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河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下载本文

3. 总体施工布置

本桥跨越大洋河,施工时须修筑便桥一座318.08米,便桥采用ф529*10钢管桩做基础,安装32b工字钢在桩顶作桩顶纵横梁,4片贝雷架作梁,I22b为横梁,纵向按250mm间距铺设[22b为纵梁,桥面总宽度5 m,在平台处加宽与平台连接。

全线设3台500KVA变压器,另自备120Kw发电机2台,作为备用电源。施工用水采用井水,施工便道利用既有村路,在桥位右侧全桥长度修建临时施工便道,钢筋由项目部集中采购统一提供,混凝土集中搅拌。 3.1 基础施工

采用反循环冲击钻机成孔。采用泥浆护壁;桩身钢筋笼一次性加工成型,整体吊装就位,孔口焊接连接;砼拌合站集中拌制,砼输送车运输,导管法水下连续灌注砼。 3.2承台施工

陆上承台基坑开挖采用锁口钢护筒作为围护结构施工。水上承台采用双壁钢围堰作为止水结构,承台钢筋在现场一次性绑扎成型,模板采用大块组合钢模板,钢管架加固支撑。混凝土采用拌合工厂集中拌制,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浇筑采用混凝土输送泵车,一次性连续灌注成型。 3.3 墩台施工

墩身、托盘、顶帽采用整体大块钢模板,拼装成型,配以水平围带和竖向围带加固,采用整体钢模一次支立到位,一次灌筑完成,不留施工缝;台身采用竹胶板模板,方木及钢管架加固支撑。

在绑扎承台钢筋时,同时绑扎墩台身钢筋。托盘、顶帽及垫石钢筋在加工棚绑扎成钢筋骨架,待承台混凝土浇筑完成,墩台身模板安装后,将钢筋骨架整体吊装,与墩身钢筋绑扎成整体。墩台身、托盘、顶帽、混凝土采取一次连续浇筑成型,垫石混凝土采取二次浇筑成型;混凝土采用自动

计量拌合站集中供应。 3.4 资源配置 3.4.1 机械设备配置

根据工期安排及施工总体安排,配置相应的设备,设备配置见附表4-1:施工设备计划表 3.4. 2 劳动力配置

劳动力根据工程需要动态配置,配置见附表4-2:劳动力使用计划 3.4. 3 施工临时场地布置

本桥混凝土由就近搅拌站集中供应,施工临时场地为钢筋加工场地、钢结构加工场地、现场办公及住宿区域,根据施工需要及现场条件,设置钢筋加工场地1个,钢结构加工场地3个,现场办公及住宿布置在相应区域内,临时加工场地布置详见附图4-1、附图4-2、附图4-3。 4. 工期计划及施工进度安排 4.1 总体施工安排

全桥安排4个施工队伍,便桥、套箱等钢结构加工安装安排1个队伍,桩基础施工安排1个队伍,承台及墩身施工安排2个队伍。工程从2010年4月1日开始施工准备至2011年9月30日完成基础及下部全部工程,总施工工期18个月。 4.1.1 准备工作 (1) 便桥与水上平台施工

2010年4月1日开始,便桥用各种材料水上浮吊及打桩锤、机动舟、标准舟节等水上施工设备进场,并开始组拼设备。2010年5月1日开始施工钢便桥及施工平台,2010年7月21日完成便桥,2010年8月31日完成平台。

(2) 钢结构加工

钢结构加工厂设在K75+600位置钢筋加工场地,场地平整、硬化及临建在2010年4月30日完成,5月1日即开始加工钢护筒与套箱。 4.1.2 桩基础工程

共进场20台钻机, 2010年5月1日-2010年11月30日完成。 4.1.3 承台、墩台身

配置墩身模板8套,2010年6月7日开始施工,在2011年7月31日可完成。

4.1.4 便桥及平台拆除

在2011年7月31日下部结构施工完成后,开始拆除便桥与平台,按2个月安排拆除。2011年9月30日完成便桥及平台拆除。

5 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5.1 陆上桩基础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5.1.1 钻孔 (1)测量定位:

首先要平整场地,清除杂物,换除地表层软土,夯压密实。然后采用全站仪,根据桩位坐标放出钻孔桩的中心位置,并设立护桩,对护桩采取水泥砂浆加固,设立明显标志。 (2)埋设钢护筒:

钢护筒壁厚≥6mm,高度为2~3m,在护筒上、下端和中部的外侧各焊一道加劲肋,护筒内径比桩径大40cm,护筒顶设出浆口,人工挖掘埋设法埋设钢护筒,钢护筒的位置应准确,不倾斜。埋设时,护筒中心轴线对正测量标定的桩中心,偏差不大于5.0厘米,倾斜度的偏差不大于1%。护筒顶面高出地面0.5米,护筒埋深2.5米,护筒周围1.0m范围内采用粘土回填,夯实至护筒底0.5m以下,在护筒顶部焊吊耳。钻进过程中经常检查护筒是否发生偏移和下沉,并及时处理。 (3)钻机就位

钻机下部铺垫枕木,钻锥中心轴线对正桩位中心,对操作人员进行开钻前教育。机械设备移位由汽车吊配合。设备投入使用前应先试运转,以防止成孔或灌注混凝土中途发生机械故障。3PN泵放入泥浆池沉入深度以液面至泵窗口一平为准,泵下端吸水口至泥浆池底面距离不少400mm。设备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