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期末题库(1) 下载本文

第九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内生产总值是(A)的市场价值总和。

A.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 B.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地区)境内交换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 C.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产品与服务 D.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地区)境内交换的所有产品与服务

2.名义GDP和实际GDP的主要区别是(B)

A.名义GDP按价格变化做了调整,而实际GDP则没有 B.实际GDP按价格变化做了调整,而名义GDP则没有 C.名义GDP更适合于比较若干年的产出 D.实际GDP在通货膨胀时增长更多

3.如果一国或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B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4.在一个四部门经济中,GDP等于( C ) A.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净进口 B.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总出口 C.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D. 工资+地租+利息+利润+折旧

5.政府向公务员支付的工资属于( C )

A.消费 B投资 C.政府购买 D.转移支付

6.如果个人收入为3000元,个人所得税为150元,个人消费为2000元,个人储蓄为850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为( B ) A.3000元 B.2850元 C.2000元 D.1000元

7.下列关于GDP平减指数与消费价格CPI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企业或政府购买的产品价格上升将反映在GPI上

B.在美国销售的中国制造的电视机价格上涨会影响美国的GDP平减指数

C.CPI衡量一国(或地区)生产的所有产品与服务的价格,而GDP平减指数只衡量消费者购买的产品与服务的价格

D. GDP平减指数和CPI都可以作为衡量经济中价格水平变化的指标

8.假设2011年为当年,2011年的CPI为120,再加上上一年即2010年的CPI为100,则2011年的通货膨胀率为(C) A.12% B.16.7% C.20% D.26.7%

9.失业率是指( A)

A.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百分比 B.失业人数占整个国家人口数的百分比 C失业人数占就业人口数的百分比 D. 失业人数占劳动力资源的百分比

10.某个大学生毕业后未能立即找到工作,属于(A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11.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C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

12.某个纺织厂因为纺织业不景气而失去工作,这种失业属于( B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 二、多项选择题

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有( ABCE ) A.是市场价值的概念

B.测度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C.是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D.是一定时期实际销售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E.计算的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2.国民收入合算的体系包括的总量指标有(ABCDE )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国民收入 E. 个人收入

3.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有( BDE)

A.生产法 B.收入法 C.部门法 D.支出法 E.增值法

4.衡量价格水平的主要指标是(AD ) A.GDP平减指数 B.GNP平减指数 C.宏观经济指数 D.消费价格指数 E.国民收入指数

5.按照西方劳动经济学的传统分类,失业可以分为(ABCD)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季节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E.区域性失业

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

一、单项选择题

1.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是( B) A.总供给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B.总需求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C. 消费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D.总供给水平和总收入水平同时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2.在两部门经济中,实现均衡产出或均衡国民收入的条件是( C) A.总支出的企业部门的收入

B.实际消费加实际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3.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元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在图形中,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A)

A.2/3 B.3/4 C.4/5 D.1

4.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是(B) A.它们的和等于0 B.它们的和等于1 C.它们之间的比率表示平均消费倾向 D. 它们之间的比率表示平均储蓄倾向

5.如果消费函数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则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 D)

A.递减递减 B.不变不变 C.递减不变 D.不变递减

6边际消费倾向小于一,则意味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使意愿的消费( A)

A.增加,但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B. 增加,且幅度等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C.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储蓄 D.保持不变,这是由于边际储蓄倾向同样小于1

7.当实际投资大于计划投资时( C ) A.家庭储蓄少于公司对他们的期望 B.经济将自然处于均衡状态

C.相对于家庭消费计划,公司产生了太多的商品和服务 D.经济中的资本折旧一定会增加

8.在简单的凯恩斯模型中,若消费函数为C=100+0.8y,则投资乘数为( B )

A.0.8 B.5 C.100 D.0.2

9.利率和投资量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A) A.利率越高,投资量越小 B. 利率越高,投资量越大

C.利率与投资量之间的关系随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D. 利率与投资量之间不存在关系

10.下列关于投资的Q理论表述正确的是(B) A.q理论说明股票价格上升时,投资会相应减少

B.q小于1说明买旧的企业比新建更便宜,社会上不会有这方面的新投资

C. q小于1说明买旧的企业比新建更便宜,社会上不会有这方面的新投资

D.q理论反应了资本的前期报酬率与当期报酬率之间的关系

11.国外需求的决定因素是(D ) A.国外国民的收入水平 B.国外国民的消费倾向 C.国内产品和服务的价格 D.以上三项均是

12.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是( D )

A.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 B.边际消费倾向大于1

C.社会上的各种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 D. 社会上的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二、多项选择题

1,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凯恩斯主义短期经济波动理论涉及的市场包括( BCDE)

A.投资品市场 B.货币市场

C.劳动市场 D.产品市场 E.国际市场

2.关于平均消费倾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A.说明了家庭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分配状况 B.平均消费倾向总是为正数

C.收入很低时,平均消费指数倾向的数值可能大于1 D.随着收入的增加,平均消费倾向的数值也不断增加 E.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3.投资的增加意味着(A BE )

A.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 B.居民的收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 C.储蓄的增加 D.利率水平的提高 E.国民收入的增加

4关于政府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CDE ) A.政府政府采购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 B.政府转移支付的增加会增加社会总需求

C.政府税收的减少使得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从而增加社会总需求

D.政府税收的增加使得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下降,国民收入减少,从而减少社会总需求E.政府对需求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制度和政策

5.下列各项中,可能对乘数发挥作用产生影响的是(ABDE ) A.经济体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 B.投资与储蓄决定的相对独立程度 C.自发消费的大小

