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统计学习题集及答案 下载本文

《企业经济统计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统计活动一般按照下列那个阶段进行( )。

A 统计设计 统计调查 统计整理 统计分析及统计资料开发利用 B 统计设计 统计整理 统计调查 统计分析及统计资料开发利用 C 统计调查 统计设计 统计整理 统计分析及统计资料开发利用 D 统计调查 统计整理 统计设计 统计分析及统计资料开发利用 2. 我国最早的统计数字资料产生于( )。 A 公元前7世纪东周时期 B 公元前21世纪夏禹时期 C 公元前2世纪的秦朝时期 D 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

3. 20世纪40年代,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而产生的( ),对宏观统计实践提出了新的重大需求,促进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A 古典主义 B 新古典主义 C 凯恩斯主义 D 货币主义 4. ( )被称为有名无实的统计学。 A 政治算术学派 B 国势学派 C 数理统计学派 D 社会统计学派 5. ( )被称为有实无名的统计学。 A 政治算术学派 B 国势学派 C 数理统计学派 D 社会统计学派

6. ( )强调统计学是一门基础性的或通用的方法论科学。 A 政治算术学派 B 国势学派 C 数理统计学派 D 社会统计学派

7. ( )强调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变动规律的实质性科学。 A 政治算术学派 B 国势学派

C 数理统计学派 D 社会统计学派 8. 欲了解某班同学的总体身高情况,可以采用( )。 A 大量观测法 B 统计实验法 C 统计调查法 D 统计推断法 9. 欲了解某节能灯使用寿命情况,可以采用( ) A 大量观测法 B 统计实验法 C 统计调查法 D 统计推断法

10. 用已知的样本信息去推断未知的总体信息的方法是( ) A 大量观测法 B 统计实验法 C 统计调查法 D 统计推断法

11. 被马克思誉为“政治经济学之父,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统计学得创始人”的是( )。 A 康令 B 威廉·配第 C 凯特勒 D 约翰·格朗特 12. 统计的四个要素是( )。

A 总体、样本、标志和指标 B 总体、样本、推断和推断的可靠性 C 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和指标 D 标志、指标、变量和变异 13. 大量观测法的科学依据是( )。

A 大数定律 B 中心极限定理 C 小数定理 D 切比雪夫不等式

14. 一个研究者为了揭示在车祸中受伤的类型是否与系安全带有关,绘制了它们的关系图。这个例子中使用的统计属于( )。

A 推断统计 B 描述统计

C 既是描述统计又是推断统计 D 既不是描述统计也不是推断统计 15. 为了估计全国大学生每年的平均消费,从20个城市选取了50所大学进行调查。在该项研究中,样本是( )

A 50所大学 B 20城市

C 全国的大学生 D 50所大学的大学生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属于政治算术学派的有( )。 A 威廉?配第 B 康令

C 阿亨瓦尔 D 约翰?格朗特 2. 下列属于国势学派的有( )。 A 凯特勒 B 康令 C 阿亨瓦尔 D 约翰?格朗特 3. 下列属于社会统计学派的有( )。 A 克尼斯 B 康令 C 恩格尔 D 梅尔 4. 统计研究的主要特点有( )。 A 数量性 B 时效性 C 总体性 D 具体性

5. 下列属于统计研究中收集资料方法的是( )。 A 抽样估计法 B 大量观测法 C 统计实验法 D 统计调查法 6. 下列叙述中,属于推断统计的描述是( )。

A 从总体上抽取一个样本 B 总体必须是已知的

C 需要对一个或若干个变量进行调查 D 关于可靠性的度量无法确定 三、填空题

1. 统计活动一般按照统计设计、统计调查、 、统计分析和统计资料的开发利用这几个阶段依次进行。

2. 根据推断的内容不同,可以将统计推断法分为抽样统计法和 。 3. 与理论统计学对应的,统计学科体系的另一个分支是 。 4. 大量观察法要求在通过实验法或者调查法收集原始资料时遵循 原则 和 原则。

5. 统计具有 、 、 三大职能,这三大职能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四、简答题

1. 如何理解“统计”一词的含义? 2. 简述统计活动的过程。

3. 人类统计活动产生与发展的大致时期和过程如何? 4. 统计学产生与发展的大致时期和过程如何?

5. 统计学发展过程中有哪些主要学派?其学术观点是什么?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对统计学的贡献有哪些?

6. 统计学有哪些分科?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7. 统计学和其他学科之间有哪些联系? 8. 统计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9. 统计研究的特点有哪些? 10. 统计研究的方法有哪些类别? 11. 如何理解大量观测法?

12. 统计描述法和统计推断法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13. 统计的作用有哪些?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批发商业企业,其中10家大型商业企业的需求量占总需求量的90%,则只要调查这10家商业企业,就可以掌握货物需求量的基本情况。这种方法为( )。 A 普查法 B 抽样调查法 C 重点调查法 D 统计报表制度法 2. 直方图一般可用于( )。

A 累积次数的分布 B 频数分布的特征 C 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D 数据之间的相关性

3. 当所有标志值的次数都增加一倍,而标志值不变,则算术平均数(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4. 要了解福建省居民家庭的收支情况,最适合的调查方式是( )。 A 普查 B 重点调查 C 抽样调查 D 典型调查 5. 我国人口统计普查的调查登记期限一般为( )。 A 5天 B 10天 C 15天 D 20天

6. 在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不能直接比较两者的方差,因为这两组数据的( )。

A 标准差不同 B 方差不同 C 数据个数不同 D 计量单位不同

7. 在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度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测度是( )。 A 众数 B 几何平均数 C 调和平均数 D 算术平均数

8. 将不同地区、部门、单位之间同类指标进行对比所得的综合指标称为( )。 A 动态相对指标 B 结构相对指标 C 比例相对指标 D 比较相对指标

9. 将总体内某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对比所得到的相对数称为( )。 A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B 比较相对指标 C 比例相对指标 D 强度相对指标

10. 8名工人的日产量依次从小到大排列为15件、19件、21件、25件、29件、35件、38件、40件,则中位数为( )。

A 25件 B 29件 C 27件 D 28件

11. 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称之为( )。 A 中位数 B 众数 C 算术平均数 D 调和平均数 12. 洛伦茨曲线反映的是( )。

A 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 B 资本积累情况 C 人口分布情况 D 收入总量情况

13. 某公司将员工分为老、中、青三类,然后根据对各个员工情况的分析,从三类员工中按比例选出若干员工为代表,调查他们的文化支出金额,再推算出全公司员工文化活动年支出金额的近似值,此为( )。

A 典型调查 B 重点调查 C 抽样调查 D 普查

14. 有12名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2、5、4、4、3、3、4、3、4、4、2、2,按以上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应采用( )。 A 单项分组 B 等距分组

C 不等距分组 D 以上几种分组均可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属于间接资料来源的有( )。 A 统计年鉴 B 统计公告 C 报纸 D 抽样调查 2. 由下列特征值能够用于绘制箱形图的有( )。 A 最大值 B 最小值 C 众数 D 四分位数 3. 下列关于众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 B 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 C 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 D 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4.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

A 运用统计分组体系分组 B 选择分组标志 C 确定各组界限 D 计算组距和组中值 5. 下列指标中,可以用来说明变量离散趋势的指标有( )。 A 极差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离散系数 6. 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因素有( )。

A 各组变量值水平的高低 B 各组变量值次数的大小 C 各组变量值次数占总次数比重的大小 D 组数的大小 7. 下列指标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有( )。 A 众数 B 加权平均值 C 中位数 D 调和平均数 三、填空题

1. 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规定2000年11月1日零时为普查登记的标准时点,要求在2000年11月10日以前完成普查登记,则调查时间为 ,调查期限为 天。 2.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

3. 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配数列可以分为品质分配数列和 。 4. 基尼系数的国际警戒线是 ,超过了它则应该采取措施缩小收入差距。 5. 相对指标有正指标和逆指标两种指标。

6. 平均指标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有 和 。

7. 箱形图是有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 和 5个特征值绘制的一个箱子和两条线段的形状。

8. 以平均指标来说明分配数列中变量的 趋势,则变异指标能说明变量的 趋势。

9. 变异系数是消除 影响后的标志变异指标,用来对两组数据的差异程度进行相对比较。

10. 某批发商企业,对下属百家企业提供某种货源,其中10家大型商业企业的需求量占总需求量的80%,只要调查这10家重点商业企业的需要,就足以掌握货物需求量的情况,这属于 。 四、判断题

1. 统计报表依据自下而上的行政手段保证统计报表制度的实施。( )

2. 在统计工作中为保证变量的分组不发生混乱,习惯上规定各组一般均只包括本组下限变量的单位,而不包括上限变量值的单位,这就是上线不在内原则。( ) 3. 在进行统计分组时,技术上应满足完备性、互斥性和一致性。( )

4. 当标志值变动很不均匀,如急剧地增大或减小,变动幅度大时,可采用等距分组。( ) 5. 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品和人口总密度均为总量指标。( ) 6. 比较相对指标是将两个同类指标做静态对比得出的综合指标。( )

7. 算术平均数与强度相对数的区别之处在于,在算术平均数中分子和分母在经济内容上有着从属关系。( )

8. 直方图仅适合用于显示连续型分组数据。( )

9. 对在校大学生的年龄进行分组适合采用组距式分组。( )

10. 如果一组数据呈正态分布,则算术平均数的大小不会受极端值的影响。( ) 五、简答题

1. 统计调查有哪些分类?它们有什么特点?运用于什么样的社会经济现象? 2. 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3. 统计分组的方法有哪些?区分简单分组、复合分组、单项式分组、组距式分组、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等分组方法,结合实际加以运用。

4. 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5. 反映总体集中趋势的指标有哪几种?离散趋势的指标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六、计算题

1. 某班45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从低分到高分排列如下: 50 51 52 56 58 59 5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2 72 73 74 74 74 75 75 76 76 77 78 79 80 81 83 84 84 86 86 87 88 90 91 93 97 99

试将上述资料编成等距数列,计算组距、组中值,编制统计表。

2. 根据下表资料,计算强度相对数的正指标和逆指标,并根据正指标数值分析该地区医疗卫生设施的变动情况。

指标 医院数量(个) 地区人口总数(万人) 1999年 60 112.5 2005年 89 132.3 3. 甲乙两班同时进行数学考试,有关成绩分布如下表所示,哪一个班级考试成绩好些?哪一个班级成绩较为稳定?

