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家的孩子是一个网瘾少年,你的邻居向你讨教。你作为一名教师,会告诉他们哪些教育挽救网瘾少年的好办法?
[参考答案]要点: ①跟家长一起分析孩子上网成瘾的原因;②建议家长尊重孩子,不要采用训斥、打骂的教育方式; ③建议家长注意跟孩子沟通谈心,多鼓励表扬,少指责埋怨;④建议家长创造温馨和睦的家庭关系,让孩子感受家的温暖和爸妈的疼爱; ⑤建议家长疏堵结合,对孩子上网时间有所限制,引导孩子浏览健康有益的内容; ⑥如果孩子上网已经成为比较严重的精神疾病,建议通过药物或请心理医生指导治疗。
[案例87] 近几年来,“留守学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家庭教育缺位,父爱母爱缺失,沟通交流缺少,有效监护缺乏,使得“留守学生”的情感、心理、生活、学习乃至人格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作为班主任,你将如何对待本班的“留守学生”?
[参考答案]要点:①建立留守生专档和联系卡制度,做好家校沟通; ②建立帮扶助学机制,指导师生、生生互助活动;③利用班团会时间,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法制教育; ④树立班级理财“小专家”典范,指导学生学会节俭; ⑤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留守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⑥建立督导评估和表彰体制,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上进。
[案例88] 学生课堂看课外书,老师批评无效,最后假装打电话请家长,学生才肯交出书,问你对老师的做法有何评价和从中的启示。
[参考答案]老师的这种做法出发点是好的,为了教导学生把家长也“请”出来了,结果学生也把书交出来了,但这并不代表学生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也许学生仅仅是屈服于老师所谓的“威吓”下。其实这种做法只是权宜之计,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的,有点喊“狼来了”的味道。只要“喊”的次数多了,学生就会怀疑老师,甚至是不再相信老师的话。对于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教育方式,应该及时改变。而且,对于那些屡次批评都不改正的学生,直接把问题反映到家长那里去,让老师和家长共同教育学生,也未尝不可的。学生看课外书本来没有错,错在选错了时间看。因此,老师的教育重在引导学生如何看课外书。首先要肯定学生看课外书,并鼓励学生多看健康向上的课外书。老师可以给学生介绍相关的书目,引导学生去看书,学生看完之后,可以让他谈谈看书的体会或者写写读后感。其次,要跟学生讲清楚道理,明确告诉学生,课外书是鼓励看的,但不是在课堂上面看。上课的时候,学生应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课堂的各项活动,使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
[案例89] 球赛规则需要教练和队员来共同制定,但到了赛场上,就要看队员如何灵活运用,问题是从这句话看出什么教育理念。
[参考答案]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教育活动习得一套固定的知识理论系统、形成比较稳定的人格道德行为准则。学生应该学什么、做什么、怎么做才为之好的等问题似乎都是由教师一手操办的,教师早已把问题的答案告诉给学生了,但实际上,基于教育活动是为学生而设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加之许多不可预见的问题,都使得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都必须考虑到学生,考虑到实际情况。“球赛规则需要教练和队员来共同制定”这句话可以得出:一切关于教育活动的设计都要从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体现了民主性,以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好比是球赛上的队员,活跃在球场上,攻、投、防、守,灵活地变化着阵势。队员可能在比赛前已经练得一身好武艺了,但如何运用到赛场上才是关键。对于很多在校的学生来说,知识理论已经学到不少了,关键在于如何去运用。一方面,
要求学生要学会学以致用,将书本上的知识理论化成实际可操作的应对方法技巧,同时对于很多问题能够举一反三;另一方面,在教育活动中,知识理论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是技能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案例90] 老师上课,让学生用“活泼”造句。一位学生说:我的同桌性格很活泼。老师 说:非常好。另外一个同学说:湖泊的水很活泼。老师说:水怎么是活泼的?这个造句不 太好,搭配用词不合适。学生狐疑地看了看老师,坐下来。 请根据此材料用新课程理念分析这位教师的教学行为。
[参考答案] 该教师的做法是不妥的。 1、教学死板,不注重过程。 2、不尊重学生,打击学生学习主动性。 3、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未得到发挥。
[案例91] 一名年轻的老师第一次走上讲台,这是一个学校普便认为的差班。刚走向讲台,一个男生就站起来问道:\老师,您喜欢不喜欢差生?\老师没有没有回答,反而微笑地看着他,问道:\你会不会把自己心爱的旧玩具丢掉?\男生想了一会,回答道:\应当不会,我会好好珍藏的。\老师面向全班同学,庄重地说:\我也不会,你们都是我的弟弟妹妹,如果你们有什么缺点,我会帮助你们改正,直到你们改好为止。一名差生是各个方面都比及格的学生,而你们只不过是某些方面有所缺陷。我想,通过努力,大家都会成为优秀的学生。在我的眼里没有差生,只有不努力的学生。\学生们都感动地鼓起掌来。(1).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这段材料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2).依据案例说明教师应具备哪些师德? [参考答案](1)①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位教师地做法正是体现了这一德育教育的原则。②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教育原则。这位教师的眼中没有差生,他根据这个学生劳动好的特点,客观地运用责任激励机制,激励学生克服消极因素,努力学习。③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名教师依据新的教育理念,联系这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了德育教育。④德育教育要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精神。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关心同学就是集体主义精神的一种表现。⑤体现了以人为本、个性发展的教育原则。个性是指优秀的品质,而爱劳动、关心同学、体育好就是优秀的个性品质。⑥体现了赏识教育的原则。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经发现便给予鼓励,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⑦体现了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的教育原则。教师的眼里没有差生,便是对学生地尊重。运用新的现代教育观,依据学生自身特点,引导、帮助、鼓励学生主动的学习,使学生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完全的性格特征的方向发展。(2)①教师要忠于我国的教育事业,他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地重要阵地。②热爱学生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③教师必须与各方面协同合作,以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完成培养人的工作。④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才能、治学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做到身教,身体力行,发挥表率作用。⑤教师要高度自觉,自我监控,成为学生的榜样。⑥教师要有高度的教学机智。能够正确地及时地解决课堂上发生的突发事件。
[案例92] 翠竹中学的殷老师设计的历史教学情境片断如下:1、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纸,你们知道有哪些种类的纸吗?要求学生每小组推一代表上台展示本组所收集的各种纸张,并说说各种纸的用途。2、教师设问;我们的祖先在纸未发明之前是用什么材料来进行书写的呢?学生讨论