D.货币供给是否适应指出的需要

E.经济体中部分资源“瓶颈约束”程度的大小

第十一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一、 单项选择题

1. IS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B )

A. 使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货币额

B. 产品市场投资等于储蓄时收入与利率的组合 C.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都均衡时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 D. 货币市场的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的均衡货币额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会使IS曲( B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保持不变 D.发生移动,但方向不一定

3.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资需求增加会引起IS曲线( C) A.向左移动 B.向左移动但均衡不变 C.向右移动 D.向右移动但均衡不变

4.按照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利率上升,货币需求量将( B)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5.LM曲线表示( A )

A.货币市场均衡时,均衡与利率之间同方向的变动关系 B. 货币市场均衡时,均衡与利率之间反方向的变动关系 C产品市场均衡时,均衡与利率之间同方向的变动关系. D. 产品市场均衡时,均衡与利率之间反方向的变动关系

6.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 货币需求减小利率上升 D. 货币需求减小利率下降

7.假定货币需求函数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2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曲线( B)

A.右移K乘以20亿美元 B. 右移20亿美元除以K C. 右移K除以20亿美元 D. 右移20亿美元

8如果货币市场均衡方程R=KY/h-m/h则引致LM曲线变得平坦是由于( A )

A.k变小,h变大 B. .k变大,h变小 C.k和h同比例变大 D. k和h同比例变小

9.当投资支出与利率负相关时,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 C) A.与利率不想关 B.与利率正相关 C.与利率负相关 D与利率的关系不确定 10.在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C) A.经济一定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 B. .经济一定处于非充分就业的状态 C. .经济有可能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 D..经济资源一定得到了充分利用

11.利率和收入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右下方区域中,则表示( B)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D.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12.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情况自动调整,则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的下方、LM曲线右下方的区域中时,将会使(A) A.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B.利率上升收入下降 C. .利率上升收入不变 D.利率下降收入增加 二、多项选择题

1.IS曲线的斜率取决于(AE) A.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B. 投资需求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D. 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 E.边际消费倾向

2.一般而言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都是( A C ) A.产品市场需求小于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B. 产品市场需求大于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C. 产品市场投资小于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D. 产品市场投资大于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E.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都处于非均衡组合 3.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 CD ) A.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B. 投资需求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C. 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D.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E.边际消费倾向

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引起LM曲线向右移动的原因可以是(AD )

A.国币供给量增加 B.世纪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C.投资需求曲线右移 D.货币交易区线右移 E.货币投资曲线右移

5.在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 BCDE ) A.消费等于储蓄

B.产品的供给等于产品的需求

C.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 D.实际货币供给等于实际货币需求 E.实际支出等于愿意支出 第十二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一、 单项选择题

1. 价格水平上升时,会( D) A. 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B. 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 C. 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D. 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

2.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D) A. 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 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 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 以上几个因素都不正确

3.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情况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是( B)

A. 物价水平不变时利率上升 B. 货币供给量增加 C. 税收增加 D. 物价水平下降

4. 当(A)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A. 投资支出对利率较敏感 B. 货币需求对利率较敏感 C. 支出乘数小 D. 货币供给较大

5.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需求曲线是垂直线,减税将( B) 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对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均不产生影响

6. 假定经济处于低充分就业均衡水平,总需求增加就会引起(A)

A.物价水平上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B, 物价水平上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 C. 物价水平下降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D. 物价水平下降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7. 假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水平,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会增加( B) A.实际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 B. 名义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 C. 劳动需求、就业量和实际工资 D. 劳动生产率和实际产出

8假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水平,总供给曲线斜率为正,那么减税会使( A)

A. 价格水平上升,但实际产出增加 B. 价格水平上升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 实际产出增加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都上升

9.当总供给斜率为正,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增加时,总供给曲线会( B )

A.向左移,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B. 向左移,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C. 向右移,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D. 向右移,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10.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是应为( A )

A.其他情况不变而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 B. 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价格上涨 C. 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 D. 其他情况不变而所得税增加

11.以下关于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D) A.凯恩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供给曲线呈水平状

B. 凯恩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总产量的水平主要由总需求决定 C.古典总需求-总供给的总供给曲线呈垂直状 D.以上三种表示均正确

12.一下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表述正确的(

C )

A.在凯恩斯的极端情况下,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能够有效提高产量就业和价格水平

B. 在古典的极端情况下,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能够有效提高产量就业和价格水平

C. 在凯恩斯的极端情况下,政府扩张性货币政策不起作用 .D在古典的极端情况下,政府扩张性货币政策不起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总需求的论述正确的是(ABCD)

A.总需求是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线,经济社会需要的总产量水平 B.根据总需求函数,价格水平与国名收入呈反方向变动

C.总需求曲线反映的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时,价格水平和总产出水平的关系

D.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化通过IS-LM模型对总需求曲线产生影响 E.总需求即总收入

2.总需求的决定因素包括( BCDE ) A.国内资源的价格变化 B.消费者预期的变化 C.政府支出的变化 D.利率的变化 E.税率的变化

3.总供给的决定因素包括( CDE )

A.利率的变化 B.汇率的变化 C.生产率的变化 D.资本存量的变化 E.劳动供给的变化 4.以下关于总供给曲线表述正确的是(ABCDE) A.总供给曲线表示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屁股之间的关系 B.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 C. 长期总供给曲线趋近于垂直

D.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表现出两段式的特征 E.萧条情况下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5.一下关于充分就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BDE )

A.充分就业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B. 充分就业是指一个社会在现有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就业的人都参与经济活动时所达到的就业量

C.社会实现充分就业时失业率为零

D. 社会实现充分就业时,依然存在自然失业率 E.充分就业时的产量称为潜在产量 第十三章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一、 单项选择题

1. 以下理论不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失业原因的解释的是(D) A.劳动工资合同论 B.局内人——局外人理论 C.效率工资理论 D.有效需求理论 2.失业的影响是(D) A.失业增加经济体的运行成本 B.失业带来的产出的损失 C.事业影响社会稳定 D.以上三项均正确

