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实验学校党员学于漪师德感言 下载本文

一个实验的教师更要理解今天的学生,尊重他们,使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会学生 “做最好的自己”。同时重视家庭教育,教会家长“与孩子共成长”。总之,我们每个教师都应以于漪为榜样,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情感力量塑造学生的人格,熏陶学生的情操。为培养新一代作出新贡献。 倪琛宏:

“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于漪用这句话不仅鞭策自己,也勉励着我们青年教师。习是无止境的,于漪老师说:在我的字典里,永远没有一个“够”字。教师,共产党员,多么有分量的名词!拥有的同时更要认清身上肩负的责任是何等庄严与厚重。一个教师的一辈子都要学习,边学边教,因此一个教师真正的成长就是在于他内心深处的觉醒,这是最最重要的。她集自己的60年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合格的教师,要做到:心中有书,目中有人,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要一辈子学做人、一辈子学做老师。教育是一个育人的大工程,这里面学问很多,关键就是教师要尽心尽力。尽力很好做到,尽心是很重要的,要用心血浇灌,孩子是国家的宝贝,是每一个家庭的宝贝,这些孩子们都交给你了,那老师的身上就是千斤重担。 徐红:

1978年进入上海师范大学听的第一个报告就是于漪的报告,她告诉每一个想要做老师的人必须奉有一颗爱教育、爱学生之心。30多年过去了,听了报告无数,看了于漪的著作不少,她成为我从事教育工作的精神引领,教语文,要像于漪一样把文学之源送入学生心田,做教育管理,要像于漪一样用道德恪守自己,用情感影响他人。于漪是影响我教育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人。 仇虹豪:

读于漪老师这本书,看于漪老师的录像,让我感动后还有“余震”,心里一直在振动。我为什么振动?我发现要学做于漪式的教师应该是我们每个教师一生目标。每日吾省三身,从反思以下问题开始。教什么?教师首先必须认真备课,读懂教材,读通教材,自己能够驾驭教材,我能做到吗?我想除了公开课需要之外,我还是基本愿意被教材牵着鼻子走,为什么呢?因为要整合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实在太辛苦。反思我的课堂,有时候真的是束手束脚,就是因为我的脑子中始终有教材,我常常力求把孩子引导到教材这条道上。现在想来,我上

STS课轻松多了,因为教材是我自己编写的,我可以运筹帷幄,我可以自主地根据学生发展随意修改教材。我想这个问题,值得我重视,现在还不晚。如何备课?必须一丝不苟,把教材吃透。教师要独立思考,刻苦专研,力求自己真懂。备课的一部分要备总体框架,教师要胸中有书。于漪老师备一堂新课都要10小时,而我大概2小时,看来我比她本事大多了。实在惭愧,因为什么叫备好课了?实在是深不可测啊!不过,我至少会在每次上完课后,再备一次,一次次累积新的感受和灵感。这样,我想如果教材不变,五年后还是我教的学生一定获益匪浅。如何上课?功底厚实是前提与基础,口头表达能力是需要锤炼,思路有条不紊,严谨周密,板书规范、美观。唯一的目标就是:教课要一清如水。如何清?要有单一、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切实可行。教学内容不能与教学目标脱节。每个教学环节要环环相扣。做个好老师要“厚”,这是内在的底蕴,但是表现在课堂上要“薄”,这是让孩子清晰掌握的关键。我的导师顾志跃一直说:“给初中生上完一堂科学课后,让他们每个人掌握一个“眼”就行,你老师的本事就是把40分钟的厚度归纳为12个字,4秒钟记住的核心句就好了!”作为教师这样一个神圣的职业,我把我的人生目标定为学做于漪式的教师,我的做法就是:做一个厚薄兼备的好教师! 顾桂萍:

