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月考(5)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下载本文

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

【注】①穆先生:《汉书》载,楚王刘交开宴时每为他的中大夫穆生设醴,后刘交之孙刘

戊继为王,忘设醴。穆生认为该走了,去职而终避刘戊淫暴之祸。②佚老:《庄子·大宗师》说:“夫大块我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谓人生劳碌,老来可得安逸。

(1)“陶县令”曾叹日:“吾不能____ , 拳拳事乡里小人邪!”(1分)

(2)子欲置田产,父赋词骂之,足以当头棒喝的是词中 一句。(1分) (3)结合全词,简析本词所表现的词人的思想感情。(6分) 答 。 【说明】

本词句句都有来历。

吾衰矣:《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须富贵何时:<汉书·杨恽传》杨恽报孙会宗书:“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富贵是危机:《晋书·诸葛长民传》:东晋末年,诸葛长民权倾一时,后为刘裕所杀。诸葛长民曾说:“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危机。”

穆先生:即穆生。《汉书·楚元王传》:汉高祖刘邦之弟刘交封楚王,他以穆生、白生、申公三人为中大夫,十分礼遇。穆生不喜喝酒,刘交开宴时,特为设醴(米酒)。后刘交孙刘戊继为王,忘为穆生设醴,穆生退而言曰:我该走了。穆生称病去职。刘戊日渐淫暴,白生、中公劝谏无效,反被罚作苦役。

陶县令:《晋书·陶潜传》:陶潜为彭泽县令,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而归隐田园。 佚老:《庄子·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谓人生碌碌,只有老来才得安逸。

亦好:语出唐·戎昱《长安秋夕》诗:“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即今俗话所谓“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草窝”。

千年田换八百主:北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载,为五代时韶州灵树院如敏禅师语。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云:“千年田八.百主。”僧云:“如何是千年田八百主?”师云:

“郎当屋舍勿(没)人修。”

一人口插几张匙:范成大《石湖居士诗集》:“口不两匙休足谷。”自《注》:“吴谚日:一口不能着两匙。”

辛词善用典,“吾衰”句用《论语》,是经;“须富” \暂忘”句用《汉书》,“富贵”句用《晋书》,是史;“侠老”句用《庄子》,是子;“亦好”句用唐诗,是集。一词而四部用遍。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会桃花之芳园,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酌洒以白宽, 。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3)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__ ,惟有幽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野马”是什么意思?

一一兼谈科学对古籍的阐释 今年是农历甲午马年。在阅读<全宋词》时,发现三首关于“野马”的宋词俏得斟酌。幸弃疾《水龙吟》:“回头落日,苍茫万里,尘埃野马。”吴文英《凤池吟》:“万丈巍台,碧罘恿外,衮衮野马游尘。”,吴泳《八声甘州》:“富贵非吾事,野马浮埃。”

将“野马”与“尘埃”“游尘”“游埃”搭配使用,最早见于《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四库全书·子部》对此句解释说:“野马:形状如奔马的游气。”将“野马”解释为气体,却仍然无法理解这三首宋词的意思。

清朝经学家孙星衍对《一切经音义》中“野马”校正:“或问:‘游气何以谓之野马?’答云:‘马,特塺字假音耳。野塺,言野尘也。’”闻一多名著《古典新义·庄子内篇校释》:“野马字盖即沙漠之漠……野马亦尘埃耳。《庄子》盖以野外者为野马,室中者为尘埃,故两称而不嫌。”这里认为“马”通假“漠”,“野马”是野外的尘埃。

沈括《梦溪笔谈》明确反对这一观点。其卷三《“野马”为田野间浮气》中说:“‘野马’乃田野间浮气耳。远望如群马,又如水波,佛书谓如热时野马阳焰,即如此物也。”这启发我们可以查阅佛经中有无更多线索。

