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第十一届挑战杯参赛手册 下载本文

中山大学第十一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手册

乙Ⅰ 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

由于考虑到创作此类作品的工作量较大,投入成本较多,因此此类作品要求作者对其创造发明作出较为详尽的分析报告,并将着重点放于作品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的分析上。

乙Ⅱ 指制作投入较小,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此类作品的上交形式比较多样,可以是成品、半成品后者是作品描述分析报告。若参赛者所设计的作品在上交限期内仍处于初步构思阶段,参赛者可以以文本形式仅对其创新理念作总体诠释并对其作品作粗化描述。

2内容规范

(1)参赛作品必须是距申报日以前两年内(即2008年7月1日之后)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成果。“距竞赛申报日以前两年内完成”是指作品完成最后工作的时间距竞赛申报日不到两年,而非在两年内完成全部工作。以下四类作品不得申报(如有违反取消参赛资格):

A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 B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 C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 D获国家级奖励成果

(2)以下研究均涉及到敏感对象,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A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 B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

C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D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E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3)参赛作品可以邀请相关的老师作为指导人,申报时须说明指导老师的姓名及职称;作品可以由学生直接向组委会申报,也可以由院系推荐(院系推荐的作品须提供院系团委或党组织的证明)。

(4)发明制作类作品申报时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实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照片)。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也可一同附上。

有关资料必须是中文(发表作品为外文或少数民族文字者,必须附有汉语文..本),以小四号宋体字打印在A4纸上(文章版面尺寸14.5×22cm,建议双面打印)。

8

中山大学第十一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手册

自然科学及社会人文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每篇论文正文控制在8000字以内,每份社会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详情请见附录)

3提交作品的要求与申报

(1)作品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两类。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学校教职员工不得以作者的身份参赛,但可以作为指导老师。

每队限报一件作品。一位参赛者所在的队伍小于等于两队,并不得同时担任一队以上负责人。参赛作品若有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须在报名表上注明指导老师相关资料。

(2)报名表请填写清晰,联系方式应有效、常用。

(3)日后有关文件(如获奖证书等)以报名表登记的人员及其姓名为准。报名登记截止后到比赛过程中,原则上不能随意更换作者,除非有合理的理由,经组委会批准后方可更换作者。

(4)校内赛结束后,被推荐进入省赛、全国赛的队伍如有人员变更,请于省赛、全国赛开始前提交新的报名表。每期比赛期间不应有人员变动。

(5)如参赛团队出现违规将被视为故意作弊,取消其继续比赛和进行评奖的资格。

(6)有关参加省大赛以及全国大赛的日程、筛选办法将另行通知,希望有意参赛的同学能够提早做好准备。

(7) 整个比赛过程中,请留意青年科技协会网站上的信息更新以及通知的发布。

(1) 报名及作品提交方式

(1)本次大赛主题网站为:http://www.sysuqnkj.com ,主题博客为:http://www.sysuqnkj.com/tiaozhanbei ,有关大赛的主要信息将会及时发布于此,请大家密切留意本网站上的有关信息。

9

中山大学第十一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手册

(2)大赛主要由个人或团队报名。各院系团总支也可以动员院系学生选题、报名。欢迎大家踊跃报名。

(3) 所有参赛队伍必须由主要负责人填写《中山大学第十一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报名表》。表格请在主题网站下载,或参考本手册附录(第32页)。

(4) 每个人最多可同时参加两个项目,但不能同时担任主要负责人。

(5) 参赛团队如果有相应的指导教师,应提供相应的介绍证明及指导意见。

(6)报名方式:

①参与比赛的参赛团队(个人)将填好的报名表发送到sysuqnkj@163.com ,请将上交的资料添加到附件,压缩包和邮件主题命名形式必须为:“负责人姓名-课题名-学科分类”出现,如果同一份作品有多个文档,则将所有文档压缩打包上传。(注意:不可重复报名,每个团队只可报名一次,我们将把成功报名者的名单在网站上公布,敬请到时留意相关网站信息。)

②并把报名表打印版一份,送至各校区指定地点。请按规定同时递交电子版与打印版。

③我们将在本次大赛主题网站上实时公布成功报名的团队名单,请同学们积极关注。并且主办方将在接收到报名表格后的三天之内,在网站公布报名人员以确认报名成功(如果查询不到报名确认,请及时致电020-84111297)。

(7)正式作品提交方式:

正式作品需同时提交电子版和打印版,电子版上传至FTP(ftp.sysuqnkj.com 账号:sysuqnkj,密码:qnkjxh),作品的打印版一式三份交到各校区指定地点。

(8)各校区指定地点如下:

①南校区:熊德龙学生活动中心405青年科技协会办公室; ②东校区:惠佳超市三楼青年科技协会办公室324 ③北校区:北校区团工委办公室; ④珠海校区:珠海校区团工委办公室

(9)本次大赛常用的联系电话为020-84111297,15013210920 ,15013214476欢迎垂询。

5法律申明

组委会有义务不泄露参赛作品中涉及的技术秘密和其他机密资料。有关本次竞赛的所有信息必须经组委会授权后方可在媒体及推荐网站上发布;凡涉及参赛作品的相关报道,属于团队行为的,参赛选手自行把握参赛作品中技术及成果的披露尺度,与大赛组委会无关。

10

中山大学第十一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手册

本次大赛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所有。

6展览、交流、转让

组委会将在竞赛的终审决赛阶段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工作交流活动,并适时举办单项展示赛或邀请赛等丰富“挑战杯”竞赛的活动。组织委员会在终审决赛期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举办成果转让活动;成果是否转让不作为作品评审获奖的依据。

组织委员会拥有组织转让获奖作品的优先权。成果产权及利益分配由学校和作者协商确定。组织委员会可以结集出版竞赛获奖的作品及评委评语,供日后教学、科研参考所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