猜测若干材料,答案新奇的给予赞赏。3、探究:学生四人小组合作用毛笔分别在事先准备好的纸、帛、竹简、陶片等材料上书写一段文字,并说一说帛、竹简、陶片等材料的缺点,感受纸的优点。4、延伸:教师出示“韦编三绝”、“学富五车”、“留取丹心照汗青”三个典故,孔子、惠施、文天祥三个人物,让学生将两者联系起来,并说说这些典故的来历(主要与竹简的关系)说明竹简作为书写材料的不便,并渗透情感与态度教育。5、教师从上述书写材料的不便引出“造纸术的发明”,让学生分析“纸”的字形构成、推测“纸”字的来历,进而引出造纸术的发明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6、屏幕播放专题片:纸的生产原理和过程。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了解纸的生产工艺,亲身感知历史。7、教师提问:当公元3—4世纪中国人广泛使用纸的时候,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在用什么材料进行书写?让学生阅读课文小字内容和“造纸术的外传时间表”并看屏幕上“造纸术的外传路线图”。讨论:“中国造纸术外传对人类文化发展有什么贡献?学生推选代表讲述在课外上网搜集的有关网页资料。8、做一做:课后各小组用书上介绍的方法进行造纸试验,并进行评比展示。请问:殷老师的教学设计有哪些新课程的理念?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是如何实施这些新课程理念。 [参考答案]1、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对学生来说感到新奇的问题情境,例如“造纸术发明之前的书写材料”、 “‘纸’ 字的来历”、“其他国家用什么材料进行书写”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2、设计了较多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例如在各种材料上书写、上网搜集有关纸的材料、做一做造纸试验等,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并注重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3、整个设计不仅注重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注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注重知识探究的方法与过程,注重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案例93] 在教学“杠杆原理”时,一教师先出示概念,然后用实验验证,最后让学生做适应性练习;另一教师则先让学生用扁担挑重物,然后让他们自己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得出相关结论。上述两位教师的教学过程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第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重结论,轻过程。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讲解,没有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结论难以感悟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不可能培养起来。这种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与个性发展,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第二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结论,更重过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观察、比较、判断、想象,让学生感知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使学习过程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学生学会的不仅是课本知识,更掌握了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乐于动手、勤奋实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培养。
[案例94] 漫画内容:以一张试卷考分判断学生无前途。该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参考答案]1.①评价内容过多倚重学科知识,忽视了实践能力、心理素质
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考察;②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笔试为主,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评价手段和方法;③从评价主体看,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④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价值;⑤从评价重心看,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采用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2.我认为,作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工作者,应该积极改革评价学生的方式:①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多方面潜能;②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作为收集学生发展的证据,教师应该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真正促进学生思想意识的不断提高;③把量化和质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变过分注重分数、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④对考试结果做出分析说明,形成激励性的改进意见或建议,促进学生发展,减轻学生压力。
[案例95] 在语文课上,李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就经常不及格,今天李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李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A级组进军。请问:上述案例中,李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参考答案]在上述教例中,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这样做丰富了新课程提出的发展性评价的内涵,表明了发展方向和趋势。首先,该教师重视了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促使学生不断进步,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其次,该教师注重了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了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第三,该教师潜移默化将形成性评价与结合起来,使评价进入学生学习的进程之中。第四,突出了主体性。
[案例96] 一年级(6)班《蚂蚁和蝈蝈》的教学接近尾声。屏幕上打出一组量词练习一( )蚂蚁 一( )甲虫 孩子小手如林,应答如流。“一(位)蚂蚁,一(名)甲虫。”在标准答案即将被锁定的刹那,6岁的小男孩发出了不同的声音。闻听此言,孩子们哄堂大笑。“嘘——”年轻的董老师伸出食指示意,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好孩子!能说说理由吗?”董老师眼含笑,嘴含情,轻抚小男孩的头。小男孩满怀自信地说:“熊先生,狼外婆,动画片里都是这样说的。”“没错!”董老师带头鼓掌,“诗人也是这么说的”。接着,董老师神采飞扬地背了一首诗,一首非常有趣的诗。它是香港诗人西西写的,名字叫《可不可以说》:“可不可以说/一枚白菜 一块鸡蛋一只葱/-----可不可以说/一朵雨一束雪花一瓶银河/------可不可以说/一头训导主任 一匹将军 一尾皇帝?”“孩子们,你们说可不可以?”孩子们听了,又是哄堂大笑。那笑犹如一朵朵灿烂的花,开在每一张脸上,开到每个人的心里。
[参考答案]好,该老师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开关。当一生说“一位蚂蚁!”“一名甲虫!”时,该老师只“嘘—”一声,没有对错评价,只是引导大家一起进入了更深层的思考;当该生说出理由时,教师不看重结果,只是肯定了思考方法,激励学生再阅读。该片断中给我们的启示是:评价是为了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它关注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因此,在注重结果评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