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UP(图片 配置 论坛 报价)
为了和大众其他品牌微型车有所区别,奥迪将更多的先进技术和运动设计风格植入奥迪E1的设计中,这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这款车将推出纯电动车型。奥迪希望未来E1的驱动电机能够达到相当于45Kw,120Nm普通发动机的水平。
新老平台切换:大众新一代高尔夫可能提前换代!
20天前推荐 来自 精英博客
在大众研发主管Ulrich Hackenberg看来,一汽大众去年三季度上市的新高尔夫可能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新高尔夫。在这款第六代高尔夫全新设计的外观下,多数核心技术依旧来自和速腾相同的大众PQ35平台。在Hackenberg博士眼中,奥迪和大众在横置前驱车型的全面换代将由全新的奥迪A1揭开,而作为大众MQB平台下最重要的一款车型,第七代高尔夫也将比人们预期的更早一些!据悉全新一代高尔夫(七代)将在2011至2012年间正式发布,一汽大众引入这款新车的时间将被锁定在2013年!
题图中便是德国媒体近期发布的一组新一代大众高尔夫的假想图。和现款高尔夫相比,第七代高尔夫基本上沿袭了第六代高尔夫的设计风格,只是在前脸和车尾的表现力上更显锐利一些,更加细致的前进气格栅勾勒和前保险杠的复杂设计,全LED车灯、以及类似奥迪的车尾组灯造型都是新一代高尔夫(第七代)的设计亮点。这些外观上的变化,足以让新一代高尔夫从容应对2011款全新福克斯的挑战。
大众之所以计划提前终结现款高尔夫的产品寿命,主要还是为了配合大众MQB平台的全面投入使用,从2010年起,大众将陆续在奥迪和大众品牌的前置前驱车型上应用MQB模块化整车技术平台。据悉,按照大众高层的意愿,大众将在五年内完成MQB平台的全面切换工作,届时大众和奥迪品牌的所有前置前驱车型中,将有约60%的零部件为通用零部件,这将为大众在整车制造环节和零部件采购方面节省巨额开支。和这些未来将会被节省的开支相比,研发第七代高尔夫的外观和内饰的费用是微不足道的。
和尚未正式应用的MQB平台相比,奥迪早已在MLB(前置纵置)平台的应用上全面开花,包括国人熟知的奥迪A4L、A4-ALLROAD、奥迪Q5、奥迪A5/S5等车型,均已采用了大众的MLB平台技术。未来大众品牌旗下的前置纵置车型也将使用这一整车平台模块技术。可以说,奥迪在MLB平台车型方面的成功,也将加速大众整合旗下前置前驱车型平台模块的步伐。
2010年,大众集团将发布首款应用MQB平台的新车型,这便是奥迪首款A0级小型车奥迪A1!在接下来的三年内,奥迪A3、Q3、Q1、TT、大众的新一代捷达(速腾)、高尔夫、Lupo(Up)、PASSTA、NMS等十几款新车型都将采用这一全新的整车技术平台。毫不夸张地说,整车产品向MQB和MLB两个平台的切换工作将成为大众在未来五年内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作为MQB平台中预期销量最大的车型,高尔夫的提前换代也早已在大众全球新车计划之中了。
MQB平台将横跨大众/奥迪平台的四个级别(A00、A0、A和B级车)的数十款车型,这些采用MQB平台车型的最大外观特征便是前悬
到前车门的距离都是一致的。实际上,未来同为MQB平台车型之间的差异主要集中在轴距、悬挂方式的选择、调校、动力总成、传动方式(两/四驱)、外观和内饰等方面,而在这些差异的背后,60%左右的零件可以作为通用零件被所有MQB平台车型所共享。笔者认为,这一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降低大众新产品的开发费用和生产环节的制造成本。
另一方面,MQB平台的应用也将改变传统的汽车生产线概念。在新平台模块的帮助下,大众和奥迪未来只需要区分MQB和MLB两个不同产品线即可,这将极大地增强大众在整车生产方面的灵活性和生产线柔性。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即便是奥迪TT和高尔夫这样两款外观、性能差异明显的车型,也可以在模块化平台技术的帮助下,轻易地实现共线生产。
下面的几张图片,为海外媒体在去年曝光的大众新一代高尔夫的油泥模型谍照和测试车谍照,全新一代高尔夫的假想图便是在这些油泥模型和测试车的基础上由专业的媒体人士绘制而来。从测试车谍照中不难看出,测试车在整车宽度和前悬到车门的距离上都和现款高尔夫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高尔夫将提前换代,以便配合大众全新MQB平台的消息。
大众中国总裁范安德博士曾在去年的一次媒体采访中表示,大众计划在2013年全面引入MQB技术并在中国实现该平台车型的量产。这意味着无论是全新一代奥迪A3、新一代高尔夫还是备受瞩目的奥迪A1、新一代速腾等车型的上市时间都有会在2013年甚至更晚。 但从2009年年底广州车展期间大众南方战略的新车布局看,大众在中国市场引入MQB平台的计划可能会提速。笔者乐观估计,大众最早有望在2012年左右实现MQB平台首款车型在中国市场的量产和投放,这将比范安德对外宣布的大致时间提前了一年左右。无论2012年还是2013年,大众都会在2018年完成大众MQB和MLB两大平台所有车型在中国市场的量产和投放工作。这意味着未来八年中,大众在新车投放和发布方面,可能会经常性地不按常理出牌。