甲班 成绩(百分制) 60分以下 60-69 70-79 80-89 90-100 学生人数(人) 3 13 18 13 5 成绩(5分制) 1 2 3 4 5 乙班 学生人数(%) 0 11 39 36 14 4. 某市奶粉厂有甲、乙两车间生产某种品牌豆奶粉,每包标准重量定为400±5克。从甲车间随机抽得100包,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又已知乙车间奶粉平均重量为400.6g/包,标准为5.2g。

按豆奶粉重量分组(g/克) 390以下 390-394 394-398 398-402 数量/包 2 9 19 39

402-406 406-410 410以上 合计 试求:

(1)甲车间豆奶粉的平均质量;

(2)甲车间豆奶粉重量的全距(近似值); (3)甲车间豆奶粉的不合格率;

18 9 4 100 (4)甲、乙两车间豆奶粉的平均质量哪一个更接近标准中心值?哪个车间的平均质量更具代表性?

(5)甲车间豆奶粉重量的众数和中位数; (6)甲车间奶粉重量属何种分布状态?

5. 对某地区农村劳动力进行抽样调查,得到劳动力按年龄的统计资料如下表所示。

年龄(周岁) 25以下 25-30 30-40 40-50 50以上 合计 (1)试计算劳动力平均年龄、方差、偏度及峰度; (2)绘制劳动力年龄直方图与饼分图。

比重(%) 9 21 42 20 8 100 第三章 抽样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

1. 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之间的差被称为( )。 A 抽样误差 B 点估计 C 均值的标准误差 D 区间估计

2. 假设总体服从均匀分布,从此总体中抽取容量为40的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 )。

A 服从均匀分布 B 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C 不可能服从正态分布 D 无法确定

3. 有一批灯泡共1000箱,每箱200个,现随机抽取20箱并检查这些箱中的全部灯泡,此种检验属于( )。

A 纯随机抽样 B 类型抽样 C 整群抽样 D 等距抽样 4. 设随机变量?与?相互独立,且?分布,且有( )。 A ZC Z2N(a1,?12??2) B ZN(a1,?12),?2N(a2,?2),则Z???仍具正态

N(a1?a2,?1?2)

N(a1?a2,?12??22) D ZN(a1?a2,?12?22)

5. 从标准差为10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40的样本,如果采用重复抽样,则样本均值的标准差为( )。

A 0.25 B 0.5 C 0.4 D 0.04

6. 当总体单位数越来越大时,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之间的差异( )。 A 越来越明显 B 越来越小 C 保持不变 D 难以判断

7. 第一个?分布的方差为20,第二个?分布的方差为30,则它们的和仍然服从?分布,自由度为( )。

A 50 B 20 C 30 D 25

8. 均值为0,方差为1的标准正态分布的平方服从( )。 A F分布 B 正态分布 C ?分布 D 无法确定

9. 在某高校中,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占10%,如果从该高校中随机抽取200名学生进行调查,样本中管理学专业学生所占比例的期望值为( )。 A 10% B 20% C 5% D 40%

2222

10. 如果总体单位数较小,则与重复抽样相比,不重复抽样中样本均值的标准差( )。 A 较大 B 较小 C 相等 D 无法比较 11. 被称为学生氏分布的是( )。

A F分布 B ?分布 C t分布 D 泊松分布 二、多项选择题

1. 以下是样本统计量的有( )。

A 样本平均数 B 样本比例 C 样本标准差 D 样本方差 2. 重复抽样的特点有( )。 A 每次抽样时,总体单位数始终不变 B 各单位被抽选的机会在各次抽选中相等 C 各次抽选相互独立

D 各单位被抽选的机会在各次抽选中不相等 3. 在下列叙述中,正确有( )。

A 如果抽样分布的均值不等于总体参数,则该统计量被称为参数的有偏估计 B 样本方差可以估计总体方差 C 样本均值可以估计总体均值 D 样本均值不可以估计总体均值 三、填空题

1. ?分布的可加性成立的前提条件是随机变量之间 。

2. 为了比较人数不等的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优劣,需计算 ,而为了说明哪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整齐,则需计算 。

3. 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要求每隔两小时抽出10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这种抽查方式是 。

4. 设一正态总体N=200,平均数是40,对其进行样本容量为10的简单随机抽样,则平均数抽样分布的期望值是 。

5. 不重复抽样的情况下,样本比例的抽样分布的方差是 。

22

6. 当n充分大时,t分布可以用 来近似。 7. 设X1,X2,?Xn是来自正态总体N(?,?)的样本,X,S2,分别为样本均值和样本标

22?准差,则X和S相互独立,则

(n?1)s2?2服从自由度为 的 分布;X??s/n?服从自由度为 的 分布。

8. 自由度为10的?分布与自由度为5的?分布的比值服从 ,它们的和服从 。

9. 为了调查某高校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从男生中抽取70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30名学生调查,这种抽样方法是 。

10. 中心极限定理告诉我们,不管总体服从什么分布,其 的分布总是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四、判断题

1. ?(n)分布的变量值始终为正。( )

2. 一般而言,在同等条件下,较大的样本所提供的有关总体的信息要比较小样本的多。( ) 3. t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区别在于分布形态是否是对称的。( ) 4. 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形式仅与样本容量n有关。( ) 5. 重复抽样误差大于不重复抽样误差。( ) 6. 增加样本单位数目,可提高抽样推断的精度。( ) 7. 统计量不能含有任何总体参数。( )

8. 在设计一个抽样方案时,抽取的样本量并不是越多越好。( ) 9. 样本均值的方差和抽样方法有关。( )

10. 参数是对总体的一种数量描述,它的值是已知的。( ) 五、简答题

1. 对于有限总体,要得到一个简单随机样本,需要采用有放回的抽样,为什么?而无限总体则为何无须此要求?

2. 如何理解一个总体就是一个具有确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 六、计算题

2

1. 在总体N(?,?)中抽取样本X1,X2,X3,X4,其中?已知而?未知。在样本函数:

2222

?X,X-Xi1i?142+3?,min(X1,X2,X3,X4),12??X,Xii?144?X1 中哪些是统计量,哪

些不是统计量,为什么? 2. 设X1,X2,1162,X16为N(0,4)的一个样本,则?Xi的数学期望和方差分别为多少?

16i?1223. 在总体N(52,6.3)中随机抽取一容量为36的样本,求样本均值落在50.8到53.8之间的概率。

X1,X2,X3,X4为其一个样本,4. 设总体X服从正态分布N(?,?),(1)试给出X1,X2,X3,X4的联合分布密度函数;(2)给出样本均值X的密度函数。

?2第四章 统计推断

一、单项选择题

1. 无偏估计是指( )。

A 本统计量的值较好等于待估的总体参数

B 所有可能样本估计值的数学期望等于待估总体参数 C 样本估计值围绕待估参数使其误差最小

D 样本量扩大到和总体单元相等时与总体参数一致 2. 当样本容量一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 )。 A 随着置信系数的增大而减小 B 随着置信系数的增大而增大 C 与置信系数的大小无关 D 与置信系数的平方成反比 3. 95%的置信水平是指( )。

A 总体参数落在一个特定的样本所构造的区间内的概率为95%

B 在用同样方法构造的总体参数的多个区间中,包含总体参数的区间比率为95% C 总体参数落在一个特定的样本所构造的区间内的概率为5%

D 在用同样方法构造的总体参数的多个区间中,包含总体参数的比率为5%

4. 从一个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其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50和8。当n=25

时,构造总体均值?的95%置信区间为( )。

A 50±2.22 B 50±4.97 C 50±1.65 D 50±1.96

5. 在一次假设检验中,当显著性水平?=0.01原假设被拒绝时,则用?=0.05时( )。 A 一定会被拒绝 B 一定不会被拒绝 C 需要重新检验 D 有可能拒绝原假设 6. P值反映的是( )。

A 拒绝域的大小 B 统计量的大小

C 若原假设H0为真,所得到的样本结果会像实际观测结果那么极端或者更极端的概率 D 实现给定的显著性水平的大小

7. 在假设检验问题中,原假设为H0,给定显著性水平为?,则正确的是( )。 A P(接受H0| H0正确)=? B P(拒绝H0| H0正确)=? C P(接受H0| H0正确)=1-? D P(拒绝H0| H0正确)=1-?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假设正确的概率为?

