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 下载本文

③ 可净化水体;

④ 污染指标、肥度指标; ⑤ 引起鱼病;

⑥ 对人体有害,如阿米巴引起赤痢。

第三节 轮虫 Rotifera

一、 概述 线形动物门,轮虫纲

有消化、神经、排泄、生殖等系统,比原生动物高等,体长100—500μm,最大达2mm,肉眼可见类似粉笔灰“白砂水”。 三个主要特征:

1、 身体前端扩大成轮盘状,上面排列有纤毛——称头冠;

2、 消化道的咽喉部有一膨大的肌肉囊——咀嚼囊,其内有咀嚼器; 3、 体腔的两侧有一对原肾管,末端有焰茎球。 二、 形态 1、 体形

球形、椭圆形、圆筒形、锥形、袋形等。身体分头冠、躯干、足。 2、 头冠部(头部)

位于身体前端,呈漏斗状,口生于漏斗底部,边缘上有两圈纤毛,“纤毛环”常在背面或腹面断开而不形成一整环。由于头冠(轮盘)上纤毛的摆动,轮虫即可在水中游泳,同时能产生水流把比它本身更微小的动植物(浮游生物)带入口中。 在分类上,轮盘是重要依据之一。 3、 躯干部

身体最长部分,包括各种内脏器官,躯干外有一层角质膜加厚并硬化,形成被甲。 角质膜(被甲)上有花纹、棘刺、斑点等。 4、 足部

位于身体末端,大多呈柄状为浮游和爬行的器官,起身体平衡、改变运动方向、附着它物等作用。常有一对足腺,能分泌粘液,使轮虫附着它物。有些固着种类,能分泌胶状物粘上自己粪便、小砂粒、有机碎屑等而形成管子,虫体匿居于管中而得到保护。 三、 内部构造 1、 体壁

由一层细胞组成,体壁外面和水接触,里面为体液,这样可以进行气体交换。 2、 消化系统

口、咽、咀嚼囊、食道、胃、肠、泄殖腔(肛门),有的种类如晶囊轮虫无肛门,食物残渣废物从口中排出。

咀嚼囊内有咀嚼器,咀嚼器是七块几丁质的咀嚼板组成,中间部分呈叉状叫砧板,其两边有左右对称的槌板。砧板是由一块单独的砧基及两片砧枝组成,槌板由二片槌钩和二片槌柄组成。

25

由于咀嚼器连接强大的肌肉,活动较灵敏,当食物通过时,由于砧枝的齿和槌沟的齿相互摩擦,能嚼碎食物。

不同种类轮虫的咀嚼器在形态上及各部分的发达程度上有很大变化,是分类依据之一。 共有锤型、杖型、钳型、砧型、枝型、槌型、梳型8种类型。 3、 排泄系统

包括一对位于体恻的原肾管,自前端通入膀胱,再由膀胱通入泄殖腔。在原肾管上有2—8个焰细胞,每个焰细胞具几根长纤毛,由于纤毛的摆动,将体腔内的液体废物渗入细胞中,由原肾管送入膀胱,最后排出体外。

排泄器官不仅具有排泄作用,同时有调节渗透及排水作用。 4、 神经系统

包括一个脑神经节和两条腹神经及一些小神经节,感觉器官包括眼点及触手。 5、 生殖系统

轮虫是雌雄异体的动物,自然界中通常看到的都是雌体。繁殖主要为孤雌生殖及有性生殖,前者为主,从而繁殖力很强,当环境不良时出现混交雌体,开始行有性生殖。 四、 生殖

混交雌体——既能行孤雌生殖,随后又能行有性生殖,这种雌体称为混交雌体。 不混交雌体——终生行孤雌生殖的虫体称不混交雌体。

非需精卵——不混交雌体产的卵,不需要受精就能发育,称为非需精卵。非需精卵一代又一代均发育成雌体。非需精卵又称“夏卵”。

需精卵——混交雌体产的卵均能受精,故称需精卵,又称“冬卵”。需精卵受精后形成较厚的卵壁(又称休眠卵),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经较长的休眠阶段然后发育成雌体;需精卵若没有受精则发育成雄性个体。

当环境条件正常时,轮虫以不混交雌体行孤雌生殖,一代一代进行下去。当环境恶化时,雌体即在生理上发生一系列的改变而成为混交雌体,行有性生殖,借助休眠卵以渡过不良环境(受精的发育成休眠卵,不受精的发育成雄体)。当环境好时,休眠卵发育成不混交雌体再行孤雌生殖。如此循环往复,称为世代交替。参考P165图2—6。 一年进行一次有性(冬季) 称为单周期性

