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修辞手法与灵活运用
姓名:
语言恰似人的 “细胞”,细胞是构成人体的最小单位,是人有活力的体现。语言是文章的最小单位,是使文章有色彩、有个性、有特点的重要基础。为此,我们学习修辞手法,让文章有活力有技巧,去楚材竞赛,去参加考试,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让老师的眼前一亮、心为之一惊、情绪高涨,你的文章就可获高分啦!
一、比喻:
用所要描写或说明的事情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1、明喻 本体和喻体都出现
比喻词:像如、似、仿佛、犹如、如此 “像??一样” “如??一般” 2、暗喻 本体和喻体都出现
比喻词是:是、变成、成为、等于 3、借喻 本体不出现、喻体直接出现在位置上 例: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注意:辨别比喻和非比喻,虽用比喻词,但不是比喻句 例:她长的太像她妈妈。 天好像要下雨了。 同类相比 猜测
二、拟人:
1、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或言行。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赋予“人”以物的言行。
例: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例:那个骗子夹起尾巴灰溜溜地走了!(拟物)
三、夸张:
为了表达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或事物尽力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1 -
1
1、扩大夸张: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缩小夸张:例:巴掌大个地方,你怎么会不认识他呢? 3、超前夸张:例:酒还没喝到嘴里,脸就红了,心就碎了。
四、排比: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密切相关的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加强,感情加深的句子。
例:延安的歌声,是革命的歌声,战斗的歌声,劳动的歌声??
五、对偶:
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等意义密切相关的两个句子和短语对称排列。 1、正对: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2、反对: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又叫:“流水对”前后两件及相关联
例: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承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条件)
六、反复: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1、连续反复:沉默啊,沉默啊。
不在??爆发,就在??灭亡。
2、间隔反复:相同的词句,中间有别的词隔开!“有的人,有的人”参看九题
七、设问
无疑而问,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例:在你的人生陷入低谷的时候,是谁帮你走出困境?是你自己。
八、反问:
无疑而问,只问不答,问中含答。
- 2 -
2
例:难道你不知道迟到不对吗?
九、对比:
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并举出来,相比较。
作用:让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对比,使之鲜明。
例: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十、映衬: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写出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烘托。
1、正衬:利用同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作陪衬。 例: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少年闰土 2、反衬:相反相异的事物作陪衬。
例如:大片大片熟透的稻子上躺着一具具烧焦的尸体。这是日本鬼子轰 炸后的惨景! 十一 、通感:也叫“移觉”
把人们的各种各样感觉(视,听,嗅,味,触)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 起来。
例:那个孩子笑得多甜啊!(听——味)
小贩洗碗的水上漂着一层油渍,看了就恶心。(视——味) 十二、借代:
不直接说出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替代。 1、特征,标志代本体。例:“圆规”“红眼睛”
2、具体代抽象。 例:他这么贪,摘了他的“乌纱帽”。 3、部分代整体。 例:故乡的一草一木,他都记在心里。 4、专有名词代泛称。例:“诸葛亮”“千万个雷锋”。 5、结果代原因。 例:怎么又拄上“拐杖”了?
十三、双关:
- 3 -
3
利用语音和语意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兼有表面和深层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
1、谐意双关: 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晴) 例:歇后语中特多
山顶滚石头——石打石(实打实) 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2、语意双关:词语的多意性在特定的语境中形成双关。
例如:敌人再狡猾,还是露出了“马脚”(指破绽)
十四、顶真:
用上一句的结尾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也叫“联珠”
例:桥下一条船,船上两只橹,橹在水中划,划得水哗哗。
十五、互文:
每个句子包含两层意思,互为相关,互文见义。
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
2、主人下马客在船(意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上了船)
十六、反语:
就是说反话
例: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水一浸,还
是打工仔难得的“佳肴”。
十七、引用:
人们说话或写文章时引用人们熟悉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等叫引用。 1、直接引用
2、间接引用
-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