B 如果原假设被拒绝,就可以证明备择假设是正确的 C 如果原假设未被拒绝,就可以证明原假设是正确的 D 如果原假设未被拒绝,也不能证明原假设是正确的

9. 若检验的假设为H0:???0,H1:???0,则拒绝域为( )。 A Z?Z? B Z?Z?

C Z?Z?2或Z??Z?2 D Z?Z?或Z??Z? 10. 若假设形式为H0:???0,H1:?( )。

A 肯定不能拒绝原假设,但有可能犯第I类错误 B 有可能不拒绝原假设,但有可能犯第I类错误 C 有可能不拒绝原假设,但有可能犯第II类错误 D 肯定不拒绝原假设,但有可能犯第II类错误

?0,当随机抽取一个样本,其均值大于?0,则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面有关置信区间和置信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置信区间越宽,估计的可靠性越大 B 置信区间越宽,估计的准确定越低 C 置信水平越大,估计的可靠性越大

D 在置信水平一定的条件下,要提高估计的可靠性,就要缩小样本容量 2. 下面有关P值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P值越大,拒绝原假设的可能性越小 B P值越大,拒绝原假设的可能性越大 C P值的大小与拒绝原假设的对或错无关 D P值的大小与观测数据出现的经常程度有关

3.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估计时所需的样本容量与( )。 A 总体方差成正比 B 置信水平成正比 C 边际方差成反比 D 总体方差成反比 4. 估计标准差是反映( )。

A 自变量数列的离散程度的指标 B 回归方程的代表指标

C 因变量估计值可靠程度的指标 D 因变量估计值平均数代表性的可靠程度 5. 要增加抽样推断的概率可靠程度,可采用的方法有( )。 A 增加样本数目 B 缩小概率度 C 增大抽样误差范围 D 增大概率度 三、填空题

1. 估计量的数学期望等于总体参数这一标准称为 。

2. 矩估计法的主要思想是:以 作为相应的总体矩的估计,以 作为总体矩的函数的估计。

3. 对于同一总体的两个无偏估计量?1和?2,若D(?1)?D(?2),则称?1比?2 。 4. 在样本容量不变的情况下,置信区间越宽,则可靠性越 。

5. 抽取一个容量为16的随机样本,其均值为x=85,标准差s=10,总体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

6. 在假设检验中,可能会犯两种错误,第一类错误为 ,第二类错误称为 。

?^^^^^^

显著性检验问题只对犯第 类错误的概率加以控制。

7. 最常用的两种构造统计量的方法是: 和 。

28. 设样本是来自正态总体N(?,?),其中?未知,那么检验假设H0:???0时,用的是

2 检验。

9.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使置信区间的宽度缩小一半,样本量应增加 倍。 10. 参数估计和 是统计推断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都是利用样本对总体进行某种推断。 四、判断题

1. 对于给定的置信度1??,参数的置信区间是唯一的。( )

2. 对方差未知的正态总体进行样本容量相同的n次抽样,则这n个置信区间的宽度必然相等。( )

3. 抽取的样本容量的多少与估计时要求的可靠程度成正比。( ) 4. 假设检验中,显著性水平?表示原假设不真实的概率。( )

5. 两个样本均值经过t检验判定有显著性差别,P值越小,则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值有差别。( )

6. 在假设检验中,不拒绝原假设意味着备择假设肯定是错误的。( ) 7. 检验的P值表示原假设为真的概率。( )

8. 样本均值的标准差也称为抽样估计的标准误差,可用公式表示为s??n。( )

9. 在估计某一总体均值时,随机抽取n个单元作样本,用样本均值作估计量,在构造置信区间时,发现置信区间太宽,其主要原因是样本容量太小。( ) 10. 估计量是指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的名称。( ) 五、简答题

1. 设X1,X2,X3,X4为总体X的一个样本,且设总体的方差大于零。一般来说,总体均值?的无偏估计量有多个。试验证统计量:T1?214X1?X2?X3,777141111T2?X1?X2?X3?X4,T3??Xi都是总体均值?的无偏估计量,那么,在

4i?13464实际使用中我们一般取上述3个统计量中哪一个,为什么? 2. 假设检验中的显著性水平的意义?

3. 假设检验依据的是哪个基本原理? 六、计算题

1. 随机地取8只活塞环,测得它们的直径(单位:mm)为:74.001,74.005,74.003,74.001,74.000,73.998,74.006,74.002,试求总体均值和方差的矩估计量。

2. 某一地质学家为了研究密歇根湖湖滩地区的岩石成分,随机地自该地区抽取100个样品,每个样品有10块石子,记录了每个样品中属于石灰石的石子数。假设这100次观测相互独立,并由以往经验知它们都服从参数为n=10,p的二项分布。这里p为这一地区石子为石灰石的概率。试求p的最大似然估计。测得的数据为: 样本中属石灰石的石子数 0 观测到石灰石的样品数 0 1 1 2 6 3 7 4 23 5 26 6 21 7 12 8 3 9 1 10 0 3. 设某种清漆的9个样品,其干燥时间(以小时计)分别为:6.0,5.7,5.8,6.5,7.0,6.3,5.6,6.1,5.0,又假设干燥时间总体服从正态分布N(?,?),在以下条件下,试求?的置信度为0.95的置信区间:(1)若由以往经验知?=0.6(小时);(2)若?为未知。

4. 某大学的学生管理部门为了解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在全校10000名学生中采用不重复的方法随机抽取了40人,得到他们每天的上网时间如下: 3.3 6.2 2.4 5.4 3.2 4.4 5.4 4.2 3.5 2.3 2.1 1.2 1.8 3.6 1.5 4.7 1.2 4.1 0.5 2.5 3.1 5.8 3.5 4.5 1.7 2.0 2.6 4.3 5.7 3.2 1.9 5.1 6.4 0.8 0.8 1.4 2.9 2.3 3.6 4.1 2试求置信度为0.9和0.95下该校大学生平均上网时间的置信区间。

5. 某家用电器生产厂想要了解某市市民使用其品牌空调的情况,在该市随机调查了200户居民,发现其中有46户使用其品牌。对于置信度0.95,求该市居民户中使用此品牌空调比率的置信区间。

6. 经测定某批矿砂的5个样品中镍的含量为(%):3.25,3.27,3.26,3.24。设测定值总体服从正态分布,问在显著性水平0.01下能否接受假设:这批矿砂的镍含量的均值为3.25? 7. 一项随机调查了200个家庭的工作显示,每个家庭每天看电视的平均时间为7.25个小时,标准差为2.5个小时。据报道,10年前每个家庭每天看电视的平均时间为6.7小时,在显著性水平0.01下,这个调查资料能否支持你的观点:“现在每个家庭每天收看电视的平均时间

增加了”?

8. 某著名医生声称有75%的女性所穿得鞋子过小。有一个研究机构随机调查了356名女性,发现其中有313名女性所穿鞋子的尺码至少小一号。在显著性水平0.05下,检验假设:

H0:P?0.75, H1:P?0.75

9. 某化纤厂生产的维尼纶,在正常情况下,其纤度服从正态分布,方差为0.052。现使用新的原材料进行生产,抽取6根进行纤度试验,检测结果为1.35,1.54,1.40,1.55,1.45,1.39。问利用新的原材料生产,纤度的方差有无显著变化(显著性水平为0.05)。

10. 某药品研究所要测试两种减肥药的效果,在自愿者中随机选取了100名,且随机地平分成两组,第一组服用减肥药甲,第二组服用减肥药乙,经过一段时间后对试验者的体重进行测量。结果显示,第一组平均减少5.2千克,标准差为2千克;第二组平均减少4.7千克,标准差为2.3千克。在显著性水平0.05下,试检验这两种减肥药的效果有否显著差异? 11. 有两台铣床生产同一种型号的套管,要比较它们所生产的套管内槽深度的方差,测得深度数据为(单位:mm) 第一台铣床 第二台铣床 15.2 15.2 15.1 14.8 14.8 15.0 14.8 14.8 15.5 15.1 15.2 15.2 15.0 14.8 14.5 15.0 15.0 假设两样本独立,且分别来自两个正态总体,试判断第二台铣床产品的方差是否比第一台铣床的要小(显著性水平为0.05)?

12. 检查了一本书的100页,记录各页中印刷错误数,结果为

错误个数fi 含fi错误的页数 0 36 1 40 2 19 3 2 4 0 5 2 6 1 ≥7 0 由此资料能否认为一页中得印刷错误数服从泊松分布(显著性水平为0.05)?

