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目 录 ........................................................................................................................................................... 1 第一章 ........................................................................................................................................................... 2 产品的基础知识 ........................................................................................................................................... 2
第一节 肌电诱发电位简介 ................................................................................................................. 3 第二节 肌电诱发电位仪的功能及应用 ............................................................................................. 4 第三节 肌电诱发电位仪的工作原理 ................................................................................................. 7 第二章 ........................................................................................................................................................... 9 产品的结构及组成 ....................................................................................................................................... 9
第一节 不同配置的产品组成 ........................................................................................................... 10 第三章 ......................................................................................................................................................... 12 现场安装及检验 ......................................................................................................................................... 12
第一节 肌电诱发电位仪的安装流程 ............................................................................................... 13 第二节 肌电诱发电位仪的现场安装: ........................................................................................... 14 第三节 肌电诱发电位仪的操作培训规范 ....................................................................................... 26 第四节 产品的验收 ........................................................................................................................... 27 第四章 ......................................................................................................................................................... 28 临床基础知识 ............................................................................................................................................. 28
第一节 神经电生理基础知识 ........................................................................................................... 29 第二节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基础知识 ........................................................................................... 30 第三节 功能详细介绍 ....................................................................................................................... 31 第四节 临床检查收费项目的功能 ................................................................................................... 39 第五节 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 40 第五章 ......................................................................................................................................................... 42 附 录(一)设备的清洁和保养 ............................................................................................................. 42 附 录(三)同心圆针电极消毒方法 ..................................................................................................... 43
- 1 -
第一章
产品的基础知识
本章重点:
掌握什么是肌电诱发电位
掌握肌电诱发电位仪的功能及应用 掌握肌电诱发电位仪的工作原理 掌握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的分类标准
- 2 -
第一节 肌电诱发电位简介
? 什么是肌电图
是研究神经和肌肉细胞电活动的科学,是通过描述神经肌肉单位活动的生物电流,来判断神经肌肉所处的功能状态,以结合临床对疾病做出诊断,利用肌电图检查可帮助区别病变系肌源性或是神经源性。对于神经根压迫的诊断,肌电图更有独特的价值。 ? 肌电图研究范围:
