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河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下载本文

行探查,清除水下障碍物,使河床基本平整,必要时在围堰位置处用卵、碎石垫填整平,改变河床上的粒径,减少冲刷深度,增加围堰着床后的稳定。围堰下水之前要在外壁上做出深度标志,全部检查合格后即可起吊下水,起吊必须统一指挥,几个吊点同时缓缓起吊,离开平台20cm左右停止起吊,检查吊具受力是否正常,然后重新起吊抽垫,利用浮力控制倒链受力不超载,最后注水将围堰缓缓沉入河床。下水着床时利用钢管桩设导向架,并在四周设定位体系用以调整围堰着床时的水平位置。底节围堰下水时间应安排在最低水位时进行。 4). 围堰接高

围堰着床定位后,随着围堰下沉逐步下放吊杆,完全稳定后进行接高,接高拼装应对称进行,防止偏载倾斜,如果由一端向另一端拼装,必须对称配载使底节围堰受力均衡。接高后先进行水密试验(对称分仓进行),然后下沉围堰。 5). 围堰下沉

Ⅰ 选择合适的下沉方法:

围堰下沉根据地质情况采用不排水除土下沉或排水除土下沉,一般采用不排水下沉法,在稳定的土层中亦可采用排水除土下沉法。 Ⅱ 作好下沉测量记录:

围堰入土下沉过程中,必须正确掌握土层情况,并作好下沉测量记录,随时分析和检验土的阻力与围堰重量的关系,以便选用最有利的下沉方法。 Ⅲ 除土要求:

在正常下沉时,应自中间向刃脚处均匀对称除土,对于排水除土下沉

的底节围堰,设计支承位置处的土应在分层除土中最后同时挖除,堰内除土高差不宜大于30—50cm。采用吹砂吸泥法在不稳定土质或砂土中下沉时,必须备有向堰内补水的设施,保持堰内外水位相平或堰内略高于堰外,以防止翻砂。吸泥器应均匀吸水,防止局部吸泥过深,造成围堰下沉偏斜。围堰下沉速度不宜过快,以保证其准确就位。下沉受阻应立即停止下沉,进行详细检查,针对产生原因,采取措施排除障碍后方可继续下沉。 Ⅳ 合理安排弃土:

合理安排弃土堆放地点(或直接装运拉走),尽量避免对围堰引起偏压。 Ⅴ 随时检查,及时纠偏:

下沉时应随时注意正位,保持竖直下沉,至少每下沉1米检查一次,围堰入土较浅时最易出现倾斜,应及时校正,此时纠偏亦较易,但偏斜时的竖直校正,一般均会引起平面位置的移动,因此下沉初期尤应特别注意严格保持围堰竖直下沉。

Ⅵ 围堰偏差原因及预防措施: 序号 1 产 生 原 因 预 防 措 施 刃脚下土层软硬不均 随时掌握地质情况,多挖土层较硬地段,土层较软地段应少挖,多留台阶或适当回填和支垫 2 除土不均匀,底面高差严格控制除土底面高差 过大 3 刃脚下掏空过多,围堰严格控制刃脚下除土量 突然下沉

4 刃脚一侧或一角被障及时注意,发现和处理障碍物,对未被障碍物碍物搁住,未及时发现搁住的地段,应适当回填或支垫,防止侧倾 和处理 5 排水下沉堰内除土时刃脚处应留有土台,不宜挖通,以免在刃脚下大量翻砂 形成翻砂涌水通道,引起围堰偏斜 6 土层或岩面倾斜过大,应将表面松软岩层或风化岩层凿去,并尽量整围堰沿斜面滑动 平,使刃脚的2/3以上嵌搁在岩层上,嵌入深度最小处不宜小于 0.25m,其余未到岩层的刃脚部分,可由工人或潜水员用袋装混凝土等填塞缺口 7 在软塑至流动状态的抽水减重,踏面宽度宜适当加宽,以免围堰下淤泥土中,易于偏斜 沉过快而失去控制 8 河床高低相差过大,偏对河床较低的一侧可抛土(石)回填 土压对围堰产生水平推移 Ⅶ 围堰纠偏方法: 序号 1 纠 偏 方 法 偏除土纠偏法 说 明 纠正偏斜时,在刃脚较高的一侧除土,在刃脚较低的一侧加撑支垫(轨枕或方木),随着围堰下沉,即可纠正。 纠正位移时,先有意偏除土使围堰偏位方向倾斜下沉,当围堰底面中心与设计中心位置相合

或接近时,再进行偏斜纠正 2 堰顶施加水平力,井外在围堰偏高一侧施以水平拉力,并在堰内靠偏射水,井内偏除土纠偏高一侧以吸泥机偏除土,同时在其外部冲射高法 3 偏土压纠偏法 压水,从而校正偏差 在围堰偏斜的一侧抛石填土,使该侧土压力较另一侧大,可纠正围堰偏斜 4 围堰位置扭转纠正法 可采用在围堰两组对角偏除土或偏填土,从而借助刃脚下不相等的土压所形成的扭矩,使围堰在下沉过程中逐渐纠正其位置 Ⅷ 下沉辅助措施:

下沉过程中可采用高压射水、抽水助沉、压重助沉的方法。 6). 基底处理和封底

Ⅰ 基底检验:围堰沉达设计标高后,应检验基底的地质情况,是否与设计相符,排水下沉时,可直接检验,处理;不排水下沉时,应由潜水员进行水下检查、处理,必要时取样鉴定。

Ⅱ 基面平整:基底面应尽量整平,以保证水下封底混凝土的设计厚度,提高水下混凝土的灌注质量。

Ⅲ 基底铺设垫层:基底为砂质或粘质土时,应铺以碎石或砾石垫层,以铺至刃脚尖以上20cm为好。

Ⅳ 清除内壁、刃脚污泥:内壁及刃脚与封底混凝土接触面处的污泥应予清除。

Ⅴ 封底:基底检验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封底。封底方法与锁口钢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