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下载本文

16. “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歌词描绘的场景发生在 A. 大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全面抗战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B

【解析】材料“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反映了红军长征,属于土地革命时期,故B正确;大革命时期是1924年到1927年,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全面抗战时期是1937年到1945年,故C错误;解放战争时期是1946年到1949年,故D错误。故选B。 17. 观察表格,其中空白处可以填入

A. 世界殖民体系 B.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 雅尔塔体制 D. 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案】B

【解析】材料图片内容“埋下隐患??维和乏术??缺失规则”反映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特点与影响,故B正确;世界殖民体系未涉及“战败国、国家组织”,故A错误;雅尔塔体制建立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不是维和乏术,故C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未涉及维和问题,故D错误。故选B。 18. “它先将德国一分为二,再将欧洲一分为二,最终将世界一分为二”。此处“它”喻指 A. 凡尔赛和约 B. 《开罗宣言》 C. 修筑柏林墙 D. 马歇尔计划 【答案】C

【解析】“它先将德国一分为二,再将欧洲一分为二,最终将世界一分为二”反映了冷战时期修筑柏林墙的影响,故C正确;凡尔赛和约没有将德国一分为二,故A错误;《开罗宣言》未涉及德国问题,故B错误;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不是将德国一分为二,故D错误。故选C。

19. 印尼总统苏加诺曾自豪地说:“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这个会议是指 A. 华盛顿会议 B. 德黑兰会议 C. 日内瓦会议 D. 万隆会议 【答案】D

5第

【解析】材料“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反映了亚非万隆会议的特点,故D正确;华盛顿会议是美国主导的会议,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德黑兰会议是二战后期处置法西斯国家的的国际 会议,不符合材料,故B错误;日内瓦会议是讨论朝鲜和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会议,故C错误。故选D。20. 下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纪念章。设计者用牛的形象寓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风格是

A. 解放思想 B. 实事求是 C. 开拓进取 D. 拨乱反正 【答案】C

【解析】牛的形象寓意改革开放开拓进取的精神,故C正确;牛的形象与解放思想无关,故A错误;牛的形象寓意与实事求是无关,故B错误;拨乱反正也不符合牛的形象,故D错误。故选C。

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

21. (一)中国古代的智慧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历史上的众多“智慧”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1)将下列“制度创新”与“重要时期”相对应(填写字母)。 重要时期 1)秦朝 2)两汉 3)隋唐 4)清朝

(2)中国古代在政治、思想、科技等方面都体现了民族智慧。按照这种分类,将下列重要史实填入相应的空格中(填写字母)。

(A)“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方家以磁石摩针锋,则能指南”;(D)“儒表法里”;(E)“格物致知”;(F)“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

6第

制度创新 A:科举制度 B:金瓶挚签制 C:郡县制度 D:刺史制度 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G)“杯酒释兵权”。 类别 政治智慧 思想贡献 科技发明

【答案】(1) 1)C;2)D;3)A;4)B。

(2) 政治智慧:A、D、G;思想贡献: B、E;科技发明: C、F。

【解析】(1)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将“制度创新”与“重要时期”相对应:秦朝郡县制;两汉刺史制;隋唐科举制;清代金瓶挚签制。

(2)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科技等方面将重要史实填入相应的空格中:政治智慧——“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儒表法里”、“杯酒释兵权”;思想贡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格物致知”;科技发明——“方家以磁石摩针锋,则能指南”、 “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 22. 德国崛起的道路

材料一:“德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所以能较快地发展,是同运输业的先行分不开的。按照德国历史学家特莱施克的看法,铁路的修筑,稠密的铁道网的形成,以惊人的急剧方式把德国从经济停滞中拖曳出来,从而改变了德国的整个面貌。①……从1850年到1913年,运输业的就业人数、劳动生产率和净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3%,2. 9%和6.4%,同期,采矿与制盐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2%, 2.0%和5.1%,工业和手工业分别为1.9%,1.8%和3.8%。②(《欧洲历史统计1750-1970》)运输业的先行发展,不仅使统一的国内市场迅速形成……而且带动了与之紧密相联的钢铁工业、一般机器制造业、电气工业、造船业、车辆制造业等许多部门的发展,这是德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跳跃发展的前提。”

----林进成《德国工业化道路的一些特点》

材料二:“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问题:

(1)上述材料一中划线部分,属于直接证据的是 ,属于间接证据的是 。(填写序号)

7第

重要史实 (2)上述材料一中划线部分①的主要看法是 ; 上述材料一中划线部分②的主要结论是 。

分别概括两则材料的主要观点: (3)对于德国的崛起,你是否同意两位学者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1) 直接证据:②;间接证据:①。

(2) ①:铁路建设推动德国经济的发展;②:运输业的发展快于工业。

材料一:运输业的发展推动了德国的工业化;材料二:国家统一和容克地主贵族的领导使德国实现工业化。(不得摘抄原文;大意相近即可)

(3)同意/部分同意/不同意,均可,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同意,两位中国学者都看到了工业化推动了德国的崛起,只是视角不同,林是从经济视角分析了运输业推动了德国的工业化;钱从政治视角分析了容克地主贵族完成了统一并在其领导下推动了工业化,完成了崛起。

部分同意,同意林的观点,近代各国的崛起的推动力是工业化,林从经济视角分析了运输业是工业化的前提;同意钱的观点,从政治视角,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同时容克地主贵族是德国崛起的政治主导力量。

不同意,两位学者的分别从经济或政治单一的视角分析了德国的崛起。历史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除经济、政治因素外,还有科技、外交等其他的因素。

【解析】(1)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欧洲历史统计1750-1970》属于直接证据;就业人数、劳动生产率和净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属于间接证据。

(2)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铁路建设推动德国经济的发展的角度回答上述材料一中划线部分①的主要看法;从运输业的发展快于工业的角度回答上述材料一中划线部分②的主要结论。再聚材料二“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运输业的发展推动了德国的工业化的角度概括材料一的观点;从国家统一和容克地主贵族的领导使德国实现工业化的角度概括材料二的观点。

(3)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工业化推动了德国的崛起、视角不同等方面说明同意两位学者的观点的理由。或从历史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除经济、政治因素外,还有科技、外交等其他因素的方面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23. (三)近代以来的中国外交

材料一:“外交之道与自强之谋相为表里”;“委曲周旋,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 “外须和戎,内要变法”。

------李鸿章《李文忠公全集·奏稿》

8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