肌电图检查诊断 (electrodiagnosis)是利用神经及肌肉的电生理特性,以电流刺激神经记录其运动和感觉的反应波;或用针极记录肌肉的电生理活动。来辅助诊断神经肌肉疾患的检查。肌电诊断检查基本上包括三大部份: 1.神经传导检查(nerve conduction studies) 2.针极肌电图检查(needle electromyography) 3.诱发电位检查(evoked potentials)。临床上借着上述检查可帮助诊断中枢神经、外围神经及肌肉病变。特别是对于下运动神经元、神经根、神经丛、神经肌肉接点 (neuromuscular junction),乃至肌肉的各种异常,神经传导检查及针极肌电图检查均可帮助侦测病变的性质 (区分神经病变或肌肉病变)、位置 (神经根、丛、或外围神经病变)及严重度,以协助正确临床诊断、选择治疗方式,及评估效果与预后。 ? 肌电图诊断的目的:
临床上借着上述检查可帮助诊断中枢神经、外围神经及肌肉病变。特别是对于下运动神经元、神经根、神经丛、神经肌肉接点 (neuromuscular junction),乃至肌肉的各种异常,神经传导检查及针极肌电图检查均可帮助侦测病变的性质 (区分神经病变或肌肉病变)、位置 (神经根、丛、或外围神经病变)及严重度,以协助正确临床诊断、选择治疗方式,及评估效果与预后。
- 3 -
第二节 肌电诱发电位仪的功能及应用
一、肌电诱发电位功能介绍:
? 肌电图:它作为一种测定运动系统功能的手段,现已被广泛用于区别肌肉力弱和肌萎缩,是肌
病所致,或神经病所致,还是其他原因所致。
通过针极肌电图,对躯体不同部位肌肉的测定可以了解:
1. 肌肉病变是属于神经源性损害,还是肌源性损害;
2. 神经源性损害的部位(前角细胞或神经根、神经丛、干、末梢); 3. 病变是活动性还是慢性; 4. 神经的再生能力;
5. 提供肌强直及其分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应用于不明原因的肌萎 缩、麻木、无力、肢体活动障碍等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还可作为 神经损伤手术后或治疗后的监测手段,以及提供康复、伤残、法医鉴 定的客观指标。
? 神经传导速度:给予刺激使神经纤维去极化,然后记录所诱发的反应。沿感觉神经或混合神经
(既有感觉也有运动纤维)的行程中,可进行直接记录。冲动传播时,可在刺激点的近 端或远端进行记录。对于运动(神经)的检测,可从肌肉上间接记录。可评定周围运动 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的一项诊断技术。主要用于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如多发性神经 病、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周围神经外伤等,结合肌电 图可鉴别前角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及肌原性疾病等。
? 诱发电位:诱发电位或称诱发反应,是指神经系统(包括外周或中枢,感觉或运动系统)接受
内、外界“刺激”所产生的特定电活动。临床上,诱发电位可用来协助确定中枢神经系 统的可疑病变,检出亚临床病灶,帮助病损定位,监护感觉系统的功能状态。
二、肌电诱发电位的检测功能: ? 肌电图:
EMG(包括QEMG、MUP、IP) ? 神经电图: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S)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S) F反应(F-wave) H反射(H-reflex) 重复电刺激(RNS) 瞬目反射(BR) 皮肤交感反应(SSR) 多节段运动传导(SSCT)
- 4 -
? 诱发电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40Hz听觉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VEP) 体感诱发电位(SEP) P300(事件相关电位)
三、肌电诱发电位仪应用科室:
1、神经内科
1) 脊髓空洞症(畸形、增生、髓内肿瘤)(SEP).腓骨肌萎缩症等神经元疾病以及格林巴
利综合征(F反应).帕金森病测定(H反射)。(神经传导)
2) 肌肉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肌营养不良.线粒体疾
病与脑疾病等。(肌电)
3) 神经—肌肉接头病,如: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征(重复电刺激)
4) 各种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如:糖尿病.酒精中毒性,药物中毒性等周围神经病(传
导速度)
5) 判断眩晕,耳鸣是中枢性还是外周性.判断昏迷是代谢性还是脑干结构改变的。(BAEP) 6) 对面部三叉神经病.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检测及对预后的判断。(三叉体感) 7) 对癔病性瘫痪的检测。 2、脑外科
1) 颅内肿瘤、脑干髓内肿瘤、脑干血管病(BAEP) 2) 脑振荡后遗症(诱发电位/术中监护) 3) 压迫病变等
4) 昏迷、脑死亡(BAEP) 3、手外科
1) 创伤性.压迫性神经损伤与神经失用以及所造成的肌肉萎缩.(肌电与传导速度) 2) 神经术后的吻合情况(传导速度) 3) 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传导速度)
4) 颈髓性颈椎病(SEP)。腰椎间盘突出(H反射),各种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股外侧
皮神经炎等。
4、骨 科
1) 腰椎间盘突出。(肌电图、神经传导) 2) 颈椎病变(SEP) 3) 腰椎管狭窄(肌电图) 5、五官科
1) 耳鸣.耳聋.耳源性眩晕.听神经瘤.(BAEP) 2) 面神经麻痹.(三叉体感)
- 5 -
3) 视孔头炎.视野缺损.视交叉异常前、后视路病变等检测。(VEP) 6、眼 科
1) 通过视觉通道的功能检测、了解神经传导功能,判断视交叉部及交叉前后部位通道的
疾病。
2) 视孔头炎.视野缺损,视力下降,视网膜脱落、病变等(视觉诱发) 7、儿 科
1) 听力筛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2) 小儿多动症、认知能力的测试(P300) 3)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神经传导、肌电图) 8、康复科
1) 观察受损神经、肌肉的恢复情况。(肌电图/诱发电位系列/MCV/SCV/F波/H反射) 9、肛肠科
1) 肛肠肌肉功能的测定。如便秘病人盆底括约肌的功能(运动单位电位) 10、皮肤科
1) 皮层功能检测。了解皮层功能的态、SEP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检等(皮肤反应) 11、内分泌科
1) 糖尿病(传导速度)
2) 甲状腺肌病、甲状旁腺疾病(EMG) 3) 肾上腺和垂体疾病(肌纤维)
4) 代谢病变(营养性和中毒性神经病)(传导速度和肌电图) 12、口腔科
1) 咀嚼肌功能检测。 13、泌尿外科
1) 对膀胱、性功能进行诊断性评价;(重复电刺激、SEP) 14、精神科
1) 痴呆症等认知功能的检测(脑干+P300) 15、法医鉴定(全部功能)
1) 对各种原因引起及外伤性听力下降.耳聋的测定。伪听、伪视。 2) 对外伤性神经受损.肌肉萎缩.神经失用的测定。 3) 判断脑死亡,协助对苯妥英钠中毒观察。
- 6 -
第三节 肌电诱发电位仪的工作原理
肌电信号特点:
? 微弱性:一般在微伏级或毫伏级,比如感觉信号只有几微伏;
? 低频特性:生物电信号的频率普遍很低,一般在零点几赫兹到几千赫兹,所以,对不同信号
的采集,需要设置不同的通频带;
? 不稳定性:由于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断的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因此生物信号是处
于动态变化之中的;
伪迹的判断与排除:
伪迹是指生物电信号以外的其它电活动,在肌电图检测种所记录到的电位,并非所有电位均起源于骨骼肌。不属于肌肉电位的任何电压的变化,均称为伪迹;伪迹只能尽可能减少,不会消失。
常见伪迹有生理性伪迹:
