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目汇总及分析 下载本文

错题来源 题目出处 相关知识 知识属性 第四单元 《课堂作业》 经过时间计算 题 型 基本 综合 拓展 √ 时 单元 机 总复习 课时 √ 课 型 新授课 练习课 复习课 √ 陈述性知识( ) 程序性知识(√ ) 策略性知识( ) 这是课堂作业本上出现的一道习题,学生已经知道了两种计时法的表示方法及相互转化,已会简单计算经过的时间,因为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较难,所以在计算经过时间上花了大量时间让学生明白计算的方法,在多种方法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已选择用“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来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简述 ◆典型错题

题 目:小华下午1时40分到图书馆,17时离开图书馆回家,他最多在图书馆阅读了多长时间?

学生错解:17:00-1:40=15小时20分 ◆原因分析

学生访谈:我一看是1时40分开始,17时离开,就直接减一减计算了。

1.从学生访谈情况看,学生知道计算经过的时间用结束时间减开始时间,但忽视了两个时刻不是统一的计时法。特别是开始时间中的“下午”两字给忽略了,从而导致了错误。

2.学生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对于此题,如果学生用生活经验去思考一下,试想:在图书馆看书一下子看15个小时以上符合常理吗? ◆教学建议

1.对于两种计时法的比较还欠深入,加强两种计时法的区别,增强灵敏度。

2.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可以用笔圈出时间词,如此题中的开始时间中可以把“下午”两字圈出来,然后把它化成24时记时法后,再利用“结束时间减开始时间”的方法来计算。让学生明白要先统一计时法,再来计算。

3.计算经过时间的教学是一个应用性、科学性很强的知识点。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正

确可行的方法,还要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经过时间的计算。 ◆资源链接

24时计时法和简单的经过时间计算教学心得

一、通过直观教学使同学们理清“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根本联系和区别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两种计时的方法在说法上虽然不同,但是归结起来就是同一个钟面的两种读法(两种用法)。无论哪一种用法,可都离不开钟面上的那12个数字。12时计时法(也叫普通计时法)是社会上传统的用时方法,它和24时计时法相比较,无非是重复读一次那12个数字,结果就出现了两个1时,两个2时,两个3时,??两个12时。例如:钟面上的1时,当天的午夜有一个1时,它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到了中午仍有个1时等。而24时计时法,虽然用的也是钟面上的那12个数字,但和12时计时法的读时方法不同。也就是说钟面上的12个数字不重复读,而是出现连续的读用方法。例如:从午夜的1时一直读到中午的12时后,下面的1时就直接读作13时,那么1时后面的2时就续读作14时??,读到午夜的12时时就读作24时,这就是24时计时法,

它正好是一整天的24时。

通过黑板上的钟面,使同学们产生对家里的钟面的联想。通过老师的反复对照读法,使同学们也能很好区别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为下面的实际计算打下坚定的基础。有了概念,同时,也就有了有计算的基础,这就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的第一阶段。务必引起老师的重视。

二、在多种方法的基础上,推出诸如此类的简易计算公式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讲清24时计时法的概念之后,就要进入实际的计算的教学。但是大部分的同学往往存在着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问题,在实际的计算中总是糊里糊涂的。例如:一列火车10:22从首都北京发车,19:29到达沈阳。求列车的运行时间。还有,一场演唱会从8:30开始到14:30结束,求演唱会演出的时间等。诸如此类的计算举不胜数,要是见一题就给讲一次怎样的计算,那就麻烦太大了。所以凡属这类的计算问题,都可以概括出一个简易的公式,让同学们像应用其它的公式一样,轻松地把数字代入公式中就即刻求出。那就是:结束时间-开始时间=运行时间。这个公式即通俗易懂又涵盖了很多问题的时间计算。对于同学们来说,在老师的启发下是很容易接受的,运用起来也颇为方便。关键是公式中的运动时间这个概念要让同学们理解好,它代表了很多事物的运动时间,接近的有飞机、轮船、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等,有些事物虽不接近行走,但也是运行的事物,有如:比赛、会议、义务劳动、演唱会等也都可看作运行的事物,只要有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就可以代入这个公式中求出运行时间。在掌握了这个公式以后,有关的运行时间的计算就彻底的解决了。如:19:29--10:22=9:07,这个9:07就是火车在北京和沈阳之间的运行时间。又如:14:30-8:30=6:00,这个6:00就是演唱会的“运行时间”,同学们运用这个公式解决实际的时间计算问题,就非常的灵活和得心应手了,这样一来,实际的教学效果也就大大地提高了。同时也缩短了教学的过程和时间。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错误率26.8%

三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 错题来源 题目出处 相关知识 知识属性 教学简述 54 错误率 39% 采集者 题 型 基本 综合 拓展 孟阳燕 √ 第四单元 课堂作业本P26 计算经过时间 采集 学校 课时 诸暨浣江小学 √ 课 型 新授课 练习课 复习课 √ 时 单元 机 总复习 陈述性知识( ) 程序性知识(√ ) 策略性知识( ) 这是学生在学了本单元第二课时“计算经过时间”这一内容后,在课堂作业本上出现的一道习题,学生已经知道计算经过时间的简单方法,但还不熟练。 ◆典型错题

题 目:电视台星期五晚上的节目安排如下:

18:00 动画城 19:30 广告 18:40 大风车 19:55 电视剧场

18:45 科技博览 21:45 新闻调查 19:00 新闻联播

小红18:40开始看电视,看完《新闻联播》后去睡觉。小红看了多长时间的电视?

