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涵江水利枢纽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
前部水平段采用浆砌块石,为减小渗透压力内设排水孔,底部为100mm碎石垫层反滤层。后部倾斜段采用干砌块石,下层碎石垫层,厚度为100mm。干、浆砌块石厚度均为500mm。
3.3.4 防冲槽设计
防冲槽一般为堆石结构,槽顶与海漫顶面齐平,槽底高程决定于冲刷深度、开挖施工和堆石数量等条件,本次设计,防冲槽采用常用的宽浅式梯形断面,深2m,底宽3米,防冲槽上、下游边坡取1:2~1:4。
3.4 防渗排水设计
水闸的防渗排水设计主要是根据闸基地质情况及上、下游水位条件等进行设计计算,内容包括:(1)进行水闸的地下轮廓布置,设计防渗、排水设施的型式、布置、构造和尺寸;(2)渗流压力计算;(3)验算地基抗渗稳定性;(4)滤层设计;(5)防渗帷幕及排水孔设计;(6)永久缝止水设计。
3.4.1 地下轮廓设计
地下轮廓主要包括底板、砼铺盖、板桩和排水设施。
闸底板是闸室的基础,承受闸室及上部结构的全部荷载,并均匀的传给地基,又兼有防渗、防冲刷的作用。它既要满足上部结构布置的要求,又要满足稳定及本身的结构强度等要求。
1)底板顺水流方向的长度L
L可按经验公式估算L=(H+2h+α)(1+0.1△H)K 其中:h=0.5m α=0.5m k=1.0
设计水位:H=19.5-13.0=6.5m ΔH=19.5-14.5=5.0m 则L=(6.5+2×0.5+0.5)×(1+0.1×5.0)×1.0=12.0m 校核水位时:H=20-13=7m;ΔH=20.0-14.5=5.5m 则L=(7.0+2×0.5+0.5)×(1+0.1×5.5)×1.0=13.2m
进一步考虑上部结构稳定及底板防渗要求,初拟底板长度L为20m。
2)底板厚度d。根据经验,底板厚度为(1/5-1/7)单孔净跨。即厚度在1.4m~
17
河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涵江水利枢纽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
2.0m。故初拟d=1.8m。
3.4.2 闸基防渗强度的验算
按经验公式计算所必须的防渗长度为
L=C△H 《水工》(6-11) 式中:L为防渗长度,包括水平段、铅直段及倾斜段 △H为上下游水位差(m); C为渗径系数,取7。
1)设计水位:上游水位19.5m,下游水位14.5m,则 L=C△H=7×(19.5-14.5)=35m
2)校核水位:上游水位20.0m,下游水位14.5m,则 L=C△H=7×(20.0-14.5)=38.5m 根据上述所确定的尺寸,实际闸基防渗长度
L=0.6+0.5+0.7+19+2.2+1.5+4.4×2+1.4+15.5+1.4+1.0+6.2=58.8m 大于设计和校核水位下的计算值L,满足防渗长度要求。
3.4.3 渗流计算
渗流计算的目的是计算水闸闸基地下轮廓线各点的渗压水头、渗流坡降、渗透流速等。渗流计算的理论计算主要有直线比例法、加权直线法、改进阻力系数法等。
本设计中渗流计算采用改进阻力系数法进行渗流计算。 (1)地下轮廓线的简化
为了便于计算,将复杂的地下轮廓进行简化。由于铺盖头部及底板上下游两端的齿墙均较浅,可以将它们简化成短板桩。
18
河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涵江水利枢纽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
铺盖止水铜片底板止水铜片护坦1-3 地下轮廓布置图 (单位:m) (2)确定地基的有效深度
根据地质资料,闸址位置不透水层距底板约有16m。
由地下轮廓线简化图知:地下轮廓的水平投影长度L0=20+20=40m,地下轮廓的垂直投影长度S0=13.0-5.8=7.2m。L0/S0=40/7.2=5.56>5,故地基的有效深度
Te=0.5L0=0.5×40=20m 《水工》 (6-19)
大于实际透水层深度,因此渗流计算深度取实际的透水层深度T=16m。 (3)渗流区域的分段和阻力系数的计算
过地下轮廓的角点、尖点,将渗流区域分成八个典型段(见图3-4-1),Ⅰ、Ⅷ段为进出口段,Ⅱ、Ⅳ、Ⅴ、Ⅻ段为内部垂直段,Ⅲ、Ⅵ则为内部水平段,查《水工建筑物》表6-3及分别计算阻力系数列表如下:
表3-4-1 阻力系数计算表 区段名称 进出口段 内部铅直段 内部水平段 渗流段 Ⅰ、Ⅷ Ⅱ、Ⅳ、Ⅴ、Ⅻ Ⅲ、Ⅵ 阻力系数ξ计算公式 ξ0=1.5(S/T)1.5+0.441 ξy=(2/π)ln{ctg[π/4(1-S/T)]} 结果 ξⅠ=0.464、ξⅧ=0.514 ξⅡ=0.029、ξⅣ=0.409、ξⅤ=0.355、ξⅫ=0.063 ξy=[L-0.7(S1+S2)]/T ξⅢ=0.874、ξⅥ=0.970 由上表及公式
ξ=??i=0.464+0.514+0.029+0.409+0.355+0.063+0.874+0.970=3.678 (4)计算渗透压力
各段水头损失的计算hi=ΔHξi/ξ 《水工建筑物》(6-18)
19
河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涵江水利枢纽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
1)设计水位条件下: ①ΔH=19.5-14.5=5.0m
由上面公式计算设计水位下的各段水头损失,列表如下:
表3-4-2 水头损失计算表
分段编号 ξi Hi Ⅰ Ⅱ Ⅲ 0.874 1.188 Ⅳ 0.409 0.556 Ⅴ 0.355 0.483 Ⅵ 0.970 1.319 Ⅶ 0.063 0.086 Ⅷ 0.514 0.699 0.464 0.029 0.631 0.039 ②进出口水头损失的修正: 进口处修正系数β'为 β1'=1.21-
??T/?12??T???????21 《水工》(6-21中的β'计算公式)
?S/?2?(?0.059)T??T′=12.4+4.8=17.2m T=13.0+4.8=17.8m S'=13.0-11.9=1.1m 则 β1=1.21-
1=0.583<1.0,应予以修正 2??17.2??1.112?2?0.059)????(????17.8??17.8进口段的水头损失修正为h0'=β'h0 hI0'=0.583×0.631=0.368m 进口段水头损失的修正量为
Δh=(1-β1')hI0=(1-0.583)×0.631=0.263m 修正量应转移给相邻各段,则 hII'=0.039+0.039=0.078m
hⅢ'=1.188+(0.263-0.039)=1.412m 同样对出口段修正:
T'=16.0m T=17.3m S=2.3m 出口段修正系数β2'为 β2=1.21-
??T/?12??T???????21
/?S?2?(?0.059)T?? =1.21-
1=0.785<1.0,应予以修正 2??16??2.312?2?0.059)????(????17.3??17.3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