? 肌肉伪迹:头颈部肌肉运动是产生肌肉伪迹最常见的原因。比如,在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时,咳嗽、咬牙、吞咽等动作均会产生伪迹,排除的最好方法是让受检者尽量放松; ? 皮肤伪迹:一般由于皮肤出汗或干燥引起的,所以要对皮肤进行清洁,去脂,一般我们采
用酒精去脂,有时对于皮质较厚的地方可用细砂纸打磨,效果较好。 检查过程中引起的伪迹:
- 7 -
USB连接 主控盒 双通光纤隔离 前置放大盒 生成报告 打印 电缆 电脑 显示 电刺激 声刺激 光刺激
? 电极伪迹:确保电极与导线连接良好。各导联线之间不能缠绕在一起。
? 刺激伪迹:电刺激的电流,通过组织传导至记录电极的过程中,可产生伪迹;听刺 激时,
耳机也会产生伪迹;所以,在检查时电刺激缆不要与记录缆绞在一起;耳机线可从背后绕过,避开记录线。
- 8 -
第二章
产品的结构及组成
本章重点:
掌握不同类别的产品配置 掌握各种配置的产品组成
掌握肌电图诱发电位仪中的配件及其应用
- 9 -
第一节 不同配置的产品组成
根据所使用的范围不同,产品主要分为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和肌电图仪。 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的组成如下图所示:
所能进行的检测包括:
? 肌电图:
EMG(包括QEMG、MUP、IP) ? 神经电图: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S)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S) F反应(F-wave) H反射(H-reflex) 重复电刺激(RNS) 瞬目反射(BR) 皮肤交感反应(SSR) 多节段运动传导(SSCT) ? 诱发电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40Hz听觉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VEP) 体感诱发电位(SEP) P300(事件相关电位)
- 10 -
肌电图仪的组成如下图所示:
所能进行的检测包括:
? 肌电图:
EMG(包括QEMG、MUP、IP) ? 神经电图: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S)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S) F反应(F-wave) H反射(H-reflex) 重复电刺激(RNS) 瞬目反射(BR) 皮肤交感反应(SSR) 多节段运动传导(SSCT) ? 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SEP)
以上两种配置区别:
硬件:肌电图仪不需配置音视频刺激盒及DB15线(1根);
软件(功能):肌电图仪不能进行视觉诱发电位和听觉诱发电位及P300中的声、光模式刺激;
- 11 -
第三章
现场安装及检验
本章重点:
熟悉设备的安装流程
熟练掌握现场安装、调试及自检 掌握肌电诱发电位仪的操作培训 熟悉产品的验收
- 12 -
第一节 肌电诱发电位仪的安装流程
一、清点货物:
设备发到医院后,与科室协调好后,当着医院相关负责人的面进行清点货物,依照装箱清单逐一清点,如遇到货物的缺损要尽快处理; 开箱验货流程:
? 拆箱规范:用美工刀割开纸箱胶带合口处。尽量不要损坏纸箱。 ? 配件点货规范:将所有配件整齐摆放在桌上。 ? 大物件点货规范:放在箱内不取出,只打开纸箱。
? 点货规范:将验单交到设备科负责人手中,让他每点一个,你指定给他。 ? 验收完成后,所有小的配件放入一个专门的纸箱。
二、所需工具:
工程师装机前需明确装机需求并根据具体装机情况选择工具
名 称 工具箱 十字镙丝刀 一字缧丝刀 尖嘴钳 剥线钳 六角螺丝刀 电烙铁 焊锡丝 松香 镊子 白手套 标贴纸 信号发生器 数 量 1 1 1 1 1 1 1 1 1 2 1 1 单 位 个 把 把 把 把 把 把 盒 把 套 张 套 常用的型号 常用的型号 用于剥线用的 固定托盘的六角螺丝 自买,或公司买小的配 公司小盒装 在售后服务工程中必须用 如发生过拆机,必须写上当日日期,编号写上工程师工号,方便查看是谁处理的 备 注 到市场上最好订作一个 三、确定安装地点及工作环境要求:
? 远离电动设备(如电动机/电梯/变压器或配电房),远离高频电辐射源(放射科/理疗科); ? 面积>=12平方米;
? 有窗帘(最好深/浅颜色各一副);
? 检查床/检查椅/医生操作椅/办公台/资料柜/放视觉监视器台(最好用木质的)木地板或铺地板
胶;
? 冷暖空调一台,保持室温20-28摄氏度,相对湿度小于百分之八十;
- 13 -
? 带空气开关及保险装置的电源座或配电箱; ? 灯光最好可调节 ;
? 要求让检查者有舒适感/安全感/整洁感; ? 检查床要比病床略低一些,以便病人上下; ? 如果安装地点干扰源明显,则最好单埋地线;
四、地线的安装要求及方法:
专用地线(<=2欧姆) (不得与其他仪器共用) ? 准备材料:
铜板40*100(CM)(厚度视情况); 10平方多股铜线(长度根据现场决定);
辅助配件(线码、釘、固定铜板与线的成套螺丝、铜棒或镀锌钢管(有固定孔)、套线铁管或软管)粗盐或其他盐50公斤、木碳许多。 ? 安装方法:
选一就近潮湿地方,挖1米-2米见方,深达3米;埋入铜板并在其周围打入铜棒(4根1-2米,均匀分布)或镀锌钢管(一头削尖,一头钻孔)插入地下;用10MM多股铜线将多根钢管与铜板连接起来(用点焊或用长螺丝绞死,其中一头升出地面);用盐(最好用工业盐)及木碳混合土逐层填埋;充分灌水;暴露处可用硬质软管进行保护。
第二节 肌电诱发电位仪的现场安装:
一、 台车的安装: 1. 安装隔离电源
步骤一:首先拆下隔离电源背后的四个螺丝,如图所示:
步骤二:将台车倒置过来,可观察到隔离电源安装位置(如图所示);
步骤三:将隔离电源安放在托架上,安装隔离电源,并用螺丝固定;
- 14 -
步骤四:安装完后,连接外电源(图中所示位置),并接上插线板(至少六孔),将插线板线捆
整齐(如下图所示);
至此,隔离电源安装完毕;
2. 安装电脑部分(包括主机、显示器、打印机、键盘、鼠标)
1)
安装主机:
? 将放置主机箱处的盖子向上揭开,将主机置于其中; ? 将主机电源连接至插线板上; 安装显示器(如图所示)
? 将显示器放置在台车上;
? 连接信号线:从右侧走线槽口穿过连接到电脑上;
? 连接显示器电源线:从左侧走线槽口穿过连接到插线板上;
2)
3)
连接打印机
? 将打印机置于台车中央平台上;
? 连接信号线:从右侧走线槽口穿过连接到电脑上; ? 连接电源线:从左侧走线槽口穿过连接到插线板上;
- 15 -
4)
连接键盘、鼠标(如下图所示)
? 将键盘置于台车键盘托架之上,将键盘线从台车后面穿过连接至电脑主机; ? 将鼠标置于台车上,将鼠标线从台车后面穿过连接至电脑主机;
3. 连接肌电快捷键盘和脚踏开关
1) 连接快捷键盘(如下图所示)
? 将快捷键盘置于台车面板上(并将鼠标放置到鼠标垫上); ? 将USB线(蓝色)从隔板间穿过,连接电脑主机;
2) 连接脚踏开关
? 将脚踏开关放在台车附件便于医生操作的位置;
? 将脚踏开关信号线从台车后面连接至快捷键盘接口上;(如下图所示)
4. 安装肌电设备
1) 安装主控盒
? 卸下固定主控盒的挡板;(如下图所示) ? 安装主控盒;
? 安装挡板,并用螺丝固定紧;(如下图所示) ? 主控盒从左到右依次连接:USB(至电脑)、音箱信号输入、DB15连接线(至电流刺激盒
或音视频刺激盒)、光纤(至前置放大盒)、主控盒电源;
2) 安装三脚架
? 卸下三脚架底部的螺丝;
? 将三角脚架底部与支撑杆相连接;
- 16 -
? 将螺丝拧紧固定好三脚架支撑杆;
3) 安装前置放大盒
1) 前置放大盒固定在托板上,并固定;
2) 连接光纤:连接主控盒引出的光纤;(主控盒端TX输出连接至前置放大盒RX,主控盒端
TX输出连接至前置放大盒RX,) 注意:
1) 打开主控盒与前置放大盒电源,前置放大盒后端光纤两侧的绿色指示灯常亮,说明光纤正
确连接;
2) 前置放大盒电源用于给前置放大盒电池充电,设备工作状态中须断开; 4) 安装电流刺激盒、音视频刺激盒
1) 用配备的特殊螺丝刀打开刺激盒固定件底座;(如下图所示)
2) 将刺激盒固定件安装在三脚架支杆上,并将电流刺激盒、音视频刺激盒放置在固定架内,
将所配插片插入刺激盒预留的插槽内,拧紧螺丝固定;(如下图所示)
