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K=N(T-C) K为生物完成某阶段的发育所需要的总热量;N为完成某阶段的发育所需要的天数;T为发育期间的环境平均温度;C为该生物的发育阈温度。 (3)驯化和气候驯化
春化 (vernalization) :植物在发芽前需要一个寒冷期,由低温诱导开花
驯化(acclimation)和气候驯化(acclimatization):驯化:内温动物经过低温的锻炼后,其代谢产热水平会比在温暖环境中高。这些变化过程是由实验诱导的,称为驯化,如果是在自然界中产生的称为气候驯化。
生物对温度的适应
(1)生物对低温的适应
植物:形态结构:油脂、鳞片、短小、匍匐状,厚皮 ;生理适应:细胞内物质含量变化(糖类、脂肪)
动物 :形态:贝格曼规律、阿仑规律、毛、皮结构、脂肪层 ;生理:基础代谢和非颤抖性产热(褐色脂肪),身体异温,水生哺乳动物的乳汁构成、热交换器等 ;行为:迁徙、冬眠、冬睡、滞育、集群、活动位置
(2)生物对高温的适应
植物:形态适应:密毛、鳞片滤光,体色反光;叶缘向上或暂时折叠,减少辐射伤害;干和茎具厚的木栓层,绝热。生理适应: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糖或盐浓度,减缓代谢率;蒸腾作用旺盛,降低体温;反射红外光。
动物:形态适应:体形变小,外露部分增大;腿长将体抬离地面;背部具厚的脂肪隔热层。生理适应:放宽恒温范围;贮存热量,减少内外温差。行为适应:休眠,穴居,昼伏夜出等。
生物对周期性变温的适应
生物与昼夜变温:植物的产量与品质;昼夜变温利于部分种子萌发:火炬松、恩氏云杉苖
物候-生物与季节变温:植物春花秋实;动物休眠、换毛换羽、迁徙、回游、繁殖季节
植物降温作用:减少阳光直接辐射;通过蒸腾作用降温;形成局部微风
风因子的生态作用
一、风的形成:地球表面不同地区,太阳辐射能数量及其被大气层和地表吸收的比例有很大差异,导致大气和近地层温度的不同和大气压差,从而长生大气运动,形成风。
三、风对植物影响:(1)、风媒风播。杨、柳、水稻等;
四、风对动物的影响
五、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贝格曼规律 (Bergmann’s rule)
内容:高纬度的恒温动物比低纬度的相似种类个体要大,如东北虎大于华南虎。
原因:一般认为,动物个体大则相同质量所对应的体表面积就小,对恒温动物来说在竞争中应付体表散热所损失的能量相对较少,在进化选择中有利。
阿仑规律 (Allen’s rule)
内容:在寒冷地区生活的哺乳动物的四肢、耳、鼻、尾均有明显缩短的趋势。
原因:寒冷地区对哺乳动物的主要生态问题是保持体温,躯体突出部分缩短可减少散热,对动物在环境中竞争显然是有利的。
物质环境
水
1 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及分布
水的作用
1)、水是任何生物体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2)、水是生物代谢过程中的重要原料;3)、生物的新陈代谢是以水为介质的;4)、水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5)、水对动物也有重要影响 1.1 水的特性与存在形式
1、 水分子具有极性;2、 水具有高热容量;3、 水具有特殊的密度变化;4、 水具有相变 1.2 陆地上水的分布
地球表面的总水量大约为15亿km3, 其中大约有97%包含在海洋库中。
2 生物对水分的适应 2.1 植物与水
2.1.1 陆地植物的水平衡:主要支出:蒸腾作用、根系失水 ;水分来源 :根系吸收、茎叶吸收、体内代谢
陆生植物随生长环境的潮湿状态分为3大类型: 湿生植物:不能长时间忍受缺水,抗旱能力差,多生长在水边或潮湿的环境中;中生植物:适于生长在水分条件适中的环境中,形态结构及适应性介于湿生植物与旱生植物之间,种类最多、分布最光和数量最大的陆生植物;旱生植物:生长在干旱环境中,能忍受较长时间的干旱,且能维护水分平衡和正常的生长发育。主要分布在干热草原和荒漠地区。 其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表现在根系发达、叶面积很小、发达的贮水组织以及高渗透压的原生质等。
2.1.2 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的适应特征:发达的通气组织;机械组织不发达甚至脱化;水下叶片很薄,且多分
裂成带状、线状;水生植物的类型。
沉水植物:根退化、表皮细胞吸收营养、水、和气体,无性生殖比有性生殖发达。 浮水植物 :机械组织不发达、无性生殖快、生产力高。 挺水植物:根系浅、茎杆中空。
植物对水分的调节作用:
-、增加空气湿度:遮阳庇荫、降低风速和蒸腾作用。如1hm2阔叶林一天蒸腾2500t水,相当于同面积水体蒸发量。
二、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林冠截留、地被物吸水保土、地下水的吸收和下渗。 三、净化水体:植物吸收富集、分解污染物
骆驼刺属落叶灌木。枝上多刺,叶长圆形,花粉红色,新疆各地均有分布。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骆驼刺尽量使地面部分长得矮小,同时将宠大的根系深深扎入地下。庞大的根系能在极大的范围内寻找水源,吸收水分;而矮小的地面部分又有效地减少了水分蒸腾,使骆驼刺能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下来。
大气的组成及其生态作用
1 大气的组成和作用 大气的组成:N2、O2、CO2 、CH4 、O3 、NxOy 、H2O 、各种惰气 。(N2 78.9%、O2 20.95%、CO2 0.032% )
大气压随海拔的变化:海平面 1atm = 101.32 kPa;海拔升高100m,大气压降低1.11 kPa;海拔5400m处约为0.5atm
大气与生物的关系:植物光合作用;生物的呼吸作用 2 氧与生物
氧的来源:光合作用;紫外线的光解作用、O3的形成和作用
植物与氧:光合作用 = 20×呼吸作用;森林吸收CO2释放O2的量约为草地的5倍;成年人呼吸消耗O2(0.75kg)释放CO2 (0.9kg)的量与10m2森林或50m2草地光合作用的产物相当 3 CO2的生态作用
大气中CO2的浓度与温室效应 :CO2来源: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及生物呼吸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CO2特点:透过太阳辐射,而不能透过地面反射的红外线。结果:导致地面温度升高
大气污染
一、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物、碳氧化物、固体物质等。 二、大气污染现象
1、光化学烟雾 :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最早发生在1943年,当时城市上空出现浅蓝色刺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