学生错解:19:00-18:40 =20分 ◆原因分析

学生访谈:当时只想着算经过的时间,没搞清新闻联播的结束时间。

1.相信在学生的脑中已经有了初步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但由于习题一下子呈现了多条信息,受多条信息的干拢,学生在提取信息过程中把新闻联播的结束时间找错了。

2.学生缺乏生活经,“新闻联播”在他们头脑中没有很深印象。有经验的孩子,凭直观的感觉也知道看完《新闻联播》应该是什么时刻。 ◆教学建议

1.这是一道联系实际的题目,呈现的时刻项目多,较难看懂。教师要先引导学生熟悉内容,然后让学生读清问题,抓住看电视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这两个主要条件,再让学生进行计算经过时间。

2.在教学中不但要关注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还要尽可能使数学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时间的计算过程。比如:上学路上用了多长时间?一节课上了多长时间?平常看多长时间电视等,让学生有一个学习、体验、巩固的过程,增强时间观念。

3.结合生活实际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经过时间的计算。 ◆资源链接:

1.《七 巧 板》 6:30 《虹猫蓝兔卡通天地》 7:10 《芝麻开门》 7:35 《智慧树》 8:00 《动漫世界》 11:15

《海洋课堂》 11:40 《陈岳叔叔讲故事》12:10 (1)《虹猫蓝兔卡通天地》7:10经过( )分放映《智慧树》 8:00 (2)《海洋课堂》11:40经过( )分放映《陈岳叔叔讲故事》12:10 (3)《芝麻开门》7:35,再过25分,就是看《 》的时间啦! (4)《 》再过40分就可以看《虹猫蓝兔卡通天地》7:10啦

2.下面是电视节目时间表(部分)。 7:30金色年华 17:20儿童英语 9:00动画城 19:00新闻联播 10:00 电视剧 19:45阳光剧院 21:00晚间新闻

(1)从《儿童英语》节目开始到《阳光剧院》节目开始经过了多长时间? (2)小明下午3:40放学,路上要花费1小时15分,到家是什么时候?

(3)星期六,小明7:10起床,他准备收看《金色年华》节目,最多还有多少时间?起床后,小明必须完成三件事:刷牙洗脸(5分)、烧早饭(10分)、听早间新闻(10分),小明能准时收看《金色年华》节目吗?你能不能替小明想个办法?

3.一个地方电视台的播出时间如下: 第一次:6:00~10:00 第二次:11:00~15:00

第三次:19:00~0:00

全天播放时间共( )小时。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错误率37.4%

三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 错题来源 题目出处 相关知识 知识属性 教学简述 ◆典型错题

题 目:2010年南非足球世界杯,从6月11日开始到7月12日结束,比赛一共进行了( )天。

错 解:31天(错误大多锁定在这个结果。) ◆原因分析

访谈发现,学生是这样想的:从6月11日到7月11日,正好一个月是30天,还有11日到12日这一天,所以30+1=31天。有学生提出,算上开头那一天应该是30+1+1=32天,跟植树问题一样,但许多中下生并不能很好理解这种解法。

教材层面:本单元只用4课时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知道24时计时法——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材中例题和练习题中只出现“几时几分”的简单经过时间的计算,没有出现相应关于计算“经过天数”的练习。

教师层面:在教学中,虽然补充教学了“计算经过天数”的知识,但也只是一笔带过,看来没有引导学生理解到位,故学生对“经过天数”的理解不够深刻。学生对“经过天数”的计算,容易受到“间隔问题”的干扰。 ◆教学建议

考虑到学生对植树问题段数棵树“一对一”的理解本身就是一个难点,所以我在教学中尝试避开“间隔问题”,以“分段计算”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1.从简单入手,数一数

如出示这样一题:7月30日小华去旅游,8月4日返回,他一共游玩了( )天。正视学生的争论:5天?6天?引导学生扳着指头数一数:7月30日、7月31日、8月1日、8月2日、8月3日、8月4日,共6天。明确“出发”和“返回”这两天都要算。 2.拉长时间,算一算

如从10月2日到11月20日,一共多少天?引发学生的第二次争论:49天?50天?拉长了经过的天数,扳着指头数还方便吗?那就算一算:31(10月)+20(11月)—1(减去10月1日那一

52 错误率 40.8℅ 采集者 第四单元 诸暨期末检测卷 计算经过时间 题 型 基本 综合 拓展 赵华英 √ 采集 学校 课时 新昌城东小学 √ 课 型 新授课 练习课 复习课 √ 时 单元 机 总复习 陈述性知识( ) 程序性知识( ) 策略性知识(√ ) 这是在临近期末的综合检测卷中,考查“年月日”知识的其中一道习题,安排在填空题第二小题,全班52个同学,竟有21人出错,并且错误表现出极大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