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西方哲学智慧笔记 下载本文

我叫三个环节,而不是三个阶段,康德不考虑认识的发展过程,不考虑阶段,他考虑的是我对理性进行一趟结构分析,构成知识具有哪些必备的主体的条件,所以它是个结构分析,我把它叫做静态的结构分析,说到这个,说一句,康德哲学使用的概念很多时候会造成很大的麻烦,因为它有时带有歧义性,举个例子,比如“理性”这个概念,康德至少在三个层面上讲“理性”,首先整个人类理性他叫理性,那么具体讲到人的认识能力,理论理性我们要区分三个环节里面又有个理性,感性、知性、理性。康德以后讲到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康德更多地会把实践理性叫做理性,这一点我们后边在去讲它的原因。这还算好的,康德其他很多概念带来了更多人们理解上的混乱。显然,我们要解决的是先天认识形式问题,那么我也就分析知识,知识究竟是由什么因素构成的,康德强调知识是由判断构成的,知识的基本单位是判断,而不是概念。单独一个概念不构成知识,比如地球,说一千遍、一万遍,不代表任何东西。但是,地球是行星,它是一个判断。所以,康德说它一定要作为一个判断才构成知识。那么,判断我们把它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做分析判断,一类叫做综合判断。判断是主词和宾词之间的关系,S是P,分析判断指判断的宾词原本就蕴含于主词中,是从主词之中抽出来的。S(P)是P。康德举得例子,物体是有广延的,这句话就是一个分析判断,因为它没给我们带来新东西,它所说的就是原来那个概念所包含的,所以这一类判断就叫做分析判断。这种判断当然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它逻辑上没问题的。你是把它包含的性质抽出来而已,并没有给我们新的东西。康德说,分析判断的确是先天的,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但是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因为他告诉我们的,是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没给我们带来新的内容,真正给我们带来新的内容的,康德叫它们综合判断,指的是宾词是后来通过我们的经验加在主词之上的。在这样一次判断里,宾词是后来加上的,它有扩展性的内容,比如,我们说这朵玫瑰花是红的,红肯定是后天经验加上的,玫瑰花可以有不同的颜色。康德举例,物体是热涨冷缩的,康德认为这个东西是从物体概念中分析不出来的,这个带有经验性质,是物体就带有长、宽、高三向量,你说有广延就和没说是一样的,但如果你说物体是会热胀冷缩的,就意味着他把经验的东西加上扩展,康德继续往下问,说我们不光是需要知识有扩展性的内容,综合性的知识,而且还必须要求它有普遍性和必然性,那么综合判断可以再分,分为先天的综合判断和后天的综合判断,所谓后天综合判断,就是说它是单纯的经验性的判断,不具有普遍必然性,我们也不会要求它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但是科学知识是具有经验内容,同时又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所以一个科学知识的判断就应该是一个先天综合判断,康德就把“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这个问题具体化为三个问题:纯粹数学如何可能?纯粹自然科学如何可能?一般形而上学如何可能?康德在试图剖析构成科学知识的基本条件,我把这些基本条件找到之后,我可以用它来判定一门知识究竟是不是科学知识,也就是说你是否满足这些基本条件,尤其是我们把这个作为一个标准去衡量以往的形而上学,所以三个问题都问的是如何可能,实际上形而上学问的是是否可能的问题。数学和物理学,就是自然科学,它是事实。唯独形而上学,它还成为事实,它想成为科学而始终不是科学。我们就确立一个评判科学知识的标准,我们就用它衡量一下你是不是科学知识。这里面,大家看到纯粹理性批判的核心内容是先验感性论,先验分析论,先验辩证论,都涉及到先验这个概念,那么先验transzeandental和超验transzendent这对概念,在前面遇到一对先天和后天,在这儿又遇到了解康德必须要了解的一对概念,都来自拉丁语,原来是没有多大区别,都讲得超越,中世纪讲超越,康德做了个细分,先验transzeandental,简单来讲,就是研究先天认识形式的科学,康德叫先验哲学,也可以叫先天学,不研究对象,只研究认识对象的先天认识形式,超验transzendent指的是物自体,指的是超越经验之外,那是一个不可知的领域,所以这一对概念之所以重要,是康德在这儿做了一个区分。超验的东西,康德是在贬义地使用。而这两个方面,恰恰对应的是形而上学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对自然的描述,如亚里士多德的范畴体系,我把它叫做给出一个这个世界的逻辑结构,也就是给这个世界一个最普遍最一