第五章 方差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是( )。

A 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 B 组间均方除以组内均方 C 组间平方和除以总平方和 D 组间均方和除以总均方

2. 在方差分析中,数据的误差是用平方和来表示的。其中反映一个样本中各观测值误差大小的平方和称为( )。

A 组间平方和 B 组内平方和 C 总平方和 D 水平项平方和 3. 若方差分析中,所提出的原假设是H0:?1??2?A H1:?1??2?C H1:?1??2???k,则备择假设是( )。

??k

??k B H1:?1??2???k D H1:?1,?2,,?k不全相等

4. 双因素方差分析涉及( )。

A 两个分类型自变量 B 一个数值型自变量 C 两个分类型因变量 D 两个数值型因变量 5. 组间误差是衡量某一水平下样本数据之间的误差,它( )。 A 只包括随机误差 B 只包括系统误差

C 既包括随机误差也包括系统误差 D 有时包括随机误差,有时包括系统误差

6. 在一次完全随机化实验中,6个实验个体用于4个因子水平。检验的原假设和被择假设是( )。

A H0:?1??2??3??4,H1:?1,?2,?3,?4不全相等 B H0:?1??2??3??4,H1:?1,?2,?3,?4全不相等 C H0:?1,?2,?3,?4不全相等,H1:?1??2??3??4 D H0:?1??2??3??4,H1:?1,?2,?3,?4全相等

7. 在方差分析中,拒绝原假设H0:?1??2??3,则意味着( )。 A ?1,?2,?3的两两组合都不相等 B ?1,?2,?3的两两组合至少有一对不相等 C ?1,?2,?3的两两组合都相等

D ?1,?2,?3的两两组合至少有一对相等

8. 与假设检验相比,方差分析方法可以使犯第I类错误的概率( )。 A 提高 B 降低

C 等于0 D 等于1 9. 方差分析所研究的是( )。

A 分类型自变量对分类型因变量的影响 B 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自变量的影响 C 分类型因变量对数值型自变量的影响 D 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 10. 在方差分析中,进行多重比较的前提是( )。

A 拒绝原假设 B 不拒绝原假设 C 可以拒绝原假设也可以不拒绝原假设 D 各样本均值相等 二、多项选择题

1. 方差分析的假定有( )。

A 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 B 各总体方差相等 C 观测值是独立的 D 各总体方差等于0

2. 设用于检验的行因素为R,列因素为C,行因素有K个水平,列因素有r个水平,并假设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m为实验次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列因素的平方和的自由度为r-1 B 列因素的平方和的自由度为k-1

C 交互作用因素的平方和自由度是(r-1)(k-1) D 残差因素平方和的自由度是kr(m-1) 3. 对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描述正确的有( )。

A 通过方差的比较,可检验各因子水平下的均值是否相等 B 方差比较之前应消除自由度的影响 C 方差比较的统计量是F统计量

D 方差分析的实质是对总体均值的统计检验

4. 在方差分析中,数据的误差是用平方和来表示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组内平方和反映的是一个样本观测值之间误差的大小 B 总平方和反映的是全部观测误差的大小 C 组内平方和反映了各个样本均值之间误差大小 D 总平方和反映各个样本方差之间误差大小

5.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组间方差显著大于组内方差时,该因素对所考察指标的影响显著 B 组内方差显著大于组间方差时,该因素对所考察指标的影响显著

C 拒绝原假设时,可推断各水平的效应完全没有相同 D 拒绝原假设时,可推断各水平的效应是不完全相同的 三、填空题

1. 如果要检验两个总体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别,一般采用 ,若要检验多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则应该采用 。

2. 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是 。

3.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若被考察因素对试验结果没有显著的影响,即各正态总体均值相等,则试验数据的波动完全由 引起;若因素有明显的效应,即各正态总体的均值不全部相等,则表明试验数据的波动除了随机误差的影响外,还包括 的影响。 4. 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F统计量分子与分母的自由度分别是 和 。 5.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总误差平方和可分解为 和 。

6. 如果样本中共有分成6组的50个观测值,此时组内平方和的自由度为 。 7. 设用于检验的行为因素为R,列因素为C,行因素有k个水平,列因素有r个水平,并假设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则交互因素平方和的自由度为 。

8. 如果检验结果为拒绝原假设,若我们想进一步分析影响情况,则要采用方差分析中的 。 四、判断题

1. 如果效应均方和显著大于误差均方和,说明样本内的变异大于样本外的变异。( ) 2. 单因素方差分析中,F统计量分子的自由度为全部观察值个数减样本数。( ) 3. 方差分析所研究的是品质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 ) 4. 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各次试验观测应互不相关。( )

5. 在完全随机设计中,若原假设为真,则效应均方与误差均方和的比值就应接近1。( ) 6.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组间误差反映的是随机因素和不同因素的影响。( ) 7. 在方差分析中,所研究的观测变量的各因素都必须属性化。( ) 8. 双因素方差分析设计两个分类型自变量。( )

9. 无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是指用于检验的两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独立的。( )

10. 在方差分析中,如果拒绝原假设,则意味着所检验的各总体均值之间全部相等。( ) 五、简答题

1. 何谓方差分析,其研究内容是什么?

2. 方差分析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

3. 方差分析中有何基本假定,其基本思想是什么? 4. 简述方差分析的一般步骤。 六、计算题

1. 设有三台机器生产规格相同的铝合金薄板。随机选取每台机器所轧制的5快铝板,测得它们的厚度(单位:cm)如下表所示。

机器I 机器II 机器III 0.236 0.257 0.258 0.238 0.253 0.264 0.248 0.255 0.259 0.245 0.254 0.267 0.243 0.261 0.262 设每台机器所生产的薄板的厚度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试在显著性水平0.05下,检验每台机器生产的薄板厚度有无显著差异。如果差异显著,试求总体方差、各总体均值的点估计以及均值两两相等的显著性水平为0.05的假设检验。

2. 将抗生素注入人体内会产生抗生素与血浆蛋白质结合的现象,以致减少了药效。下表是5中常用的抗生素注入到牛体时,抗生素与血浆蛋白质结合的百分比。试在显著性水平0.05下检验这些百分比的均值有无显著差异。

青霉素 29.6 24.3 28.5 32.0 四环素 27.3 32.6 30.8 34.8 链霉素 5.8 6.2 11.0 8.3 红霉素 21.6 17.4 18.3 19.0 绿霉素 29.2 32.8 25.0 24.2 3. 为了检验广告媒体和广告方案对产品销售量的影响,某营销公司做了一项实验,考察3种广告方案和2种广告媒体,得到的销售量数据如下表所示。

广告媒体 报纸 8 A 12 22 B 14 C 10 30 18 8 26 电视 12

18 试检验广告方案、广告媒体或其交互作用对销售量的影响是否显著?

14 第六章 回归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进行简单直线回归分析时,总是假定( )。 A 自变量是非随机变量,因变量是随机变量 B 自变量是随机变量,因变量是非随机变量 C 两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D 两变量都是非随机变量

2. 在因变量的总离差平方和中,如果回归平方和所占比重大,剩余平方和所占比重小,则两者之间( )。

A 相关程度高 B 相关程度低 C 完全相关 D 完全不相关

3. 当一个现象的数量由小变大,而另一个现象的数量由大变小时,这种相关关系称为( )。 A 线性相关 B 非线性相关 C 正相关 D 负相关 4. 直线趋势ye=a+bt中a和b的意义是( )。 A a是截距,b表示x=0时的趋势值

B a是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表示平均发展水平 C a是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表示平均发展速度

D a表示直线的截距,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是直线的斜率,表示按最小平方法计算的平均增长量

5. 当所有观察值y都落在回归直线y?a?bx上,则x和y之间的相关系数( )。 A r=1 B -1

^

C 当F?F?(1,n?2)时,表示总体回归系数显著为0 D 当F?F?(1,n?2)时,表示总体回归系数显著的大 7. 在多元线性回归中,可决系数与F统计量的关系是( )。

A 当R2=0时F=1 B 当R2=1时,F趋向于无穷 C 当R2越大时,F值越小 D R2与F值没有任何关系 8. 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多重共线性是指模型中( )。 A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彼此相关 B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彼此无关 C 因变量与一个自变量相关

D 因变量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相关

9. 已知某工厂甲产品产量和生产成本有直线关系,在这条直线上,当产量为1000时,其生成本为30000,其中不变成本为60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的回归方程是( )。 A y?6000?24x B y?6?0.24x C y?24000?6x D y?24?6000x 10. 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为0时,可以肯定正确的结论是( )。 A 两个变量没有相关关系只有函数关系 B 两个变量还可能有线性关系 C 两个变量还可能有非线性关系 D 两个变量没有任何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 在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中( )。 A. 根据同一资料,相关系数只能计算一个 B. 根据同一资料,回归方程只能配合一个

C. 根据同一资料,回归方程随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确定不同,可能配合两个 D 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均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确定无关

2. 在一元线性回归中分析t检验和F检验的关系,正确的判断是( )。 A t检验和F检验的结果是等价的 B t检验和F检验的结果是没有关系的

^^^^

C t统计量越大,F统计量越小 D t统计量越小,F统计量越小

3. 确定直线回归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 现象之间存在着直接因果关系 B 现象之间存在着较密切的直接相关关系 C 相关系数必须等于1 D 相关数列的项数必须足够多 4. 对回归模型y??0??1x1??2x2?A 自变量x1,x2,B 自变量x1,x2,C 自变量x1,x2,D 自变量x1,x2,??pxp??的假定有( )。