济仁小评:两年后MQB平台的大范围应用将迫使第七代高尔夫提前降生,大众汽车传统的七、八年一换代的车型更新换代模式也将一去不复返。MQB和MLB两大整车模块的应用将在未来五年内极大地优化大众和奥迪品牌繁冗的零部件规模和生产方式。笔者认为,在这两大新平台的推广和应用时,大众也应更加警惕这些通用零部件可能的潜在缺陷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如今丰田汽车的大批量召回事件,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作者:童济仁
大众平台之迷
你意想不到的亲缘关系,“共享平台”非常普遍。就比如,保时捷卡宴和途锐也是共用底盘。奥迪A3与大众高尔夫、上一代A6与帕萨特、途锐、Q7与保时捷卡宴等;丰田凯美瑞与雷克萨斯ES、皇冠与GS、兰德酷路泽与LX等;奔驰E级与克莱斯勒300C,SLK与交叉火力等;沃尔沃S40与福特福克斯、S80与蒙
迪欧等。
简单说,汽车的平台就是在开发过程中用差不多的底盘和车身结构,可以同时承载不同车型的开发及生产制造,
产生出外形、功能都不尽相同的产品。
世界上第一个轿车平台在德国大众诞生,通过平台战略的实施,大众公司整合了产品系列,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加快了新产品推出的速度,使德国大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上世纪90年代,平台战略在世界各主要汽车跨国公司中兴起,大大增强了跨国公司的竞争实力,进一步拉开了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距离。平台的产生,不仅推进了汽车制造领域的技术革命,对研发、对产品的供应链和服务链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同时为实现世界范围
的兼并重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平台之所以如此神奇,主要是因为一个平台可以同时承载不同车型的开发及生产制造。这种设计思想可以大大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一个平台可以生产出适应全球不同市场的产品;在制造方面,同一平台的产品大量采用通用化的
零部件和总成,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和采购成本;在研发方面,一个平台上实现了技术突破,等于这个平台上搭载的所
有产品都实现了技术突破,大大降低了开发费用。
平台策略是各大汽车公司当前在产品开发中,最流行、最科学、效率最高的一个产品开发思路。在研发环节,一个完善的平台设计有助于集团公司旗下多款同级车型的性能提升,并且大大降低了各自独立开发造成的研发费用和重复
投入。
大众汽车(不包括奥迪、斯柯达)有三个生产平台,分别是PQ2X\\PQ3X\\PQ4X,PQ2代表AO级轿车,PQ3代表A级
车,PQ4代表B级车,X代表第几代,.如速腾是在PQ35平台上生产,表示A级轿车第5代产品。
PQ3X平台
宝来、高尔夫4是出自大众上一代紧凑级轿车平台PQ34,而技术还算先进的PQ34平台因为PQ35平台,已经逐渐
让出了主力位臵。作为一款技术上仍有亮点的平台,PQ34依旧有较大潜力可以被挖掘。
当年大众为了推广速腾与明锐,可没少介绍PQ35平台,其实是PQ34平台升级版本,大众在吹捧PQ35平台同时也
让后期所出的新产品朗逸难堪,目前朗逸究竟基于那个设计平台还是个谜。
PQ35平台的主要技术特点是:4轮独立悬挂(前麦弗逊后四连杆)、大长度激光无缝焊接、双面镀锌高强度钢板、 Can-bus全车信息控制网络和全车多道涂装工艺等。在这个平台里诞生了奥迪A3,高尔夫GTI这类高性能运动轿车--这个家族似乎天生就拥有运动的血统,紧凑型市场中以操控与动力性能著称的速腾与明锐,就是诞生于这个家族。
目前炙手可热的G6则诞生于大众最新的紧凑级新平台PQ36。
PQ4X平台
一汽大众的迈腾、上海大众昊锐来自PQ46、上海大众的帕萨特则来自于PQ45平台。
PQ2X平台
上海大众的波罗是在PQ26平台上生产的。
只待国产:浅析全新一代POLO(MkV)
2009-03-12 14:14:01 来源: CHE168.com(北京) 网友评论 15 条 进入论坛
平台、尺寸、空间:PQ25平台第二款车型,车身尺寸加码,空间够用。
新POLO在车身尺寸方面较老款车型大了半个尺码,其中车长增加36MM达到3952mm,车宽增加32mm达到1682mm,车身高
度为1454mm,比老款降低了14mm,让整个车身更具动感。
新一代Polo绝对是今年日内瓦车展上的焦点之一
新一代Polo是大众PQ25平台上的第二款产品,第一款产品是08年正式推出的新一代西亚特Ibiza。作为大众的第五代A0级平
台,PQ25平台是在现款Polo、法比亚(晶锐)等车型所采用的PQ24平台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在悬挂方面仍然采用前麦弗逊、后扭转梁拖曳臂的形式,只是在具体设计细节上有所改进。
尽管PQ25的悬挂设计,尤其其拖拽臂非独立后悬在操控性、舒适性等方面有诸多先天不足(特别是与多连杆、双叉臂后悬相比),
但也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更低、利于空间布局等优势,这也是众多A级、A0级车型均采用这一类型后悬的主要原因。而新Polo的后悬通过采用机簧分离的设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拖曳臂非独立悬挂在舒适性上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