3) 连接电流刺激盒信号线:将从主控盒输出的DB15连接线另一端连接至电流刺激盒; 4) 连接音视频刺激盒信号线:从电流刺激盒上连接一根DB15连接线连接至此;
5. 安装音箱:
? 将音箱放置在台车上合理的位置;
- 17 -
? 连接电源线至插线板;
上述流程描述台车的安装过程,实际安装过程中根据设备的安装环境可适当调整;整体安装如上中所示。
二、 各部件介绍:
1. 肌电主控键盘盒
肌电快捷键盘使用说明
按钮图标 功能 新建功能 删除功能 波形反相功能 可对选中波形实现反转; 删除当前选中的波形 使用说明 在当前模块中,新建病历; 保存 打印 静音 实现静音,即关闭扬声器的输出; 生成打印报告,弹出打印预览 直接保存当前模块中已标记的波形; - 18 -
Ω阻抗测试 退出 翻页按钮 打开阻抗测试模块,Space控制测试的启动和停止; 退出当前模块 左键:上一页/条,右键:下一页/条; 在EMG模块中实现向前或向后翻页; 在MCV和SCV模块中可切换到上一条或下一条,且同时激活距离输入窗口; 其它模块可切换为上一条或下一条波形; 跳转按钮 在当前模块中,跳转至左上按钮所表示的模块中;四个按钮分别与模块中四个功能模块对应,按下按钮可打开对应的模块; 灵敏度和扫描速度的调节:“←”为减小扫描速度,即扫描速度值变小,“→”为增加扫描速度,即扫描速度值变大,“↑”为提高灵敏度,即灵敏度单位值减小,“↓”为降低灵敏度值,即灵敏度单位值增大。 调节灵敏度、扫描速度 调节强度 强度调节顺时针旋转增大输出强度,逆时针旋转减小输出强度;不同调节速率强度变化步长不同,分为快调、中调、慢调三种。快调时对于电流刺激强度步长为5mA,对于音频强度,调节步长为10dB;中调时对于电流刺激强度步长为1mA,对于音频强度,调节步长为5dB; 慢调时对于电流刺激强度步长为0.1mA,对于音频强度,调节步长为1dB; 调节刺激脉宽 上方键降低电流刺激器的脉宽输出值;具有连调功能,即常按该键可实现连续调节;下方键增大电流刺激器的脉宽输出值;具有连调功能,即常按该键可实现连续调节; 调节刺激频率 上方键减小刺激频率的输出值;具有连调功能,即常按该键可实现连续调节;下方键增大刺激频率的输出值;具有连调功能,即常按该键可实现连续调节; 单次 当按一次“单次”按钮,放大器采集一次,电流刺激器同步发出一次刺激; - 19 -
叠加/记录 采集/停止 指示灯 当按一下该按钮,从采集状态转为叠加或记录功能(注:EP模块为叠加功能,F波、H反射、重复电刺激模块为记录功能,),至预设值(叠加/记录次数)后自动停止; 当第一次按下按钮时,启动放大器工作,即开始采集信号;当再次按下该按钮时,则停止放大器工作,即停止信号的采集; 指示灯亮,表明该设备正常通电; 2. 肌电放大盒
说明:前置放大盒在不使用的时候及时充电,使用时将充电电源断开; 前置放大盒内的电池更换方法,如下所示:
所需工具:镊子一把、十字起一把
1) 步骤一:用十字起将电池盒盒盖的螺丝(如图1标识处)拧开;
【图1】
2) 步骤二:拧开螺丝后,取下电池盒盒盖(如图2显示),若电池盒盒盖无法取下来时可用镊子沿着盒盖的缝隙将其撬开即可;
【图2】
3) 步骤三:将电池从电池盒内取出来(如图3显示)若电池卡在盒内比较紧时可以将放大盒竖起(电池盒那面朝地)用力把电池倒出来,或者可拉住电池连接线将电池拽出来;
- 20 -
【图3】
4) 步骤四:用镊子将图4标识出来的白色三芯插头从插座上取出,按照如图5显示的用镊子镊住三芯插头左右两侧,然后用镊子左右交替用力拔取白色三芯插头,这样的方法可较易将其从插座上拔出;
【图4】 【图5】
5) 步骤五:用镊子按照图6显示的夹住新电池的电源线插头,然后将插头塞到放大盒内的白色三芯插座上,用镊子按下去即可,将插头插好后,再将电池放置到电池盒内,将电池连接线整理安放好(如图7显示);
【图6】 【图7】
6) 步骤五:将电池盒的盒盖盖上(如图8显示),把螺丝按上去用十字起将其拧好后(如图9效果)即完成了电池的整个安装过程。
【图8】 【图9】
3. 肌电电流刺激盒
4. 肌电音视频刺激盒
5. 肌电脚踏开关
- 21 -
按键功能说明:
:该按键为采集/停止,踩下后可以启到采集/停止作用; :该按键为叠加,在采集状态踩下后可以对波形进行叠加;
:该按键为保存,踩下可对采集后的波形进行保存。
三、 设备连接:
连接光纤:光纤的一段连接在主控键盘盒后的TX、RX端口,可任意连接,另一端连接至前置放大盒后的TX、RX端口,必须是主控盒输出的TX端连接至前置放大盒的RX端,主控盒输出的RX端连接至前置放大盒的TX端;
连接USB线(HDMI口):折头端(似7字型)连接在主控键盘后的HDMI口,另一端连接至计算机(一般为机箱后的USB口); 连接DB15线:
? 如配置为肌电诱发电位仪,则一根DB15线连接在主控键盘盒后的插孔上,另一端连接至
电流刺激盒上,再从电流刺激盒的另一输出口连接一根DB15线至音视频刺激盒上; ? 如配置为肌电图仪,则直接用一根DB15从主控键盘后输出,连接至电流刺激盒即可; 连接USB线(AA口):直接从主控键盘盒后的USB输出连接至计算机(一般为机箱后的USB口)即可;
连接脚踏开关:直接将脚踏开发的连接端口接入主控键盘上相应的标识处即可(注:只有一个接口);
连接音箱:将音箱的音频端口线连接至主控键盘盒后的端口上即可;
连接棋盘格刺激器(视觉刺激器):将视觉刺激器的信号线连接至音视频刺激盒前面板的VGA端口上;
- 22 -
四、 软件的安装:
第一步:双击安装文件;出现安装提示;
第二步:系统自动运行,出现语言选择提示,单击【下一步】;
第三步:出现安装提示信息,单击【下一步】;
第四步:出现选择安装路径对话框,如图所示,选择要安装的路径,系统默认为E盘,单击【下一步】;
第五步:出现文件夹名称和是否创建快捷启动功能,单击【下一步】;
第六步:系统自动进行文件拷贝,并提示安装完成;
- 23 -
(建议不要修改)
第七步:系统自动运行USB驱动程序的安装;
当提示是否接受该协议时,单击【Yes】;默认安装路径,单击【Next】; 第八步:选择安装类型,如图所示:
第九步:安装完成;
- 24 -
五、 现场调试与自测:
设备自检: ? 放大器:
? 条件:将四根记录线(夹子)与前置放大器连接,人体地线与放大器连接,将记录线所有夹子
与人体地线夹在一起,即短路连接;进入EMG项目,依次打开四通道,灵敏度设为5μV,进行信号采集,
? 结果:四通道所测波幅均在一格以内,即5μV以内即说明放大器、连接线工作正常; ? 电流刺激器:
? 条件:将电流刺激输出线(夹子)连接至衰减器一端,前置放大器输入线和人体地线连接至衰
减器另一端;进入USEP项目,电流输出分别调至5mA、10mA、20mA、50mA、100mA,记录出所测方波的峰峰值;
? 结果:所测值分别在5μV、10μV、20μV、50μV、100μV±10%范围内; ? 音视频刺激器:
音频:
? 条件:将耳机连接至肌电主机,进入BAEP项目;进行采集; ? 结果:声音强度从0dB调至120 dB,听声音变化正常,是否有杂音;
刺激强度从0dB调至120 dB,声音变化正常; 刺激位置,左、右耳与耳机标识一致;
棋盘格:
? 条件:打开视觉刺激器电源开关,进入PRVEP项目; ? 结果:视野范围、图像大小调节正常; 闪光刺激器:
? 条件:将闪光眼罩连接至肌电主机,进入FVEP项目,进行采集; ? 结果:左、右的变化与光强的变化调节正常; ? 脚踏开关:
? 按照脚踏开关的功能可进入任一模块进行测试。 ? 打印报告:
进入EMG,采集信号,保存5条波形后打印报告,格式符合要求;
- 25 -
如上述能够进行,表明设备已正常连接,接下来可进行仪器性能自测:
?
噪声水平1测试:将夹子连接与人体地线的输入端短接在一起,分别接在各个通道上,进入EMG模块,进行采集,观察噪声水平,其结果应为1μV左右的曲线,且基线平稳;
?
噪声水平2测试:在拇短展肌上分别贴2个表面电极,并在腕部或手背上贴一个地电极(可用表面电极,也可用鳄鱼夹),将夹子电极连接与2个表面电极连接,分别接在各个通道上,进入EMG模块,进行采集,观察噪声水平,其结果应为5μV左右的曲线,且基线平稳;
?
SCV测试:进入SCV模块,进行感觉信号的测试,应引出正常的波形,刺激伪迹能够迅速恢复至基线,且基线上无明显的有规律的干扰;(测试方法详见临床应用中介绍)
?
BAEP测试:进入BAEP模块,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测试,应引出正常的波形,且无明显的有规律的干扰;(测试方法详见临床应用中介绍)
第三节 肌电诱发电位仪的操作培训规范
培训目的:使操作医生熟悉产品的连接、软件的操作、配件(耗材)的使用; 培训要求:培训的内容必须包括以下几点:
? ? ? ? ? ? ? ? ? ? ?
