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市X区
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总结
一、 X区基本情况
(一) 自然情况
X市X区为X市辖区之一,位于X市、X市、X市三市交界处,距三市距离均为50-100公里。与上述三市有等级公路相通,交通通讯较为便利,矿产资源丰富,境内蕴藏30余种资源。X全区下辖七个街道办事处、四个乡镇,总面积X平方公里,总人口X万人。X属X西部丘陵山区,全区耕地X万亩。X区前身南票镇建制于X年,X年为加强对原国有大二型企业X矿务局的行政服务,撤镇建区,隶属X市,1989年划归X市(现X市)。
(二) 采掘业发展情况
X因煤而设,因煤而兴。X矿区煤田面积约X平方公里,历史上累计探明地质储量X万吨,可利用储量X万吨,现保有储量X万吨,可采储量X万吨左右,占历史累计探明储量的7.9%。X矿区约在公元X年开始土法采煤,经清、民国、日伪等不同时期。X年国家成立X煤矿开发筹建处,X年成立原X矿务局,成立初共设建煤矿X个,年核定生产能力X万吨,X年后,国有井田中部分残余煤田由地方乡镇煤矿进行残采,高峰时地方乡镇矿达到X家。
1
煤炭产业是X地区长期以来唯一的支柱产业,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赖煤炭资源开采,全区60%以上居民生活来源于煤炭生产和煤炭企业辅助性生产。经五十余年规模采掘,井田资源全部枯竭,到目前,原X矿务局已先后关闭矿井3家,地方煤矿关闭250余家,现有国有矿井X座,地方小煤矿X家。
近年来,受资源枯竭影响,X地区煤炭生产大幅萎缩,产量大幅下降。2007年,全地区煤炭产量295万吨,比产量最高时的508万吨锐减213万吨,2008年全地区煤炭产量276万吨,比鼎盛时产量锐减232万吨,采掘业产值比鼎盛时期下降30%左右。
二、 X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开展情况
X区属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只有煤炭资源具有大规模开采价值。长期以来,煤炭工业支撑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保障了国家的能源安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单一的结构性矛盾日显突出,同时,面临着煤炭资源枯竭、采煤诱发的地质灾害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诸多问题,严重地影响、制约着我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破解这一发展难题,必须实行转型发展,改变旧有的发展模式,这是无奈也是明智的选择。早在2000年,我区面对煤炭资源逐步枯竭、煤炭销售市场低迷、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突出的严峻形势,开始提出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兴建了一批非煤资源开发
2
项目。2006年,区委、区政府适时做出了“以经济转型为重点,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开始了自发的经济转型。2007年,国家出台了《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工作目标、重点措施和相关政策,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机遇、提供了动力,全区上下深受鼓舞。我们及时启动了资源型城市的申报工作。经过各方努力,X年X月,我区被列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借此契机,我区紧紧捉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迅速把主要思想和工作重点统一和转移到国家政策上,我们把推进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现实的载体和最直接的抓手,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开始由自发的经济转型向国家支持推动的全方位的城市转型转变。经过积极探索和实践,我区的转型实现了良好开局,相关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我们在宏观层面上主要抓了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 加强组织领导,切实保证转型任务的落实 在国家批复X区成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地区之后,我们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从转型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动员,牢牢树立抓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就是抓生产力、抓新型工业化、抓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思想,切实把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
3
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和“十一五”发展的重要内容,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在全区范围内形成了谋转型、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并经区委、区政府研究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区长任组长,常务副区长任常务副组长,各位政府副区长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和各乡镇、街道,以及相关重要企业为成员单位的X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发展和改革局。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有力地促进了转型工作。
(二)不断解放思想,加快转变观念
资源型城市沿袭计划经济的习惯思维、习惯动作根深蒂固,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十分迫切。区委、区政府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转型工作的先导,先解决思想问题,再谋划发展问题,相继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一是突出紧迫性,不断强化不转不行、转慢了也不行的意识,锐意求新求变,超常规推进又好又快发展,转型既事关全局,又与每个人密切相关,个人的工作必须围绕转型大局开展,个人行为必须对转型工作负责。二是探索规律性,转型本质是学习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反复出现的问题探索规律,普遍存在的问题建立制度,统筹兼顾,在实践创新中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三是尊重差异性,要求干部必须学透文件精神,真学、真懂、真用,对区情把握突出从X实际出发,坚持走具有地方特色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