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H3190 665—2003
13.6.2 处理方法:
13.6.2.1 联系公司调度、供排水装置查明原因,并向公司调度、装置主管领导和值班干部汇报。 13.6.2.2 如果是短时间停工业风,关液态烃碱、汽油碱再生工业风阀,防止碱倒窜;同时加强V707脱液。
13.6.2.3 如果是长时间停工业风,请示调度及装置主管领导再进一步处理。
13.6.2.4 若调节失常,无法维持正常生产时,或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则按紧急停工处理。 13.7 停循环水 13.7.1 原因:
13.7.1.1 供水系统故障中断。
13.7.1.2 入单元循环水总阀误操作关闭。
13.7.2 现象:
13.7.2.1 循环水流量指示FI7662回零,压力指示回零。 13.7.2.2 贫液、碱液冷后温度突然上升。 13.7.2.3 酸性水温度突然上升,V606液面下降。 13.7.3 处理方法:
13.7.3.1 联系公司调度、供水查明原因,并向装置主管领导、值班干部汇报。 13.7.3.2 将机泵的冷却水由循环水改为新鲜水。 13.7.3.3 撤除E602、E606、E702蒸汽。 13.7.3.4 长时间停循环水,则按紧急停工处理。 13.7.3.5 检查并打开入单元循环水总阀。 13.8 停新鲜水 13.8.1 原因:
13.8.1.1 供水系统故障中断。
13.8.1.2 入单元新鲜水总阀误操作关闭。 13.8.2 现象:
13.8.2.1 新鲜水压力下降。 13.8.2.2 水龙头无水。
13.8.3 处理方法:
13.8.3.1 加强与调度、供水车间联系,及时恢复新鲜水。 13.8.3.2 暂停用新鲜水作业的工作。 13.8.3.3 检查并打开入单元新鲜水总阀。 13.9 安全阀跳
13.9.1 汇报调度、装置主管领导及原油火炬岗位。 13.9.2 及时查找超压部位和原因,及时进行降压处理。 13.9.3 泄压后,如安全阀不能复位,应关好上下游阀。 13.9.4 联系钳工校验安全阀。 13.10 硫化氢泄漏 13.10.1 事故现象:
13.10.1.1 单元周围区域有明显的硫化氢气味。 13.10.1.2 硫化氢报警器报警。
13.10.1.3 便携式硫化氢检测仪指示超标报警。 13.10.2 事故危害:
13.10.2.1 硫化氢是有毒有害的物质,泄漏后造成污染环境。 13.10.2.2 达到一定浓度后会危及人身安全。
30
Q/SH3190 665—2003
13.10.2.3 造成大的火灾爆炸事故。 13.10.3 事故原因:
13.10.3.1 管线腐蚀穿孔或焊缝砂眼漏。 13.10.3.2 采样口或阀门的静密封点泄漏。
13.10.3.3 酸性气系统蹩压造成设备损坏,引起硫化氢泄漏。 13.10.3.4 乱排乱放。 13.10.4 处理步骤:
13.10.4.1 报警、疏散与警戒。发现者立即向班长汇报,班长了解情况后立即向值班干部报告。情况严重时应通知装置主管领导、技术干部并向公司调度报告。如果有人员受伤则应向消防支队(电话:119)和职工医院(电话:116)报警。班长指挥装置外操迅速检查现场,通知在硫化氢泄漏点附近及其下风向人员撤离。并在装置进出口进行警戒,防止无关人员或车辆进入。
13.10.4.2 中毒处置。如泄漏现场有中毒受伤者,应首先组织抢救中毒者。副班长与一名外操戴上空气呼吸器进入现场将受伤人员抬到空气新鲜处。对受伤者进行心跳和呼吸两方面的施救,直到气防站人员赶到,并交给气防站人员。 13.10.4.3 泄漏处置。如人员充裕则在组织救护伤员的同时组织进行泄漏处理,如岗位人员较少则在将受伤人员救护至安全地带后再组织进行泄漏处理。班长与一名外操戴上空气呼吸器寻找泄漏源,根据泄漏情况决定是否紧急停工(两人同时外出)。迅速关闭阀门,隔离泄漏源。
13.10.4.4 具体隔离范围(关闭的阀门)可根据具体泄漏点位置决定,尽量减小隔离范围,或如泄漏量大,无法接近时,可适当扩大隔离范围。 13.10.4.5 泄漏处理时注意防火防爆。泄漏处理时进入现场必须二人以上同时进出,并佩戴好空气呼吸器等防护器具。
13.11 液态烃大量泄漏