设备的开、关机操作; 前置放大盒的充电要求; 前置放大盒电池的更换方法; 软件系统的设置与修改; 各模块软件界面功能按钮的含义; 各模块中参数设置的含义与修改方法; 各模块的规范操作; 快捷键盘的使用方法; 脚踏开关的使用方法; 单页报告的编辑与打印; 综合报告的编辑与打印;
- 26 -
第四节 产品的验收
医院设备验收流程:
设备收到后首先对照装箱清单清点货物,确认是否漏发物品,有疑问的要赶紧与工程助理联系确认;收到设备后按照装机规范进行装机,安装完后不要急于给医生演示,一定要先进行自测,如遇到问题及时与公司联系看如何解决处理,对于可维修的设备也不要当着医院去维修;对于操作医生的培训一定要耐心、细致,可根据每个人的情况重点讲解,一定要让操作医生能够独立操作设备,并对整个产品满意,没有任何要求,得到认可后再找临床负责人或主任和设备科负责人一起观看产品的演示过程,并交代注意事项,整个过程结束后,在验收单上签字确认。
验收技巧:
首先,临床医生是最直接接触设备的人员,所以整个安装培训过程一定要与操作医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并随时了解操作医生的需求及意见,临床测试时,可主动让操作医生进行记录、刺激位置的确认,以谦虚的态度与医生共同实现产品的规范操作。其次,对于科室主任,设备科工程师要有足够的信心与其交流,再次,明确告知设备科相关人员关于设备的维修、保养的承诺及规定。使客户能够放心使用我公司的产品。
- 27 -
第四章
临床基础知识
本章重点:
熟悉神经电生理的基础知识
熟练掌握各检测功能的医学原理、检测方法 熟练掌握波形的分析方法 了解部分病理状况
- 28 -
第一节 神经电生理基础知识
?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位于脊髓和脑干的软(脊、脑)膜以外的所有神经结构,即所有颅神经和脊神
经根及它们的神经节、周围神经干、末梢分支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的周围成分;周围神经分布于全身,其神经纤维末端分支终止于上皮、结缔组织和肌肉,感受各种刺激或调节器官和细胞的功能,称神经末梢。脑神经与脑相连,主要分布于头面部。脊神经借前后根与脊髓相连,分布于躯干和四肢。脊神经经椎间孔穿出椎管。脊神经在椎间孔内,前方与椎间盘和椎体相邻,后方有关节突关节和韧带,因此,当这些结构发生病变时,常可累及脊神经,而出现感觉和运动障碍。
周围神经分布于全身,其神经纤维末端分支终止于上皮、结缔组织和肌肉,感受各种刺激或调节器官和细胞的功能,称神经末梢。
? 感觉神经末梢:脊神经节和某些颅神经节神经元的末梢感受刺激,传入大脑皮质产生感觉,称
感觉神经末梢。起换能器的作用,将各种刺激转换为特殊的神经冲动,向脊髓和脑传导,即传入中枢; 1.
游离神经末梢:为细有髓纤维和无髓纤维的末端分支,都无髓鞘。它们在体内的分布最广, 分布于皮肤、粘膜、浆膜、肌肉、深筋膜和内脏的结缔组织中,感受温、冷、触觉和痛觉。 2.
有被蘘的神经末梢:有神经纤维末端分支和其外包裹的结缔组织被囊构成。
? 运动神经末梢:躯体运动末梢由脑干和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的有髓纤维形成,终止于
骨骼肌纤维,即从中枢传出。 1.
躯体运动神经末梢:是指支配骨骼肌运动的神经末梢,称运动终板。它们由有髓纤维末梢 止于骨骼肌纤维构成。神经冲动传到末梢时释放乙酰胆碱,与肌纤维膜的相应受体结合, 使肌纤维膜离子通透性增加,产生终板电位,沿膜传到整个肌纤维和横小管,引起肌纤维 收缩。 2.
内脏运动神经末梢: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细胞发出的无髓纤维,分布于平滑肌、心肌和 腺细胞。
? 神经纤维的兴奋与冲动的传导:神经纤维最基本的特征是兴奋性和传导性。兴奋以细胞的生物电变
化为基础,在兴奋的部位,神经纤维的细胞膜外出现电位降低。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不会停留在局部,而要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传导着的兴奋是一段长度有数毫米到数厘米的兴奋波,这种正在神经纤维上迅速向前传导着的兴奋波,叫神经冲动。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很快,在粗的神经纤维上约每秒几十米,在最细的神经纤维上也有每秒几十厘米至几米。
? 肌肉:神经肌肉单位又称为运动单位,由一个前角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肌纤维组成。
?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由电生理实验证明,神经元,肌细胞等活组织细胞在处于静息状
- 29 -
态时膜内的电位较膜外为负,这种膜内外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或膜电位。 静息电位主要是由细胞内K向膜外扩散所致。
?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当神经元受到刺激而兴奋时产生的可传导的电位变化称为动
作电位。神经肌肉单位又称为运动单位,由一个前角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肌纤维组成。正常的运动单位在静止时肌纤维呈极化状态。神经冲动传到肌纤维时,肌纤维呈去极化状态,即产生动作电位并发生收缩,收缩之后又恢复极化状态。由于神经、肌肉病变性质及部位的差异,动作电位也不同。
+
第二节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基础知识
一、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定义: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是应用电子放大技术,包括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和肌肉动作电位的采集、放大、测量以及解释。疾病和损伤可改变神经肌肉的结构及生理,从而导致这些电位在时间过程(起始、时限)、幅度以及形状的变化。
二、 常用名词概念及参数解释:
1. 潜伏期:是指从刺激起始到反应的某个部分之间的时间过程。离开基线的第一个偏转,无论是
朝哪个方向,都代表“起始”。从刺激到起始的时间即为潜伏期,也称起始潜伏期。从刺激到波峰处的时间为峰潜伏期。单位为毫秒(ms)。
2. 波幅:从基线至波的最高处的电压,单位为微伏或毫伏(μV或mV )。波幅也取决于记录电极
与发生源之间的距离。
3. 面积:在波形曲线下的空间即为面积。当波形有多个成分或异常延长时,测量面积更具参考价
值。
4. 峰峰值:从波的最大正峰至最大负峰的电压,单位为微伏或毫伏(μV或mV )。
5. 基线交叉和转折:当电压从正到负或从负到正变化时,就与基线交叉,转折即为波形与基线交
叉的次数。