,xp与?是相互独立的 ,xp都是随机变量 ,xp都服从正态分布

,xp相互之间不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

5. 如果对有线性函数关系的两个变量作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线性回归的可决系数等于1 B 两个变量相互关系得绝对值等于1 C 线性回归估计标准差等于0 D 线性回归估计标准差等于1 三、填空题

1. 在线性回归模型中假设误差服从 分布。

2. 总离差平方和SST,残差平方和SSE,回归平方和SSR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可决系数R2的计算式为 ,取值范围是 。

3. 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方法中, 是检验a,b是否显著异于零的方法。

4. 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相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还有一种显著性检验方法 ,它是用来检验 的。

5.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中,调整后的可决系数R中体现了 的影响。 6. 按照线性回归的基本假定是自变量应当与 不相关。 7. DW检验的最大弊端是 。

?2

8. 将双曲线模型yi??1??21??i化为线性模型,所需做的代换为: 。 xi9. 回归系数?1与相关系数r的符号应 ,当?1大于0时,表明两变量是 。 10.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其绝对值在 之间时称为中度相关。 四、判断题

1. 如果评价回归方程拟合效果的指标可决系数等于0.9,说明在因变量的总变差中有10%的变差是由随机因素所致。( )

2. 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p值越小,则说明两变量x和y的关系越密切。( )

3. 建立一个回归方程,且b有显著意义,则有一定把握认为x和y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 4. 如果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估计标准误差Sy,x?0,说明实际观测值y与估计值y完全一致。( )

5. 当拟合回归方程时,若抽取的自变量的样本观测值非常集中,回归方程的估计标准误差就很小。( )

6. 如果回归变差等于总变差,说明两个变量x和y之间完全相关。( ) 7. 具有因果关系的现象必定具有相关关系。( )

8. 检验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只能采用F检验。( )

9. 估计标准误差的数值越小,可决系数的数值越大,说明回归方程拟合程度越高。( ) 10. r=0.8就可以认为两变量相关非常密切。( ) 五、简答题

1. 什么是相关分析?

2.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关系是什么?

3. 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相关分析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六、计算题 1. 已知下列数据组 x y 2 6 3 8 5 11 6 14 7 16 9 19 10 22 12 25 ^(1)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2)计算相关系数R,取显著性水平?=0.05,对回归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 (3)计算估计标准误差Sy。

2. 某省1978-1986年居民消费品购买力和居民货币收入统计数据如下:

居民消费品年份 购买力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8.5 11.1 16.3 15.8 17.6 入 11.6 14.1 17.1 19.6 22.1 1983 1984 1985 1986 居民货币收年份 购买力 20.5 27.8 36.5 39.2 入 25.6 36.3 40.5 47.8 居民消费品居民货币收根据上述统计数据,试计算 (1)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2)对回归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取?=0.05);

(3)若居民货币收入每年平均增长19%,试预测该省1987年居民消费品购买力; (4)对1987年股民消费品购买力作区间预测(取?=0.05)。 3.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技术,对有关数据进行计算,结果如下:

y??653.964?1.309x2?0.728x3?83.026x4

(-2.17) (6.76) (2.27) (1.984)

R?0.97849 R?0.97418 n=19 F=227.398 S=22.445 DW=1.0429

(1)取显著性水平?=0.05,对回归模型进行R检验、F检验、t检验和DW检验; (2)对检验结果加以分析。

4. 某市1977-1988年主要百货商店营业额、从业人员总收入、当年竣工住宅面积的统计数据如下:

从业人员营业(千年份 万元)y (千万元)x2 1977 1978 1979 8.2 8.3 8.6 76.4 77.9 80.2 (万平方米)x3 9.0 7.8 5.5 1983 1984 1985 12.2 16.7 15.5 总收入当年竣工住宅面积年份 万元)y (千万元)x2 116.2 129.0 147.5 (万平方米)x3 6.2 10.8 18.4 营业(千从业人员总收入当年竣工住宅面积2?2

1980 1981 1982 9.0 9.4 9.4 86.0 85.2 88.2 5.0 10.8 6.5 1986 1987 1988 18.3 26.3 27.3 186.2 210.3 248.5 15.7 32.5 45.5 根据上述统计数据,试计算: (1)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2)对回归模型进行R检验、F检验、t检验和DW检验(取?=0.05);

(3)假定该市在从业人员总收入、当年竣工住宅面积在1988年基础上分别增长15%、17%,请对该市1989年主要百货商店营业额作区间估计(取?=0.05)。 5. 某企业某产品1981-1988年利润率与单位成本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 年份 1981 1982 1983 1984 利润率% 10 13 15 16 单位成本(元/件) 95 88 84 82 年份 1985 1986 1987 1988 利润率% 18 20 22 25 单位成本(元/件) 79 75 70 66 根据表中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配合适当的曲线模型;

(2)对回归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取?=0.05);

(3)若该企业1989年的单位成本为63元,预测1989年的利润率; (4)当该企业1989年总产量8000件时,利润总额为多少? 6. 某地区农业总收入与小型农机销售额统计数据如下:

小型农机销售额(万元) 年份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y 79 70 82 84 85 84 157 农业总收入(亿元) 年份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x 5.4 4.8 5.8 6.3 6.9 6.3 7.3

1980 1981 1982 根据上述数据,

154 174 198 1979 1980 1981 8.9 10.6 16.1 (1)试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计算R2,S和F统计量; (2)试建立带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并计算R2,S和F统计量; (3)试比较两种不同的回归模型。

第七章 时间序列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地区1990-1996年排列的每年年终人口数动态数列是( )。 A 绝对数动态数列 B 绝对数时点数列 C 相对数动态数列 D 平均数动态数列 2. 某工业企业产品年生产量为20万件,期末库存5.3万件,它们( )。 A 是时期指标 B 是时点指标

C 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D 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3. 间隔相等的不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公式为( )。 A a????a、

nB a???af?f

C a?a0/2?a1?a2?n?an/2

a0?a1a1?a2?f??f2??122D a??f?an?1?an?fn2

4. 修正的指数曲线模型可以表示为( )。

btA yt?b0?b1t B yt?ae tC yt?a?blnt D yt?a?bc

5. 某地区连续4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8.5%,9%,8%,9.4%,则该地区经济的年平均增

长率为( )。 A C

41.085?1.09?1.08?1.094?1 B

40.085?0.09?0.08?0.094 41.085?1.09?1.08?1.094 D (8.5%?9%?8%?9.4%)?5

6. 某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单位成本从2005年到2007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98%,说明该产品单位成本( )。

A 平均每年降低2% B 平均每年降低1%

C 2007年是2005年的98% D 2007年比2005年降低98% 7. 根据近几年数据计算所得,某种商品第二季度销售量季节比率为1.7,表明该商品第二季度销售( )。

A 处于旺季 B 处于淡季 C 增长了70% D 增长了170%

8. 对于包含四个构成因素(T,S,C,I)的时间序列,以原数列各项数值除以移动平均值(其平均项数与季节周期长度相等)后所得比率( )。

A 只包含趋势因素 B 只包含不规则因素 C 消除了趋势和循环因素 D 消除了趋势和不规则因素 9. 当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近似于水平趋势时,测定季节变动时( )。 A 要考虑长期趋势的影响 B 可不考虑长期趋势的影响 C 不能直接用原始资料平均法 D 剔除长期趋势的影响 10. 在对时间序列作季节变动分析时,所计算的季节比率是( )。 A 某一年月或季平均是相对于本年度序列平均水平变动的程度 B 某一年月或季平均数相对于整个序列平均水平变动的程度 C 各年同期(月或季)平均数相对于某一年水平变动的程度 D 各年同期(月或季)平均数相对于整个序列平均水平变动的程度 二、多项选择题

1. 根据动态数列中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所求的平均数称为( )。 A 序时平均数 B 算术平均数 C 几何平均数 D 平均发展水平 2. 时间序列分解可以分为下列哪几个因素的影响( )。

A 长期趋势因素 B 季节变动因素

C 周期变动趋势 D 不规则变动因素 3. 趋势模型的种类有( )。

A 多项式模型 B 指数曲线模型 C 对数曲线模型 D 生长曲线模型 4. 下列动态指标中,可以取负值的指标有( )。

A 增长量 B 平均发展速度 C 增长速度 D 平均增长速度 三、填空题

1. 时间序列按其所排列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绝对指标时间序列、相对指标时间序列和 。

2. 求间隔相等的间断的时点数列的序时平均数,其计算公式为 。 3. 只有当时间序列没有明显的 时,用简单平均法进行季节因素分析才比较适宜。

4. 适用于对存在明显的长期趋势的时间序列进行季节因素分析。 5. 根据乘法模型进行季节性趋势预测的公式是 。 6. 用乘法模型测定时间序列中的季节变动,各月的季节变动之和应等于 。 7. 循环变动是指时间序列数据变动呈现不规则的周期变动,且变动周期长于 个月。 8. 用移动平均法进行长期趋势分析时,若移动平均项数为偶数,则需要进行 次移动平均。

9. 前一期的水平除以100,可得到 指标。

10. 水平法平均发展速度仅受 和 的影响,而不受 的影响。 四、判断题

1. 移动平均的平均项数越大,则它对数列的平滑修匀作用越强。( ) 2. 季节比率说明的是各季节相对差异。( )

3. 运用季节指数进行预测时的假设前提是预测年份的季节性变化形态基本保持不变。( ) 4. 循环变动与季节变动相同,都属于周期为一年的变动。( )

5. 无论是月度数据、季度数据或年度数据都可以清楚地观察出季节变动。( )

6. 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如果拟合为抛物线曲线Yt?a?bt?ct,这说明现象变动的变化率在较长时期中是不断变化的。

^2

7. 在加法模型中,当季节变动成分S或循环变动成分C不存在时,通常S或C取值为1。( )

8. 要通过移动平均法消除季节变动,则移动平均数N应和季节周期长度一致。( ) 9. 时间数列加法模型中的各个因素的计量单位均为相对数。( )

10. 移动平均的项数越大,其结果会使序列数据的逐期增长量变得更大。( ) 五、简答题

1. 什么是时间序列?它在社会经济统计中有何重要作用? 2. 编制时间序列应注意的原则是什么?

