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五十三)
1.(1)原因:北洋政府尊孔复古;北大校政腐败,学制混乱,缺乏学术氛围;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言之成理即可)
措施:实施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方针;改革学科和教学体制,进行文理扩充;废科设系,实行学分制。(言之成理即可)
(2)影响:使北大成为学术自由、人才济济的高等学府;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主要活动基地;为近代中国大学改革作出典范。(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从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从办学方针、分科、管理等方面回答。第(2)问,从学校思想地位、学术地位、改革的深远影响等方面回答。 2.(1)特点:法制化;兼顾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具有反复性;带有近代化色彩。
(2)积极影响:有利于厘清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秩序;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有利于近代税制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影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解析] 第(1)问,从法制化、全面化、近代化等方面分析。第(2)问,从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两方面进行作答。
3.(1)特点:土地改革在解放区进行;打击大地主,贫困农民分得了土地;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心;出现了一些“左”倾错误,并迅速得以纠正。
(2)意义: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被发动起来支持革命战争;肃清了土匪,巩固了政权,稳定了社会秩序。
[解析] 第(1)问,从范围、对象、目的、问题等方面回答。第(2)问,从政治、经济、社会秩序等方面回答。
4.(1)背景:工业化进程使法国城市问题凸显;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悬殊,阶级矛盾加剧;巴黎城市破旧,需要改造。
特点:拆建住房与福利建设相结合;利用企业融资;扩充国有地产。
(2)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巴黎的住房问题和城市面貌;其成功经验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借鉴、采用。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从城市问题、阶级矛盾、城市建设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从城建方式、资金等方面回答。第(2)问,从民生、城建、经验等方面回答。
5.(1)历史条件:政府重视并拨款发展初等教育;民主政治逐步发展,议会通过立法予以推进;初等教育已具备一定基础;工业革命提供经济条件。
(2)意义:宣告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促进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推动教育世俗化;提高人口素质,为工业社会的人才需求奠定基础;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公平。
[解析] 第(1)问,从教育、制度、经济等方面回答。第(2)问,从教育方针、人口素质、人才培养等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