6. 时限:从起始到终止的时间过程即为波形时限。 7. 上升时间:是指上升项的时限,即从正峰到负峰的时间。
8. 刺激阈值:刺激要引起神经纤维兴奋,不但需要一定的刺激强度,而且还需要一定的刺激持续
时间,就是刺激脉宽,两者缺一都不能引起组织兴奋。 9. 刺激频率:每秒发出的刺激次数。 10. 电流脉宽:每次刺激所持续的时间。
上述参考卢祖能编写的《实用肌电图学》
- 30 -
第三节 功能详细介绍
1) 肌电图(EMG)
正常肌电图: 1、 肌肉放松状态:
当针电极插入肌肉或挪动时,产生插入电位,基线随着针电极的移动产生飘动,一旦针电极停止移动,插入电位随即消失;
2、 肌肉轻度收缩状态:
正常肌肉随意收缩时出现的动作电位称为运动单位电位,是指来自一个运动单位成组肌纤维发放出来的电位;运动单位电位的波形由离开基线的偏转次数来决定。根据偏转次数的多少分为单相、双相及多相(5相以上则成为多相电位),此时,需对每个运动单位电位进行测量,主要分析其时限、波幅、相位、上升时间等参数,在正常情况下,多相电位少于12%。
3、 肌肉最大用力状态:
肌肉最大用力收缩时,更多的运动单位电位参与其中,且放电频率增高,看到大量运动单位电位重叠在一起;此时只需测量该电位的平均波幅;
- 31 -
2) 运动传导速度(MCS)
医学原理:支配躯体肌肉的任何周围神经,其运动轴突的功能可通过运动传导检测进行评价,
当给予神经一定程度的刺激,可从该神经支配的肌肉记录到电反应,即为M波。M波代表的是受刺激的运动轴突所支配的肌纤维的活动,M波的形态和大小,取决于被激活(或兴奋)的肌纤维的数量和大小及其动作电位在时间上的离散度。当①а运动神经元丧失;②刺激电极和肌肉间传导阻滞;③神经肌肉接头间传导阻滞时,M波的波幅和面积可能会减小。
在运动传导检测中,最常运用的神经,在上肢为正中神经和尺神经,下肢为胫神经和腓神经。其它如肌皮神经、桡神经、面神经、脊副神经、股神经和膈神经。
电极安放:(以腕部尺神经为例)记录电极安放在小指
展肌肌腹上,参考电极置于肌腱上;人体地线置于刺激与记录电极之间;
刺激1:采用鞍型电极,刺激腕部尺神经,获得第一条波形;
刺激2:刺激肘部尺神经沟处,可适当加大电流,获得第二条波形;
波形分析:波形的分析主要以潜伏期为主,然后测量被
测者的神经节段的距离,最后求出传导速度;
距离的测量:神经节段的长度,即沿神经行程的表面距离,应从沿神经上一个刺激部位
的阴极到另一刺激部位阴极之间进行测量。在测量距离以及在记录信号的过程中,应注意肢体位置的标准化,其结果的可靠性,取决于神经节段长度测量的准确性。 传导速度的计算: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不能直接从潜伏期进行计算,因为运动反应的潜伏
期包括了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延迟(突触延搁)和沿肌纤维上较慢的传导(要比沿神经纤维上的传播时间慢得多)。因此,测量运动神经的传导时间,必须去掉神经肌肉传递时间以及产生肌肉动作电位所需的时间。时间上,在两个不同刺激点所诱发的两个反应的潜伏期差,可将这两个成分排除在外。这一潜伏期差,代表的就是神经冲动在两个刺激点之间移行所需的时间。见——公式1.1。
距离(mm)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s)=
近端潜伏期-远端潜伏期(ms)
——公式1.1
- 32 -
临床应用:主要检用于判断周围神经的情况。常见的有腕管综合症
3) 感觉传导速度(SCS)
医学原理: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是起源于有髓感觉神经轴突的动作电位的总和。一般刺
激手指或足趾的末梢神经,顺向性地在近端收集;
电极安放:(以腕部正中神经为例)指环电极套在中指上(阴极靠近掌心,阳极远离掌心),记
录电极置于腕部正中神经外皮肤上,地线夹在刺激与记录之间;
波形分析:一般取多次叠加后的分析进行分析,主要分析的指标有:起始潜伏期、峰峰值;因
为没有神经肌接头参与,感觉传导速度可以直接由刺激到记录点的距离及潜伏期计算出来(与运动传导速度的区别),见——公式1.2;距离的测量:刺激的阴极点到记录点之间的距离;
距离(mm) 感觉传导速度(m/s)=
起始潜伏期(ms)
——公式1.2
临床应用:腕管综合征,周围神经损伤等。
4) F反应(F wave)
医学原理:F波是前角细胞逆向兴奋的回返放
电,即兴奋运动神经的逆向冲动,传入相应的脊髓前角细胞,经过中间神经元或树突网,而直接或间接地兴奋其它前角细胞,然后再经该
运动神经传出,使所支配的肌肉再次收缩,即出现的一个晚反应,称为F反应,在此过程中,冲动双向传递,第一次的兴奋产生直接的运动电位(即M波)。肌肉的第二次兴奋则产生F波。
F波有其三个特点:
1、F波不是每次都出现; 2、具有一定的离散性; 3、与M波相比,非常小。
所以同屏显示的M波、F波选用的灵敏度不同。
电极安放:(以腕部尺神经为例)记录电极安放在小指展肌肌腹上,参考电极置于肌腱上;人
- 33 -
体地线置于刺激与记录电极之间;
采用鞍型电极,刺激腕部尺神经, 注:刺激频率<0.7Hz;
波形分析:通常连续采集20条波形,主要分析F波形潜伏期,根据F波的特征,需要对F波
潜伏期进行判别(在自动判别的基础上再手动分析)。判别的依据为有明显的波形产生,
临床应用:常见的有格林-巴利综合征(患病前期,多为神经
末梢或神经根受损),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糖尿病以及尿毒症性神经病等。
5) H反射(H-reflex)
医学原理:对神经进行刺激,并逐渐增加强度。开始H反射波
幅是增加的,但在M波出现和继续加大过程中H反射逐渐减小;当强度超过M波的最大波幅而继续加大时,H反射消失,F波取而代之。电刺激诱发的脊髓单突触反射,即为H反射,H反射的特征,体现在它是一个“晚”反应,只有将反射性激活运动神经元的运动反应放大时,H反射才会出现。H反射的反射弧,传入成分是快传导的IA类大纤维。所反映的是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激活,在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之间的交界处出现的波。
电极安放:患者取俯卧位或仰卧+位,膝关节取120-110°屈曲,
(S:刺激;Ra:活动电极;
H反射的记录
可以使小腿肚肌肉放松,将作用记录电极置于胫骨结节到内踝之中点,小腿肚的内侧腓肠肌上,参考电极置于其下跟腱上端内侧;地线置于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之间。刺激腘窝处的胫神经,
波形分析:H反射的正常潜伏期在30-35ms之间,两侧之间差为1.4ms之内,波幅在2.4mV左
右,但波动较大,波幅H(最大)/M(最大)比值在64%以下,即 < 0.64。
临床应用:主要针对神经根病变以及神经丛病变,如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可提供早期诊
断,以及对与帕金森病人的早期诊断;
6) 重复电刺激(RNS)
