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试题库及答案 下载本文

要求:分析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

4.某公司现有A、B两个投资方案。两项目的一次投资总额均为20万元,经济寿命均为10年。若投资款项系从银行借入,利率为14%(复利)。但A项目在十年内每年末可收回投资3万元,回收总额为30万元;B项目在前五年内,每年末可收回投资4万元,后五年内,每年末可收回2万元,回收总额亦为30万元。

要求:为该公司做出A、B两个投资方案孰优的决策分析。

5.某机器厂只生产甲机床,全年最大生产能力为500台,正常产销量为400台。甲机床的销售单价为24000元,其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直接材料 6500元 直接人工 5400元 制造费用 8000元 (其中:变动费用3000元;固定费用5000元) 单位产品成本 19900元 要求:

(1)现有外地客户前来订货100台,只愿出价每台15800元,试问此项订货能否接受?请用数据加以证明。

(2)若外地客户来订货110台,该厂如接受订货,须减少正常的产品销售量10台,但对方只出价仍为每台15800元,试问这项订货能否接受?请用数据加以证明。

6.假设某公司只产销一种产品,本年度共生产10,000件,销售8,000件,期初无存货。全年共发生:直接材料40,000元,直接人工30,000元,变动制造费用10,000元,固定制造费用50,000元。推销及管理费用20,000元(全部为固定费用)。该年度产品的变动成本率为50%。

要求:(1)分别计算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下的产品单位成本;(2)分别计算两种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 (3)说明两种成本法下税前利润不等的原因。

7.某公司现有剩余生产能力60000机器小时,可开发一种新产品,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有关资料如下: 甲产品 乙产品 单价 200 元 100元 单位变动成本 160 元 70元 工时定额 10小时 6小时 要求:用差量分析法分析开发甲产品还是乙产品?

8.某厂直销甲产品,单价为22元,目前每月产销量为30000件,在这一产销量下的单位成本为20元,其中:直接材料4元,直接人工3元,变动性制造费用4元,固定性制造费用5元,变动性推销费用3元,固定性推销费用1元。要求(以下各种情况为独立):

(1)假设该厂最大的生产能力为每月生产甲产品40000件,经测算,若该厂增加广告费35000元后,每月销售量可比目前增加20%,确定该厂应否增加产销量?

(2)若有一家公司向该厂直接订购甲产品5000件,预计单位产品变动性推销费可减少1元,而单位产品特殊包装费和运输费却要增加3

元,此外,接受这批订货将不影响目前的销售量,确定该厂应否接受这批订货?

9.某企业全年需用A零件2000个,每件每年储存成本0.5元,每次订货费用为61.25元。供应商规定,每次订货量不足500个时,单价为50元;每次订货量达到800个时,可获得3%的价格优惠。要求:对是否应考虑按数量折扣购买作出决策。 10.某厂固定制造费用及有关资料如下: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支出总额 61 700元实际产量标准工时 16 000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60 000元预计产量标准工时 20 000工时 本年度实际耗用总工时 17 500工时 要求:

(1)计算固定制造费用差异额;(2)用两差异法分解成本差异;(3)用三差异法分解成本差异。

11.已知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去年变动成本总额84 000元,单价10元,变动成本率为80%,获税前利润11 000元。假定今年只需追加2 000元广告费,其他条件均不变。 要求:

(1)计算去年和今年的固定成本;(2)今年的保本点;

(3)今年实现目标利润20 000元的销售额;(4)若今年的销售量只比去年增长20%,可望实现多少利润?

12.某企业拟投资建设一条新生产线。现有三个方案可供选择:A方案的原始投资额为1250万元,项目计算期为11年,净现值为958.7万元 ;B方案的原始投资为1100万元,项目计算期为10年,净现值为920万元;C方案的净现值为为-12.5万元。行业基准折现率为10%。要求:

(1)判断每个方案的财务可行性。 (2)分别计算可行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

(3)利用年等额净回收额法作出最终的投资决策。 附:(PA/A,10%,11)=6.49506;(PA/A,10%,10)=6.14457 五.计算分析题答案

1.答:实际产量下的标准材料消耗量=50*20=1000公斤 实际产量下的标准人工工时=20*45=900小时

材料价格差异=(10-9)*900=900(不利) 材料用量差异=(900-1000)*9=-900(有利) 实际工资率=3325÷950=3.5 工资率差异=(3.5-4)*950=-475(有利)

人工效率差异=(950-900)*4=200(不利) 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2375÷950=2.5