3.根据古典理论,通货膨胀主要是(B) A.经济周期的结果

B.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的结果 C.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结果

D.工会过高的工资要求和管理价格的结果 4.根据凯恩斯的观点,通货膨胀是( C) A. 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的结果 B.部分商品物价水平上升

C.实现充分就业后,物价水平的上升

D.未实现充分就业时,产出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同时上升

5.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取过高利润所导致的通货膨胀属于(A ) A.成本推动型通过膨胀 B.抑制型通货膨胀 C.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D.结构型通货膨胀

6.一般而言,通货膨胀会使(B) A.债权人受益,债务人受损 B. 债权人受损,债务人受益 C.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受益 D. 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受益

7.以下不可能同时发生的情况是( D ) A.失业和通货膨胀

B.结构性失业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摩擦性失业和需求拉上型失业 D.需求不足失业和需求拉上型失业 8.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 C) A.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 B.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下降 C. 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 D. 失业率的变动与通货膨率的变动无关

9.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 A )

A.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B.衰退、繁荣、复苏、萧条 C.萧条、衰退、复苏、繁荣 D.繁荣、萧条、衰退、复苏 10.9-10年一次的周期被称为( B) A.基钦周期 B.朱格拉周期

C.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D.库兹涅茨周期 11.加速原理认为( C)

A.投资的增加,必然引起收入或消费若干倍的增加 B. 投资的增加,必然引起收入或消费若干倍的减少 C. 收入或消费的增加,必然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增加 D. 收入或消费的增加,必然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减少 12.以下关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理论特征( A) A.价格是刚性的 B.货币是中性的 C.经济当事人具有理性预期

D.经济被动的刺激机制源于生产技术等外生冲击 二、多项选择题

1.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失业的原因,而有效需求的不足是三大基本心理规律起作用的结果,这三大心理规律是( ADE) A.流动性偏好规律 B.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C.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D.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E.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2通货膨胀按照按照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 ABE )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爬行型通货膨胀 D.加速型通货膨胀 E结构型通货膨胀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CE)

A. 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会促进产出水平的提高 B. 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会引起经济衰退 C.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会引起产出和就业的减少 D. 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会引起产出和就业的增加 E. 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会使总需求水平超过供给

4.结构型通货膨胀的原因是(ABCD ) A.各经济部门生产率提高的快慢不同 B.各产业部门的需求状况不断变化

C.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要求工资增长想生产率提高快的部门看齐 D.全社会工资增长速度超狗生产率增长速度 E.生产要素从生产率低的部门转移到生产率高的部门

5.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的联系与区别有(ABCD)

A.前者说明了投资的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后者说明了国民收入的变化对投资的影响 B.两者相互作用,彼此加强

C.两者都强调投资的变动因素

D.乘数与加速数的作用会自发引起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E.乘数原理解释经济如何走向繁荣,加速原理说明经济怎样陷入萧条

第十四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1. 经济增长的标志是(D) A.失业率的下降 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C.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 D.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2.经济增长在图形上可表示为(D)

A.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某一点向曲线上方移动 B. 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的某一点向曲线上方移动 C.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某一点沿曲线移动 D. 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3.以下关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D)

A.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经济发展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质”地概念

B.经济增长既可表示为GDP总量的增长,也可表示人均GDP的增加 C.经济发展反映一个经济总体的发展水平 D.以上三项表述均不正确

4.根据丹尼森的观点,以下各项中,属于生产要素投入量增长的是(A) A.劳动力人口增加 B.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C.教育事业的发展 D.规模经济 5.为提高经济增长率,可采取的措施是(B) A.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B.推广基础科学及应用科学的研究成果 C.刺激消费水平 D.减少工作时间

6.以下关于新古典模型的假定,错误的是(C) A.该经济由一个部门组成

B.该经济为不存在国际贸易的封闭经济

C.经济的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及资本折旧的速度都由内生因素决定 D.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

7.以下关于新古典增长模型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是(B) A.资本深化等于资本广化

B.储蓄率的增加不会影响总产量的稳态增长率,但能提高收入的稳态水平

C. 储蓄率的增加会影响总产量的稳态增长率,也能提高收入的稳态水平

D.人口增长率的上升不会影响总产量的稳态增增长率

8.“发展”的三个核心价值包括( C) A.生存、自足、自由 B.自尊、自爱、自由 C. 生存、自尊、自由 D. 生存、自足、奉献 9.以下关于恩格尔系数的表述正确的是(B)

A.是依据人们最基本的吃穿住卫生需求,必要的最低教育需要的收入等,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 B.是人们食品支出占他们同期收入的比重

C.能够较好的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的发展中人们相对收入水平的状况

D.衡量指标是:健康、知识和人均收入 10.以下关于基尼系数的表述正确的是(C)

A.依据人们最基本的吃穿住卫生需求,必要的最低教育需要的收入等,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 B.人们食品支出占他们同期收入的比重

C.能够较好的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的发展中人们相对收入水平的状况

D.健康、知识和人均收入等衡量指标 二、多项选择题

1.经济增长的基本问题包括( CDE) A.如何有效配置资源 B.如何提高生产效率 C.什么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D.为什么一些国家如此富有,而另一些国家如此贫穷 E.怎样理解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增长奇迹

2.以下选项中,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所包含的内容是(BDE ) A.均衡增长率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

B.在其他因素为既定的条件下,只要技术进步率为正数,就会提高经济增长率

C.要实现均衡增长就要使G=Gw-Gn

D. 从长期看由于市场的作用,经济总趋势会趋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E.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增加了总产量的稳态增长率 3.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包括( ABCDE) A.贫困 B.劳动生产率低下

