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复习要点 - 图文 下载本文

第十章 细胞核(nucleus)与 染色质(chromatin)

细胞核:真核细胞最重要的细胞器, 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调控中心 细胞核的结构组成:核被膜与核孔复合体 核纤层 染色质 染色体 核仁 核定位信号 (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

1.NLS是存在于亲核蛋白内的一些短的氨基酸序列片段,富含碱性氨基酸残基,如Lys、Arg; 2.有的NLS是一段连续的序列,也有的NLS分成两段。

3.NLS序列可存在于亲核蛋白的不同部位,在指导完成核输入后并不被切除。 4.NLS只是亲核蛋白入核的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1有些蛋白质可以在核质之间多次穿梭,如亲核蛋白importin 和某些转录调控蛋白(如STAT)。 2输入蛋白(importin):核定位信号的受体蛋白,存在于胞质溶胶中,可与核定位信号结合,帮助核蛋白进入细胞核,这种受体称为输入蛋白。 染色质(chromatin):能被碱性染料强烈着色 指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 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 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

染色体(chromosome):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 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 1.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在细胞周期不同的 功能阶段可以相互转变的的形态结构 2.染色质与染色体具有基本相同的化学组成,但包装程度不同, 结构状态不同。

染色质是细胞内基因存在与发挥功能的结构基础,DNA复制、基因转录、DNA修复等都在染色质水平进行。 Accessible 易于接近! 基因组

概念:一个生物贮存在单倍染色体组中的总遗传信息,称为该生物的基因组。 1.基因组大小通常随物种的复杂性而增加,人类有3至4万个蛋白编码基因。 2.基因组中两类遗传信息 ?编码序列:蛋白编码序列、RNA编码序列 ?调控序列:基因的启动子等 基因组DNA的一级结构具有多样性

1.非重复单一DNA序列:占基因组DNA的1-1.5%, 大部分蛋白编码序列 2.串联重复序列:0.3%, 编码rRNA、tRNA、snRNA和组蛋白;20—300拷贝. 3.中度重复DNA序列: DNA转座子, 3%

中度重复序列DNA在物种进化过程中是基因组中可移动的遗传元件,并且 影响基因表达。4.高度重复DNA序列 :10%,至少10万拷贝 ?卫星DNA(satellite 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着丝粒部位; ?小卫星DNA(minisatellite DNA),又称数量可变的的串联重复序列,常用于DNA指纹技术(DNA finger-printing)作个体鉴定; ?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 DNA)重复单位序列最短,具高度多态性,在遗传上高度保守,为重要的遗传标志,用于构建遗传图谱和个体鉴定。 组蛋白(histone

1.核小体组蛋白(nucleosomal histone):H2A、H2B、H3和H4,帮助DNA卷曲形成核小体的稳定结构

2.H1组蛋白:在构成核小体时H1起连接作用, 它赋予染色质以极性。 3.特点: ?富含带正电荷的Arg和Lys等碱性氨基酸,属碱性蛋白质,可以和酸性的DNA紧密结合(非特异性结合); ?没有种属及组织特异性,在进化上十分保守:酵母的组蛋白H3、H4和人类的组蛋白H3、H4非常相似。

非组蛋白主要是质染色体上与特异DNA序列相结合的蛋白质,所以又称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 (sequence specific DNA binding proteins),包括 DNA聚合酶等酶类,染色体支架蛋白,基因调控蛋白等 核小体结构要点

◆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bp左右的DNA超螺旋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及一个分子组蛋白H1 ◆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盘状核心结构

◆146bp的DNA分子超螺旋盘绕组蛋白八聚体1.75圈, 组蛋白H1在核心颗粒外结合额外20bp DNA,锁住核小体DNA的进出端,起稳定核小体的作用。

◆两个相邻核小体之间以连接DNA 相连,典型长度60bp,不同物种变化值为0~80bp。 ◆组蛋白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结构性的,基本不依赖于核苷酸的特异序列。 ◆核小体沿DNA的定位受不同因素的影响,进而通过核小体位置的改变影响基因表达。 染色质包装的多级螺旋模型 ◆一级结构:核小体

◆二级结构:螺线管(solenoid)

◆三级结构:超螺线管(supersolenoid) ◆四级结构:染色单体(chromatid) 常染色质(euchromatin)概念:指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 处于伸展状态, 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

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概念:指间期细胞核中, 折叠压缩程度高, 处于聚缩状态,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深的染色质组分。 细胞周期(cell cycle)概述概念:

细胞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所经历的一个有序过程 ,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过程,其间细胞遗传物质和其他内含物分配给子细胞。 细胞周期中不同时相及其主要事件

◆ G1期:与DNA合成启动相关,开始合成细胞生长所需要的多种蛋白质、RNA、碳水化合物、脂等,同时染色质去凝集。

◆ S 期:DNA复制与组蛋白合成同步,组成核小体串珠结构。 ◆ G2期:DNA复制完成,染色体倍性由2n变成4n,在G2期合成一定数量的蛋白质和RNA分子。

◆ M 期: M期即细胞分裂期,遗传物质平均分配给子细胞和细胞内其它物质分配给子细胞。 细胞周期的人工选择同步化

1.有丝分裂选择法:用于单层贴壁生长细胞。

优点是细胞未经任何药物处理,细胞同步化效率高。缺点是分离的细胞数量少。 2.密度梯度离心法:根据不同时期的细胞在体积和重量上存在差别进行分离。

优点是方法简单省时,细胞同步化效率高,分离的细胞数量多。缺点是对大多数种类的细胞并不适用。适用于姴殖酵母(fission yeast)和有些哺乳动物细胞(如HeLa)。 药物诱导法同步化

