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问了几个做对的中等生,问他们为什么给这题打了错号,有两个孩子说:“我是猜的,我想想面积和周长是不一样的,我就判断这句话是错的。”原来做对的同学也未必是真正理解了这道题目的意思。
2.教师在教学时讲解题型过于单一。
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面积与面积单位”这一单元内容较多,学生们出现的错误也较多,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因此我在教学时将重点放在讲解典型的基础题上,力求让大部分同学理解更细致深入些,在题型上显得较为单一。学生们在几堂课的学习中,对基础性的题目掌握得是较好,但稍微灵活些的题目就显得不能触类旁通了。学生们只会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与周长,而面对这个判断题就显得不知所措了。
3.学生们不能自觉使用画图等帮助解题的方法。
在错误原因的询问中,我发现许多孩子对这道题目用了猜的方法,只是稍稍进行了凭空的思考就进行了判断,画图的孩子很少,而我在平时对这一点强调得较多,但孩子们仍然没有画图的习惯。 ◆教学建议
1.对题目作深入地分析,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这道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涉及到面积与周长两个知识点。教师要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更深入地讲解,以加深学生对面积与周长相关知识的认知。
2.在新授时,要进行多种题型的讲解。在教学中,我讲解的题目较为简单,属于基础性的题型。这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对基础性的题目理解较为扎实,但对于一些较为灵活的题目学生显得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能讲解多种题型的题目,如计算题、判断题、填空题等,让学生接触各种题型,提高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3.让学生养成用画图来帮助解题的好习惯。画图是一种解题的好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画图,用画图来帮助解题。这样既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又能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错误率16.3%
三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 错题来源 题目出处 相关知识 知识属性 35 错误率 51.4% 第六单元 数学课本P80第8题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采集者 题 型 基本 综合 拓展 吴美英 √ 采集 学校 课时 嵊州市育英小学 课 √ 型 新授课 练习课 复习课 √ 时 单元 机 总复习 陈述性知识( ) 程序性知识(√ ) 策略性知识( ) 这是一单元学完之后在书本中出现的练习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熟练掌握了正方形教学简述 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对“在长方形中剪出最大正方形”有过一两次的接触,大部分学生知道“当长和宽一样时就成了正方形”,并且这个正方形是原长方形中最大的一个正方形。这一过程是在教学“正方形面积”时,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折过、剪过的。 ◆典型错题
◆学生错解
1.6×6=36(平方厘米) 占40% 2.其他 11.4% ◆原因分析
1.容易受到强刺激的干扰
题目中“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强刺激,学生看到这一信息后,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这个“最大正方形”上,却忽视了问题中要求的是“剩下部分”的面积。
2.读题习惯欠佳
读题之后急于下笔,导致读题不清;也有部分学生读题时没有连续性,他明明知道剩下部分是长方形,但最后求的面积仍是正方形的面积。
3.空间观念有待提高
少部分学生对怎样才能剪出“最大正方形”仍一头雾水,理解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待提高。 ◆指导建议
首先,针对位数不多的不理解“最大正方形”由来的学生可以让其再次动手在长方形纸上折一
折,折出一个最大“正方形”,此时,教师可以适时追问:为什么这样折,就能折出一个最大正方形?引导学生关注:对折的过程就是将长方形的两条相邻边比较,然后把较长边的多余部分截去,就剩下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并且一定是长方形中最大的正方形。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发展。
其次,对那些读题不够细心的孩子,可以让其自由读题,多读几遍,读了之后,再问问你有什么想说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题目本身中来,通过多读几次,来减少“强刺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错误率20.5%
三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 错题来源 题目出处 相关知识 知识属性 52 错误率 35.8℅ 采集者 赵华英 采集 学校 课时 新昌城东小学 课 型 新授课 练习课 复习课 √ 第六单元 象山县期末检测卷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面积 题 型 基本 综合 拓展 √ 时 机 单元 总复习 √ 陈述性知识( ) 程序性知识(√ ) 策略性知识( ) 这是期末的综合检测卷中,考查“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及面积”知识的一道习题,安排在填空题最后一题,类似这样的题在作业本中出现过一次,可任由很多学生出错。 教学简述 ◆典型错题
题 目:将两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周长是( ),如果拼成一个正方形,它的面积是( )。
学生错解:24厘米 20厘米 ◆原因分析
前一个答案出错的比率更高,尤其是中下生没有通过画图,无法将抽象的语言表述转化成具体形象的空间图形,导致他们想当然将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加得到大长方形的周长;第二个答案基本没有问题,但是有一些孩子因为第一个问题是求周长,他的思维还停留在求周长上面,但知道要拼去长边,所以24-4=20厘米,压根儿没有转到求面积上面。 ◆教学建议
象这样的题,看似只是一道简单的填空题,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思维含量。本题有一个“拼”的过程,需要头脑中有一个空间操作或想象拼的过程,只有拼出了新的图形,才能继续求它的周长或面积,并正确灵活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
1.读懂题意、建立表象。
首先要读懂题目的意思,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图形表象,明白这么多文字在表述一个什么意思。 2.拼画图形、形象直观。
要把抽象的语言表述和头脑中的表象具体形象化,最好的办法是画图,这是解决许多空间与图形问题的通用法宝。
4厘米 4厘米 4厘米 2厘米 2厘米
3.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2厘米
观察发现:两种拼法有什么不同?(第一种是横着拼,拼成大长方形是拼去两条宽;后者是竖着拼,拼成正方形是拼去两条长。)
拼成后的图形,你能研究研究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吗? (1)描一描周长在哪儿?涂一涂面积在哪儿?)
(2)周长谁大?面积谁大?(面积一样大,都是两个长方形拼成的图形;周长第一个大,因为前者拼去两条宽的长度,后者是拼去两条长的长度。)
(3)想想拼成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拼成的正方形边长是几? 你能分别计算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吗?
(8+2)×2=20厘米 4×4=16厘米 8×2=16平方厘米 4×4=16平方厘米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图1周长:(4+2)×2×2=24厘米 图2周长:(4+2)×2×2=24厘米
24—2×2=20厘米 24—2×4=16厘米
面积:4×2×2=16平方厘米 面积:4×2×2=16平方厘米
(4)如果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还能拼成正方形吗?(只有长是宽的两倍时,才能拼成正方形。) ◆资源链接
1.两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2.5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能拼成怎样的图形,在方格纸上画一画。拼成的图形面积是多少?周长相同吗?
3.将一个长为8厘米、宽为2厘米的长方形,能分割成几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周长比原来增加多少?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错误率
三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 错题来源 题目出处 相关知识 知识属性 52 错误率 40℅ 采集者 赵华英 采集 学校 课时 时 机 单元 新昌城东小学 课 型 新授课 练习课 复习课 √ 第六单元 杭州市江干区期末检测卷 摆小正方形研究长方形面积 题 型 基本 综合 拓展 √ 总复习 √ 陈述性知识( ) 程序性知识( ) 策略性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