C.人口出生率高,平均寿命短 D.失业率高 E.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

4.衡量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最主要的要素包括(ABCE ) A.人类基本需求法 B.恩格尔系数 C.基尼系数 D.幸福指数 E.人类发展指数

5.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最主要的要素包括(ABCD) A.人力资源 B.自然资源

C.资本的形成和积累 D.技术与创新 E.发达国家的援助

第十五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一、 单项选择题

1. 以下关于国际收支的表述正确的是(D) A.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

B.国际收支反映的是以货币数量记录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 C.国际收支记录的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经济交易 D.以上三项均正确

2.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 B)

A.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贷方余额不等 B.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余额不等 C.商品、劳务的进出口不等 D.资本流入和流出额不等

3.如果经常项账目上出现赤字,则( D)

A.出口和进口都在减少 B. 出口和进口相等且均减少 C. 出口和进口相等 D.出口小于进口 4.以下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贷方项目是(C)

A.商品进口增加 B.本国在外国银行的存款增加 C.外商对本国的直接投资增加 D.本国政府对外国进行灾后援助

5.下列有关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描述中最准确的是(C) A.经常账户余额和资本账户余额之和必然为0 B. 经常账户余额和资本账户余额之和必然不等于0 C.剔除统计误差,经常账户余额和资本账户余额之和必为0 D.以上各项均不正确

6.实行固定汇率制且具备高度资本流动性的国家的重要特征是(C) A.除了资本项目,其经济一定是封闭的 B.参与彼此之间的贸易 C.彼此间的利率基本是一致的 D.一定是在金本位制下

7.在采用直接标价法的情况下,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说明(A)

A.人民币升值,出口下降 B. 人民币升值,进口下降 C. 人民币贬值,出口下降 D. 人民币贬值,进口下降 8.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状况产生影响的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D) A.数量调整阶段、传导阶段、货币合同阶段 B.传导阶段、货币合同阶段、数量调整阶段 C. 传导阶段、数量调整阶段、货币合同阶段 D. 货币合同阶段、传导阶段、数量调整阶段

9.BP曲线是用以考察国际收支平衡时(A)两个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 A.国民收入水平与利率水平 B.国民收入水平与价格水平 C国民收入水平与净出口额 .D. 国民收入水平与国际收支差额 10.如果本国货币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将会发生的情形是(C) A.均衡点沿BP曲线移动 B.BP曲线变的更平坦 C.BP曲线向右方移动 D. BP曲线向右方移动

11.下列关于开放经济对内外均衡影响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C ) A.一国或地区的开放程度越高,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对本国地区的影响越大

B.如果甲国同乙国的贸易额乙国的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则甲国价格的变动对乙国的影响就不太重要

C.任何宏观政策都不能阻止外国经济变动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D. 通过国际金融市场间利率差的调节,是资本国际间流动的最主要因素

12.在浮动汇率制下,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国开放经济中,政府减少税收将导致(B )

A.总产出增加 B. 总产出不变 C.本国利率下降 D.本国利率上升 二、多项选择题

1.国际收支平衡标的主要项目包括( BDE ) A.储蓄账户 B.经常账户

C.投资账户 D.资本与金融账户 E.差错和遗漏

2.以下各项,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借方项目的是(ACE) A.进口商品 B.出口商品 C.本国居民出国旅游的支出

D.外商直接投资 E.支付外籍员工工资

3.以下关于BP曲线的描述,正确的是(ABDE)

A.BP曲线上的各点都满足净出口等于净资本流入的国际收支平衡条件

B.BP>0,表示国内利率大于世界利率,国际收支出现盈余 C. BP<0,表示国内利率大于世界利率,国际收支出现盈余 D.资本完全流动时,BP曲线为水平线 E. 资本完全不流动时,BP曲线为垂直线

4.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主要前提假设包括(ACDE)

A.假设价格在短期内是不变的,经济中的产出完全由有效需求决定 B.假设价格是富有弹性的,能够在短期内得到及时的调整 C.假设实际货币需求与收入正相关 D. 假设实际货币需求与实际利率负相关 E.假设商品和资本可以在国际上完全自由流动

5.以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下的小国开放经济的政策效果,表述正确的是( ACE)

A.在固定汇率制下,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能有效提高产出水平

B. 在固定汇率制下,政府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能有效提高产出水平 C. 在固定汇率制下,政府采取限制贸易进口的政策能有效提高产出水平

D.在浮动汇率制下,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能有效提高产出水平 E. 在浮动汇率制下,政府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能有效提高产出水平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四种宏观经济政策中,属于需求管理的是(A) A.财政政策 B.收入政策 C.人力政策 D.指数化政策

2.以下会产生挤出效应的情况的是( C)

A.货币供给的下降提高利率,从而挤出了丢利率敏感的私人支出 B.对私人部门税收的增加引起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下降 C.政府支出增加是利率提高,从而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支出 D.政府部门支出的下降导致消费支出的下降 3.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是( B ) A.缓和了经济萧条,减少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C.减少了政府债务,减少了政府债务

D.减少了政府债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4.按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供给增加将(B)

A.降低利率,从而减少投资 B..降低利率,从而增加投资 C..提高利率,从而减少投资 D..提高利率,从而增加投资 5.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营将导致(D)

A..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提高 B.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降低 C.货币供给量减少,利率降低 D.货币供给量减少,利率提高 6.一般而言,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B) A.抑制投资需求不断增长 B.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长 C.控制通货膨胀的进一步加剧 D.复制物价上涨太快

7.当经济出现通货膨胀与经济萧条并存的“滞胀”局面时,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所应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是( A) A.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 B.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 C.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 D.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