医学原理:常用来研究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疾病,刺激神经以诱发肌肉的反映,超强刺激可记
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是肌纤维产生的动作电位的总和。给予超强刺激,系列冲
- 34 -
动可使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进行性减低,通过递减百分比进行评判。
电极安放:记录电极置于小腿肌腹,参考电极置于肌腱。刺激腘窝胫神经。地线置于刺激与记
录之间。
波形分析:一般波形的采集会连续采集10条、20条,主要看波形的衰减趋势; 临床应用:主要针对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征、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病变等。
7) 瞬目反射(BR)
医学原理:刺激每一侧眶上神经,均可由眼轮匝肌诱发出两个性质不同的反射成分,即刺激侧
所见到的早反射(R1成分)、晚反射(R2成分)和对侧引出的晚反射(R2’成分)。R1只是在刺激同侧出现,而R2可在双侧均出现,刺激侧的R2成分是直接性R2成分,而R2’成分是刺激对侧间接性R2成分。
电极安置:检查时眼睛微睁或微闭,受试者仰卧放
松;采用表面电极,放大器选择两通道记录,记录电极均置于下睑中部,参考电极均置于眼角外侧(记录电极与参考
电极中间距离约2.0cm),地级放置于手腕处。在眶上切迹或框上孔处刺激一侧眶上神经,双侧眼轮匝肌记录。电极的安放位置详见下图;
波形分析:主要是判断反应的振幅和潜伏期,R1成分出现在刺激侧,而R2成分出现在两侧;
R1潜伏期的正常值在13ms以内,左右差1.2-1ms;R2在40ms以内,以及R1的波幅和R2的评价波幅;
临床应用:瞬目反射测定是临床神经电生理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借助它可以了解三叉神经、
面神经及脑干的功能。如:三叉神经传入病变;脑干病变,包括:多发性硬化、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脑桥损害;传出神经病变,包括: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枢性面神经麻痹、脑桥小脑三角病损、面部肌肉病损等;
8) 交感皮肤反应(SSR):
医学原理:SSR又称为周围自主表面电位,所测量的是皮肤电压,取决于出汗活动; 电极安放:采用表面电极,记录电极置于手掌心,参考电极置于手背,于腕部刺激正中神经,
- 35 -
地电极置于刺激电极与参考电极之间;注:左侧刺激时右侧记录,反之亦然。
波形分析:可测量波形的起始潜伏期,手掌的起始潜伏期约为1.5s左右。
临床应用:通过对交感皮肤反应的检测可了解影响血管和心功能的自主神经功能的情况;
9) 多节段运动传导:
医学原理:也称短节段刺激或微移技术,沿神经走向,以固定的
的间隔(1cm或2cm)给予刺激,电位产生的原理同运动传导速度,特点在于可对病损进行精确定位或判定;一般用于肘部、踝关节处。
电极安放:采集信号的方法同运动传导速度,刺激以某一点为起
点,在此基础上以1cm或2cm的距离移动刺激位置;
波形分析:随着刺激点的位置移动,测得波形的起始潜伏期发生
改变,波形的形态及幅值改变较小,对于突然产生较大变化的地方进行反复测量,以确定病损部位;
临床应用:常用于腕管综合征和肘管综合征的检测;
(三)诱发电位:
10) 视觉诱发电位
医学原理:VEP主要起源于中央凹,主要反映视锥细胞的活动;
电极安放:采用盘状电极:记录电极置于Oz向上1.5~2cm处,参考电极置于前额,人体地线
夹在腕部;叠加200次;
波形分析:可记录出N75、P100、N145波形;可清楚记录出NPN波形,潜伏期在±5ms范围内。 临床应用: 主要检测视觉通路的病损,在眼科广泛应用于视神经炎、球后神经炎、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压迫病变、多发性硬化、视觉皮层病变、眼外伤、诈病或癔病等疾病;在内科主要用于糖尿病等引起的视觉通路的病损,它对早期诊断、定位诊断、估计预后、评定疗效有重要作用。
11)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40Hz听觉诱发电位)
医学原理:给予人适当的声音刺激,在10ms内,可从皮层下听觉通路的几个不同水平直接记
录到一系列电位,一般会产生5个波,每个波都有特定的神经发生源;波I与神
- 36 -
经颅外电活动有关;波II来源于听神经颅内段和耳蜗核电位;波III与内侧上橄榄核或耳蜗核的电活动有关;波IV和波V与外侧丘系神经核群的电活动有关。研究表面,I、III和V波可能分别代表来自听神经、脑桥和中脑的容积传导的电活动,这三个电位之间的潜伏期,可能间接反映了在中枢听觉通路中相应节段的神经传导。
电极安放:采用盘状电极:记录电极置于刺激耳乳突
或耳垂,参考电极置于前额,人体地线夹在腕部(或记录电极置于刺激耳乳突或耳垂,人体地线置于对侧乳突或耳垂,参考电极接在前额),叠加1500次以上;
波形分析:在10ms内,连续出现5个波(有时也会出现6波和7波),每个波的峰潜伏期正常
值范围约为,I波:1.5~1.8ms内;
II波:2.6~3.0ms内; III波:3.7~4.1ms内; IV波:4.9~5.3ms内; V波:5.5~6.0ms内;
且I-III的潜伏期差大于III-V的潜伏期差;
临床应用:主要检查听神经损伤、发作性眩晕、听神经瘤、多发神经硬化、耳毒药及外周损伤
后的听力学检查;可客观评价听觉检查不合作者、婴幼儿和歇斯底里病人有无听觉功能障碍。
40Hz听觉诱发电位:做法同BAEP,只是声刺激频率固定
在40Hz
12) 体感诱发电位
医学原理:感觉刺激经感觉传入纤维、后根进入脊髓以后,
在脊髓中上行,通过脑干上行至丘脑,最后,冲动经第三级神经元到达感觉皮层。所以,SEP可用来研究脊髓、脑干、丘脑或感觉皮层的病变。主要用于检测周围神经、神经根、脊髓、脑干、丘脑及大脑的功能状态。
- 37 -
可分为上肢体感诱发电位、下肢体感诱发电位、三叉神经诱发、脊髓诱发。
USEP:上肢体感诱发电位
电极安放:刺激腕部正中神经(左手或右手),拇指抖动范围1cm左右。地线夹在腕部。
记录1:记录电极置于同侧Erb点,参考置于对侧Erb点; 记录2:记录电极置于颈后C7点,参考电极置于前额; 记录3:记录电极置于(C4或C3向后1cm左右)。 皮肤必须认真清理,以免阻抗太大,影响波形的记录。
波形分析:记录1引出N 9波形;记录2可引出N13波形;记录3引出N20波形。潜
伏期误差在±1.5ms内。
LSEP:下肢体感诱发电位
电极安放: 常见的有刺激胫神经和腓神经;胫神经可刺激内踝,腓总神经可刺激腘窝
处;记录点为Cz’(Cz向后2cm处);
波形分析:可引出P40波形;分析该峰潜伏期,误差范围在36-40ms之间; TSEP:三叉体感诱发电位
电极安放: 常见的刺激部位包括周围神经束、上、下唇、牙龈或面部其它部分,上唇
刺激三叉神经第二支时,所诱发的反应是N8、P14、N18;而下唇刺激第三支时,所诱发的极性与第二支正好相反,为P8、N14、P18.
