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鉴赏教案教师 下载本文

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分析“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3、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21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㈠首联: 1.首句是怎样表现军情紧急的?分析“烽火”这一意象。 古代边塞要地设有烽火台。边境一有军事警报,就通过烽火台传递信号,白天烧狼粪,青烟直上;晚上点燃柴火,烽火高照,看到了狼烟或烽火,便知军情紧急。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

22

2.赏析关键词“照”的表达作用。

一个“照”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烽火之猛烈,战势之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 3.赏析关键词“自”。 “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23

㈡颔联:

1.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凤阙”是皇宫的代称。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为什么用典雅、庄重的词语?

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