般的说明,另外还有一个方面是超越于它之外,给这个宇宙、这个自然一个终极的原因。康德毫无疑问认识,我们描述这个世界的逻辑结构这一点是可以成立的,但是不是亚里士多德讲得自然本身的逻辑结构,而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结构,是我们主体的认识形式和结构,但是,正因为如此,它也就把我们的认识限制在了这个领域之中,超出这个领域之外是不可知的领域,那么,形而上学要想认识那个超越的对象,对不起,你就等于非法地使用了我们的认识能力,而一切形而上学的根源,之所以不能成为科学的那个根源,就在于它迫使我们的认识能力超出了经验能力之外。

讲座《西方哲学智慧》之康德的康德哲学(二)的笔记

在上一讲,我们讲到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你可以把它看作是哥白尼式的一个假说,就是康德看来,按照知识必须符合对象的传统观念,我们无法解决科学知识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的问题。所以,它尝试把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做了个颠倒,不是主体必须符合客体,而是客体要按照主体的认识形式来形成知识。那么,在这个意义上,它相当于把经验论和唯理论做了一个调和或者综合,吸取了它们各自的优点,康德同意经验论的基本原则,即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但是只有感觉经验不够,因为不足以解决,解释清楚科学知识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的问题,而这一点到经验论到休谟就已经给出了答案,经验重复一万次还是经验,普遍必然性不能从这而来。所以康德说,的确知识需要有经验,但是只有经验不够,它需要有主体认识形式对感觉经验进行加工整理形成知识。哥白尼式的假说,康德需要证明这个假说。很简单,只要你证明主体自身的确具有先天的认识形式,而且这些所谓的先天的认识形式独立于经验,同时构成经验的先决条件,换句话说,你没有这些先天认识形式,就不可能形成知识。那么,这样形成的知识,我们既解释了它的经验的来源,同时也解释了它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的根据,在主体的先天认识形式。所以康德第一部批判时期的著作1781年第一版《纯粹理性批判》、1787年第二版《纯粹理性批判》,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主体具有先天认识形式,具有哪些先天认识形式。那么,康德把人类理性分为两大功能,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实际上一个是认识能力,一个是行动、意志功能。实践这个概念,基本上是从康德开始在近代哲学中使用在哲学之中,其实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已经有实践智慧的观念,实践这个概念在康德这里就是用在伦理学上,而不是我们后来讲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实践到了康德之后,费希特、谢林,尤其到了黑格尔,把实践这个概念扩大了,我们称之为主观见之于客观,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实际上主要和黑格尔密切相关,康德还是局限在伦理学里面讨论问题。那么,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判断力批判要解决的是如何沟通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理性的功能,如何构成一个统一的纯粹理性的体系,它是起这个作用。首先,我们讲理论理性,也就是认识能力,康德把人的认识能力分三个环节:感性、知性、理性。构成知识主体所需要的条件,做了一个静态分析,至于认识的发展过程不在康德的视野之中。我们现在实际上是有知识的,科学知识的代表是欧几里德几何学和牛顿物理学。康德主要就讲这两个作为代表,科学知识构成因素如何解释?知识的基本单位是判断,判断分为两大类: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所谓分析判断就是说宾词原本就在主词之中,它是从主词中抽出来的,显然这个判断是必然的判断,康德讲这种判断不是知识,因为知识一定要给我带来新内容,你只是对主词的一个分析,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新知识,但是康德说不仅仅是知识,而且要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所以康德又把综合判断进一步区别为两类:后天综合判断和先天综合判断。所谓后天综合判断就是单纯经验的判断,不带有任何普遍性和必然性,假如一个判断还带有普遍性和必然性,那就是先天综合判断。那么,问题就落实了,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康德

