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考前复习习题 下载本文

核。

14. 属于运动传导束,是皮质核束和皮质脊髓束的合称。主要起自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及中央旁小叶前部,其纤维下行到脑干或脊髓灰质前角,再通过下运动神经元,管理骨骼肌随意运动。

15. 脑蛛网膜在上矢状窦附近的两侧,形成许多颗粒突起入窦内的结构叫蛛网膜粒。脑脊液经此结构渗入窦内,归入静脉。

16. 与脊髓相连的腰、骶、尾部的前后根,在通过相应的椎间孔之前,围绕终丝在椎管内向下行走一段距离共同形成马尾,其周围有脑脊液。

17. 每一交感干神经节与相应脊神经相连之神经纤维,叫交通支。它分为白、灰交通支,白交通支由节前纤维组成,灰交通支由节后纤维组成。

18. 联系大脑皮质与感受器或效应器之间的神经传导径路叫传导通路。由上、下两级神经元组成,能定向传导神经冲动,分为感觉传导通路和运动传导通路。

19. 锥体系以外与躯体运动有关的传导通路统称为锥体外系;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协调肌群之间的运动,维持和调整体态姿势和进行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等。

20. 当某些内脏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疼痛的现象叫牵涉痛,牵涉痛可发生在患病器官的附近皮肤,也可发生在与患病器官相距较远的皮肤。

四、问答题:

1. 腰穿抽取脑脊液通常在第4腰椎上或下的棘突间隙进针,一方面这里腰椎棘突呈水平后伸,棘突之间隙较大,另一方面此处正对终池,无脊髓,穿刺较为安全。经过的层次为:皮肤→浅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外隙→硬脊膜→蛛网膜→蛛网膜下隙。 2. 按脊神经节段性分布规律,乳头平面感觉由第4胸神经前支分布,亦即第4胸部脊髓节段受压;根据脊髓节段与椎骨序数对应关系推算,第4胸部脊髓节段属上胸髓,较其同序数椎骨高1,则椎骨骨折的序数推算应是节段序数减1,即第三胸椎椎体骨折。 3. 脑脊液由各脑室脉络丛产生,其循环途径如下:

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正中孔、左右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窦汇→横窦→乙状窦→颈内静脉。

4. 面神经管外损伤(如腮腺手术),只损伤了它的躯体运动纤维,仅表现为同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即额纹消失,不能闭眼和皱眉,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面神经管内损伤(见于中耳病变或手术),除有面神经管外损伤表现外,尚有患侧舌前2/3味觉障碍,泪腺、舌下腺、下颌下腺分泌障碍,导致结合膜、鼻腔、口腔粘膜干燥等表现。

5. 颏舌肌左右各一,分别受左右舌下神经支配,它起自下颌骨体内面中线两侧,肌束向后上呈扇形进入舌内;两侧颏舌肌同时收缩,其合力使舌尖伸向正前方;当一侧舌下神经损伤时,该侧颏舌肌瘫痪,在对侧颏舌肌作用下,舌尖歪向瘫痪侧。

6. 由于大多数脑神经躯体运动核接受双侧皮质核束支配,故一侧皮质核束损伤时,另一侧皮质核束可行使代偿功能,不出现所支配的肌瘫痪。但面神经核下半和舌下神经核只接受损伤侧,皮质核束支配,一侧皮质核束损伤,可从对侧下部面肌(手损伤侧皮质核束支配)瘫痪和伸舌时舌尖歪对侧(瘫痪侧)来判断。

7. 光照一侧瞳孔,立即引起双侧瞳孔缩小的反射叫瞳孔对光反射。根据瞳孔对光反射传导通路结合本例分析:无论是右视神经或右侧动眼神经损伤,光照患侧(右侧)均不出现反射。但如改照健侧(左侧),则右视神经损伤者,右眼可出现瞳孔对光反射。而动眼神经损伤者,右眼仍不出现瞳孔对光反射。 8. 一侧动眼神经完全损伤,表现为:

(1)除外直肌、上斜肌外的同侧眼外肌均瘫痪。 (2)眼上睑下垂,眼球前凸。

(3)眼外斜视,眼球不能向内、上、下方运动。 (4)同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5)瞳孔散大,复视。

9. 用棉絮轻触一侧角膜时,引起双眼同时闭合的反应叫角膜反射。其反射途径为:棉絮刺激角膜→眼神经→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根→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两核发纤维至两侧面神经核→面神经→眼轮匝肌→双眼睑闭合。

10. 坐骨神经本干自骶丛发出后,在梨状肌下方出骨盆,于臀大肌深面,经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点,在股后群肌内下行至腘窝上角,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由于坐骨神经不经臀部外上侧,故为避免损伤它,肌肉注射应在臀外上方进针。

五、单项选择题:

1.C 2.B 3.B 4.E 5.C 6.D 7.D 8.D 9.D 10.E 11.C 12.C 13.A 14.B 15.A 16.C 17.A 18.E 19.C 20.A 21.A 22.B 23.C 24.E 25.A 26.B 27.A 28.B 29.A 30.D 31.B 32.A 33.E 34.D 35.B 36.E 37.B 38.E 39.C 40.B 41.B 42.B 43.D 44.D 45.C 46.B 47.D 48.E 49.E 50.C 51.B 52.B 53.D 54.D 5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