《大智度论》曰:“一切诸行如幻,欺诳小儿,属因缘,不自在不久住。是故说诸菩萨知诸法如幻如炎者。炎以日光风动尘故,旷野中见如野马,无智人初见,谓之为水。”《放光般若经》曰:“菩萨行禅,……观想如野马,”这里,把“野马”当作一种虚幻的自然现象,在日光下风吹灰尘产生一种错觉。

这样,关于“野马”就有三种解释:水气、尘埃和现象。到底哪个更正确一点呢? 大型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天文)》第一章《天象和观测》中“为什么恒星会眨眼”说:“当我们透过空气看远方的景物,发现景物也变得模模糊糊、抖动不停。中国古人给这种现象起了一个好玩的名字叫‘野马’。”可见,这里明确认为“野马”是一种自然现象。

透过空气看到抖动的景物,好像野马奔腾。因为空气在冷热不均的时候就会出现密度的变化,它们使大气的折射性质发生变化,就像一个个小透镜,于是导致了这种抖动现象。这牵涉两个重要科学术语:

一是天文学的“视宁度”。天文学家用“视宁度”来表征大气抖动造成星星“眨眼”的程度,空气抖动会影响到望远镜观测天体的清晰度,因此专业天文台要建在空气相对“安静”,也就是“视宁度”好的地方。

二是光学的“折射率”。空气弯曲光的能力,也就是折射率,取决于它的密度,更直接地说是温度。当温度不同的空气团相遇时,它们之间的边界层会瓦解成漩涡或者涡流,其对光线的作用就像是薄透镜。在火焰的上方或者是被太阳烤热的公路上,你也能看到类似的情形;而热气流会使视宁度更为糟糕。

可见,随着科学的发展,对古籍中术语的注解应当做一些必要的修正。“野马”以前曾被解释为“水气”和“尘埃”,以科学的角度看,是缺乏科学知识的误解。依据现代科学知识,“野马”有更为精确的解释:它是一种在视宁度不好的情况下,由于空气折射率产生的一种视觉“虚幻”现象。有趣的是,若用“野马”这个解释去理解上述宋代诗词,甚至《庄子》、佛经,是能够得到合呼古籍原意的阐释,这也说明了我国古籍文化在历经千年后,是能够经受住科学发展的考验的。

(选自2014年03月27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2.本文从 和 两个角度,对“野马”进行了考证和辨析。(每答4个字)(4分)

13.下列有关古籍中“野马”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将“野马”与“尘埃”“游尘”“浮埃”等搭配着使用,当源自《庄子·逍遥游》:“野

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清朝经学家孙星衍和现代文学家闻一多都认为“野马”的“马”字为通假字“尘”或

“漠”,“野马”即野外尘埃的意思。

C.在《梦溪笔谈》中,沈括将“野马”解释为“田野间浮气耳。佛书谓如热时野马阳焰。”

而形成这一观点,有佛经给他的启发。 D.《大智度论》等佛经将“野马”当作一种虚幻的自然现象,是人对日光下风吹灰尘产生

的错觉,被某些人误认为是“水”。

1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十万个为什么》完全采用科学术语解释“野马”,并明确为一种自然现象;反观古人

对“野马”的解释确有其局限性。

B.“野 ”会影响观察,故专业天文台应建在空气相对“安静”处,不会有空气抖动,也

不会影响望远镜观测天体的清晰度。

C.在被太阳烤热的公路上会看到“野马”,成因是温度改变了空气的密度,光在这里产生

了折射,而此时的 “视宁度”不好。

D.“野马”以前被误解为水气、尘埃和幻象,随着科学的进步,可以对古籍中的类似“野

马”的术语的注解,做出必要的修正。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 --18题。

一小时的变故 [美]凯特·肖班 亲友们都知道马拉德太太心脏有问题,因此,在向她透露她丈夫亡故的消息时,十分小心,尽量婉转些。是姐姐约瑟芬告诉她的,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发生了一场车祸。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