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讲课内容摘要文档 下载本文

一、BIM概述

1、概念

BIM的全拼是Buil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BIM是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一个完善的模型,能够连接建筑项目生命期不同阶段的数据、过程和资源,是对工程对象的完整描述,可被建设项目参建各方普遍使用。BIM可以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显著提高效率和大量减少风险。

2、发展前景

在建筑工程领域,如果将CAD技术的应用视为建筑工程设计的第一次革命,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出现将引发整个领域的第二次革命。BIM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BIM的核心是虚拟设计、虚拟建造。以参建各方数据为基础,实现可视化设计和施工。将数据与图形结合,提高建筑数据的可读性。BIM研究的目的是实现全过程的工程信息管理乃至建筑生命期管理。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利用BIM进行可视化设计。在我国,BIM技术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得到实际应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BIM技术对施工企业管理而言将是一个划时代的革命,它彻底改变了施工企业生产方式和管理理念。住建部发布的《2011~2015建筑业信息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在施工阶段开展BI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进BIM技术从设计阶段向施工阶段的应用延伸,降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衰减;研究基于BIM技术的4D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大型复杂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实现对建筑工程有效的可视化管理等。可以说《纲要》的颁布拉开了BIM技术在我国施工企业全面推进的序幕。BIM已成为当前建设领域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从BIM的特点来看,它作为建筑生命期管理手段。参见各方都围绕BIM体系进行管理控制。施工建设作为建筑生命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BIM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如果施工管理不纳入BIM体系,整个体系将因出现断层而无法运行。这是参建各方所不能允许的。如果业主方启动了BIM管理体系,而施工单位不能响应,施工单位将被淘汰出局。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尽快掌握BIM技术,以适应不同业主的需求。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

二、BIM的价值

1、解决当前建筑领域信息化的瓶颈问题

工程项目各参与方使用统一标准的数据,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实现项目各 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从根本上解决项目各参与方基于纸介质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形成的“信息断层”和应用系统之间“信息孤岛”问题。

2、设计阶段的价值

实现不同专业设计之间的信息共享。各专业的设计参数和相关信息,基于同一平台获取,避免了重复录入数据及数据沉余、歧义和错误。实现各专业的协同设计。所有专业的修改均能实时更新到共享平台。实现虚拟设计和智能设计。实现设计碰撞检测、能耗分析、成本预测等。

3、施工阶段的价值

A.把项目主要参与方在设计阶段就集合在一起,利用BIM技术进行虚拟设计、建造、维护及管理。

B.实现可视化的4D施工管理。将建筑物及施工现场三维模型与施工进度相链接,并与施工资源和场地信息集成一体,建立4D施工信息模型。实现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进度、

人力、材料、设备、成本和场地布置的动态集成管理及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

C.实现项目各参与方协同工作。项目各参与方信息共享,基于网络实现文档的提交、审核、审批及利用。项目各参与方通过网络协同工作,进行工程洽商、协调,实现施工质量、安全、成本和进度的管理和监控。

D.实现模拟施工。在计算机上执行建造过程,虚拟模型可实际建造之前对工程项目的功能及可建造性等潜在问题进行预测,包括施工方法验证、施工过程模拟及施工方案优化。

三、BIM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在项目施工阶段建立以BIM应用为载体的项目管理信息化,可以提升项目生产效率、提高建筑质量、缩短工期、降低建造成本。BIM技术的具体应用:

1、直观的视觉效果,充分展示企业实力。

三维渲染图片及动画,给人以真实感和直接的视觉冲击。主要应用于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展示,在招投标过程中能充分展示企业的能力,给业主更直观的宣传介绍,提升中标几率。

2、提升算量效率,提高工程量计算精度。

BIM可以准确快速计算工程量,提升施工预算的精度与效率。 3、精确计划,实时控制

管理者可以通过BIM模型中获取工程基础数据,为施工企业制定精确人、材、物计划提供有效支撑,为实现限额领料、消耗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4、实时对比,动态管理

项目管理的基础就是工程基础数据的管理,及时、准确的获取相关工程数据就是项目管理的核心竞争力。BIM技术可以实现任一时点上工程基础信息的快速获取,可以用模型形象的反应出工程实体的实况,精确统计各步工作的实际数据。通过计划与实际的对比,可以有效了解项目盈亏,是否偏离目标等问题,实现对项目成本风险的有效管控。

5、实现虚拟施工,便于多方协同

虚拟模型可将时间与三维可视化功能相关联,可以进行虚拟施工,随时随地直观快速的将施工计划与实际进展进行对比,施工参与方都对项目的各种问题和情况了如指掌。 虚拟施工还可以实现可视化的设计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通过三维模型交底能从多角度,多方位更详细的了解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我国工人文化水平不高,一些大型复杂的工程或节点向工人技术交底时,往往难以让工人理解技术要求,通过模型可以直观的让工人知道将要完成的部分是什么样子,有哪些技术要求,直观而形象。