观看了于漪老师先进事迹视频后,被她一生的追求感动。

韩愈在《师说》里有一句千古名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是她看得更远,她看到了教师与国家的发展休戚相关。教育是为了什么?于漪老师认为教育就是为了育人。教书和育人不能割裂开来,教书就是为了育人,教书的过程就是要培养一大批适合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作为教师,应该时刻对自己的工作保持热情,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于漪老师80高龄,仍然战斗在教育事业第一线,为了培养育人的教师,依然拒绝私立学校的高薪聘用,她说,:“如果我当一校之长,我只属于一个学校,可是我应当属于大家的,应该为更多的人奉献。”,感动于她无私的奉献精神??于漪老师是有个性的思想者,有风格的教育家,有骨气的知识分子。 于漪老师两个多小时的报告可谓是精神纷呈,让我受益颇丰!于老师的开场语就是“选择教师,就是选择高尚!”一直会回响在我们耳边。 曹以瑾:

党支部组织我们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的先进事迹,看宣传片时很受教育。80多岁的于漪老师,是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今天仍在以各种方式,尽

自己的最大能力实践着她的信念------一生做教师,一生学做教师。我也热爱教师岗位,喜欢孩子们。她是我学习的楷模,树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我会认真学习于漪老师以学生为动力,以育人为首的精神。对工作必须有责任感。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努力做到。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学生是我们的神圣事业。对学生我们既要爱又要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是我们老师基本的道德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要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学习于漪老师的事迹使我更加认识到,要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书是育人的载体,育人是教书的目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改好每一本作业。多读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多思考,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多观察,向身边的人们学习。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陆如萍:

于老师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把做人、育人作为教师工作的制高点,坚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思想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把语文教学和情操熏陶、知识传授、智力开发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一位儒雅的学者型教师,一位独具人格魅力的教师,在看完她的纪录片之后,她说的“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永远印在我的脑海。一辈子做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是于老师一辈子奉献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将教育当成自己的终身追求事业,对于教师而言是非常必要的。这种“不慕他山高”的境界是我们教师所要修炼的。选择了做教师就必须承受教师所带来的清贫和甘于人梯的奉献精神;在以前如此,现在还是如此。一辈子学做教师。社会的发展对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教师整体素质

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教师教育的专业化—也就是说,教师必须追求自己的专业成长。因为教师的教学对象是人,教师这一职业又是复杂的脑力劳动,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具有鲜明的示范性,教育效果具有长期性和长效性。像于漪老师一样,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王文斌:

捧着《岁月如歌》,一页页往下读,我仿佛在倾听一位长者的独白,娓娓道来,时而激越,时而平缓,时而低语,感觉犹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这是著名的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几十年教海生涯的真切体验,同时感谢于老师和我们一起分享她的这些经历。于老师说“声情并茂的朗读、讲解,旁征博引的议论、评析,眼神、手势、神往的表情,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我常顿然有所悟:这就是语文!”如此地下功夫研究教学,如此的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原来特级教师是这样“炼”成的。《岁月如歌》是一首朴实坦诚的歌,它是从于漪老师心中流淌出来的歌。于漪老师无疑是深邃的,有思想高度的,但在这里,她却是单纯的,是真实的。对自己,于漪老师从不会夸饰与溢美,就像她的终身伴侣黄老先生评价她所说,是“很天真,很幼稚的”,是“没有什么想头的,只想把事情做好”的。因而,《岁月如歌》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坦诚与真实,“拉开层层心幕,往事历历眼前”。它是于漪老师成长过程的真实展现,是她内心生活的坦诚剖析。

感谢于漪老师,感谢《岁月如歌》,读完此书,让我一清如水,心无旁骛! 于敏:

“教育事业真正是遗憾的事业,教师的责任大如天,追求永无止境。”回忆起在记录片里于漪老师所说的这句话,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漪老师在自己的一生当中,立足于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她投注于学生投注于教育事业,一切缘自她对学生深深的爱。我是一名年轻的语文老师,通过观摩了这部于漪老师的记录片,真切地感受到要学习于老师的精神:刻苦钻研,拼命向前,热爱学生,热爱教育,发挥自己的一点光,一份热! 张丹:

平凡之中见伟大,伟大之中亦平凡。于漪老师是我一直非常仰慕的前辈,当我第一次读她的课堂实录时就为她精彩的教学设计所折服,那还是在十二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