3. 有哪些常用的动态分析指标?它们各有什么意义? 4. 怎样测定长期趋势?

5. 怎样用简单平均法测定季节变动? 6. 怎样测定循环变动? 7. 怎样测定不规则变动? 六、计算题

1. 某商品4月份的库存量如下表:

日期 库存量(台) 1-4 49 5-7 52 8-13 39 14-20 29 21-23 43 24-28 38 29-30 51 试求该商品4月份平均库存量。

2. 某经济开发区2003年上半年各月初居民人数资料如下表所示。 时间(月/日) 人数(百人) 1/1 1360 2/1 1396 3/1 1418 4/1 1594 5/1 1672 6/1 1800 7/1 1912 试求该经济开发区2003年上半年各月平均居民人数。

3. 下表列出了我国1992-1997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的有关资料,试计算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占总从业人员数比重的年平均数。

年份 从业人员(万人)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万人)

1992 65554 12979 1993 66373 14071 1994 67199 15456 1995 67949 16851 1996 68850 17901 1997 69600 18375 第八章 统计指数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设计综合指数的形式时,最关键的问题是( )。

A 确定指数的公式形式 B 确定对比基期

C 确定同度量因素 D 确定谁是数量指标谁是质量指标 2. 某商品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报告期销售量比基期增加10%,那么报告期商品销售额比基期增加( )。

A 1% B 5% C 10% D 3% 3. 下列属于可变构成指数的是( )。

xf?xf?:A

f??f111000xf?xf?: B

f??f100101

C

?xf:?xf?f?f111101 D

?xf:?xf?f?f011000

4. 从编制原理的角度看,总指数的两种基本形式为( )。

A 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B 简单指数和平均指数

C 算术平均数和调节平均数 D 可变构成指数和不变构成指数 5. 工业生产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股价指数都是( )。 A 价格指数 B 质量指标指数 C 综合指数 D 动态指数 6. 作为指数分子、分母的差额,公式A 综合反映价格变动的绝对值 B 综合反映销售量变动的绝对值 C 反映价格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值 D 反映销售量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值

7.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拉式价格指数一般( )帕氏价格指数。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不能确定

8. 如果价格降低后,原来的开支可多购得10%的商品,则价格指数应为( )。 A 90% B 110%

?qp??qp1000的经济含义是( )。

C 91% D 无法判断 9. 以下关于指数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综合反映现象的变动方向与程度 B 反映不同现象之间的联系

C 综合反映现象发展的相对规模和水平 D 可通过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

10. 实践中常用、理论上最重要的统计指数种类是( )。

A 动态对比指数 B 空间对比指数 C 计划完成情况指数 D 静态对比指数 二、多项选择题

1. 在指数体系中,选择同度量因素的要求是( )。

A 符合指数计算的要求 B 保证各指数间的经济联系 C 经济含义的合理 D 数学等式的成立 2. 设p为价格,q为销售量,则总指数

?pq?pq01的意义是( )。

00A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的销售量的变动程度 B 综合反映商品价格和销售量的变动程度 C 综合反映商品销售额的变动程度

D 反映商品销售量的变动对销售额变动的影响程度 3. 帕氏的综合指标公式是( )。 A

?qp?qp1001 B

?qp?qp1000

C

?pq?pq1101 D

?pq?pq1000

4.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 )。

A 商品价格指数 B 单位成本指数 C 劳动生产率指数 D 产品产量指数 5. 下面指数属于个体指数的是( )。 A 两期同一品牌洗衣机价格的比值 B 两期同一品牌洗衣机销售量的比值

C 两期同一品牌洗衣机销售额的比值 D 两期所有品牌洗衣机的价格指数 三、填空题

1. 拉氏综合指数是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 水平上。

2. 某商场2007年春节商品销售额指数为120%,销售量指数是130%,则价格指数是 。

3. 统计指数按其指数化指标的不同分为 和 。 4. 工业生产指数的指数化指标是 。 5. “先综合后对比”是编制 的基本思路。

6. 如果价格降低后,原来的开支可多购买10%的商品,则价格指数应为 。 7. 设p为商品的价格,q为商品的销售量,则指数Ip??pq?pq1000的经济意义是 。

8. 某地区商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了20%,扣除销售量因素后仍增长8.1%,则可推断该地区物价指数为 。

9. 以基期销售额p0q0为权重的加权平均比率价格指数为 。 四、判断题

1. 个体指数是度量一种商品价格或者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 2. 帕氏价格指数是以报告期价格为权数计算的指数。( ) 3. 改进功能系数的取值一般在60-100之间。( )

4. 从性质上,可变构成的平均指标指数就是一般相对数。( )

5. 根据马埃公式计算的指数数值必然介于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之间。( ) 6. 以报告期为权重的加权调和平均比率指数,在形式上与拉氏指数相同。( )

7. 某出口企业2007与2006年相比,各种出口商品的价格总指数为126%,这一结果说明由于价格提高使出口额增长了26%。( ) 8. 指数可以反映不同现象之间的联系。( )

9.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一回事,都是反映价格的。( ) 10. 各种股票价格指数的变动方向有可能是不一致的。( ) 五、简答题

1. 简述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编制原理。

2. 什么是指数体系,其有何作用? 3. 什么是指数因素分析? 六、计算题

1. 下表是某销售公司三种产品的销售资料。

销售量 商品名称 甲 乙 丙 计量单位 基期 千克 件 只 8000 2000 10000 报告期 8800 2500 10500 基期 10.0 8.0 6.0 报告期 10.5 9.0 6.5 价格(元) (1)试用拉式公式编制三种商品的销售量总指数、销售价格总指数; (2)试用帕氏公式编制三种商品的销售量总指数、销售价格总指数。 2. 某厂生产的3种产品的资料如下:

总生产费用(万元) 产品名称 基期 彩电 冰箱 洗衣机 试计算:

(1)3种产品的生产费用总指数;

(2)以基期生产费用为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产量指数; (3)以报告期生产费用为权数的加权调和平均产量指数。 3. 某菜场的3种蔬菜的销售资料如下。

销售额(元) 品种 基期 黄瓜 土豆 西红柿 试以上述资料计算:

(1)3种蔬菜的销售额总指数;

448.0 308.0 403.2 报告期 475.0 228.0 510.0 95.0 90.0 125.0 个体价格指数% 454 300 552 报告期 536 338 585 4.0 13.5 8.6 个体产量指数%

(2)以报告期销售额为权数的加权调和平均价格指数; (3)分析价格和销售量的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结果。

4. 已知某地区2004年的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为360亿元,2005年比上年的收购总额增长12%,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为105%。试讨论:

(1)2005年与2004年相比,农民因销售农副产品共增加多少收入?

(2)2005年农副产品收购量比2004年增加了百分之几?农民的收入因此增加了多少? (3)由于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5%,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多少? (4)验证以上三方面的结论是否一致?

第九章 统计决策

一、单选选择题

1. “小中取大”决策准则是( )。

A 在各方案的最小损失值中选择最大,对应方案为最优 B 在各方案的最大损失值中选择最大,对应方案为最优 C 在各方案的最小收益值中选择最大,对应方案为最优 D 在各方案的最大收益值中选择最小,对应方案为最优

2. 贝叶斯决策需要调查取得信息来修正先验概率,这个调查是在( )中进行的。 A 先验分析 B 预后验分析 C 后分析 D 最后决策

3. 根据经验和判断,确定一个乐观系数?,以?和1??分别作为最大收益值和最小收益值的权数,计算各方案的收益值,并以期望收益值最大的方案作为所要选择的方案。这种选择方式被称作( )。

A 等可能性准则 B 乐观准则 C 悲观准则 D 折中准则

4. 利用下面哪种决策准则进行决策时,与满意水平的高低有很大关系。( ) A 最大可能准则 B 满意准则 C 期望值准则 D 变异系数准则 5. “悲观准则”在决策时,应当( )。

A 先选各种方案下各方案的最小收益值,再从中选出最大者所在的方案 B 先选各种状态下各方案的最小收益值,再从中选出最小者所在的方案

C 先选各种状态下各方案的最大收益值,再从中选出最大者所在的方案 D 先选各种状态下各方案的最大收益值,再从中选出最小者所在的方案 6. 设折中系数为0.7,这表明( )。