6、解决传统碰撞检查难题,减少返工。

施工过程中相关各方有时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来弥补由设备管线碰撞等引起的开洞、补洞、拆装、返工和浪费。传统的二维图纸设计中,由不同专业的人设计各专业的图纸,人为的失误在所难免,使施工中出现返工现象,造成建设投资的极大浪费,并且还会影响进度。 利用BIM的三维技术在前期可以进行碰撞检查,优化工程设计,减少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损失和返工的可能性。而且优化净空,优化管线排布方案。施工人员可以利用碰撞优化后的三维管线方案,进行施工交底、指导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

7、实体建筑工程中的技术应用 (1)实体钢结构预拼装。 (2)实现构件工厂化生产可以基于BIM设计模型对构建进行分解,在工厂加工好 后运到现场进行组装,精准度高,失误率低。

BIM技术的应用非常之广阔,在这里就不依依列举,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研究中发掘应用。

四、我们的学习情况

通过这两个月的BIM学习我对你BIM的认知:首先BIM是非常强大的,BIM是万能的,BIM是信息共享的环境下,多专业、多个参与方,在多中软件的配合下,共同完成项目目标。BIM软件就有16种,目前我们施工方常用的就是中心建模软件。中心建模软件又分五个专业,建筑、结构、机电、暖通、系统﹙给排水﹚。起初接触BIM感觉无从下手。通过观看教学视频,从基础的建模入手,根据视频教程先绘制完教学软件中的一个小综合楼项目的模型。了解REVIT软件内的各个功能的应用,紧接着完成A3#楼土建模型建模。安装模型正在建立中。

公司购买的三款广联达公司软件的学习情况,1.广联达BIM场布软件;由张俊科先学习掌握、应用,再向其他人员培训。2.广联达BIM模板脚手架设计软件;由杨军先学习掌握、应用,再向其他人员培训;3.广联达钢筋现场管理软件;由杨伟超先学习掌握、应用,再向其他人员培训。目前钢筋翻样已经完成现场施工层的翻样料单,下一步与现场劳务钢筋工长碰头,验证钢筋料单可行性。通过协商调节优化下料方案,后期施工用我们自己的料单下料、报量,严格控制钢筋的用量及采购时间。避免材料短缺或积压现象。

五、实际中的应用

结合实际情况,目前我们施工企业能应用到的BIM技术: 1、现场三维场地布置

三维场地布置相比传统的二维平面图能直观的反应施工现场场地布置情况,及空间情况。给人以真实感和直接的视觉冲击

2、虚拟施工,有效协同

虚拟施工是将时间(进度)与三维可视化功能相关联,还可以与工程程产值关联。可以进行虚拟施工,随时随地直观快速的将施工计划与实际进展进行对比,了解各阶段施工投资情况,施工参与方都对项目的各种问题和情况了如指掌。

3、精确计划,减少浪费

通过BIM模型中的工程信息,明细表能快速查看工程基础信息,查看每个构件的材料用量。为施工企业制定精确的人、材、机计划提供有效支撑,大大减少了资源,物流和仓储环节的浪费。

4、砌体、瓷砖及吊顶排布方案。

通过排布方案,严格按照规格订货,严格按照每个工作面的配型和用料数量转运材料至工作面,避免二次转运损耗和材料浪费。

5、三维技术交底。

通过三维模型对复杂节点、重点、难点施工部位向施工管理人员和工人交底。可以提高交底的准确性,达到容易理解的目的,是施工人员明确要施工部位完成的样子,避免误解造成返工。

6、防碰撞检查。

防碰撞检查有效控制因设备管线碰撞等引起的开洞、补洞、拆装、返工和浪费。利用BIM的三维技术在前期可以进行碰撞检查,优化工程设计,减少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损失和返工的可能性。而且优化净空,优化管线排布方案。施工人员可以利用碰撞优化后的三维管线方案,进行施工交底、指导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

六、BIM应用计划:

1.建立BIM小组共同学习。

2.通过项目培训,使每个施工管理人员认识BIM,应用BIM。

3.尽快完成安装建模,进行防碰撞检查,优化管线综合,按照模型施工。

4.快速掌握广联达公司购买的三款软件:广联达BIM场布软件;广联达BIM模板脚手架设计软件;广联达钢筋现场管理软件。并应用到项目中去。

5.从点到面逐步将学习到的BIM技术应用点应用到项目实际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