13.11.1 事故现象:
13.11.1.1 发出很大的喷射呼啸声。
13.11.1.2 瓦斯报警器报警、现场有较浓的烃蒸汽气味或看到冒白雾状烃蒸汽。 13.11.1.3 有液体烃接触的地方,由于烃的迅速挥发而结霜。 13.11.1.4 液态烃系统压力下降。
13.11.2 事故危害:
13.11.2.1 可能导致发生极大的火灾爆炸事故。
13.11.2.2 操作人员等可能产生窒息死亡。
13.11.2.3 现场事故处理人员可能因液态烃冻伤或冻死。 13.11.2.4 损坏设备等。 13.11.3 处理步骤:
13.11.3.1 报警、疏散与警戒。发现者立即向班长汇报,班长了解情况后立即向值班干部报告。情况严重时应通知装置主管领导、技术干部并向公司调度报告。如果有人员受伤则应向消防支队(电话:119)和职工医院(电话:116)报警。班长指挥装置外操迅速检查现场,通知在硫化氢泄漏点附近及其下风向人员撤离。并在装置进出口进行警戒,防止无关人员或车辆进入。
13.11.3.2 中毒处置。如泄漏现场有中毒受伤者,应首先组织抢救中毒者。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现场施救后就医治疗。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13.11.3.3 泄漏处置。如人员充裕则在组织救护伤员的同时组织进行泄漏处理,如岗位人员较少则在将受伤人员救护至安全地带后再组织进行泄漏处理。班长与一名外操戴上空气呼吸器寻找泄漏源,根据泄漏情况决定是否紧急停工(两人同时外出)。迅速关闭阀门,隔离泄漏源。加强火源管理,停止一切用火作业,关闭手机,现场使用防爆工具。
31
Q/SH3190 665—2003
13.11.3.4 具体隔离范围(关闭的阀门)可根据具体泄漏点位置决定,尽量减小隔离范围,或如泄漏量大,无法接近时,可适当扩大隔离范围。
13.11.3.5 泄漏处理时注意防火防爆。泄漏处理时进入现场必须二人以上同时进出,并佩戴好空气呼吸器等防护器具。
13.11.3.6 着火处置。灭火人员必须戴好空气呼吸器。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附近容器。灭火剂选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等。 13.11.3.7 重新进入恢复。泄漏点被处理好并试压完好后,整个警戒区任何地点经便携式瓦斯检测器检测瓦斯浓度均小于25%LEL。解除警戒,恢复正常生产操作。 13.12 干气大量泄漏 13.12.1 事故现象:
13.12.1.1 发出尖锐刺耳的呼啸声;
13.12.1.2 瓦斯报警器报警、现场有较浓的烃蒸汽气味或看到冒白雾状烃蒸汽。 13.12.1.3 干气系统压力下降。
13.12.2 事故危害:
13.12.2.1 可能导致发生极大的火灾爆炸事故。 13.12.2.2 操作人员等可能产生窒息死亡。 13.12.2.3 损坏设备等。 13.12.3 处理方法:
13.12.3.1 报警、疏散与警戒。发现者立即向班长汇报,班长了解情况后立即向值班干部报告。情况严重时应通知装置主管领导、技术干部并向公司调度报告。如果有人员受伤则应向消防支队(电话:119)和职工医院(电话:116)报警。班长指挥装置外操迅速检查现场,通知在硫化氢泄漏点附近及其下风向人员撤离。并在装置进出口进行警戒,防止无关人员或车辆进入。
13.12.3.2 中毒处置。如泄漏现场有中毒受伤者,应首先组织抢救中毒者。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现场施救后就医治疗。 13.12.3.3 泄漏处置。如人员充裕则在组织救护伤员的同时组织进行泄漏处理,如岗位人员较少则在将受伤人员救护至安全地带后再组织进行泄漏处理。班长与一名外操戴上空气呼吸器寻找泄漏源,根据泄漏情况决定是否紧急停工(两人同时外出)。迅速关闭阀门,隔离泄漏源。加强火源管理,停止一切用火作业,关闭手机,现场使用防爆工具。
13.12.3.4 具体隔离范围(关闭的阀门)可根据具体泄漏点位置决定,尽量减小隔离范围,或如泄漏量大,无法接近时,可适当扩大隔离范围。 13.12.3.5 泄漏处理时注意防火防爆。泄漏处理时进入现场必须二人以上同时进出,并佩戴好空气呼吸器等防护器具。
