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实验学校党员学于漪师德感言 下载本文

杨燕:

“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是我阅读了《岁月如歌》后最拨动我心弦的一句话,这句话最好的说明了于漪老师对教育事业的强烈的责任感和执着的追求。“让课堂生活产生持久的魅力,首先在于教师对生活有执著的追求,在课堂中倾注自己的爱。”她曾说“我当了一辈子教师,教了一辈子语文,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我深深地体会到‘永不满足’是必须遵循的信条。”作为教师的我也曾不懈追求,期望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舞台,展露才能,交流思想,产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然而,由于惰性,总是缺少了一份持续的热情,总是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放弃追求。阅读了这本书,我会用于漪老师的这句话——“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不断地鞭策我,督促我去“追求永无止境”的学习。 范莉:

于漪老师的故事平淡而朴实,没有太多的跌宕起伏,有的只是平静的坚守和不变的衷肠。然而,当我们寻着她的足迹去探源中国教师的成长之路,去追问中国教师应有的灵魂与脊梁时,却不由感慨:那穿越了一切功名、利害和得失的师德师魂,那平淡下面的深刻是多么震人心弦,叫人难以忘怀。试问,我,一名伴随改革开放而成长的党员教师,又将该如何作为!

黄文良:

读了于漪老师的回忆录《岁月如歌》一书,感触良多。引用于漪老师的一句话“教师责任大如天,追求永无止境。”虽然教师这条道路走起来会有艰辛坎坷,但是我一定会坚定自己的信念、向着崇高的理想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李军:

近日,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自传《岁月如歌》,深感她的师德为人,学术造诣,教学成效,皆足为楷模。在这本自传中,于漪老师敞开心扉,向我们讲述了自己儿时求学的艰辛与欢乐,讲述了对可敬可亲老师的怀念与崇敬,讲述了疾病对自己的磨难,讲述了初为人师的紧张与困难,到怎样把握课堂教学的主宰,讲述了她对语文学科性质与语文教学的结构与功能的思考与认识,讲述了她对学校培养学生、教师成长的真知灼见,甚至连她多年来的读书心得也涵盖在内,于漪老师都毫无保留地述诸文字,为我们后辈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唐晓芬:

书中的故事不仅深深的吸引了我,其实于漪老师跟我们青年教师一样,在刚开始我们教

学生涯的时候,我们的教学语言的确毛病非常多:啰嗦,重复,不精炼。但作为教师,她言传身教,花了大力气改进自己的不足,这点非常让人敬佩,向于老师学习!希望到我年老的时候,回头看看自己的教学生涯,我能自豪的说,我是一名人民教师!

杜伟清:

拜读《岁月如歌》,如与于老师聊天,一清如水,不禁让人感慨于老师博大精深,又虚怀若谷,体现一代宗师风范。其中有很多的话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受益匪浅。

于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有的事看起来细小,要真正做好,必须有责任大如天的意识。这就告诉我做老师必须要“求真”,做老师不能蒙学生,碰到吃不准的地方不能绕道过去、含糊过去。这种求真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施舜华:

岁月如歌,心灵的历程如同一叶孤舟,它停泊过温柔恬静的港湾,也经历过许多惊涛骇浪。当我一天天成熟年老时,希望自己会比年轻时更加热爱教师这份职业,更加热爱自己的学生,更加热爱这与学生在一起、有校园作伴的生活。永远向于漪老师学习。

初中部支部

唐惠康:

读于老师的《岁月如歌》就好似在看于老师的人生如歌。我特别欣赏她的一句话“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如果说教师的生涯就是在教育学生的话,我们可以想象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独特的音调,老师不该让孩子走掉,也不该随意让学生从G调换到C调。而我们可以做的是应该反复修正自己,让每个教师的心弦和每一个学生对准音调,这样一定会在我们的教书育人的长河中谱写一曲曲协奏。 徐佩娟:

作为一个从教20多年的普通教师,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感触颇深,并深深地被老一代老师的精神感动。她教书育人,诲人不卷一辈子;她钻研业务,站在教改前沿一辈子;从她身上,我们需要学习的太多太多。一、敢于说真话:她曾说过“育人不等于育分”——— “育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育人。但是现在是怎么样呢?淡化了人强化了分,老师,很多老师是不愿意的,但是不得不为之,教师忙什么?忙造分,加班加点加练习。家长呢?

