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报告 下载本文

和效果内隐性的特点,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操作,比较困难。

在实验中,我们主要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1—2年级)阶段目标对阅读能力提出的要求为低年级语文阅读能力评价标准,确定了低年级阅读能力评价的基本要素如下:

●阅读方式:包括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阅读策略:包括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诵读儿歌、童谣,展开想像。

●阅读兴趣:包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以及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阅读习惯:包括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我们确立了多元的课外阅读评价主体: 1、学生自评

学生是课外阅读的主体,只有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真正让阅读更有效。学生通过自评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在阅读中的真实情况,而学生必须了解自己读得怎么样,才可以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因此教师可让学生每天对照标准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定期让学生对自己的读书活动进行总结,写一写: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在活动中的不足;对自己的整体评价;下一阶段准备阅读的内容……

2、同伴互评

要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评价真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而且学生到底读了多少课外书,作为老师有时可能真的无法统计到,但学生之间有时反而很清楚,因此学生同伴间的评价不仅可以解放教师,也更客观。教师可定期让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评价,小组长负责统计和记录。小组互评使学生学会辨别,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3、家长查评

初期的课外阅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特别是在低年级的课外阅读评价过程中,更要争取获得家长的支持和督促。当学生每天完成阅读任务后,要求家长一起帮助记录学生的阅读时间,评估阅读量;让家长评价孩子的读书笔记,了解孩子的想法,促进感情沟通;学期结束时,家长与孩子一起统计整个学期的阅读总量,共同体味一路走来的艰辛与甜蜜。

4、教师点评

在所有的评价中,学生最为在意的是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阅读情况的基础上因人而异给予评价。对较差的学生,要带着放大镜找出其

5

优点所在;对于佼佼者,要带着显微镜找其“软肋”,避免“阅读高原现象”的出现。在同伴互助评价中,教师要做好指导者的角色,对学生的阅读情况作全面了解,在了解后后及时反馈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时时都在关注着自己的阅读。

(详见小学生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综合评价表)

四、研究成效分析

课题开展一年多来,学生的课外阅读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初步养成。

课题开展以来,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了,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阅读的习惯。原来绝大部分学生平均每天只能保证10分钟左右的课外阅读时间,现在大部分学生能保证每天半小时的阅读时间,有的学生甚至达到了一个小时。阅读时间有了保证,阅读量也明显上升,学生看书的面更广了,原来很多孩子的阅读以卡通漫画类、教辅类书籍为主,比较单一,经过引导,已经有很多孩子将目光关注到了阅读经典及各类有益的图书上来。 (二)学生阅读水平提高明显

学生的阅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大部分学生在读书时能通过略读,大概了解所读文章的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阅读时有丰富的心理体验;会利用工具书帮助阅读。不少学生在阅读时自觉做摘抄、背诵,并与同学作交流,积累名句数量巨增。

(三)学生阅读成果的转化迅速

一年来,学生阅读的量不断增加,内容越来越广泛,语文学习能力逐步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学生写作文时词语匮乏单调的现象有了显著改观,在各级各类征文评比中屡获佳绩。 (四)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加快

为了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需要率先垂范,也做一个爱读书的人。我们课题组的每位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教育名著和学生爱看的书。除了阅读吸收,教师们还积极地摘录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并认真写好读书心得。博览群书使教师们更有底蕴了,课题组的成员还结合教学实践,撰写了多篇论文,取得较好的成绩。

(五)学校的特色初步形成

自课题开展以来,学生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学生爱读、会读,读书已经成了我们教师和学生的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读书活动已成为一种无形的动力,使师生“活”在其中,乐在其中,收获在其中。

五、存在问题与今后努力方向

6

虽然本课题在实施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得到了广大学生和教师的认可,但同时也发现了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与一些困惑的问题:

1、课外阅读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一个学校来说,大部分教师仍把工作的重心放在课内阅读的指导上,如何在校园里形成一种氛围,让教师们解放自己,腾出时间,从课内挪一部分精力到课外,让课内、课外阅读双轨运行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2、学生对课外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了提高。但也有部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虽然在教师的引导下也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但在学习方面并无多大起色,所以如何通过有效的阅读促进后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方面的促进已经得到了有力的印证,但如何通过阅读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人文素养的提高及其它各科的学习,值得我们继续研究。

六、参考文献

[1]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跃平.《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 [3]瞿惕时.《阅读教学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4]张鸿苓.《语文教育学》.广西教育出版社. [5]李臣之.《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人民教育出版社.

[6]王晓春.《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互动模式的构建》.《上海教学研究》.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