A 未来各种状态具有相同的概率 B 最不理想的状态不可能出现 C 最理想的状态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D 最不理想的状态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7. 若决策者感到客观形势确实不利,宜采用( )。

A 最大的最小收益准则 B 等可能性原则 C 最大的最小收益值准则 D 这种准则 8. 效用曲线是指( )。

A 效用值和成本之间的关系 B 效用值和损益值之间的关系 C 效用值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D 效应值和先验概率值之间的关系 9. 决策树分析( )。

A 只能采用期望值准则 B 特别适合求解多阶段决策问题 C 不能用于贝叶斯决策 D 不能用于完全不确定性决策 10. 以下准则属于完全不确定性决策的有( )。

A 最小的最大后悔值准则 B 满意准则 C 期望值准则 D 变异系数准则 二、多项选择题

1. 统计决策过程包含的内容有( )。

A 确定决策目标 B 拟定备选方案 C 推选决策人 D 选择最佳或满意方案 2. 关于下图所示的效用函数曲线说法正确的有( )。

u(效用值) S 1.0 A B C 0 x损益值

10

A 曲线A为风险回避者效用曲线 B 曲线B为风险不关心者效用曲线 C 曲线C为风险爱好者效用曲线 D 曲线A代表的决策者为保守型决策者 3. 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有( )。

A 不确定型决策方法是人为制定的原则 B 不确定型决策方法有严格的推理 C 风险型决策方法有严格的推理 D 风险型决策方法是人为制定的原则 4. 贝叶斯决策的优点有( )。 A 把调查结果和先验概率相结合 B 对调查结果给出数量化的评价 C 可以根据情况多次使用

D 对不完备的信息或主观概率提供一个进一步研究的科学方法 5. 以下哪些情况下适用于以期望值为标准的决策方法( )。

A 先验概率值稳定 B 解决的不是多次重复的问题 C 决策结果不会带来严重后果 D 先验概率值相差不大 三、填空题

1. 最早提出统计决策理论的统计学家是 。

2. 统计决策的三个要素是 , , 。 3. 须按后验概率进行分析判断决策的方法是 。

4. 根据决策的自然状态是否完全确定,统计决策可划分为 , 和 。 5. 首先在各种状态下选出每种方案的最小收益值,然后再从这些最小值中选出最大者,与这个最后选出的最大收益值相对应的方案就是决策者选定的方案,这种决策方法称为 。

6. 不仅可适用于单阶段决策问题,而且可以处理多阶段决策中用图表无法表达的问题。

7. 在某些情况下,用损益期望值作为决策唯一依据的方法是不合理的,它不能很好地反映决策者对损益值的偏好,此时需运用 。

8. 购买两种型号相同价格的手机,一种功能多,但是需要维修的几率是30%,另一种功能少,但是需要维修的几率只有10%,这个决策问题属于 。 9. 贝叶斯决策方法是利用 求得 ,据此进行决策的方法。

10. 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所选方案的收益值与该状态下真正的最优方案的收益值之差称为 。

四、判断题

1. 后验概率是利用贝叶斯公式对先验概率进行修正,而后得到的概率,加入了新获得的实际信息,因而它比先验概率更为准确。( )

2. 不确定型决策方法是人为制定的原则,而风险型决策方法有严格的推理。( ) 3. 如果能够掌握完全信息,就不存在决策问题。( ) 4. 对抗型决策问题属于博弈论研究解决的问题。( )

5. 贝叶斯决策要调查取得信息来修正先验概率,这个调查是在先验分析中进行的。( ) 6. 在进行决策时,不同的决策者由于其经济地位、个人气质以及对风险的态度等不同,对同样的期望损益值可能赋以不同的效用值。( )

7. 可以通过以往的经验或主管人事,给定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将不确定型决策转化为风险型决策。( )

8. 单阶段决策树法的程序可分为从左到右的建树过程和从右到左的建树过程两个阶段。( )

9. ?系数决策方法主要由那些对决策失误的后果看得较重的决策者采用。( ) 10. 利用决策树图进行分析是从损益值开始由左向右进行推导的。( ) 五、简答题

1. 什么是统计决策?统计决策需具备哪些条件? 2. 试述统计决策的原则和步骤。

3. 统计决策有哪些类型?其特点各是什么? 六、计算题

1. 某企业为了扩大生产经营业务、准备生产一种新产品,生产这种新产品有三个可行方案:A1——改造本企业原有的生产线,A2——从国外引进一条高效自动生产线,A3——是按专业化协作组织生产。由于对未来几年内市场需求状况无法了解,只能大致估计有需求高、需求中等和需求低三种可能,其中需求高这一状况出现的可能性好像偏大。每个方案在各需求状况下得收益估计值如下表所示。

需求状况 方案 需求高 A1 A2 180 240 需求中等 115 140 需求低 50 35

A3 (1)试用乐观准则进行决策; (2)试用悲观准则进行决策;

120 90 70 (3)试用折中决策准则进行决策(取??0.6); (4)试用后悔准则进行决策; (5)试用等可能性准则进行决策。

2. 某企业开发了一种时尚手机,其推销方案有A1、A2、A3三种方案可供选择,经市场调研,市场情况也有三种:C1(需求量大)、C2(需求量一般)、C3(需求量低),其概率分别为:P(C1)=0.2,P(C2)=0.7,P(C3)=0.1,三种情况下的损益值如下表所示。

自然状态 方案 C1(P(C1)=0.2) A1 A2 A3 6 2.7 3.4 C2(P(C2)=0.7) 9.6 7.9 8.2 C3(P(C3)=0.1) 1.2 400 450 (1)应用期望值准则进行决策; (2)应用最大可能性准则进行决策; (3)应用决策树法进行决策。

3. 某企业为计划生产一种新产品而筹划扩建生产车间。如果销路好就可获利60万元,如果销路差将亏损10万元,如果不扩建车间,只能获利20万元。根据过去经验,估计销路好的概率为0.8,销路差的概率为0.2,为了更好地掌握销路的准确信息以作出更合理的决策,该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调查来完善信息,假定按销路好组织试销,而销路确实好的概率为0.7;按销路差组织试销,而销路确实差的概率为0.9。试应用贝叶斯规则进行决策。

4. 某一足球俱乐部的老板打算将下个赛季的季票销售量限制在15000张,超过这一数量的票只能在单场比赛的基础上临时购买(上个赛季实际上没有限制)。限制季票销售量所产生的结果依赖于球队下一年的成绩:如果球队成绩不佳,老板将亏损350000元;如果球队成绩中等,老板将收支平衡;如果球队成绩出色,老板将获利500000元。要是对季票销售量不加限制,则球队成绩不佳时老板将亏损160000元,成绩中等时将获利50000元,成绩出色时将获利199000元。 (1)试编制这个问题的损益表;

(2)编制相应的机会损失表; (3)画出这个问题的决策树。

第十章 产品质量的统计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产品的质量特征中,不属于产品的内在质量的是( )。 A 性能 B 安全性 C 适应性 D 造型 2. 产品合格率是反映( )。

A 企业生产作业质量的统计指标 B 产品本身质量的统计指标 C 产品内在质量的统计指标 D 产品外在质量的统计指标 3. 当工序处于控制状态下,过程质量的变异通常是由( )引起的。 A 系统因素 B 异常的特殊因素 C 随机因素 D A,B,C都有可能 4. 已知某产品的过程能力指数CP=1.5,则( )。

A 过程能力不足 B 过程能力尚可 C 过程能力充足 D 过程能力过于充足

5. 由某批产品中抽取样本容量n=100的样本20个,其中疵点数分别为:0,3,1,2,3,1,2,3,2,1,2,4,2,3,5,3,4,2,3,2。当允许样本疵点数为8时,过程能力指数为( )。

A 1.375 B 1.205 C 0.981 D 1.636 6. 绘制产品质量控制图的关键是( )。

A 数据的选取和分组 B 计算控制上下限和中心线 C 计算各个样本数据 D 确定使用哪种控制图

7. 当出现不合格品时,采取( )措施,可使其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不可能不符合原规定要求。

A 降级 B 返工 C 特许 D 返修 8. 就人工研磨工序来说,影响该过程质量的主导因素是( )。

A 环境 B 工具 C 测量 D 操作人员 9. 下列不能提高过程能力指数的途径是( )。

A 增大公差范围 B 缩小公差范围 C 减少加工工序的中心偏移量 D 减少标准偏差 10. 在自动切削工艺中,影响工序质量的主导因素是( )。 A 操作人员 B 原材料 C 机器设备 D 环境 二、多项选择题

1. 过程能力取为6?的原因是( )。

A ?反映了正态分布曲线形状的“高矮”和“胖瘦” B ?可以反映过程能力的强弱

C ?越小,则正态分布曲线就越“高”越“瘦”,过程质量变异的范围就越小,过程能力

就越强

D 当生产处于受控状态时,在距平均值??范围内的产品占整个产品的99.73%,废品率仅

为0.27%

2. 可以提高过程能力指数的措施有( )。 A 调整工序加工的分布中心,减少偏移量K B 更改设计,提高技术要求

C 提高过程能力,减少工序的标准差S D 调整质量标准

3. 影响过程能力指数的变量有( )。

A 质量标准T B 偏移量K C 样本标准偏差S D 平均值? 4. X?S控制图的制作步骤有( )。

A 选取数据并分组 B 计算X和S C 计算控制上下限 D 绘制X?S图 5. 下列统计工具中,可用于产品质量控制的有( )。

A 直方图 B 帕累托图

???