13.12.3.6 着火处置。灭火人员必须戴好空气呼吸器。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附近容器。灭火剂选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等。 13.12.3.7 重新进入恢复。泄漏点被处理好并试压完好后,整个警戒区任何地点经便携式瓦斯检测器检测瓦斯浓度均小于25%LEL。解除警戒,恢复正常生产操作。 13.13 干气大量带液 13.13.1 事故现象:
13.13.1.1 V603的液面上涨,溶剂系统液面下降。 13.13.1.2 T602的液面波动。 13.13.2 事故危害:
13.13.2.1 干气质量严重不合格。
13.13.2.2 干气带液出装置威协其它装置的安全生产,如使加热炉熄火、淹炉或燃烧效果不好。 13.13.2.3 造成溶剂跑损。
32
Q/SH3190 665—2003
13.13.3 处理步骤:
13.13.3.1 如果是处理量过大,则开双塔运行。
13.13.3.2 如果是溶剂发泡,先降低溶剂循环量,然后查出溶剂发泡原因进行处理。 13.13.3.3 如果是PIC7601失控引起的带液,则联系仪表校校表或修理控制阀。 13.13.3.4 加强V603脱液,防止溶剂带出装置。 13.14 干气大量带油 13.14.1 现象:
13.14.1.1 V602液位迅速上涨; 13.14.1.2 干气进单元流量大幅波动;
13.14.1.3 严重时吸收塔、V605可见明油,甚至出现酸性气带烃,硫酸、制硫焚烧炉超温。 13.14.2 处理:
13.14.2.1 发现干气大量带油后,应立即与公司调度和1#催化联系。 13.14.2.2 将V602中的油先脱到V608中,挥发掉其中的轻组分。
13.14.2.3 关V608出单元的瓦斯阀,提高V608的压力,将V608中的油压到V516去。 13.14.2.4 如果油进入了干气塔内和溶剂系统,?则可从V604泄压脱油。
13.14.2.5 如果V605内有油时应立即脱除,防止油进入T603。
13.14.2.6 如果油进入T603,应通知硫酸岗位和制硫岗位,注意调节操作和做好相应处理。带油严重时,请示公司调度,将溶剂再生的酸性气暂时改火炬。 13.15 大量带油进入溶剂再生塔 13.15.1 事故现象:
13.15.1.1 T603塔底液面计中可以看到有油分层。 13.15.1.2 V605中油多、液面低、压力高。
13.15.1.3 T603的操作不稳,各点温度分布不正常,压力超高。 13.15.1.4 化验分析结果酸性气中的烃含量大大超标。
13.15.2 事故危害:
13.15.2.1 酸性气中烃含量很高会造成制硫和硫酸焚烧炉超温,系统堵塞、出黑硫磺等。 13.15.2.2 溶剂再生质量不合格,造成液态烃、干气质量不合格。 13.15.2.3 引起T603冲塔。 13.15.3 处理步骤:
13.15.3.1 立即汇报公司调度、值班干部和装置主管领导,并告知上游装置,调整操作,尽快从源头上消除液态烃、干气带油的问题。
13.15.3.2 通知制硫和硫酸单元调整操作,防止系统超温损坏设备。
13.15.3.3 打开V604安全阀的副线阀,将V604上部的油顶到V618/1.2中去,并加强V605、V606的脱油工作。
13.15.3.4 适当降低T603底重沸器的蒸汽量,降低操作温度,减少酸性气对下游装置的冲击。 13.15.3.5 T603的脱油较困难,降低塔的液面刚好至贫液的抽出口上,将塔内的油从贫液线抽走然后脱除。
13.15.3.6 对溶剂系统中有油的设备进行脱油,如V605、T602/1.2等。 13.16 V605压空 13.16.1 事故现象:
13.16.1.1 V605的室内液位指示回零或失灵,现场玻璃板液位计指示空。 13.16.1.2 进T603的流量FIC7608大幅波动。 13.16.1.3 T603的压力异常升高。 13.16.2 事故危害: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