攻击,成功地捍卫自由制度而避免矛盾。而且,如果有人试图用武力来推翻自由制度,那么维护者也可用武力予以回击,从而避免自相矛盾。因为在一个政府可以和平地更替的社会中,如果一个集团仍要诉诸武力否则就无法执政的话,那么,不管它的意图是什么,它就是在用武力建立政府。所以它建立的政府就是一个只有靠武力才能推翻的政府,也就是专制政权。其实,只要人们的目标是建立自由制度,而且确实有成功的可能,那么用武力推翻一个用暴力维护的政府在道义上就是无可指责。

93.普选制: 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实行公民普遍参加国家代表机关选举的制度,就是普选制。在选举中,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或由选民选出代表,选举人或代表团,尔后由他们去投票选出国家权利机关代表。广大选民通过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94.三权分立原则: 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别由三个机关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是根据近代分权学说建立起来的。三权分立制度为绝大多数的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关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制度。但因各国国情不同而有不同形式。

9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96.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由列宁最早提出,概括地说,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党章》对民主集中制提出了六条基本原则: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的上级组织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97.政治协商制度: 政治协商制度(政协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