C 洛伦茨曲线 D 因果图 三、填空题

1. 工业产品的性能、时间性、可信性、安全性、经济性等属于产品的 质量;产品的造型、色泽、光泽度等属于产品的 质量。决定产品使用价值大小的主要是 。

2. 根据产品质量变异的原因可将引起产品质量变异的因素分为 , 和 。

3. 产品的制造质量主要取决于 的高低。

4. 当工序处于控制状态下,过程质量的变异通常是由 引起的,质量特征一般呈现 分布。

5. 为了衡量过程能力满足技术要求的程度,引入了过程能力指数的概念,过程能力指数是指 。

6. 当过程能力指数Cp的取值范围是 时,表示过程能力充足,此时T与?的关系是 。

7. 产品质量控制图是用来分析和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一种图形工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控制图是由 和 组成的。

8. 若某零件的内径尺寸公差为50?0.010,则公差中心为 。 四、判断题

1. 影响产品质量的随机性原因是不能消除的。( )

2. 将一系列实际观察值标在控制图上,若这些点全部落在上、下控制限内,则生产状态正常。( )

3. 在计数控制图中,p图和u图的控制界限是随ni不同而不同的。( )

4. 在双向公差和单项公差不同的情况下,计算工序能力指数所采用的公式有差异。( ) 5. Cp是衡量工序能力的指标,越大说明工序能力越充分,所以对某个产品而言,Cp越大越好。( ) 五、简答题

1. 为什么要用6?来衡量过程能力?当质量分布偏移公差中心时,怎样修正过程能力指数? 2. 控制图的两类错误分别是什么,这两类错误可以同时避免吗? 六、计算题

?0.030

1. 某零件的强度屈服界限设计要求为4800kg/cm2-5200 kg/cm2,从100个样品中测得样本标准差(S)为62 kg/cm2,求过程能力指数。

2. 某零件图样尺寸要求长度为40?0.2mm,样本标准差为S=0.037,X???40.1mm,其规格上限TU?40.1mm,求过程能力指数,并对规程能是否充足作出分析。

3. 下表给出了连续10批脱脂奶粉的样本“水分含量百分比”的实验室分析结果。将一个样本的奶粉作为一批的代表,在实验室情况下对其成分特征进行分析测试,如脂肪、水分、酸度、溶解指数、沉积物、细菌以及乳清蛋白。希望将该过程的产品水分含量控制在4%以下。 试利用单值控制图对过程进行监控。

样本号 1 2 3.1 3 3.5 4 4.4 5 3.9 6 3.7 7 2.9 8 3.3 ??9 3.7 10 3.6 水分含量(%) 2.8 4. 下表为某工序连续生产中所测得的数据,试用表中的20组数据设计X?R,并对工序状态作出判断。

测定值 组号 X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9 83 92 82 96 86 84 81 92 86 85 78 89 90 X2 92 81 89 87 74 92 92 84 80 80 88 79 82 85 X3 93 78 89 92 72 88 88 84 88 83 86 86 85 89 X4 96 82 86 79 68 89 89 96 82 77 83 90 87 97 X5 94 89 79 85 79 87 87 82 84 79 80 86 89 97

15 16 17 18 19 20 84 78 82 88 85 90 86 73 86 79 88 89 87 79 81 75 78 86 93 83 91 86 83 89 87 88 89 73 81 86 5. 小型开关由一自动装配线生产,由于开关失效是严重的质量问题,需要利用不合格率控制图对过程进行监控。下表收集的25组数据,给出了对小型开关试用自动检测装置进行全检测所发现的关于开关失效的每小时不合格数。试绘制p控制图与np控制图。

组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检查的开关数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np 3 10 9 6 12 7 8 10 12 4 13 9 11 7 13 10 12 17 7

20 21 22 23 24 25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11 5 10 7 13 14

《企业经济统计学》习题集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B 5、A 6、C 7、D 8、A 9、B 10、D 11、C 12、B 13、A 14、A 15、D

二、多项选择题

1、AD 2、BC 3、ABD 4、ACD 5、BCD 6、ABC 三、填空题 1. 统计整理 2. 假设检验法 3. 应用统计学 4. 大量试验,大量调查 5. 信息,咨询,监督 四、简答题

1. 答:统计是指根据研究目的及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客观事物或人类实践活动的数据资料进行调查、整理、分析的过程。

从字面上直观理解,“统计”是指对大量事物进行汇总计数,因此可以简单地说统计就是总起来计量,即统而计之。例如计算全国的总人口数、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某个企业的职工人数、产品产量,甚至是计算某个家庭每月的收入和支出等等都是统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统计”的涵义也不断地拓展和延伸。从不同角度看,对“统计”一词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2. 答: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是基本的统计活动,所提供的统计资料包括原始统计资料、整理结果和分析结论、进行这些基本活动之前的统计设计,以及之后的资料保存、利用等也是必要的统计活动。

统计活动一般按照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统计资料的开发利用这几个阶段依次进行。

统计活动是统计活动的第一个阶段,根据统计目的及要求,统计设计是对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统计资料的保存、利用、发布等统计活动进行通盘考虑和安排。统计设

计的结果表现为各种标准、规定、制度、方案和办法,如统计分类标准、统计目录、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报表制度、统计调查方案、普查方法、统计整理或汇总方案。

统计调查是具体实施的第一个环节,是根据事先拟定的统计调查方案具体收集原始统计资料的过程。

统计整理是对调查所收集的原始统计资料进行分组、汇总的过程。

统计分析是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对整理的统计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并联系历史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进行纵向和横向、静态和动态的分析,以揭示客观现象和人类实践活动的规律性。

3. 答:人类的统计活动历史悠久,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最初利用手指、石子、贝壳、小木棍以及绳索等工具进行的一般计数活动就蕴藏着统计萌芽。

进入奴隶社会,统治者为了满足国家管理的需要,开始进行较系统的人口、土地等统计活动。到了商代,由于国家机构的完整,以及甲骨文的应用,开始建立了附属于官僚机构的统计组织,并形成了政府统计的萌芽,统计工作在军事、祭祀、田猎等方面已较广泛地开展。

在封建社会,统计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并开始建立人口、土地登记调查制度。早期的统计多数是涉及人口、财产和军事等方面的国情国力。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活动日益复杂,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大幅度增加,以简单汇总计数为主的静态统计已经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需要。统计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和迅速发展为统计学说的创立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统计作为政府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统计活动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生产经营活动、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统计机构和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各项统计调研活动,召开统计工作会议,出版统计年鉴、统计论著和学术刊物。统计已经成为社会分工中的一个独立部门和专业。

4. 答:统计活动源远流长。但统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却只有300多年的历史。在统计活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基于对统计实践的总结、提炼,统计学应运而生。虽然我国统计活动历史悠久,并且许多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了统计思想和统计方法,进行了一些统计研究,但是一般认为统计学科产生于西方国家。按照统计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把统计学划分为古典统计学、近代统计学和现代统计学三个时期。如下图所示。

古典统计学时期 17世纪中叶

近代统计学时期 18世纪末

现代统计学时期 19世纪末

5. 答: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是统计学的萌芽期,亦称古典统计学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政治算术学派和国势学派两个统计学派。

(1)政治算术学派

政治算术学派的创始人是英国的威廉?配第和约翰?格朗特。政治算术是统计学的真正开端,威廉?配第被认为是统计学的创始人。由于未使用“统计学”这一学科命名,所以政治算术被称为有实无名的统计学。

(2)国势学派

国势学派,也叫记述学派。国势学派与政治算术学派产生于同一时期,创始人是德国的康令和阿亨瓦尔。国势学派强调用文字记述的形式,把国家的显著事项系统地整理并罗列出来,为政治家提供治国必需的国情知识。国势学派的缺陷是缺乏数量分析的方法和结论,与现代统计学相去甚远、国势学派与政治算术学派共存近两百年,两派长期争论不休,但两派却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是以宏观社会经济问题为研究对象,故通称为社会经济统计学派。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属于统计学的发育成长期,亦称近代统计学时期。这一时期产生了数理统计学派和社会统计学派。

(3)数理统计学派

数理统计学派产生于19世纪中叶,创始人是比利时的凯特勒。数理统计学以概率论作为理论基础,抽象掉统计学的社会经济现象内涵,变成了抽象的数学分析和推断技术,成为一门方法论学科。

(4)社会统计学派

社会统计学派产生于19世纪中叶,有德国的克尼斯、恩格尔以及梅尔等人创立。社会统计学在这里也称为社会经济统计学,包括政治统计、经济统计、人口统计、犯罪统计等多方面内容。社会统计学派强调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变动规律的实质性科学。

6. 答:现代统计学已发展一门多分支的科学,并且仍处于不但发展的过程中。根据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人们通常将统计学划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两个大类。

统计理论学是指统计学的数学原理,它根植于纯数学的一个领域——概率论。从广义上说,统计理论可以认为是包括概率论的,此外还包括一些并不属于传统概率论的内容,如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