1.DNA合成阻断法:常用试剂如HU(hydroxyurea,羟基脲), TdR (胸腺嘧啶核苷)。单次处理可将细胞群同步化于G1/S交界处和S期。TdR两次处理可将细胞群同步化在G1/S交界处。优点是同步化效率高,几乎适合于所有体外培养的细胞体系,被广泛采用。

2. 分裂中期阻断法:常用试剂如秋水仙素、nocodazole,通过抑制微管聚合来抑制细胞分裂器的形成,将细胞群同步化在M期。优点是操作简便,效率高。缺点是这些药物的毒性相对较大,若处理时间长,细胞常不能恢复细胞周期的运转。

条件依赖性突变株在细胞周期同步化中的应用:可用于酵母细胞的同步化,极少用于动物细胞。 将与细胞周期调控有关的条件依赖性突变株转移到限定条件下培养,所有细胞便被同步化在细胞周期中某一特定时期。

特殊的细胞周期

卵裂球主要指的是从二细胞期到八细胞期之间的形态,其中每一个细胞都是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卵裂球之后会继续分裂形成桑葚期

受精卵细胞快速分裂,几乎只有S期和M期。没有

G1期的物质合成,所以细胞体积越来越小。

第十四章 细胞增殖调控与癌细胞

◆MPF是一种使多种底物蛋白磷酸化的蛋白激酶;由M期Cyclin-Cdk(Cyc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形成的复合物。MPF=CDK1/p34/cdc2+cyclinB 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特点:

1. 含量:在细胞周期中蛋白含量呈周期性变化。图14-5

2. 结构上,含有一段约100个氨基酸的保守序列,称为周期蛋白框(cyclin box),介导与CDK

结合。图14-4

3. 结构上, M期周期蛋白有破坏框(destruction box),位于蛋白质进N末端,参与由泛素

介导的蛋白降解。

4. 特异性:不同的cyclin 结合并激活不同的CDK。 作用:激活和引导不同的CDK作用于不同底物

Cyclin A 和 B 通过泛素化途径(ubiquitination pathway) 降解(M期周期蛋白的破坏框起调

节作用)

1. 泛素与泛素激活酶E1结合形成E1-泛素复合体。

2. E1-泛素复合体将泛素转移给泛素结合酶E2,形成E2-泛素复合体。 3. 在泛素蛋白连接酶E3的催化下,泛素分子连接到靶蛋白上。 4. 形成多聚泛素链。

5. 泛素化的靶蛋白被蛋白酶体(proteasome)逐步降解。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 CDK ◆cdc2与细胞周期蛋白结合才具有激酶的活性,故称为CDK。

◆CDK1 蛋白在细胞周期中含量相对稳定,而cyclin B 的含量呈周期性变化。

◆不同的CDK结合相应的cyclin,由于cyclin含量周期性变化导致CDK活性随之波动 CDK抑制因子(CDK inhibitors, CDKIs)

◆CDKI对细胞周期起负调控作用,分为2大家族:

①INK4家族: 包括p16,p18,p19等。 p16抑制cdk4 和 cdk6。

②Cip/Kip家族:包括p21Cip/WAF1,p27Kip1和p57Kip2等。其中p21Cip/WAF1抑制G1期CDK,如CDK2、3、4、6;还能与DNA聚合酶δ的辅助因子PCNA(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结合,直接抑制DNA的合成。

CDK激酶是细胞周期运转的引擎分子,对细胞周期起核心性调控作用。 Rb的发现—G1期细胞的“刹车”

◆Kundson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 RB)研究时,发现该肿瘤的形成需要第13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的同时缺失或失活,表明该基因具有抑制肿瘤形成的作用,称为Rb基因。Rb蛋白具有多种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如E2F。 p53对G1/S的调控

◆p53是一个肿瘤抑制蛋白,该基因的突变与50%的人类肿瘤相关。

◆UV、药物等引起的DNA损伤会激活细胞内的ATM等激酶,导致p53的激活,阻止细胞周期进程,直到DNA损伤完全修复。如果最终不能完全修复,p53会介导细胞凋亡。 ◆在DNA损伤时,p53可通过其下游蛋白p21,抑制Cdk2/cyclin E活性,阻止G1/S转换。 p53还可以通过p21,抑制Cdk1/cyclin B活性,阻止G2/M转换。

◆细胞内的p53蛋白水平一般很低, DNA损伤后其蛋白水平显著上升。 G1期/S期转换的调控 主要的相关蛋白: ? 周期蛋白:cyclin D、E ? 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dk2、4、6 ? Cdk抑制蛋白:p16、p15、p18、p19(Ink4家族);p21、p27、p57(CIP/KIP家族) ? 肿瘤抑制蛋白:Rb和p53 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其他因素

1.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均是细胞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基因,其表达产物对细胞增殖和分化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癌基因(oncogene) 表达产物多为蛋白激酶、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受体、转录因子等。生长因子与细胞表面的生长因子受体结合,可以促使处于生长静止状态(G0期)的细胞进入G1期,返回细胞周期进程。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表达产物包括Rb、p53等。

2.细胞和机体外界因素对细胞周期也有重要影响,如离子辐射、化学物质作用、病毒感染、温度变化、pH变化等 。

一、基本生物学特征