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变电站消防设计说明书要点 下载本文

其概算投资列入本工程总概算中。① 所外供水水源;② 所外给排水;

三、建筑项目概况:

(一)项目所在地址

拟建XXX110kV变电站站址位于某某市市城关南部,临近南武路旁塔下工业园区。站址北侧处于一座南北向延伸的山脊上斜坡地带,邻近现有的XXX35kV变电站场址,并紧挨当地一机砖厂。场地整体地形稍有起伏,地表高程148.0~176.0m。拟建站址东、西两侧分别有两条山涧溪流冲沟,流向为西北~东南向,从站址两侧汇入南侧闽北地区最大的河流--建溪河内,建溪河河岸边距离站址约250m左右。场地南侧为省道303,交通较为便利。

(二)项目类别:

XXX110kV变电站属新建基础性项目,主要为城关南部区域水东片区、回瑶工业园、塔下工业园及周边发展建设满足供电需要,提高区域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质量

(三)项目规模: 用地面积:5403m2; 占地面积:10129 m2;

建筑面积:主控配电室建筑面积414m2;35kV配电装置室建筑面积180.8 m2;

建筑层数:主控配电室1层;35kV配电装置室1层; 建筑高度:主控配电室4.7m;35kV配电装置室5.1m。 (四)建筑功能分布:

功能布局:主控配电室布置10kV配电装置室、二次设备室、安

5

全工具室、资料室、警卫室、厨房及卫生间;35kV配电装置室布置35kV配电装置室;

(五)火灾危险类别、耐火等级

主控配电室:火灾危险类别为戊类,耐火等级属二级; 35kV配电装置室:火灾危险类别为戊类,耐火等级属二级; 总事故贮油池:火灾危险类别为丙类,耐火等级属一级;

四、总平面布局:

(一)站区总平面布置

升压站的总平面布置根据生产工艺、运输、防火、防爆、建筑环境、城市规划和施工等方面要求,按最终规模对站区的建构筑物、管线及道路等进行统筹安排,同时结合站址自然地形地貌、因地制宜的进行规划和布置。升压站功能区合理布置,工艺流程顺畅,检修维护方便,有利于施工,不应设置建筑小品、花坛等,不应独立设计站前区。总平面设计应注重保护周边自然植被,自然水域、水系、已有景观等,进行优化设计,减少占地、减少工程投资。

站区总出入位居站区东侧,是站区的前导:大门采用6m宽电动钢大门,标识墙6mx3m。

警卫室布置在主控配电楼一层,避免用地。

站区布置:10kV位于主变南侧出线,35kV位于主变西侧出线,110kV配电装置位于主变北侧出线。主变位居站区中心,10kV与二次设备间组成主控配电楼为户内单层建筑,位于站区南部;35kV配电装置室为户内单层建筑,位于站区西侧,便于运行巡视。

6

110kV配电装置采用常规设备,软母线普通中型构架,位于站区北侧。站区内的各建构筑物间的防火间距及站区的总平面布置严格按照国网C-8方案进行控制。

(二)竖向布置

本站址原场地高程为148.0~176.0m,进站道路由省道303引接,接入点道路标高为136.5m,进站道路坡度坡度为3%~8%,设计高程为136.5-150.2m,高于50年一遇洪水位134.20m。

站区北侧存在较大高差,且越往北实际场地的坡度越来越陡。因此采用重力式挡土墙配合浆砌块石骨架支护形式,以保证变电站北侧边坡的稳定性。边坡支护高度最大处约为30m,边坡坡率为1:1,每级边坡高度8m,两级边坡之间设2m宽的平台,坡面为种植草皮坡面。

站区地表雨水排水方式采用有组织排水方式,场地以1.2%放坡,即:地面—雨水口—雨水检查井—站外排水沟,雨水口沿路边外侧布置。

(三) 管沟布置

站区内电缆沟、上下水管、油管布置时按沿道路、建构筑物平面布置的原则,从整体出发,统筹规划,在平面和竖向上相互协调,远近结合,间距合理,减少交叉。同时应考虑便于检修和扩建。

站内电缆沟采用砖砌电缆沟,沟壁内外采用防水砂浆粉刷,室外电缆沟壁顶高出地面0.1m,穿越道路时采用排管形式,沟底纵向坡度按不小于5‰接入排水系统。电缆沟盖板采用厂家成型盖板。

排水管、事故油管、污水管、生活给水管及绿化用水给水管采用地下敷设于道路外侧。

7

(四) 道路 (1)进站道路

1)进站道路总长194m,由原3.5m宽土路拓宽段长度162m,新建段32m。

2)进站道路路面宽度4m,含路肩宽度5.0m,含排水沟宽度6.0m。 3)进站道路转弯半径最小为9.0m,C30砼路面。 (2)站内道路

1)主变运输道宽度为4m,转弯半径为9.0m,其余道路宽度为3.0m,转弯半径为6.0m。变电站内的消防车道为尽端式车道,于35kV配电室前设置T型回车道。

2)巡视小道宽度为1.0m,转弯半径为1.0m (五)围墙及大门

变电站大门采用电动平开钢板大门。并在变电站入口处设置国网公司标识墙。变电站围墙为装配式板墙,高度为2.30m。

五、单体设计

(一)主要建筑结构的燃烧性能及耐火极限

1)墙体:防火墙采用不燃烧体,耐火极限不低于20h;非承重外墙采用不燃烧体,耐火极限1.00h;房间隔墙采用不燃烧体,耐火极限0.75h;

2)柱:采用不燃烧体,耐火极限3。00h; 3)梁:采用不燃烧体,耐火极限2.00h; 4)楼板:采用不燃烧体,耐火极限1.50h; 5)屋顶承重构件:采用不燃烧体,耐火极限1.50h;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