追分,逼分,逼孩子。学校做了不行,晚上回去还要加。教师确实也没有办法,他评职称,什么奖金离不开分,因为分是量化,最便当了,你考核一个人综合素质多难,最便当就是量化,人能量化吗?量不起来的,开玩笑呀。”于漪老师这么一段大白话,一针见血地说出了当今教育的弊端,她理智、清醒、客观,不因自己是名人,而一味地讲大道理,客话,套话,来迎合上级。这样一位老共产党员讲求实事求是的作风,令我深深敬佩。高尚的师德:于漪老师用她的一生,实践了“我要当一辈子老师”朴素誓言。她说:“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它是生命之魂。我要按我的年龄的话,我现在不要做事情了,我个人来讲我一辈子带了多少乱班、乱年级,我不断地改行,教这个,教那个,茹苦含辛,要为我个人的话,我是不愿意干的,但是当我想到教育是这么伟大的事业,是真善美的事业,是培养我们的后代的,我就有无穷无尽的力量,信念理想、你这种志气是左右你的整个的工作的方向的,一个人失魂落魄了,他就迷失方向了,没有方向了,教育失了魂,所以我一直讲我们不能办没有灵魂的教育。” 于漪老师这种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师德令我叹服。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像于漪老师那样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老师才能享受到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教书育人:在《岁月如歌》中的“考问感情和责任”一章,让我对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为一名老师就应该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作为老师,应该像于漪老师那样,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来爱护,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应把握批评的“度”,如果我们老师能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那就是我们教育的成成功,也会得到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陈丽萍:

看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心底由衷地升腾起一股敬意,敬重于老师的为人和为学,敬佩于老师的执着和毅力,尽管平时工作繁忙,她却笔耕不辍,一生留下了那么多的著作,实现了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飞跃。我想,教育工作中,我也常常会碰到很多烦心事、棘手事、痛苦事??不妨感谢生活的赐予,静下心来思考,落下笔来记录。长长的岁月,慢慢地积累,

必定是人生一笔巨大的财富。 姚持平:

于漪老师的书我是一口气看完的,也许本身就熟悉她的缘故,也许带着对她崇敬的心情愿意悦读的缘由。整本书就是于漪人生的一首长歌、一篇隽永的诗篇。我最感动的是书末尾的一句话:“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这句话并不惊天动地但是让我热泪盈眶。我是一个做了30年,即将临近退休的教师,回首这段生涯,我心里始终装着学生;我经常学习新事物;我也一直每日三省其身,虽然我是一个普通人,但是我的教师路程也同样是我人生的重大乐章——“我用爱心做了一辈子教师!不悔!” 施惠:

在读于漪老师《岁月如歌》的整个过程中,我深深的被感动了,感动于于老师对学生的那份无私大爱,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那份执着追求,以及不断的超越自我。在看我自己我觉得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重要做到以下几点:勤于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静心读书,丰富自身的知识;积极学习。 王海生:

怀着崇敬的心情一气呵成读完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我真的被于老师的精神感动了。她的一生即平凡又不平凡,说平凡因为她的一生是从事教育事业的一生,我们很多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够实现的,说不平凡因为她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一生,是执著的追求一生,这些又是我们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所要努力的,所要学习的。从于老师的身上我深刻的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专业素养是第一位的,只有不断的研究教学方法、学习教学理念才能够使自己在课堂中能够有更好的发挥,才能够真正的站稳课堂。 李秀梅:

于漪老师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无不使大家为之折服。“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当听到于漪老师的这一句话时,我感动于这位耄耋老人对于教育事业的挚爱,感动于这位教育智者宽容博大的精神,感动于这位教育前辈的情意深长的教诲。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应该学习于漪老师那样心中有学生谱,这个谱是活泼鲜跳的,多姿多彩的,一个人一个样的。实验的学生个性鲜明、视野开阔,所以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