8.当经济处于繁荣时期,社会总需求明显大于社会总供给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所应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是(C)

9.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社会总供给过剩,失业过多时,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所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是( B) A.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 B.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

C.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 D.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

10.当一国或地区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而不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是,一定会使(C)

A.产出上升,利率上升 B.产出上升,利率不确定 C.产出不确定,利率上升 D.产出不确定,利率下降 11.以下关于收入政策的说法,错误的是(B) A.收入政策的目的是制止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B.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是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理论 C.收入政策是一种既能防止失业,又能遏制通货膨胀的措施 D.收入政策有称为工资与物价控制政策 12.以下不属于指数化政策的手段的是( D) A.工资指数化 B.税收指数化 C.利率指数化 D.汇率指数化

二,多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ABCD ) A.充分就业 B.稳定物价 C.经济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E.预算平衡

2.财政政策包括(ABCD) A.政府购买 B.转移支付

C.征税 D.发行公债 E.发行货币

3.自动稳定器是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对国民收入冲击和干扰的机制。自动稳定器包括(CDE) A.政府采购制度 B.公债发行制度 C.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D.失业保障机制 E.所得税税收体系

4.货币政策工具包括(ACD ) A.公开市场业务 B.转移支付 C.法定准备金率 D.再贴现率 E.税率

5.供给管理政策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宏观经济目标。供给管理政策主要包括(ABC) A.人力政策 B.收入政策 C.指数化政策 D.财政政策 E.货币政策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衡量 问答题:

论述GDP、GNP、NI、PI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答案:(1)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国(或地区)境内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GNP,即国民生产总值,指社会经济一国(|或地区)国民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GNP的计算依据的是国民原则,GDP的计算依据的是国土原则。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要素收入额-国外公民在本国的要素收入额。

(3)NI,即国民收入,指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用各种生产要素提供服务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之和。NI=NNP-间接税。

(4)PI,指所有个人得到的收入。NI包括了所有个人的要素收入,但要素收入未必会全部落入个人手中而成为个人收入,如企业留利、社会保险费等,同时落入个人手中的收入也未必全部来自要素收入,如来自国家或企业的转移支付、公债利息和股票红利等。因此,PI=NI-企业留利-社会保险费+国家(或企业)的转移支付+其他(包括利息调整等)。

西方经济是如何对失业进行分类的?

答案:失业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进行分类。按照西方劳动经济学的传统分类,失业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1) 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正常的劳动力周转所造成的失业。在现实经济中,人们不停地流入和流出劳动力市场以及市场中的工作机会不断地被创造和消失,使得不断地有人需要寻找工作,有企业需要招聘

员工。

(2)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技术或经济结构变化所导致工作所需技能或工作地域变化所带来的失业。

(3) 季节性失业是指由于季节性的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失业。通常,季节性失业在冬季增加,而在春夏时期减少。

(4) 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性失业,是指一个经济周期内随经济衰退而上升,随经济扩张而下降的波动性失业。当一个经济体中的总需求下降,进而引起劳动力需求下降,周期性失业就出现了。 “充分就业状态即为失业率为0的就业状态。”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1)这种说法不正确。

(2)经济社会主要存在两大类失业:一类是由于社会总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失业,称为周期性失业火或非自愿失业; 另一类是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克服的原因而造成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包括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等。如果经济中消除了周期性失业,仅存在自愿性性、摩擦性失业等自然失业的话,劳动市场的就业状态就认为达到了充分就业状态。与充分就业状态所对应的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根据西方国家的经验数据,自然失业率一般为4%—6%

(3)充分就业是仍存在自然失业率。原因在于在一个国家中,由于劳动力高度的流动性、个人兴趣与才能的广泛差别,行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总会存在一定的由于劳动力的流动、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的存在不仅是必然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因为这些劳动力的后备军可以随时满足社会对劳动力的增加的需求,并且作为一种就业者的“威胁”而迫使就业者提高效率。而且,各种福利支出(如失业救济)的存在,也使得一定失业水平的存在不会对社会的安定构成危害。

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 问答题:

试分别解释萨伊定律和凯恩斯定律。

答案:萨伊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影响较大的法国著名经济学家。他认为,商品的买卖实际上只是商品和商品的交换;在交换中,货币只是在一瞬间起了媒介作用;卖主得到了货币,马上又会去购买商品,所以卖主同时也就是买主,供给者就是需i求者。一种产品的生产给其他产品开辟了销路,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不论产量如何增加,产品都不会过剩,至多只有暂时的积压,社会商品的总供给给总需求一定是相等的。这就是著名的萨伊定律。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20世纪30年代否定了萨伊定律,提出了需求能创造出自己的供给,政府应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凯恩斯认为,仅靠自由市场机制是无法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并到达充分就业的,必须加强国家干预。根据其需求理论,他提出在需求出现不足(有效需求不足)时,应当由政府采取措施来刺激需求。而总需求随着投资的增加,可使收入增加,消费也将增加,经济就可以稳定地增长,从而达到充分就业,使生产(供给)增加。

凯恩斯模型主要从短期观点分析收入及就业的决定,假设供给曲线呈

水平状,即当总需求变动时,只导致产量变化,而不改变价格。因此,凯恩斯认为是总需求决定总供给,而不是总供给决定总需求,这被称为凯恩斯定律。

随着凯恩斯主义的流行,萨伊定律在西方经济学中日渐销声匿迹。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经济中出现了严重的凯恩斯主义无法解释的滞胀现象,凯恩斯定律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怀疑。

第十一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问答题:

凯恩斯是怎样论证投投资需求不足的?

