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法(2014)第一章 总论(课后作业)(下载版) 下载本文

B.当事人双方约定延长或者缩短诉讼时效期间、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的,法院应予支持 C.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履行了义务后,又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的,法律不予支持

D.当事人未按照规定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却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申请再审或者提出再审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15.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可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有( )。 A.权利人提起诉讼

B.当事人一方向义务人提出请求履行义务的要求 C.当事人一方同意履行义务 D.当事人一方进行部分清偿债务

三、判断题

1.司法解释也属于经济法的渊源。( )

2.法律是经济法的基本渊源,是经济立法的基础。( )

3.民事法律行为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法产生民事法律效力的合法和不合法行为。( ) 4.张某与李某签订一份房屋买卖合同,并且双方约定张某的儿子如果能考中北京大学,那么该合同生效,张某与李某的约定属于附条件的法律行为。( ) 5.代理可分为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其中指定代理是指按照人民法院或有权机关的指定而产生的代理;即在没有法定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或法定代理人相互推诿代理责任的情况下,法院或有权机关可以依法为不能亲自处理自己事务的人指定代理人。( ) 6.张某与李某签订了家具买卖合同,并在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后该合同因显失公平被撤销而无效,则合同中关于仲裁的条款随之无效。( )

7.《仲裁法》规定,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可以缺席裁决;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视为撤回仲裁申请。( ) 8.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当事人撤销仲裁裁决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也可以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

9.第三人知道行为人无权代理还与行为人实施民事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责任,无权代理人不承担责任。( )

10.根据仲裁法规定,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依法撤销情形的,可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年内,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

11.对于张某与李某的合同纠纷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认为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判决,并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理。第一审人民法院重审后,作出了判决,张某与李某仍不服该判决的,不得上诉。( )

12.因国家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三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 13.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时胜诉权消灭,实体权利也随之消灭。( )

14.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民事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

15.根据《民用航空法》的规定,航空运输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自民用航空器到达目的地点、应当到达目的地点或者运输终止之日起计算。( )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C 【解析】(1)选项AD:属于法律;(2)选项B:属于行政法规。 2.

【答案】C 【解析】(1)选项A:无行为能力人,即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进行的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刚好10周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2)选项BD: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即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和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但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可以独立地在其民事权利能力范围内进行民事活动。 3.

【答案】A 【解析】(1)选项BD:无权代理人的代理行为,客观上使善意相对人有理由相信其有权代理的,被代理人应当承担代理的法律后果;(2)选项C:表见代理中,订立的合同直接有效。 4.

【答案】D

【解析】选项D: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协议。这里的其他书面形式包括: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电报、传真、电传、电子数据和电子邮件)等形式。 5.

【答案】D 【解析】(1)选项AB:该合同属于显失公平的可变更、可撤销合同;(2)选项C: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应由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行使,且法院或仲裁机构对之采取不告不理的态度;(3)选项D:如果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未在法定期间内行使撤销权的,则可撤销民事行为视同法律行为,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如果可撤销民事行为被依法撤销后,则具有与无效民事行为相同的法律后果。 6.

【答案】D

【解析】本题情形属于委托书授权不明的情形,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7.

【答案】C 【解析】(1)选项AB:仲裁事项必须是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性法律关系的争议,与人身有关的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是不能进行仲裁的;(2)选项D:劳动争议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不同于一般的经济纠纷,它们在解决纠纷的原则、程序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应适用专门的规定,因此《仲裁法》不适用于解决这两类纠纷。 8.

【答案】B

【解析】裁决应按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三人各有不同的结论,属于不能形成多数意见的情形,按照首席仲裁员张某的意见裁决。 9.

【答案】D

【解析】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依法应撤销情形的,可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6个月”内,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10.

【答案】B

【解析】诉讼参加人包括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牛律师);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张某)、被告(李某)、共同诉讼人、诉讼中的第三人(赵某)。 11.

【答案】D

【解析】选项D:因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事故发生地或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12.

【答案】C

【解析】选项C: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提交审判委员会诉论决定。 13.

【答案】D 【解析】(1)选项A: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适用1年的诉讼时效;(2)选项B: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3)选项CD:权利人提起诉讼,引起诉讼时效的中断。 14.

【答案】D 【解析】侵权行为所生之债,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事实和加害人之时开始计算。在本题中,张某于2005年3月1日方得知加害人,故诉讼时效期间自2005年3月1日起算。 15.

【答案】D

【解析】选项D:在民法规定的最长诉讼时效期间“内”,诉讼时效中止的持续时间没有限制;诉讼时效的中断可以多次进行,但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20年的最长诉讼时效期间。

二、多项选择题 1.

【答案】ABCD

【解析】经济法的渊源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规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司法解释、国际条约、协定。 2.

【答案】BCD

【解析】宏观调控权分为财政调控权、金融调控权、计划调控权等。其中,财政调控权包括财政收入权和财政支出权,前者包括征税权、发债权等;后者包括预算支出权、转移支付权等。金融调控权,包括货币发行权、利率调整权等;计划调控权包括产业调控权和价格调控权等。选项A属于市场规制权。 3.

【答案】ABCD 【解析】经济法主体可分为:国家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企业(分公司)、事业单位(学校)、社会团体(妇联)、农村承包经营户、公民等。

4.

【答案】ABCD

【解析】特殊书面形式主要包括:公证形式、鉴证形式、审核批准形式、登记形式、公告形式等。 5.

【答案】BC 【解析】(1)选项A:为效力待定的合同;(2)选项D:属于可撤销、可变更合同。 6.

【答案】ABC 【解析】(1)选项A:张某并未独立进行意思表示,不属于代理行为,而是传递信息;(2)选项B:房屋中介公司并未独立进行意思表示,其行为属于居间行为;(3)选项C:寄售是以自己的名义代替他人实施的法律行为,不属于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的代理行为。 7.

【答案】ABC

【解析】选项D: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8.

【答案】BCD

【解析】选项A:属于法定代理或指定代理终止的法定情形。 9.

【答案】ABCD 【解析】(1)选项AB: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后,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仲裁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请求;(2)选项C: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予以调解;(3)选项D: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仲裁进行必要的监督。 10.

【答案】BD 【解析】(1)选项AB:林女士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高压锅存在质量问题之日起未超过1年的诉讼时效期间,亦未超过诉讼时效的保护期间20年;(2)选项CD:普通诉讼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11.

【答案】BC 12.

【答案】ABCD 【解析】起诉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即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管辖范围,同时还必须办理法定手续。 13.

【答案】ABC 【解析】(1)选项A:上诉应当递交上诉状;(2)选项D: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并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和调查、询问当事人,在事实核对清楚后,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也可以径行判决、裁定。 14.

【答案】CD 【解析】(1)选项A: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