没有问是否可能,康德说事实摆在这儿,我们只能如何可能,根据何在。康德把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这样一个问题具体为三个问题进行讨论:纯粹数学如何可能?纯粹自然科学如何可能?一般形而上学如何可能?纯粹数学是指欧几里德几何学,纯粹自然科学是指牛顿物理学,虽然都问得是如何可能,但形而上学康德想得是是否可能,因为欧几里德几何学和牛顿物理学,它作为事实摆在这儿,而形而上学没有,它始终陷在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状态。它们没有办法具有科学知识所以具有的普遍性和必然性。但是,康德在这里面,其实策略是我通过分析主体的认识形式,找到一个形成科学知识的各方面的条件,也就是说我就确立了一个标准,我们就可以用这个标准去衡量你是不是科学知识,你是不是先天综合判断,康德心目中主要要用这个标准去衡量形而上学,因为科学知识作为事实存在的,我们不过用理论来证明它而已,而形而上学还不是事实,它作为科学还不是事实,所以根本问题还在这儿。说到这里面,我们就涉及到前面一对概念,康德在三个问题里面用先验感性论(纯粹数学如何可能?)、先验分析论(纯粹自然科学如何可能)、先验辩证论(一般形而上学如何可能?),先验Transzendental和超验Transzendent,这两个词都来自拉丁文,原意没区别,都是超越的,但在康德这儿做了一个区别,先验Transzendental形成了一门哲学叫先验哲学,它不关注对象而研究对象的先天认识形式,也就是说我是研究主体先天认识形式的一门学科。超验Transzendent是超越于我们经验之外的东西,不是我们经验的对象,不是我们认识的对象,那是不可知的东西。康德为什么要在概念上做这个细微的区别?因为先验和超验这两个方面都是以往形而上学的研究内容。我们讲到亚里士多德,讲到范畴体系,我把它解释为世界的逻辑结构,不仅如此,讲到亚里士多德,还有神学的内容,就是那个不动的动者,也就是那个最终极的原因,而这个原因你往往会考虑到超越经验之外。康德把它区别开,就是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讲世界的逻辑结构,我们是可以讲清楚的,但如果你要问这个世界之外,做为那个世界的终极原因,对不起,我们认识无法企及,那是超越我们认识的界限之外。关于这一点后面还讲到。

从《纯粹理性批判》的目录上,实际上康德把纯粹理性批判分为先验感性论和先验逻辑论,先验逻辑论又分成了先验分析论和先验辩证论。什么是先验逻辑,我们说又和形式逻辑相对了,形式逻辑只是处理已经有的知识,它只关注形式方面的逻辑关系,并不关注于知识的内容,举个例子:上帝是万能的,从形式逻辑讲是合逻辑的,因为上帝这个概念就包括全知、全能、全善。你说上帝不是万能的,你就违背了逻辑,但它并不关涉事实上上帝是否是万能的,但显然你在有这个形式逻辑分析的背后,我们要有起认识论作用的逻辑,也就是所谓认识论,你要获得知识,我们讲到笛卡尔时,笛卡尔想要建构他的理性演绎法,康德现在就要讲一个起认识论作用的逻辑,所谓叫先验的,是我这个认识论是先天认识形式,先验分析论康德叫关于真理的逻辑,先验辩证论康德叫关于假象或幻想的逻辑,一正一反,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重点是先验逻辑论,而先验感性论的篇幅很小,30-40页,先验分析论和先验辩证论各有200多页,所以它的篇幅是很不平衡的。说到先验感性论,也就是研究感性的先天形式,感性这个词康德用得是美学上的词,康德的前辈沃尔夫的学生鲍姆加登,他写过一本书《美感》,就是这个词,但这个概念在希腊文的原义就是感性的意思,而鲍姆加登讲的是它的审美的一方面。康德说我用这个词是感性一方面,而不是用在美感那方面。所以,康德用得词和我们今天有很大差距了。感性是什么?就是直观,所谓直观,就是当我们和对象发生关系,不经过中间环节,直接发生关系,在康德看来,我们人只有一种直观能力,就是感性直观,康德坚决反对人有理智直观,他认为人只有感性直观。怎么去研究感性中的形式?感性是直观,直观的内容叫经验直观,如果我们把思维的条件排除出去,在把经验的内容排除出去,看看还剩下什么,剩下的那个东西我们就可以叫纯直观,直观形式,我们在讲到洛克的时候,感觉直观分两类:外感觉和内感觉,康德其实也是这样来讲,感觉直观就是两方面,对外的感觉和内心的感觉,我们如果把外感觉的内容都排除出去之后,剩下的是什