答案:凯恩斯认为:(1)企业投资水平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与市场利息率的对比。在资本边际效率一定时,投资随着利率的下降而增加,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减少。

(2)随着投资的增加,资本边际效率呈递减规律。 (3)由于货币流动偏好的作用,利息率的下降是有限度的。 (4)由于资本边际效率的递减和利息率下降受阻,导致投资需求不足。

说明LM曲线的三个区域。

答案: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当利率降得很低时,货币投机需求将变得无限大,这就是“流动陷阱”或”凯恩斯陷阱”。由于在这一极低的利率水平上货币的投机需求量已变得无限大,因此,货币的投机需求曲线就变成一条水平线。这会使LM曲线变成水平线。

在图11a.1中,当利率降到r?时,其中图(a)中的货币需求曲线的这一部分就变成了一条水平线。因而,LM曲线上也有相应有一段水平状态的区域。也就是说,如果利率一旦降到这样低的水平,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增加收入,推动经济复苏,因而,实行货币政策是无效的。相反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动,收入水平就会在利率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提高。因而,实行财政政策会有显著效果。凯恩斯认为,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西方国家的经济就属于这种情况。为此,LM曲线呈水平状这个区域就被称为“凯恩斯区域”或“萧条区域”。

相反,如果利率上升到相当高的水平时,货币的投机需求量将趋近于零。这时候,人们除了因交易需求还必须持有一部分货币外,再也不会为投机需求持有货币。由于货币的投机需求等于零,因此,图11a.1(a)中的货币投机需求曲线表现为,从利率r3以上是一条与纵轴相重合的垂直线,不管利率再上升到r3以上多高,货币投机需求量都是零,人们的手持货币量都是交易需求量。这样,图11a.1(d)中的LM曲线从利率为r3开始,就成为一段垂直线。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这时候如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只会提高利率而不会使收入增加。但如果实行使LM曲线右移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则不但会使记录下降,还会提高收入水平。因此,这时候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这符合古典学派以及基本上以古典学派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的现代货币主义的观点。因而,LM曲线呈垂直状态的这一区域被称为“古典区域”。

“古典区域”和“凯恩斯区域”之间这段LM曲线的斜率在“古典区域”为无穷大,在“凯恩斯区域”为零,在中间区域则为正值。这从图11a.1(d)可以清楚地看出,从LM曲线的代数表达式r=kY/h-M/h中也能得到说明。LM曲线的斜率是k/h,h是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系数,当h=0时,k/h为无穷大,因此,LM曲线在“古典区域”是一条水平线;而正当h为无穷大时,其斜率值k/h为零,因此,LM曲线在“凯恩斯区域”是一条水平线;而当h介于零和无穷大之间的任何值时,由于k一般总是正值,因此k/h的值为正。

如果经济中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不在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上,市场能否使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这种非均衡走向均衡?

答案:只要生产能随产品市场供求而变动,利率能随货币市场供求而变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中的非均衡就可以通过调整逐步走向均衡。例如,若利率和收入组合点在IS曲线和LM曲线之上,则一方面表示这是储蓄大于投资;另一方面表示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在这种非均衡情况出现时,只要市场机制能充分起作用,则储蓄大于投资(即产品市场上供过于求)就会导致生产收缩,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就会导致利率下降,经过多次调整,一定会使收入和利率趋向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地步。

如果社会已经是充分就业,现在想要政府改变总需求的构成,增加私人投资和减少消费,但总需求不许超过充分就业,这需要什么样的政

策组合?运用IS-LM模型表达你的政策建议。

答案:只要生产能随产品市场供求而变动,利率能随货币市场供求而变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中的非均衡就可以通过调整逐步走向均衡。例如,若利率和收入组合点在IS曲线和LM曲线之上,则一方面表示这是储蓄大于投资;另一方面表示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在这种非均衡情况出现时,只要市场机制能充分起作用,则储蓄大于投资(即产品市场上供过于求)就会导致生产收缩,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就会导致利率下降,经过多次调整,一定会使收入和利率趋向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地步。 第十二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问答题:

3、试说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

答案:总需求曲线表示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条件下,价格水平和均衡收入之间的关系。总需求曲线可以用IS-LM模型来推导,如图12a.1的(a)和(b)所示。

在图12a.1(a)中,当价格水平为P1时,对应的LM曲线为LM1,此时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点为E1点,因此均衡收入为E1点对应的Y1,从而可以得到图12a.1(b)中的(P1,Y1)点,用F1来表示,该点即为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现在假设价格水平下降,如从P1下降为P2,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条件下,实际货币量将会增加,

从而引起LM曲线向右移动。在图12a.1(a)中,当价格水平下降为P2时,LM曲线从LM1右移至LM2,则此时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点为E2点,因此均衡收入为E2点对应的Y2,从而可以得到图12a.(b)中的(P2,Y2)点,用F2来表示,该点即为总需求曲线上的另一点,其在F1点的右下方。

按照同样的道理,可以得到所有像F1、F2这样的组合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AD曲线,且AD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5、试用图形推导古典总给曲线。

答案: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潜在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具体推导过程如图12a.3所示。

如果价格水平上升,大于P0,比如说P1。在货币工资W作同样幅度变动的情况下,实际工资W/P1仍然会处于图12a.3(a)中W/P0的位置。劳动就业量仍然是Nf,通过图12a.3(b)和图12a.3(c)的转换,成为图12a.3(d)中的Yf .如此变动价格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最终在图12a.3(d)中得到一系列产出相同但价格不同的点,代表不同价格水平下充分就业时的(或者潜在的)产出水平。无数多个这样的点将会形成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上的垂直线。这就是长期的(或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7、解释总给曲线三个区域的含义,用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模型解释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和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新经济。 答案:(1)总供给指整个社会经济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提供的产品和劳

务的总量,描述总产出量(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混合不同性质的曲线,它包括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古典区域、如图12a.5(a)所示。

