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英语电影片名翻译方式分析-最新教育资料 下载本文

面意思,用一个别具匠心的名字突出它的祈使功能。如Earthquake用译名《惊魂夺命》取代直译《地震》,这样就让观众突兀地进入一个惊险的灾难场景,吸引力一下就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三、电影片名翻译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 在相关的目的论理论中,要求翻译工作者在具体的翻译活动中结合翻译语境和自身的实际理解进行处理,以受众群体的实际需求作为基本的功能指向。在目的论的相关理论中,一般认为文本可以从其具体的文本功能进行划分,较为常见的划分方式为: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祈使功能。信息功能就是通过片名,将影片的内容简练地传达给观众,使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原片的思想内容。审美功能就是以语言的优美流畅、生动形象打动观众,形成观众的审美愉悦。

从生活角度上来说,好奇心理基本上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对于新奇的事物人们总是有进一步接触的欲望和期待。而祈使功能和信息功能的应用,正是感染受众群体情绪,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有效途径。

在实际的英语影片片名翻译过程中,目的论家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指向法则,对英语影片片名的翻译,实际上同样也是一种在实现基本价值基础为前提的商业行为。可以说,一个良好的片名翻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一部影片打开国外市场、获得国外观众青睐提供极大的支持,是影片得以获得商业价值和市场认同的重要前提。这一点在我国最近几年引入的外国动画片翻译活动

中表现得尤为明显。Toy Story《玩具总动员》在我国上映后好评如潮,这样一来,就导致在以后的电影片名翻译中,总动员一词被广泛应用,如我们所熟知的《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等,[4]这些利用总动员一词作为片名的影片,在翻译过程中良好把握了观众心理需求,在宣传上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与此同时,随着这些影片的上映,片名中个别优秀词汇的不断强化,更使得诸如总动员一类的词汇成为优秀动画片的代名词,具有极高的市场意义。

〖JP+1〗在目的论视角下进行的翻译行为的首要原则就是目的指向原则,而这一原则在实际上并不是说要抛弃原文内容,随心所欲进行翻译,而是要求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翻译者从对译文的理解和自身的社会经验出发进行的翻译行为。同时,翻译行为也不是一种随意的外语写作行为,只有能够真正意义上地协调译文目的和作者意图才能够获得良好的翻译效果。如The ThirdMan,有人把它译为《第三者》,这样的翻译显然无法真正表达该电影的精髓,如果从该影片的内容出发,那么译为《第三个人》才是合适的。 四、结 语

目的论视角下的英语电影片名有多种技巧值得我们学习,同样,作为一种具有非常强烈的目的指向性的人类活动,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把握目的指向原则。翻译者在实际的翻译活动中,不仅仅需要从原文原意出发,还必须能够结合自身的文化背景、对译

文的期待、交际需要等因素决定译文的交际目的。电影片名的翻译作为一种典型的商业行为,如何迎合观众的喜爱成为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因此,从目的论角度对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技巧加以讨论,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