么呢?康德说是空间。把内直观,也就是把人类自身心理活动的能力全排除出去,剩下的是什么呢?康德说就是时间。所以,康德说,空间和时间是感性的先天直观形式。这一点,是康德的独创,别出心裁。而这一点,同我们平常的感觉经验,通常的意识观念,大相径庭。在我们看来,这个世界就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之中。现在康德说,空间和时间不是外部事物的存在方式,而是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康德就需要证明,康德这个证明可以分成两个方面,听起来他的名词概念很唬人,形而上学的阐明和先验的阐明,简单来讲,形而上学的阐明就是要证明空间和时间是先天直观形式,先验的阐明就是要证明这个先天直观形式构成了经验的先决条件。我们先来看形而上学的阐明,其实就是先天直观的一个证明,空间和时间康德证明基本上差不多,我们没有时间很详细按照他几个方面去证,大致给大家讲一讲就能够理解。

讲座《西方哲学智慧》之康德的康德哲学(三)的笔记

形而上学的阐明就是要证明空间和时间是先天直观形式。先验的阐明就要证明的是这个先天的直观形式构成了经验的先决条件。我们先来看一看形而上学阐明,其实就是他关于感性直观的一个证明,这个空间和时间证明,康德基本上差不多,我们没时间给大家从几个方面很详细的去证明,大致讲一讲,大家就能够理解。康德证明空间和时间不是世界本身的存在方式,而是我们看待事物与事物发生关系,直观的先天形式,康德的证明是什么呢?首先,我们说空间和时间是感知事物的先决条件,而不是感知的结果。以空间为例,你要感知外部事物,就已经以空间为前提。你能不能感知不在空间中的事物,我们是不可能感知的。康德还讲,“人们可以想象没有任何事物的空的空间和时间,但是却不能想象有某种不在空间和时间中的事物。”康德想问的是,“空间与时间是不是通过感性经验而获得的经验概念。”你说我经验过许多空间,我有一个空间,所以我有空间感。康德说不是,说你只要感觉发动,你就以空间为前提,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因为康德要从先天的角度去证明它,所以他不太认同从生物学的意义去讲它。我们说人的直观能力、空间感是先天的。新生婴儿的空间感是很混乱的,戴眼镜的朋友过去要散瞳,你空间感就不一样的,因为你要通过两只眼睛聚焦,你才能确定空间。孩子刚生下来,肯定是不行,但是只要有外部事物的刺激,肯定很快它就有了空间感。你想一想一个孩子躺在那儿,连翻身都不会,他是不是经验了很多空间,他才有了空间感,他根本就经验不了什么空间。他只不过是先天具有,然后外部刺激,马上就出现了,他决不是后天训练出来的,也不是后天经验形成的。那么,在康德看来,空间是直观,不是概念,因为概念总是有很多个个体,比如你说有很多不同种的花,那么就有花的概念,它是涵盖许多个个体,但你能不能想像一个概念涵盖无限多个个体,康德说不行,形式逻辑中有一个内涵和外延的关系问题,叫做“内涵越少,外延越大”,也就是意味着你内涵越抽象,说明的东西就越多,但你能不能想像一个没有内涵的东西,它就不是概念,概念一定要有内涵,只要有内涵就一定涵盖有限的个体。但是空间不是,首先空间是一个,不同的空间是整体空间的部分,而不是它的个体,不是由很多个空间我形成一个抽象的空间概念,空间就是一个,而且它是个无限的,所以康德想证明的是空间与时间不是事物本身的存在方式,而是我们认识事物的直观形式,只要你要对外部事物有感觉,你就要通过空间为前提,你要对自己内心活动有感觉,你就是以时间为前提,不信大家试一试,你不以空间和时间为前提,你有没有可能经验外部事物,其实,空间和时间是先天直观形式如果证明了,它构成了经验的先决条件就证明了。因为它既是先天直观,那你必须通过它。但康德在这儿还是有一个证明,因为康德要说明数学问题。康德认为数学可以分为几何学和算术。康德说,几何学就是关于空间的科学,算术就是关于时间的科学。你必须把它看作是先天综合的判断,比如康德讲,几何学一开始给直线下定义,直线是两点之间最短的线。这里面不仅有量,也有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