① 凯恩斯区域(水平段)。水平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表示在凯恩斯区域内一般价格水平不变,而总产出可以变动。这是由于在严重失业状态下,经济社会存在大量的闲置资源,总产量水平很低,产量增加不会形成资源供给不足而造成一般物价水平上升,同时,价格下降又有刚性,导致工资和物价不下降。

② 中间区域(正斜率段)。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为常规情况下的总供给曲线,表示总产出和一般物价水平同方向变化。这时处于大量资源闲置与充分就业状态的中间地带,由于资源处于非大量闲置状态,资源供给出现了“瓶颈”状况,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需要增加要素投入时,将会带来要素价格的上升从而引起成本上升。由于生产成本的上升,产量增加将伴随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总供给曲线将呈现出斜率为正的特征。并且随产量的连续增加闲置的资源将越来越少,从而产量增加变得越来越困难,成本以及一般物价水平上升的速度将会加快,这使得总供给曲线越来越陡峭。

③古典区域(垂直段)。垂直的古典总供给曲线,表示无论价格水平如何提高,总产出都不会增加。Y0为充分就业产量,即潜在产量。这是由于随着产量的增加,当资源不再有闲置处于充分利用状态时,任何试图增加产量的行为都只会引起成本和一般物价水平的提高而无法带来产出的增加,因此古典总供给曲线对应着充分就业状态,是

传统理论所认为的充分就业为经济常态情况下的总供给曲线。 ③ 典区域(垂直段)。垂直的古典总供给曲线,表示无论价格水平如何提高,总产出都不会增加。Y0为充分就业产量,即潜在产量。这是由于随着产量的增加,当资源不再有闲置处于充分利用状态时,任何试图增加产量的行为都只会引起成本和一般物价水平的提高而无法带来产出的增加,因此古典总供给曲线对应着充分就业状态,是传统理论所认为的充分就业为经济常态情况下的总供给曲线。 (2)20世纪70年代的滞涨现象是由于经济受到总供给减少的负面冲击(石油危机引起的石油价格大幅上涨)而导致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但总需求不发生变化,如图12a.5(b)中的总供给曲线从AS0左移至AS1,在这种情况下短期产出将从Y0减少到Y1,物价水平将从P0上涨到P1,这就带来了经济衰退(产出减少,失业增加)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涨现象。

20世纪90年代的新经济是由于经济受到总供给增加的正面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而导致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如图12a.5(b)中的总供给曲线从AS0右移至AS2,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短期产出将从Y0增加到Y2,物价水平将从P0下降到P2,这就带来了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胀并存的新经济现象。 第十三章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问答题:

简述失业的经济效应。

答案:失业是指处于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具有劳动能力且有工作意愿

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岗位的经济现象。失业会在如下方面对一国(或地区)的经济造成影响:

(1)失业会减少一国(或地区)的总产出水平。失业会造成一国(或地区)总产出水平的下降,这是最为严重的经济效应。根据奥肯定律,实际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的1%,经济中的实际产出增长率会相对于潜在产出下降2%~3%。(2)失业会造成社会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失业会使一部分熟练工人也陷入无工作状态,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伴随工人失业的是一些机器设备等社会资源的闲置,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成本。(3)失业也会影响失业者的生活状况,影响社会的稳定运行,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的稳定发展。(4)此外,不同类型失业的经济效应也不同。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因为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摩擦性失业被看做一种求职性失业,即一方面存在空缺职位,另一方面存在着与此数量相对应的寻找工作的失业者。摩擦性失业有可能会提高经济运行的动态效率。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阶段因总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它对各行业的影响不同:一般来讲,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的行业,周期性失业的影响越严重。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形成了周期性失业,但是周期性失业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经济波动。 通货膨胀有哪几种类型?

答案: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普遍、持续地上升。具体地说,一是物价上涨不是指一种或几种物品的物价上涨,而是物

价总水平的上涨;二是物价上涨应持续一定时期而不是短暂的物价上升;三是物价上涨达到一定的幅度,如果物价水平上升幅度较小,即便有物价上升,也不称其为通货膨胀。 根据不同的标准,通货膨胀有不同的分类。 (1)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①爬行的通货膨胀,又称温和的通过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低而且比较稳定。

②加速的通货膨胀,又称奔驰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较高(一般在两位数以上),而且持续加剧。

③超速的通货膨胀,又称恶性通货膨胀。其特点是货币贬值可达到天文数字,物价上涨犹如脱缰的野马,完全失去了控制,每月通货膨胀率达到50%以上。

(2)按照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也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①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即指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这种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以前,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包括产品和服务在内的总需求超过了按现行价格可得到的总供给,从而引起物价上涨。②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即通货膨胀源于总供给的变化,具体是指由于产品成本上升,即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成本上升和企业要保持一定利润水平,而使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③结构型通货膨胀。即物价的上涨是由于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引起的。虽然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并不特别大,但最初由于某些经济部门

的需求过多使物价水平和工资水平上升,这样就给其他部门形成压力,结果使得其他部门的物价水平和工资水平趋于上升,于是出现全面的通货膨胀。

简述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运行过程。

答案: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指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从而导致的物价上涨。供给表现为市场上的商品和劳务,而需求表现为购买和支付货币,因此这种通货膨胀又称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其运行过程可以从两方面分析: (1)静态分析。

如图13a.1所示,假设初始状态下,总需求状况为AD1,总供给状况为AS1,价格水平为P1,产出为Y1,现由于总需求扩张,导致总需求曲线右移,从AD1右移至AD2.这时,在原有价格水平下P1,产品数量为Y1,而人们想要购买的产品数额及欲支付的货币为Y2,Y2>Y1,产生”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导致物价上升,从P1上升至P2,带来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2)动态分析。