变动费用开支差异=(2.5-3)*950=-475(有利) 变动费用效率差异=(950-900)*3=150(不利) 2.答:贡献毛益总额=600000-360000=240000(元)贡献毛益率=240000÷600000=40%

保本销售额=(300000+60000)÷40%=900000(元)目标销售额=[(300000+60000)+60000/(1-30%)]÷40% =1114285.71元 3.答: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40000*3=120000(工时) 实际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255000÷125000=2.04

变动制造费用总差异=255000-120000*2=15000(不利) 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异=(2.04-2)*125000=5000(不利)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25000-120000)*2=10000(不利) 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411000-255000-120000*1=36000(不利)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差异=411000-255000-50000*3*1=156000-150000=6000(不利)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1*(50000*3-120000)=30000(不利) 4.答:A项目十年回收投资总额的现值=30000*5.216=156480元

B项目十年回收投资总额的现值=40000*3.433+20000*3.433*0.519=172954.54元

从以上计算结果表明:B项目回收额的现值比A项目回收额的现值要多16474.54元(172954.54-156480),故B投资方案较优 5.答:(1) 接受该批订货可带来的贡献毛益总额=15800-15000)*100=80000元故,这笔订货是可以接受的。 (2)接受订货的贡献毛益总额=(15800-15000)*110-(24000-15000)*10=-2000元 接受该笔订货会使该厂亏损2000元,故该项订货不能接受。

6.答:(1)变动成本法的单位产品成本=(40 000+30 000+10 000)/10 000=8 完全成本法的单位产品成本=(40 000+30 000+10 000+50 000)/10 000=13 (2)单位产品售价=8/50%=16

变动成本法的税前净利=(16-8)8 000-(50 000+20 000)=-6 000完全成本法的税前净利=(16-13)8 000-20 000=4 000

(3)由于本期的生产量大于销售量,使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2 000件吸收了固定制造费用10 000(2 000×50 000÷10 000)元,当期列支的固定制造费用是40 000元,而变动成本法下当期列支的固定制造费用是50 000元,较完全成本法多列支了10 000元,因此造成了变动成本法的净利较完全成本法的净利少10 000元。

7.答:甲产品最大的生产量=60000÷10=6000件 乙产品最大的生产量=60000÷6=10000件 差量收入=200*6000-100*10000=200000元差量成本=160*6000-70*10000=260000元 差量损益=200000-260000=-60000元 从以上计算可知,应开发乙产品。 8.答:(1)单位变动成本=4+3+4+3=14元

增加产销量后的增加的贡献毛益总额=(22-14)*30000*20%-35000=13000元 故,该厂应增加产销量。 (2)单位变动成本=14-1+3=16元 贡献毛益总额=(22-16)*5000=30000元 接受该订货可增加贡献毛益总额30000元,故应接受订货。

9.答:(1)没有数量折扣的经济订货批量

Q??2?2000?61.25 ?700(个)0.5不考虑数量折扣时的年成本合计:

采购成本=2000×50=100000(元)订购成本=2000×61.25/700=175(元) 储存成本=700×0.5/2=175(元)年成本合计=100000+175+175=100250(元) (2)考虑数量折扣时年成本合计:

采购成本=2000×50×(1-3%)=100000(元)订购成本=2000×61.25/800=153.13(元) 储存成本=800×0.5/2=200(元)年成本合计=100000+153.13+200=97553.13(元) 应该选择有数量折扣的方案。

10.答:(1)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60 000/20 000=3 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额=61 700-3×16 000=13 700(超支)

(2)两差异法: 预算差异=61 700-60 000=1 700(超支) 能量差异=3×(20 000-16 000)=12 000(超支)

(3)三差异法: 开支差异=61 700-60 000=1 700(超支)

效率差异=3×(17 500-16 000)=4 500((超支) 能力利用差异=3×(20 000-17 500)=7 500(超支) 11.答:(1)销售收入总额=84 000/80%=1 050 000 固定成本总额=1 050 000-840 000-11 000=199 000 (2)单位变动成本=10×80%=8

保本点的销售量=199 000/(10-8)=99 500(件) 保本点的销售额=199 000/(1-80%)=995 000(元)

(3)目标销售额=(199 000+20 000)/20%=1 095 000(元) (4)目标利润=(1 050 000-840 000)(1+20%)-199 000=53 000(元) 12.答:(1)因为A方案B方案的净现值均大于零,所以这两个方案具有财务可行性;

因为C方案的净现值小于零,所以该方案不具有财务可行性。(2)A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958.7/6.49506=147.6万元 B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 920/6.14457=149.7万元

(3)因为149.7>147.6,所以B方案优于A方案,最终应当选择B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