二次 双 三次 多

五、 分类 1、 双巢目

卵巢一对,咀嚼器为枝型,体纵长蠕形。“假体节”能够作套筒式的伸缩运动,多底栖。 ① 轮虫

体长,呈圆筒形,体分节,中间的节为大节,头部有2个轮盘,3个趾,眼点一对,位于背触手前面吻部。 ② 旋轮虫

趾4个,头部较大,眼点位于背触手后面,体较轮虫属的粗壮。 2、 单巢目

26

咀嚼器的类型多,7种类型(无枝型),不能作套筒式的伸缩,卵巢一个。 ① 臂尾轮虫

身体短胖,胴甲前端有1—3对突出的棘刺,有的后端也有棘刺,足不分节而长,上面具有很密的环形沟纹,能伸缩摆动,足末端具有趾1对,能固着于其它物体上。常有萼花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剪形臂尾轮虫等。 ② 龟甲轮虫

外壳龟甲状,棘刺6根,体后端无足。 ③ 晶囊轮虫

形似灯泡,身体透明,个体较大,胃发达,常无肛门。“胎生”,多数无足。 ④ 多肢轮虫

附肢多,体呈短圆形或长方形,附肢作为行走工具,常见。 ⑤ 三肢轮虫

三个附肢,前面两个可上下运动,后面一个无运动功能。 ⑥ 巨腕轮虫

身体前半部周围具6个比较粗壮的腕状附肢,个体较大。 ⑦ 聚花轮虫

群体,常出现在中小型浅水湖泊中。 ⑧ 裂足轮虫

体两侧有一对棘突,特别长,中间的很短,体后端足到1/4地方就分形,其趾为爪状。 ⑨ 鼠轮虫(异尾轮虫)

身体长,呈圆筒形,左右不对称,体似老鼠,趾不对称,一长一短,长趾长度超过体长的一半,短趾不到长趾的1/3。 ⑩ 疣毛轮虫

头盘上有4根很长的刚毛,头盘两旁有耳状的纤毛突起,其足很小,不发达。 六、 生态与分布及与渔业关系

世界性种类,一般水体都有,我国淡水几十种(海水亦有);大多数轮虫为滤食性,食浮游植物、有机碎屑、细菌团,也有捕食性的(捕食原生动物或其它轮虫)。

轮虫分布受pH影响,pH<7时,轮虫种类多、数量少; pH>7时,轮虫种类少、数量多。 几乎所有鱼苗的开口饵料都是轮虫,非常重要;同时作为鳙鱼等以浮游动物为食鱼类的饵料。

27

第四节 枝角类 Cladocera

一、概述

节枝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双甲目、枝角型亚目,通称为溞,俗称红虫、砂虫或鱼虫,是浮游动物中较大的种类,肉眼可见(类似虱子),0.2—21mm。 特征:①左右侧扁,分节不明显

②头部腹面明显

③躯干为两片壳所包住

④第二触角较发达,可作游泳、运动的重要器官 ⑤腹面有4—6对附肢 ⑥后端有一个尾爪 ⑦整个生活史没有变态

二、外部形态 1、 头部:

头不包于壳瓣内,侧面观呈半圆形,通常弯向下方。

① 头顶——头部最顶端,有时呈三角形,此三角形又叫头盔,它可高可低。 ② 额——复眼到吻的顶端。

③ 吻——在额的顶端,有的尖,吻的有无是分类的依据。

④ 壳弧——第二触角的基部,甲壳增厚、隆起,作用:撑起头部。

⑤ 眼——有单眼复眼之分,复眼是由几十个小晶体和黑色素组成,有肌肉连起可动,它可感

觉光线的强弱和光源方向;单眼位于复眼下方,有感觉光线强弱作用,无感觉光源作用。 ⑥ 触角:

第一触角——位于吻部附近,单肢型,棒状,短小,1—2节。雌雄差别较大,雌的短小,雄的较长。

第二触角——最重要,很发达,可作游泳、运动的重要器官。位于头部两侧,长大,双肢型,由内肢和外肢组成,内、外肢2—4节,其上有羽状刚毛。一般用刚毛式来表示内、外肢的节数和刚毛数,如溞属的刚毛式为0—0—1—3/1—1—3,表示外肢有4节,第一、二节上无刚毛,第三、四节分别有1根和3根刚毛;内肢3节,分别具有1、1、3根刚毛。刚毛式可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⑦ 颈沟——头部与躯干部凹进去的一部分,颈沟的有无是分类的依据。

⑧ 吸附器——少数种类头部的背侧有马蹄形的角质组成的吸附器,如晶莹仙达溞 2、 躯干部:

特点:左右侧扁,不分节。

①壳:其壳相当于一般甲壳动物的头胸甲,把身体包围。 ②壳刺:少数种类甲壳的后背角后腹角延长,形成壳刺。

③孵育囊:在躯干前半部的背侧甲壳之内有一空腔称为孵育囊。

④胸肢:滤食性的在胸肢末有许多羽状刚毛;肉食性的胸肢为圆柱状的,刚毛不多,主要是一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