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美术史 下载本文

A、钱选 B、李衎 C、高克恭 D、王渊

8、明代擅长“易园以方,易整以散”装饰手法的画家是( )

A、 陈洪绶 B、崔子忠 C、丁云鹤 D、吴彬

9、瓷器中的“粉彩”出现于( )

A、 嘉靖时期 B、万历时期 C、康熙时期 D、雍正时期

10、《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是( )

A、吴有如 B、郑曼陀 C、张聿光 D、马星驰

三、名词解释(15分)

1、画像石

2、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3、昭陵六骏

四、简答题(20分)

1、写出谢赫“六法”,并逐一加以简要解释。

2、元代画风转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15分)

1、分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2、分析唐寅的《孟蜀宫伎图》

中国美术史答案 B

一、填空题(40分)

1、石墨 2、半坡、庙底沟 3、白灰面、夯土台基 4、战国 5、引魂升天

6、牵牛、织女 7、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 8、水月观音、周家祥

9、薛稷、边鸾 10、白画、白描、五马图 11、黄家富贵、崔白 12、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13、王冕 14、工笔重彩、剑阁图 15、董其昌 16、王时敏、王原祁、王鉴、王翚 17、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 18、改琦、费丹旭

19、折衷东西方 20、制印、书法辞章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A 2、C 3、C 4、A 5、D 6、B 7、C 8、A 9、C10、A

三、名词解释(15分)

1、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棺椁等石刻装饰画。盛行于东汉。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

2、中国画术语。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故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

3、唐太宗陵墓前浮雕。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作品具有强烈的体积感。

四、简答题(20分)

1、(1)气韵生动: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2)骨法用笔: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3)应物象形:准确地描绘对象的形状。

(4)随类赋彩:按照对象的固有色彩来设色。

(5)经营位置:指构思、构图。

(6)转移模写: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 2、(1)作画重视主观意兴心绪的表现,把形似和写实放在次要位置。

(2)作品追求笔墨情趣,水墨画极为盛行。

(3)把书法用笔融进绘画创作,丰富了点、线的表现力。

(4)画上流行题写诗文,加强了作品的诗情画意。

五、作品分析,任选一题(15分)

1、(1)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许多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

(2)通过听琴、观舞、休憩、赏乐、调笑五个场面,描绘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熙载尽情声色、颓唐放纵的夜宴生活。

(3)构思严谨,人物性格刻划生动而有深度。衣纹组织严谨而又简练。设色以浓重色调为主,配以淡彩,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

(4)除绘画史上的重要价值外,也是研究音乐史、舞蹈史、工艺史的宝贵资料。

2、(1)宫廷君王的奢侈豪华带给宫伎、歌伎的只是一种悲剧。

(2)通过四个盛装的宫伎描绘了五代后蜀孟昶的宫廷生活。

(3)诗的点缀道出了画的主题。线条细劲、流动,设色妍丽、明快、变化十分丰富。人物独特的造型特征,突出了宫伎弱不禁风的情态。

(4)整个作品秀润、明朗、简洁、清新。作者饱受炎凉世态的滋味,通过宫伎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中国美术史试题

浙江省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美术史(二)试题

课程代码:0707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玉琮是浙江余杭__________文化墓葬中出土象征权力的器物。( )

A.红山 B.良渚

C.马家窑 D.仰韶

2.现存最大最重的商代青铜器是( )

A.四羊方尊 B.莲鹤方壶

C.司母戊大方鼎 D.史墙盘

3.西汉霍去病墓前的代表性雕塑是( )

A.《马踏匈奴》 B.《牵牛像》

C.《辟邪》 D.《马踏飞雁》

4.汉代流传至今的碑刻有数百种,最能代表汉代书法成就的是( )

A.楷书 B.行书

C.隶书 D.篆书

5.魏晋南北朝时期__________的《画山水序》是我国重要的早期山水文献。( )

A.王微 B.宗炳

C.谢赫 D.顾恺之

6.__________创造的宗教绘画风格被后人称为“吴家样”。( )

A.吴道子 B.吴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