波形分析:对上述引出的波形进行分析,潜伏期误差范围在±2ms内. SCEP:脊髓体感诱发电位
电极安放:可采用表面电极在胸、腰棘突上记录信号,刺激内踝或腘窝处; 波形分析:在内踝刺激,腰椎棘突上可记录到N18波形;对其峰潜伏期进行分析;
临床应用:应用于格林-巴利综合征、颈椎病、后侧索硬化综合征、多发性硬化、脑血管病、
神经性膀胱、性功能障碍等。
13) P300事件相关电位
医学原理:也称事件相关电位,是一种认知电位,是对被测者
注意力能否集中的评价,或者说学习能力的评价。
- 38 -
电极安放:采用盘状电极:记录电极置于Cz处,参考电极置于前额,人体地线夹在腕部;靶
信号叠加50次;重复测试两次;可记录出P300波形。
波形分析:引出的P300波形为整条线上最大波形,潜伏期在300~350ms之间。
临床应用:可用于痴呆病、脑损伤、慢性脑病如肝性脑病、精神疾病等的诊断和疗效判断以及
评价儿童大脑发育。
肌电图、诱发电位它是临床检查的延伸,它能准确客观、灵敏的反映病变的性质及部位,从而为医生的诊断、治疗、估计预后以及疗效评价提供第一手资料。随着这一项技术的不断成熟,它将为临床诊断和科研开创新的前景。
一、 术中监护
神经-肌电图在臂丛和周围神经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已经得到临床的充分肯定。但在术前检测中由于种种因素仍存在着一定的假阴性、假阳性,占10%~15%。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表面瘢痕形成、婴幼儿检查时不合作、电极放置点不正确,强电流刺激时易引起容积传导等因素均限制了术前神经-肌肉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进一步提高肌电电生理检测的正确性,须在术中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测。可直接刺激受检神经,消除容积传导等干扰因素,方法简便,数据可靠。该检测能帮助临床医师更直观地确定周围神经损伤的部位,更确切地了解周围神经损伤的性质。且经术中肌电电生理检测后,可立即向手术医师提供神经损伤的程度与范围等情况的准确评估,以帮助术者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提高手术效果。它随于臂丛等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术中监护可广泛用于骨科、手外科涉及周围神经探查、松解、修复的手术,或骨科、神经外科涉及中枢神经的手术。
随着神经电生理检测的不断发展,肌电诱发检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也被医生和患者所接受,
第四节 临床检查收费项目的功能
以下检查具有相应的收费标准;
项目名称 体感诱发电位(上肢) 体感诱发电位(下肢) 视觉诱发电位 收费 50元/单肢 60元/单肢 80元/人次 - 39 -
备注
听觉诱发电位 P300--事件相关电位 神经传导速度 F波 H反射 重复频率刺激 瞬目反射 针极肌电图 单纤维肌电图 肌张力测定 选择性后根切除术中定位 诱发电位术中监测
60元/人次 100元/人次 35元/根 80元/人次 80元/人次 30元/根 80元/人次 50元/三块肌肉为起点( 含三块 ) 100元/人次 40元/人次 240元/人次 240元/人次 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同此收费 每加一块加收 5元 注:参考《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收费标准
第五节 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用户使用机器过程中,常出现的“基本问题”: 1. 干扰大,有效信号无法提取
? 可能原因:
? 机器地线不良(如与其他机器共用、接水管或暖气片、与220V变压器地相连、专用地线
未达要求);病人地接触不良(未泡盐水、接地线腐蚀或断开、接地接头插孔接触不良、
- 40 -
皮肤油脂多或太干燥形成阻抗大);
? 机器周围有其他强干扰源(大型医疗设备X光/CT/MR、各种中高频治疗仪器、变压器或
大型电柜、电梯、广播电视发射塔、其他射频发射设备、其他可能产生干扰的电器或医疗设备);
? 电源不稳定(电网干扰);
? 电极贴装不好(或连接线接插不好),阻抗过大(>5K);
? 病人浮地不好(接触墙壁、金属床或检查椅、接触其他人,包括医生) ? 解决方法:
? 分清原因,针对解决。如重挖地线、远离干扰源、重贴电极(检查电极线及接头)、检查
室采用木质地板或电板胶、检查时避免接触其他物体与人、关闭无关电器、保持环境清静及舒适。
2. 信号无法叠加或叠加很慢,没有叠加波形出现
? 可能原因:信号饱和(溢出),多与病人地线或电极有关刺激频率太低(0.1HZ)
? 解决方法:检查病人接地线、记录及参考电极(阻抗)、更换备用电极(包括接地电极);检
查刺激频率设置。
3. 信号原始波形出现固定的干扰或许多毛刺,使叠加波形变形或特征值不明显
?
可能原因:信号滤波范围设置不当,尤其是滤波频率上限过高;采集电极处有明显的心电干扰
(如耳垂、前额);受病人动作(如皱眉、吞咽、呼吸等)肌电的影响
?
4. 病人检查时,医生经常抱怨“做不出波形或波形不好”
?
可能原因:各种参数是否按标准进行设置(通道、频率范围、放大倍数、扫描时程、显示灵敏
度);电极位置是否适当(记录、参考、接地);刺激是否适当(刺激正负极、刺激频率、刺激量及脉宽是否引起病人神经足够兴奋、刺激位置),很多医生在初学时最容易出现找不到正确的神经或肌肉位置或者害怕病人痛苦而减少刺激量;病人的配合情况(安静及注意刺激源、放松、按医生要求进行配合、正确的体位等)
?
5. 医生在检查时,不清楚根据病人的病情确定相应的检查方案(即要做哪些项目),检查完成后,又
如何写出高水平的临床诊断报告 ? ?
可能原因:缺乏临床经验、培训不够、自信心缺乏 解决方法:
? 积累经验、与临床多沟通,大胆心细
解决方法:严格按项目检查要求,避免个人想当然。
解决方法:设置正确的滤波频率范围;挪动电极位置(旁移);提醒病人放松以减少多于动作。
- 41 -
? 七分临床判断、三分检查确诊
? 分清哪些可能的疾病适合用哪些项目进行检查
? 关注病人的临床表现、病情、病程、病史、家族史、临床医生判断 ? 关注病灶的位置、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病人预后情况 ? 关注常见病(多发病、职业病)的临床表现及检查特征 ? 大胆进行定量分析,如病损程度、发展阶段、异常程度等
第五章
附录
附 录(一)设备的清洁和保养
- 42 -
一、清洁和消毒
1. 外表面(肌电主机、前置放大器、电流刺激器、显示器、打印机、电脑主机等)
2. 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洁。设备的外表面可以用不脱毛的湿布,请使用温和肥皂水(已稀释)进行清洁。
为了避免损坏设备,请遵照下列规则:
? 始终按照制造商的建议稀释熔液。 ? 始终在清洁后用干布抹去所有清洁溶液。 ? 决不使用含蜡的清洁物质。
? 决不将水或任何清洁溶液泼洒或喷射到设备上,或者允许液体流入开关后面,连接头中或
设备内的任何通风口中。 ? 决不使用下列清洁剂:
任何种类的擦洗剂或溶剂,丙酮,甲酮,含酒精的清洁剂。
! 注意!
清洁时请务必断开电源,不遵照这些规则可能会溶化,扭曲或钝化外壳的涂层, 模糊标签上的文字,或引起设备故障。
清洁要求:
1. 显示屏:若要清洁显示屏幕,请使用干净的软布,用玻璃杯中的清洁剂将其打湿。决不要将玻璃杯中的清洁剂直接喷射到显示屏上,也不要使用酒精或医用消毒剂。
2. 应用部件:
a、病人电缆线
? 不要使用丙酮或甲酮溶液进行清洁;不要使用高压灭菌器或蒸气清洗剂。 ? 不要浸泡病人导联线。
? 病人导联线用温暖、潮湿的布和温和的肥皂水进行清洁,或用异丙醇试擦。 b、表面电极
? 使用完后请及时将导电膏完全从电极片的表面除去,并用一个吸水的浸有酒精的棉布擦洗电极片,然后使之干燥。
附 录(三)同心圆针电极消毒方法
为防止因针电极的重复使用,给就诊者造成相互感染的可能性,每一次使用完同心圆针电极必须对其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如下:
A. 高温消毒:
将需要消毒的针电极放入高温消毒柜中,按照具体规范进行消毒;
- 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