如果考虑预期因素,则物价上涨程度要远高于P2P1。物价上涨后,工人会逐渐预期到物价的上涨,因此会要去加工资,工人工资的上涨会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供给减少,从而总供给曲线上移,如从AS1上移至AS2;同时,工资上涨会带来工人消费需求的增加,从而总需求曲线也会上移,如从AD2上移至AD3。这时如果物价在P2,会继续产生超额需求现象,因此由于需求的拉动,物价将进一步从

P2上升至P3。这种过程会逐渐持 简述成本推动型的运行过程。

答案:在20世纪后半期出现了”滞涨“现象,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理论无法对该现象进行解释,由此产生了从总供给方面解释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即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该理论认为,当成本上升时,商品价格随之出现上涨,总供给曲线上移,导致产量下降,同时价格水平上升。其运行过程可以从两方面分析:

(1) 静态分析。如图13a.2所示,假设初始状态下,总需求状况为AD1,总供给状况为AS1,价格水平为P1,产出为Y1。现成本增加(如原材料价格上升),将导致总供给曲线上移,从AS1上移至AS2。从而价格水平将从P1上升至P2,产出将从Y1减少到Y2。这里的通货膨胀就是由成本推动的,同时与这种通货膨胀伴随的失业的增加,从而产生”滞涨“现象。

(2)动态分析。如果考虑到预期因素,则物价上涨程度要远高于P2P1。物价上涨后,工人会逐渐预期到物价的上涨,因此会要去加工资,工人工资的上涨会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供给进一步减少,从而总供给曲线进一步上移,如从AS2上移至AS3,于是物价进一步从P2上涨至P3。物价从P2到P3的上涨,又会引起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又会引致下一轮的物价上涨,从而产生”价格-工资-价格“”螺旋式\上升。如果再引入工资上涨所带来的需求变化,则这种“螺旋”速度会进一步加快,如当物价从P1上升至P2引起工资上涨后,工资上涨一方面会引起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从AS2上移至AS3,另一方面也

会带来消费需求增加,从而总需求曲线也会上移,如此AD1上移至AD2,这时物价将从P2上涨至P4,并且这种过程也会一轮一轮持续,产生近似“直线式”通货膨胀。

简要解释短期菲利普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曲线的区别。

答案:菲利普曲线最初是菲利普根据现实统计资料锁给出的反应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后被发展为表述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短期菲利普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曲线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形状不同。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表明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通货膨胀率的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的曲线。所以,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关于短期内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会存在交替关系的原因,货币主义者认为,如果工资契约是在不存在通货膨胀预期的情况下订立的,那么,物价上涨会导致实际工资下降,因而企业愿意扩大产量,增加就业。当工人们发现实际工资下降时,他们会要求增加货币工资,但货币工资的增长总是滞后于物价上涨。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位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的垂直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一旦形成了通货膨胀预期,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会上移,工人会要求足以补偿物价上涨的跟高的名义工资,而雇主则不愿再在这个工资水平上提供原来不存在通货膨胀预期时所增加的就业,最终,失业率又恢复到“自然失业率”水平。无论政府如何继续采取反通货膨胀政策,工人预期的调整必然带来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进一步上移,长期内失业率都只

会保持在“自然失业率\水平,结果长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不再存在稳定的替代关系。弗里德曼称长期的均衡失业为”自然失业率“,它可以和任何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且不受其影响。

(2)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在短期中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可以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的,这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短期有效性。在长期中,经济总能实现充分就业,失业率总是在固定在自然失业率,因此,垂直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以引起通货膨胀为代价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并不能减少失业,这就宏观经济政策的无期无效性。 第十四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问答题:

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它有什么含义?

答案:在不考虑技术进步的的条件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为:k=sf(k)-(n+δ)k,式中:k为人均资本的变化量,n为人口增长率,δ为折旧,s为储蓄率,f(k)为人均产出函数,则sf(k)为人均储蓄。 公式表明,一个社会的人均储蓄被用于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人均资本的增加k,即为每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δk和每个增加的人口配备的资本设备nk,这可以称为资本的广化。在新古典增模型中,稳步增长的条件为人均资本不发生变化,或者说每个人是用的资本不变,这就要使人均储蓄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在公式中就是k=0,即sf(k)=(n+δ)k。

假设不考虑技术进步,根据新古典模型的增长解释储蓄率的变动都会

对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1)从水平效应来看,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当储蓄率上升时,会导致人均资本和人均收入的长期稳态水平增加:反之,则会导致人均资本和人均收入的长期稳态水平减少。因此,储蓄率的变动具有水平效应。如图14.a1(a)所示。(n+δ

)k为持平投资线,f(k)为人均产出即人均收入线,sf(k)为人均储蓄线,当储蓄从S1上升到S2时,人均储蓄线从S1F(K)上移到S2F(K)从而均衡点从E1移动到E2,长期中人均资本将从K1增加到K2人均收入将从Y1上升为Y2

(2)从长期增长效应来看,储蓄率提高后,由于人均资本与人均收入将会稳定在K2和Y2的水平,因此人均资本和人均收入的长期增长率将为0.同时总资本于总收入得长期增长率为N,与储蓄率提高以前一样。所以,储蓄率的变动不能影响经济的长期增长率,储蓄率的变动没有长期增长效应

(3)从短期增长效应来看,储蓄率提高后人均资本和人均收入的长期增长率会与哦一个瞬间的提高,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资本的积累,其长期增长速度逐渐放慢,到经济重新达到稳态时,增长率又重新回到0二稳定。所以,储蓄率的变得有短期增长效应,储蓄率提高时,人均资本和人均收入的变化如图14a.1(b)所示

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解释人口增长率的变动都会对经济产生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